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创造爱的依恋

書城自編碼: 288570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亲子关系
作者: 【英】吉姆?S.戈尔丁[Kim S. Golding] 【美
國際書號(ISBN): 9787531688129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真需求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阿勒泰的春天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如见你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編輯推薦:
当教育那些早期经历过创伤、虐待、忽视和迷失的孩子们时,这些孩子由于这些经历,不断地与依恋困难作斗争。本书以爱为开端,提出以爱为标准的两个重要关键要素。*个要素是依恋,父母提供给孩子安全和保护。第二个要素是交互主体性,在此互惠共享的关系中影响彼此。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种态度PACE它能使孩子健康地发展并医治孩子过去的创伤。另外,将爱这个要素放入PACE中,证明了爱是一种可以提供无条件接受的生存状态,它的实质就是健康的情感发展。
內容簡介:
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爱,但是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或许还不够。经历过创伤的孩子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养育,这种方式会让他们感到有安全感,能建立起一种依恋并使他们渐渐恢复。
有童心、能接纳、有好奇心以及同情心(PACE)是育儿的四个十分有价值的因素,这四种因素与爱相联系,能帮助孩子感到自信、安全。本书展示了为什么这些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并向家长和关照者们展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协助他们进行日常的育儿。作者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典型的对话,总结了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简单的故事也能精准地突出PACE每一个因素背后的主旨。
關於作者:
吉姆S.戈尔丁(Kim S.Golding)英国伍斯特郡临床心理学家,是当地照顾孩子合作服务中心的奠基人。被国际社会邀请去各地做有关她的作品演讲。著有《养育依恋》(Nurturing Attachments)等多种有关依恋、收养以及抚养方面的书。
丹尼尔A.休斯(Dan A.Hughs)是一名心理学家,是处理有关受创伤孩子以及年轻人与家庭之间问题的专家。他开发了二价发展式心理疗法 (Dyadic Developmental Psychotherapy),这种疗法是PACE育儿理念的关键特征,研发了依恋关注家庭疗法。他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二价发展式心理疗法机构总裁。著有《建立依恋联系,第二版》Building the Bonds of Attachment, 2nd edition等。
目錄
前言
介绍
第一章:爱:关键要素
第一部分玩耍

