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变化和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编写而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常用器件及其应用,共分十章,包括绪论、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信号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电子技术的发展
1
1.2
信号
2
1.3
模拟电子系统
3
1.4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4
第2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8
2.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8
2.1.1 半导体材料 8
2.1.2 本征半导体及其导电作用 9
2.1.3 杂质半导体
10
2.1.4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12
2.2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16
2.2.1 二极管的结构 16
2.2.2 二极管的U-I特性 17
2.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8
2.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9
2.3
特殊二极管
23
2.3.1 稳压二极管 23
2.3.2 其他类型二极管 24
2.4
Multisim仿真例题
26
本章小结 27
习题 28
第3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31
3.1
晶体三极管
31
3.1.1 BJT的结构及类型 31
3.1.2 放大状态下BJT的工作原理 32
3.1.3 BJT的U-I特性曲线 34
3.1.4 BJT的主要参数 37
3.1.5 温度对BJT参数及特性的影响 39
3.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0
3.2.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40
3.2.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0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1
3.3.1 图解分析法 42
3.3.2 等效电路法 46
3.4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分析
52
3.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52
3.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54
3.4.3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55
3.5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56
3.5.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56
3.5.2 稳定工作点的电路 57
3.6
多级放大电路
62
3.6.1 放大电路的极间耦合方式 62
3.6.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64
3.7
Multisim仿真例题
67
本章小结 70
习题 71
第4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78
4.1
场效应管
78
4.1.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 78
4.1.2 结型场效应管JFET 84
4.1.3 JFET的特性曲线 87
4.1.4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88
4.2
场效应管单管放大电路
89
4.2.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90
4.2.2 图解分析法 91
4.2.3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91
4.3
Multisim仿真例题
94
本章小结 96
习题 96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99
5.1
频率响应概述
99
5.1.1 基本概念 99
5.1.2 典型RC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 100
5.2
单管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
103
5.2.1 晶体管的混合型等效电路 104
5.2.2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 108
5.2.3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 111
5.3
单管放大电路的低频特性
112
5.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115
5.5
放大电路的瞬态响应
117
本章小结 119
习题 120
第6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22
6.1
集成电路概述
122
6.2
电流源电路
123
6.3
差分放大电路
127
6.3.1 差分放大电路概述 127
6.3.2 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分析 128
6.3.3 差分放大电路动态技术指标计算 128
6.3.4 带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132
6.3.5 差分放大电路的调零 133
6.4
功率放大电路
134
6.4.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134
6.4.2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36
6.4.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39
6.4.4 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 141
6.5
集成运算放大器
141
6.5.1 典型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 141
6.5.2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44
6.5.3 CMOS集成运放 146
6.5.4 专用型集成运放 147
6.6
Multisim仿真例题
148
6.6.1 仿真例题1
148
6.6.2 仿真例题2 152
本章小结 155
习题 155
第7章 反馈放大电路 161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61
7.1.1 什么是反馈
161
7.1.2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162
7.1.3 正反馈与负反馈 164
7.1.4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165
7.1.5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166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167
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67
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68
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68
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69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
170
7.4
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72
7.4.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172
7.4.2 减小非线性失真 173
7.4.3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174
7.5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
177
7.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180
7.6.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180
7.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的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181
7.6.3 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182
7.7
Multisim仿真例题
185
本章小结 190
习题 191
第8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196
8.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基础
196
8.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196
8.1.2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197
8.1.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197
8.2
基本运算电路
198
8.2.1 比例运算电路 199
8.2.2 加法电路 202
8.2.3 减法电路 202
8.2.4 积分电路 204
8.2.5 微分电路 204
8.2.6 非理想运算放大器运算电路的分析 206
8.3
对数和指数运算放大电路
208
8.3.1 对数运算放大电路 209
8.3.2 指数运算放大电路 210
8.4
模拟乘法器
211
8.4.1 用对数函数网络构成的乘法器 211
8.4.2 四象限变跨导模拟乘法器 213
8.5
有源滤波电路
217
8.5.1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218
8.5.2 二阶有源滤波电路 219
8.6
Multisim仿真例题
224
本章小结 227
习题 228
第 9 章 信号发生电路 235
9.1
正弦波振荡电路
235
9.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237
9.2.1 RC移相选频网络 237
9.2.2 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 239
9.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240
9.3.1 LC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240
9.3.2 LC选频放大电路 242
9.3.3 变压器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 242
9.3.4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243
9.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45
9.4.1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电特性 246
9.4.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47
9.5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247
9.5.1 电压比较器 247
9.5.2 方波发生电路 251
9.5.3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253
9.5.4 锯齿波发生电路 254
9.6
Multisim仿真例题
255
本章小结 257
习题 258
第10章 直流稳压电源 266
10.1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266
10.1.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266
10.1.2 滤波电路 268
10.2 稳压电路 271
10.2.1 稳压电源的质量指标 271
10.2.2 稳压管稳压电路 272
10.2.3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73
10.2.4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274
10.3 串联开关式稳压电路 278
本章小结 280
习题 280
附录 模拟电子技术符号说明 285
参考文献
288
|
內容試閱:
|
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为了培养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编者依照教育部颁发的《电子技术基础(A)课程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编写了本书。根据电子技术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了科学的教材体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本书在内容方面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科学地安排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书中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等占主要篇幅,内容较系统,且叙述细致深入。同时,编者力图在讲清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同时,尽量阐明电路结构的构思方法,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培养创新意识。
本书具有教材体系科学、教学内容合理和教学适应性强等特点。 内容编排上遵循先器件后电路、先基础后应用的规律。每章的最后一节安排有Multisim例题仿真,对典型电路和难以手工分析计算的电路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使读者对电路的特点、性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课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配合十分重要,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必须设置对应的习题课和实验课等,把知识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电子电路的测试技术,掌握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雪琪第1章、第8章、张勇(第2章、第7章)、丁昕苗(第3章、第4章)、张艳丽(第5章、第6章)和初永丽(第9章、第10章)等,范丽杰负责每章的Multisim例题仿真分析, 王永强负责书稿最终的文字润色和校订工作。
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疏漏和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