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相较于污水处理工艺的成熟与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严重滞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剧增,并且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匮乏,污泥安全处理处置的需求与压力进一步加大。希望本书能够为从事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人员提供经验和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5章,主要介绍了城市污泥的产生及组成,城市污泥传统处理处置技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泥处理项目设计与工程实例。
本书可供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学习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城市污泥的产生001
1.1.1城市污泥的来源001
1.1.2城市污泥的分类002
1.1.3城市污泥产生量002
1.2污泥的性质和组成003
1.2.1污泥的物理性质003
1.2.2污泥的化学性质005
1.2.3污泥的生物性质005
1.3污泥的危害性和资源性005
1.3.1污泥的危害性005
1.3.2污泥的资源性006
1.4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原则006
1.4.1减量化原则007
1.4.2稳定化原则007
1.4.3无害化原则007
1.4.4资源化原则008
1.5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008
1.5.1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008
1.5.2日本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012
1.5.3欧洲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014
1.5.4美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015
1.6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016
1.6.1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现状016
1.6.2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018
第2章城市污泥传统处理处置技术
2.1污泥厌氧消化技术020
2.1.1污泥稳定化概述020
2.1.2污泥厌氧消化技术022
2.1.3污泥厌氧消化影响因素028
2.1.4厌氧消化工艺033
2.1.5厌氧消化技术研究进展046
2.1.6厌氧消化经济型分析049
2.2污泥好氧消化技术051
2.2.1污泥好氧消化的优缺点051
2.2.2污泥好氧消化机理052
2.2.3污泥好氧消化工艺053
2.2.4污泥好氧消化操作的控制参数059
2.2.5污泥好氧消化稳定性的评价指标062
2.2.6好氧消化的工艺设计要点064
2.2.7好氧消化费用分析067
2.3污泥好氧堆肥技术067
2.3.1污泥堆肥基本工艺068
2.3.2堆肥的操作原理071
2.3.3堆肥的工艺控制参数072
2.3.4堆肥的控制指标075
2.3.5堆肥的工艺设计要点076
2.3.6堆肥的利用及其市场077
2.4污泥填埋处理技术078
2.4.1污泥填埋的方式078
2.4.2污泥填埋的问题081
第3章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
3.1城市污泥减量化技术原理084
3.2解偶联污泥减量技术085
3.2.1解偶联原理086
3.2.2解偶联工艺087
3.2.3维持能量代谢的污泥减量技术094
3.2.4基于微型动物捕食的污泥减量化技术095
3.2.5增强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化技术102
3.3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116
3.3.1臭氧氧化的基本原理117
3.3.2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系统的基本组成119
3.3.3臭氧氧化对污泥性质的影响120
3.3.4臭氧氧化污泥减量工艺研究120
3.3.5污泥臭氧氧化影响因素122
3.3.6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应用限制124
3.4污泥辐射技术124
3.4.1污泥辐射杀菌效果及对污泥稳定性影响124
3.4.2污泥辐射除臭效果126
3.4.3辐射对污泥中速效性氮、磷含量的影响126
3.4.4辐射对污泥物理性能的影响126
3.4.5微波辐射技术127
3.5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127
3.5.1热化学处理的基本原理128
3.5.2热化学处理的物性依据131
3.5.3热化学处理工艺133
第4章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4.1污泥的土地利用145
4.1.1污泥的肥料价值145
4.1.2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147
4.1.3污泥肥料148
4.1.4污泥土地利用的用途149
4.2污泥建材利用技术150
4.2.1污泥建材利用的基本形式和工艺150
4.2.2污泥建材利用存在的问题158
4.2.3污泥制作建材应用实例158
第5章城市污泥处理工程设计与实例
5.1独立热源污泥处理工程161
5.1.1江苏盛泽污泥处理工程161
5.1.2浙江义乌污泥处理工程163
5.1.3江苏常州新环污泥处理工程170
5.2利用烟气余热污泥处理工程173
5.2.1江苏江阴利用热电厂烟气余热污泥处理工程173
5.2.2浙江某造纸污泥干化项目设计175
5.3利用垃圾发电烟气余热污泥处理项目设计182
5.3.1工艺设计流程182
5.3.2物料平衡计算183
5.3.3能量平衡计算184
5.3.4烟气配气比计算185
5.3.5减排和循环经济效益185
5.4利用烟气余热与外供热源相结合的污泥干化项目设计185
5.4.1工程背景185
5.4.2印染污泥的热值186
5.4.3可供利用的烟气余热资源条件186
5.4.4烟气余热与外供热源结合的污泥干化工艺187
5.4.5不同工况的热量平衡计算188
5.4.6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190
5.5上海市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190
5.5.1工程概况190
5.5.2污泥处理规模191
5.5.3方案的论证和决策191
5.5.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192
5.5.5工程设计192
5.6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专用填埋场工程195