第二章:玩耍的世界
第三章:家庭教育中的玩耍
第二部分接受

第四章:接受其他人的内心世界
第五章:父母无条件的接受
第三部分好奇心

第六章:好奇心寻找一个不同的视角
第七章:教育子女时保持好奇心
第四部分同理心

第八章:同理心:连接情感世界的桥梁
第九章:用同理心和你的孩子互动
第十章:把所有都连接起来以及另一个要素
致谢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关键要素爱
爱一直是历尽千年诗人、作家、哲学家以及科学家所歌颂的主题。我们都在谈论爱,有时候喋喋不休:我爱你的鞋子;有时候也带着强烈的目的:我会永远爱你。我们身陷爱的漩涡,我们逃出爱的藩篱。我们把心爱的人铭刻在充满爱的记忆中。我们为爱而喜悦,真真切切,疯狂而深沉;然而当我们因爱而受伤时,我们坠入绝望的深渊。生活中充满了爱的符号丘比特之箭,罗密欧和朱丽叶。我们赞赏爱的奉献,爱无处不在。
我们都知道并经历过爱,但是知道和理解是完全两码事。我们很少驻足去思考爱的真正含义。爱关乎于心,与大脑无关。爱是一种情感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章我们将从理智的层面来探索爱。我们能在思考和理解爱的同时不稀释或削弱我们对于爱的感知吗?在思考爱的过程中,我们会丢失爱的艺术性吗?理解是否会减弱直觉呢?我们希望不会如此。
我们希望通过探索父母之爱和这种爱的力量,给父母和孩子带去健康和幸福。我们希望在理智和内心的结合中能帮助丰富你对爱的理解,使之有益于你以及你的孩子。对于教育孩子时经历早期困难的父母,我们相信如果你能把直觉和理解结合起来,你会最懂得如何去爱你的孩子。
这本书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种态度PACE它能使孩子健康地发展并医治孩子过去的创伤。在你不断提升并培养你富有玩耍、接受、好奇心和同理心的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期望你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并且和你的孩子建立了更深的依恋。
PACE是一种态度,而爱是一种心态。爱囊括了PACE。当现状充满了困难、挑战或是残酷的时候,爱为这段旅程助力并为你的坚持注入勇气。在爱这个孩子的过程中,不管发生什么,你和孩子之间会形成一种永久的关系。即使你和孩子之间出现隔阂,你们之间的依恋也会持续。你或许感觉这不可能发生。最终,你会感动这个孩子,这种感动也会在后代之间得以延续。因为你的爱,这个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更健康的成年人。
这会成为信仰的跳跃,因为爱的效果是长期性的,短期内不会显现出来。我们希望本章能通过探索爱的真谛帮你实现信仰的跳跃。六世纪时,哲学家老子说慈故能勇。或许是因为爱赐予人力量和勇气,爱是使PACE奏效的关键要素。
爱莉诺阿特金森(Eleanor Atkinson)写的故事《忠狗巴比传》(Greyfriars Bobby)1912年第一次出版。故事里的巴比是一只苏格兰猎犬,它和它的主人牧羊人老乔克住在爱丁堡。老乔克死后,当地人为巴比找了一个新家,但是它没有选择住在新家里。它既不是被锁住了,也不是因为距离远而不住在爱丁堡。每次它被搬家,它就又回到它主人的墓地。当地的居民是如此的挂念巴比,他们打破规定,允许巴比住在墓地里。一只苏格兰猎犬的爱给了整个社区爱的感受。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同样的故事,一只忠诚的红狗为它的主人守墓。这些忠诚的现代狗的前身当然是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中的永生的阿格斯Argus。阿格斯等他的主人奥德修斯Odysseus等了20年:
这只狗的命运已经被注定
他的主人,当20年枯燥的岁月结束时
看了它的主人最后一眼就死了;
阿格斯忠诚的眼睛也紧闭了!
读到这些故事时,很难不把狗和人之间发展的这种联系认为是爱。阿格斯、巴比和红狗集中体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的话:爱的艺术大体上是坚持的艺术。我们不知道狗和人类建立的这种情感依恋是否可以被描述为爱。或许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表现出狗形成社会联系的本能。然而忠实的狗给我们一种有力的爱的象征承诺。
当我们爱对方的时候,即使经历险阻我们依然坚守爱的信念。这或许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勇气和坚持不懈。幸运的是,爱不仅仅是承诺,爱也是令人愉快的事物。爱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对爱的坚守,对孩子的关爱将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它也会带给你愉快的时光。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时起时落,爱的愉悦也忽来忽去。爱是你承诺给这段关系的信念,始终关爱这个孩子,愉悦的时刻总会回来。

