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东北亚区域层次与即时战略研究相结合,将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实践以对各国战略的多维审视呈现,强调战略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对美国新政府战略调整的影响。
|
內容簡介: |
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诸强利益交汇、各民族实现抱负的大舞台。美国依托与日韩的联盟关系,跻身东北亚安全框架,伺机建立全面霸权秩序。奥巴马执政时期适逢国际力量格局巨变时代,太平洋两岸经济差距缩小。为维护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优势,稳固霸权建构基础,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侧重利用区域内地缘矛盾消化各国实力增长对其优势的冲击,这对该地区整体走向、国与国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运用一手资料,着眼于奥巴马政府即时区域战略,尝试从战略高度解析新时期美国各项安全战略举措,挖掘其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力图实践战略研究微观化、细致化之理念。
|
關於作者: |
吕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3年出生,201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大连外国语大学,任教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教研室,并担任东北亚研究中心及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助理。2015年7月进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学习及工作期间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现代国际关系》《太平洋学报》等国内知名期刊。
|
目錄:
|
第一章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的环境剖析()
第一节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第二节大陆边缘地带:霸权建构的依托平台()
第三节陆海交汇地带:霸权建构的背景()
第四节大陆纵深地带:霸权建构的挑战来源()
第二章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的目标与实力分析()
第一节战略目标()
第二节战略实力()
第三章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的内容解析()
第一节军事内容()
第二节经济内容()
第三节政治内容()
第四章奥巴马政府对东北亚各国战略的多维透视()
第一节针对大陆边缘地带国家的战略透视()
第二节针对陆海交错地带国家的战略透视()
第三节针对大陆纵深地带国家的战略透视()
第五章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的效能评估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效能评估()
第二节启示及应对策略()
|
內容試閱:
|
美国东北亚安全战略绪论绪论地区安全战略是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国家针对相关地区存在的威胁、问题制定的宏观行为指针与其行动过程。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东北亚地区拥有重要利益,需要从宏观层次规划其国家利益的护持,明确利益实现的途径。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国崛起、俄罗斯复兴、日本政治大国化、朝鲜半岛紧张对峙等影响美国构建地区霸权的外在因素,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实力相对下滑,如何有效护持本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优势成为奥巴马东北亚安全战略的首要问题。东北亚地区是中国崛起的基本平台,奥巴马政府对该地区的战略规划、实践无疑会对中国崛起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地区安全战略是一种介于国家总体战略与针对具体国家战略之间的中层战略,从大战略研究层面审视,战略由战略规划、战略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战略规划受三种因素影响,即战略主体、战略对象、战略属性。首先,战略主体决定战略观察的特定角度、动机及其认知能力。行为体展开对相关事物观察前提在于占据某一具体观察位置,战略主体占据特定角度进行战略规划是一种客观现象,不存在没有明确角度的战略规划。作为战略规划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位置、角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限定了战略主体修正战略观察角度的可能性。战略规划作为一种实践行为必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体现在战略主体制定相关战略的动机之中。战略主体文化属性、机构编制、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影响通过观察所获得的结论。解析战略主体是展开一切战略研究的基本工作。其次,战略对象作为相关战略的客体,限定了该战略规划应用的范围、明确了战略实践推进的边界。战略对象的客体属性决定它是异于主体的存在,是同样具有主体能动性的自我意识整体。对于战略对象不应仅从客体的角度来看待,更要把其作为另一个主体来对待。针对战略对象所做的一切战略规划,应考虑对象的实际情况,把对象看作是与自身具有同样认知能力的主体。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明确地针对战略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最后,战略属性是连接战略主体、战略对象的桥梁,战略属性按照涉及领域划分,包括经济战略、政治战略、安全战略、外交战略、文化战略等等。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领域,传统战略特指军事统帅在军事斗争宏观层面上的指挥艺术。随着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的增强,战略主体关注的领域日臻扩大,同时获得更多影响其他行为体的手段。战略的内涵突破了军事领域扩大为战略行为体应对不同领域问题,统御多种政策工具的科学与艺术,引出了战略属性划分的问题。战略实践是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战略研究集中于对战略规划的解析,对战略的执行过程关注不足。人类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一系列复杂的互动中进行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战略实践是对战略规划的执行、调整、完善的过程,是独立于战略规划的客观存在,有必要将其放在与战略规划同等的位置进行研究。奥巴马政府是本书战略研究的战略主体。美国宪法将行政权与军事统帅权交予总统,赋予总统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并加以具体实施的权力。2002年、2006年、2010年白宫先后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为美国政府统御政策工具提供宏观指南。此外,受总统管辖的各个机构也会制定相关领域战略,如美国国防部分别在2011年、2012年发布《美国国家军事战略2011:重新定义美国的军事领导》《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21世纪国防重点》两部重要的军事战略文件。因此,美国的行政机构成为本研究战略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概念由狭义政府与广义政府两部分组成,狭义的政府概念专指在三权分立国家中的行政机构;广义的政府概念则是指包括立法、行政等一系列国家权力机关。考虑到美国地区安全战略制定、实践已经突破了狭义政府的概念,本书采用广义政府概念作为战略主体,即包括奥巴马总统直辖的美国行政部门、国会及其调查机构,以及部分美国外交研究机构作为奥巴马东北亚安全战略的战略主体展开研究。考虑到美国权力结构中,国会获得宣战权、条约批准权、贸易管理权、外交人事任命权等一系列影响美国对外战略规划、实践的权力,故在对一定时期内美国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研究中,有必要将美国国会纳入战略主体的范畴,使之成为战略主体的重要补充。最后,美国外交精英多具有政、学、商多重身份,存在着在朝则为阁员、在野则为研究人员的旋转门现象。一些研究机构对美国对外战略拟定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例如2007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美日联盟:让亚洲正确迈向2020年》就对奥巴马政府对日战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势必要将部分美国外交智库的成果纳入考察范围,并将部分研究机构视为战略主体的外延,才能全面反映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的全貌。作为奥巴马政府安全战略的对象,梳理东北亚这一概念发展历程尤为必要。亚洲一词来源于古代地中海世界对东方概念的认识,地理大发现扩大了欧洲对亚洲认知范围,中国、朝鲜半岛、日本成为这一认知范围的终端。为此,欧洲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将东方根据空间的远近划分为近东、中东、远东。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相似的殖民遭遇促使各民族先进分子寻找与各宗主国平等的身份概念,亚洲取代了原有的近东、中东、远东概念,并被内化为亚洲国家的身份认同。作为一个被内化的外来概念,亚洲涵盖众多文明类型、社会结构、国家形态。20世纪民族解放使命完成后,亚洲呈现出区域平行发展的态势。东亚地理范围源自殖民时代的远东区域,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使南亚次大陆成为独立的安全复合体后,远东剩余区域演变为今天的东亚地区。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区域不再是两极格局对峙的破碎地带,形成统一的经济、政治组织框架,东北亚区域则保持了冷战时期的基本安全框架,宏观的东亚概念显然无法完全适用于解释地区内迥异的安全结构。东北亚地区国际结构特征是什么?这是所有国家制定针对该地区安全战略所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只能从东北亚地区自身与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中获取,简而言之就是要辨明使其与东南亚国际结构相区分的核心要素。首先,在行为体构成方面,民族国家是东北亚地区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