5.6.1工程概况195
5.6.2污泥处理规模195
5.6.3方案的论证和决策195
5.6.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196
5.6.5工程设计196
5.7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198
5.7.1工程概况198
5.7.2污泥处理规模198
5.7.3方案的论证和决策198
5.7.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200
5.7.5工程设计201
5.8厦门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205
5.8.1工程概况205
5.8.2污泥处理规模205
5.8.3方案的论证和决策205
5.8.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207
5.8.5工程设计208
5.9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210
5.9.1工程概况210
5.9.2污泥处理规模210
5.9.3污泥处理工艺流程210
5.9.4工艺设计211
5.10上海市月浦水厂污泥处理工程214
5.10.1工程概况214
5.10.2污泥处理规模214
5.10.3方案的论证和决策214
5.10.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216
5.10.5工程设计216
5.11杭州市祥符水厂污泥处理工程217
5.11.1工程概况217
5.11.2污泥处理规模217
5.11.3方案的论证和决策217
5.11.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219
5.11.5工程设计219
5.12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应用案例221
5.12.1基于厌氧消化技术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案221
5.12.2基于好氧发酵技术的污泥处理处置223
5.12.3污泥综合处理技术228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成熟的技术。全世界大约有90%的污水处理厂采用该法作为核心技术。然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是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该污泥含水率高,脱水困难,处理费用昂贵,据资料表明,污泥处理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费用的20%~50%,占总运行费用的25%~65%。同时,剩余污泥中含有相当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寄生虫卵、病源微生物、重金属)及未稳定化的有机质、难降解有机物,如不经妥善处理处置而直接进入环境会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相较于污水处理工艺的成熟与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严重滞后,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厂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不到25%,处理工艺和配套设施完善的不到10%。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剧增,并且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匮乏,污泥安全处理处置的需求与压力进一步加大,昔日一埋了之的简单做法已经落伍,污泥处理必须坚决遵循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原则,在得到安全处理处置的前提下化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此背景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发展快速,其中某些技术已经实现工业化或者处于工程设计之中,因此本书在介绍了城市污泥的概念、来源、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污泥处理技术(如污泥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填埋等)的原理、操作条件、工艺组成、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重点对近年来污泥处理的新技术(如污泥减量化技术、污泥稳定化技术、污泥资源化技术等)的相关原理、新进展、工艺组成、操作条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工程示范进行收集、整理和介绍。希望本书能够为从事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人员提供经验和借鉴。
本书由吉林建筑大学赵玉鑫和哈尔滨商业大学刘颖杰主编, 哈尔滨商业大学许颖、吉林建筑大学蒋宝军、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张岩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1.1~1.4、1.6、第2章2.4、第4章由哈尔滨商业大学苏欣颖编写;第1章1.5由哈尔滨商业大学路文圣、李俊生编写;第2章2.1~2.3、第5章5.3由哈尔滨商业大学许颖编写;第3章由吉林建筑大学赵玉鑫编写;第5章5.1由吉林建筑大学蒋宝军、陈玉婷、杨静、张军军,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张岩,吉林省辽源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贾德生编写;第5章5.2、5.4~5.12由哈尔滨商业大学刘颖杰编写。全书终由赵玉鑫统稿、定稿。此外,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朱心悦、姜岩、汪雨薇,本科生杨占斌对本书的出版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编写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51208226)、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41208)和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3DL013,14LG012,15KJ16)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资料的朋友以及其他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
编者
2016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