爱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情感依恋很容易让我们认定是爱呢?三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在他们的新书中试图回答的问题,这本书被乐观地命名为《爱的理论》(A General Theoryof Love)。托马斯路易斯(Thomas Lewis)、法瑞阿米尼(Fari Amini)和理查德蓝农(Richard Lannon)强调了人际关系和连通性的重要性。爱存在于两个心有灵犀的人之间,互相影响彼此。人际关系影响我们的发展。爱铸就了此时以及未来的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英格兰的艺术历史学家约翰阿姆斯特丹(John Armstrong)写了一本关于爱的书,在书中他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爱的多维品质。他详细地指出爱是一种行为、知识的行动、观念、想象力和欲望。偶尔它可能也包括希望从另一方得到好处、激情、性和浪漫。爱也会导致迷恋以及对于分离带来的绝望。他也提到了什么是施舍的爱,不仅从行为上还从判断、观念以及同情的层面。
这些作者都创作于本世纪,他们的作品都清晰地表明了爱是人类关系的关键部分,但是没有哪一种关系比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重要。这种想法并不新鲜。让我们追溯到几十年前20世纪50、60年代的儿童精神病疗法。非常有影响力的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唐纳德威尼科特(DonaldWinnicott)写到:
如果人类婴儿想要最终发展成为健康、独立、社会化的成人个体,婴儿母亲和婴儿之间纽带的存在是天然的良好开端的保证,这种事物就叫做爱。
威尼科特把这种爱描述为纽带,它能让父母把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他指出这种强烈的兴趣就像太阳为这个婴儿而升起。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全神贯注也让父母深刻了解孩子的需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得以提升。威尼科特接着讲到,如果这种爱缺失了,这个孩子的情感发展就会受阻,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以一种个人的困难就会显示出来。
爱是一种情感依恋,这种依恋使父母养育、照看并喜爱孩子。爱的依恋的观点通过儿童心理文学更加得到了证实。玛格特﹒桑德兰(Margot Sunderland)是伦敦儿童心理健康中心的一位儿童心理治疗师。她把爱等同于活力和启蒙。她认为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蓬勃健康地成长,不管父母或孩子的行为如何,这种爱总是存在的。
对于孩子而言体验这种无条件的爱是一种中心需求。这种爱不会像惩戒一样表现的不好就会消退,不会取决于行为或成就并且不会把父母的个人需求强加给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不是被爱的,或者不相信爱的延续性,他的心理就会很脆弱。玛格特﹒桑德兰称这种脆弱为折磨地爱,用以区分平静地爱。这个孩子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不是形成情感健康所必需的幸福感或是满足感。这个孩子所感受的爱是脆弱的,他情感的健康发展也会受阻。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既包含着责任也富有乐趣。没有了乐趣,爱就变成了职责。养育孩子成了一堆零七碎八的烦心事或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管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双方的乐趣或许并不总是存在,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亦或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使没有乐趣,父母也总在尽责任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只有这时,爱提供了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孩子能真正相信艰难时刻父母总会与其同在。孩子需要知道任何冲突都摧毁不了父母对他的爱,也摧毁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在教养子女时经历过折磨地爱的父母而言,挑战就是帮助他们相信平静地爱。孩子会期待重复以前的经历。用爱和PACE教养子女,你需要成倍的耐心和毅力,这样你才会慢慢地、持续地感动孩子,使他相信不管你们之间发生什么,这种爱会无条件地延续下去。

爱是一种生物性过程
我们都经历过爱、爱的行为、爱的感受或者爱的需求。更不易察觉的是爱作为一种生理过程的重要性。从生理的层面来理解爱,我们才能真正定义父母对子女的爱的重要性。
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中,J.K.罗琳(J. K. Rowling)象征性地探索了父母爱的重要性。被一个强大的魔法师攻击后,因为父母的爱和牺牲哈利得救。哈利的父母死了,但是哈利存活下来并成为那个长大后战胜伏地魔的淫威拯救世界的孩子。
幸运的是,爱的生物性并不需要父母的牺牲,但是替代魔法、巫术和牺牲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人类的依恋和责任以及用来建设情感健康和幸福感的要素。你的孩子或许不是生来拯救世界的,但是他会长大,有能力建立、形成人际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负责任。伏地魔的力量来源于离间人类,不信任滋生不信任,邪恶由此产生。哈利的力量来源于与众人的依恋。母亲的爱让孩子的爱得以成长,社会也因此得以强大。
J.K.罗琳用文学的方式阐释爱,托马斯路易斯和他的同事从学术的角度研究爱。他们探索婴儿对于父母的爱这个关键要素的需求。爱建造了发育中的大脑的边缘结构,大脑的这些部分与我们对于事物的反应有关。因此,大脑的这些区域与我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关系尤为密切。
我们生来就具备一个成熟的爬虫类大脑。爬虫类大脑对我们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婴儿出生后它的周围没有发育哺乳动物的大脑,人就会变得冷漠无情。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边缘中心。它为我们的感受加了一个情感层。其后理智大脑会发育,它是包含在很多像记忆和在注意力的皮质层结构。大脑的这些部分帮助我们理解并充分意识到我们周围的世界。他们支撑着我们思考、运用语言和推理的能力。勒内笛卡儿(Ren Descartes)的哲学思想我思故我在就认识到了这种意识人类知道他所知道的这种独特的能力就来源于这种逐渐成熟的理智大脑。正如美国医生和神经系统科学家保罗麦克林(Paul Maclean)所描述的:三种大脑合一三位一体的大脑,是我们基因和我们的体验的结果。
父母的行为对已经成熟的大脑的爬虫类部分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他们的行为会对情感的边缘系统和理智的思考皮质层的发展产生影响。爱和刺激提供了关键的经历,让大脑得以健康发展,并形成感受和思考的能力。爱是情感发展的必要体验。
金姆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她的狗向她靠近,希望得到它主人的注意。她就过去轻轻地抚摸它。他们的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他们大脑中的情感系统也同时变得活跃。他们被联系在一起。她又坐到电脑旁,她的狗仍然贴着她不让她去。她感到更平静,写作更流畅,这是哺乳动物之间大脑连接大脑、心连接心的需求的明显表现。就像路易斯和他的同事所描述的爱的协作之舞。
金姆很享受这种连接。一个孩子也需要这些:如果只给一个人类的婴儿提供食物和衣服,而剥夺他的情感联系,他就会死。路易斯和他的同事描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提供边缘共鸣的心理纽带的。想想哈利波特和他母亲之间的神秘联系,当他需要的时候为他提供保护。当两个大脑的情感中心联系时,彼此影响着彼此,结果两个都变得更为强大。
这种联系为孩子提供了情感约束,这反过来形成了不断增长的自我约束的能力。换句话说,孩子首先体验到的是父母的情感约束;接着在能够自己调节情感之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父母的爱塑造了孩子的大脑,父母自己的大脑也反过来被丰富。就像路易斯和他的同事所说的:我们是谁,我们成为怎么样的人部分取决于我们爱谁。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情感约束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发育不断成熟,大脑的认知结构也围绕边缘中心发育。孩子开始知道他的感受。当他越来越了解自己,这个孩子也学会了向外看,开始了解他人的情感世界。他做好准备和他人形成关系,和别人产生联系,去影响他人并被他的家庭以外的更广阔的世界所影响。
这本书的几个地方,我们会谈到杰克潘克塞普的研究,杰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神经科学家。他在情感发展方面有丰富的理论。他的理论会帮助我们理解PACE的不同方面以及PACE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他关于脑功能理论的两个方面对于理解爱的重要性尤其重要。这两个方面是关于社会纽带和关爱我们孩子的本能驱动的过程。两者都解释了对于哺乳动物来说,联系和关联性的生物性需求的重要性,这两方面对于抚养健康的孩子更为重要。
社会纽带是一个生物型过程,确保我们与彼此的联系。当我们感受到我们与别人的人际关系时,我们大脑的化学物质就通过荷尔蒙的分泌而被激活,会分泌更多的神经肽、催产素和催乳素和内源性阿片肽、内啡肽,形成更多的社会键和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然而,理解生物性过程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这部分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证明人际关系是我们作为人类认识自己的核心。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联系他人,以这种方式感受我们自己的美好。这是爱和情感健康的基础。家长所感受到的这种社会键和潘克塞普称之为的关爱大脑系统紧密联系。这是大脑中的一个操作系统,组成了家长照顾和养育子女的情感倾向。这个孩子反过来感受到的社会键是一种依恋安全的感觉。当一个孩子感受到安全的依恋,他就能够从照顾他的人那里获得安全感和安慰。我们人性的核心是我们对身体亲近和接触,亲密关系的需求。因此正如杰克潘克塞普所指出的,鼓励人们发展人际关系的社会是世界上最不爱侵略别人的社会的这种说法就不足为奇了。

依恋理论和交互主体性理论
爱是我们抚养孩子时的一个关键要素。爱的礼物就是给与孩子安全、依恋以及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会探索PACE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态度如何直接提供给孩子这些关键经历。两个心理学理论强调了对PACE的运用并告诉我们爱的重要性。它们就是依恋理论和交互主体性理论。我们在此将介绍这两个理论并将这两个理论贯穿于整本书中。

依恋理论
20世纪初一个小男孩出生在伦敦并由一个付费奶妈抚养,这在那个年代富裕之家并不常见。由奶妈抚养是幸运的,因为奶妈会给孩子爱和安全的体验,感情也得到健康发展。这个小男孩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在他四岁那年他的奶妈离开了这个家庭,他伤心地失去了这种依恋。之后他告诉他的儿子他感受到了童年分离的痛苦,感到非常受伤,但是不至于受挫到无法正常生活22。这段早期的童年经历让约翰鲍比(John Bowlby)花费一生的时间研究并选择儿童精神病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他对母子分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尤为感兴趣。理查德鲍比(Richard Bowlby)爵士回忆道:

我的父亲一生都在弄清楚母婴依恋纽带的复杂性,他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影响社会支持教养子女的父母的方式。他说:如果我们珍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珍惜他们的父母。

理查德鲍比爵士讲述了他的父亲在斟酌描述父母与子女的依恋时如何称呼他的理论的不确定性。最初,他认为或许他可以称呼它为爱的理论,但他怕不够科学这种称呼得不到认可。当时爱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依恋理论因此而诞生,这份遗产对于我们探索经历早期分离、迷失或令人崩溃的教养的孩子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大有裨益。1953年,约翰鲍比将他的书命名为《对孩子的关爱和爱的成长》(Child Care and the Growth of Love),将爱作为依恋理论的中心思想。在这本书中他把爱和做母亲的快乐等同为对孩子的精神滋养。
我们也想为父亲们说一些话。在依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母亲一直是放在显微镜下研究的对象,母子关系得到了太多的关注。这对于当时的文化来讲再普通不过,照看孩子几乎被认为就是母亲的工作,而父亲扮演着养家糊口的角色。现代社会,我们都懂得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同等重要性。依恋理论已经发展成为关于家庭教育的一门理论,生理的或非生理的,不管是对于母亲还是对于父亲。孩子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感到安全,这样他们才能安全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依恋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认同父母与子女之间温馨的、亲密的、持续的关系的重要性,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和子女都能找到满足和乐趣。正如约翰鲍比说的,没有一种关系像这样,父母毫无保留地、持续不断地听从婴儿的使唤。通过这种强烈而亲密的关系父母也有所收获:

孩子需要感觉到他是母亲快乐和骄傲的源泉,母亲需要感受到她的孩子的人格是她的人格的延续:彼此都需要亲密地认同彼此。

过去这些年中持续关系的观点引起了不少的政治争论,因为母亲被鼓励去工作,还是回到家中主要取决于满足当时政治家们所定义的社会需求。然而持续的关系并不意味着父母要一直守着孩子。即使分离了,孩子还是能够持续的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的。父母牵挂着孩子,不管身在何方孩子也会想念着父母。
依恋理论认为,孩子一出生就会从最初照顾他们的人身上寻求安全感。这些依恋的对象保护他们远离伤害并帮助他们踏往这个世界的征程。当孩子被允许从照看者身上寻求安全感和安慰,并且确保照看者喂养这个孩子时,依恋的纽带就形成了。需要注意的是,在确保安全和安全感方面父母和子女之间并不是相互的。父母是一个安全基地,保护子女的安全,子女却不是父母的安全基地。子女向外在这个世界中探索和学习,回来在需要的时候再次感动他们的安全基地。
因此孩子有一系列的依恋行为提醒父母他们需要安慰。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哭闹、粘着或是跟着父母。这个孩子是在让父母知道此刻他需要关注和食物。同样地,这个孩子还有一系列的探索性的行为表明他准备去探查他周围的世界。这些行为的特点是离开父母,开始对这个世界的事物感兴趣。敏感的照看者能够读懂这些信号并循序渐进地支持孩子。他们之间就形成了安全地依恋。始于生命早期,孩子运用这种经验来理解关系是如何运作的。一个内部的工作模式,即这种关系的模板或记忆就形成了。这对于父母如今和将来的关系都将成为一个向导。孩子从这种早期经历知道从其他人那里期待什么。

杰米和他的妈妈去朋友家做客。他们被邀请进屋,杰米是一个天生就很自信并擅长社交的孩子,他直接就跑进去找玩具玩了。杰克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他紧紧地挨着他的妈妈打量着这些到他们家的陌生来客。妈妈抱着杰克安慰他并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接近杰米。很快两个男孩就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家长也可以享受美好的茶时光。这时门铃响了。两个孩子都停止了玩耍看着他们的妈妈。杰克的妈妈去开门,杰克马上跟着她。妈妈把杰克抱起来,他们一起问候当地的牧师。杰米也向他的妈妈靠近,并仔细地观察。牧师向两个男孩打招呼。杰米试探性地向前移动,并把他的手放在他妈妈的膝盖上以防万一。杰克紧紧地抱着他的妈妈。杰米的妈妈掏出钱包准备把钱给牧师。杰米停止玩耍,看他妈妈做什么。他准备从妈妈那里把钱拿走然后给牧师。牧师离开后,很快两个男孩又开始他们的玩耍了。


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出两位妈妈所支持的依恋和探索的细微举动。两个男孩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刻向他们的母亲表明他们的安全感级别。他们的母亲做出回应,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并以自己的速度做出下一步的举动。两个妈妈在向他们自己儿子所展现的敏感的一致性时,都表现出她们对孩子每时每刻或焦虑或自信的情绪变化的轻松。当孩子需要时,母亲们提供安慰也有助于孩子其他时候的玩耍。两个男孩正在形成安全的依恋,反过来又能让他们形成对他人的信赖和对自身的自我依赖。他们长大后能够自信地对待这个世界,当需要的时候他们知道能够寻求到帮助。
如果安全的依恋没有形成又会发生什么呢?当依恋对象不能够理解或者对所照看的孩子发出的信号做出回应的时候被称为不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组织他们的行为,他们很努力才能感觉到安全。
例如,当一个孩子发出需要安慰的信号时,他的家长或许发现很难去回应。她或许会过度反应,或许传出微弱或不那么微弱的信息,在这些时候她将会退缩、拒绝或忽视这个孩子的需求。这个孩子会通过减弱这种依恋行为,来适应他的家长的行为:如果我不表现出我对你的需求,或许你就会亲近我。在依恋理论中,这被称为避免依恋。
另一种父母或许对孩子做出断断续续的回应,有时候满足孩子的需求,有时候被孩子所激怒。面临这种不可预测性,孩子会通过强制性的预测性做出回应。他变得需要关注,通过得到不充分的抚慰确保父母对他持续的关注。这种情况被称为模棱两可的抵抗性依恋。
家长可怕的行为会更难让孩子感到安全。恐惧驱动了寻求安慰的内在需求。孩子自然会向父母寻求安慰,然而父母正是恐惧的源头。幼小的孩子面临这种难以解决的威胁就会慌乱。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他的行为反映着这种无助。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杰出心理学家玛丽梅恩(Mary Main)教授对当安全的天堂也是威胁的源头时,孩子不能够组织他的行为以感到安全的情况进行了探索。随着日益成熟,这个孩子将学会控制这种恐惧的方式。他会变得高度自控,发展一系列行为让自己有脆弱的安全感。因此这个孩子或许强烈地、激进地想得到关注只是为了被关注时拒绝。如果父母生气了,这个孩子行为会变得更加温顺和忸怩,只是为了让父母开始做出回应时再次生气。这种孩子成了木偶的主人,牵着父母的鼻子走。另外一些孩子在行为上变得更为自立,试图自我管理而不是表现得需要父母。这些孩子甚至会给出自己的关爱,照顾父母而不是被照顾。
有一小部分孩子非常不幸,由于严重被忽视的照料或者非常贫困的机构性照料,没有经历过早期的依恋关系。这些孩子没有形成选择性的依恋,因为没有人可以让他们经历这个过程。这些孩子或许是被控制,毫无差别地都很不友好,但是不能够置身于互相满足的关系中,或者他们可以被控制,但相比接近他人更倾向于不进行社会交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