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內容簡介: |
专利权结构是专利制度的核心与关键。本书将专利权结构解析为高度、长度和宽度三个维度,利用我国专利信息系统实证分析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水平与能力,评估了我国低碳发展政策与专利权结构之间的协同性,并结合专利结构的经济学价值及其历史成长进程,重点论证了专利权结构三个维度的取值与低碳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以专有为中心的专利权结构及其价值化倾向是造成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外国向我国转移低碳技术积极性不高的制度原因。最后提出我国应该采行强度适中、以运用为中心的专利权结构的政策取向,并从观念、原则、约束条件、配套政策等视角,设计了具体的促进我国低碳发展的专利权结构及其制度体系。
|
關於作者: |
柳福东,广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法学硕士生导师,知识产权管理学博士。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律师。199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系,获经济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获知识产权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广西大学法学院任教,曾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大学三育人优秀教师等荣誉。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第二节逻辑框架与创新点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二章专利权结构及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一节专利权结构生成的经济原理
第二节专利权结构模型及其构成维度
第三节专利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技术创新框架下专利权结构的发展趋向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低碳技术创新框架下专利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分析指标与方法
第二节低碳专利总体分析
第三节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第四节低碳技术国际转移趋势分析
以外国向我国转移为例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专利权结构价值化倾向及其与低碳发展的背离
第一节以运用为中心的专利权结构
第二节以专有为中心的专利权结构及其价值化倾向
第三节专利权结构价值化倾向与低碳发展的背离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专利权结构与低碳发展协同性评估
第一节我国低碳政策体系
第二节我国专利和科技政策体系
第三节我国专利权结构与低碳发展协同性评估
第四节专利权结构配套政策与低碳发展协同性评估
第五节专利国际公约与低碳国际公约协同性评估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低碳约束下专利权结构创新的制度方案
第一节我国专利权结构的性质与历史演变
第二节专利权结构创新的约束条件
第三节专利权结构创新的制度设计
第四节专利权结构创新的配套政策
第五节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专利权结构是专利制度的核心与关键。在纷繁复杂的专利制度间,其灵魂便是专利权结构。现代各国的专利法都是权利法,即以专利权结构为中心,一部专利法无非就是专利权的授予、维持、运用和保护等专利权结构生成的规则。现有专利权结构系产生于传统高碳经济模式,然而当下全球面临气候非正常变化问题,要求经济模式向低碳发展转型,专利权结构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因此,将专利权结构的妥适性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与实现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低碳发展的促进机制,可以为解决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非正常变化与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探索性地用法经济学分析的方法构建专利权结构模型,并用之重新解释专利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讨低碳发展的专利对策提供理论工具。专利权系由高度、长度和宽度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结构,其维度的不同取值,可以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强的专利权结构,以专有为中心,更有利于保护创新主体的利益;而弱的专利权结构,以运用为中心,对竞争者有利。理想的专利权结构模式,是强度适中的均衡结构,换言之,专利权结构的政策选项,并不是越强越好,也不是越弱越好,其结构维度值的设定,应当根据一国创新程度的进展状况,作适时、适度的调整,使其恰好符合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而经济转型的指向,主要是发展低碳经济,并以低碳技术创新作为主要内容,在设计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专利权结构时,必须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恰当地定位我国专利权结构强度,避免过强或过弱的保护,以充分发挥专利权结构在促进技术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其次,以我国专利系统为对象,利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5万份低碳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与运用水平。结果显示,我国拥有数量不菲的低碳专利,但在质量上与外国有较大差距,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外国向我国转移低碳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政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弥补我国工农业生产中低碳技术的空缺。
再次,利用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对专利权结构成长史及其固有缺陷进行研究,指出以专有为中心的专利权结构及其价值化倾向是造成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外国向我国转移低碳技术积极性不高的制度原因。专利权结构在生成之初,是一种以运用为中心的法权结构,其代表是威尼斯1474年专利权结构与英国1623年专利权结构;随着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专利权结构逐步转向以专有为中心,并呈现价值化倾向,其代表是美国的专利权结构。这造成专利权人的利益关切点与低碳技术创新背离,后发国家如我国,难以发挥专利权结构促进技术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功能与作用,在低碳技术领域仍然呈现传统技术创新那种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悖论局面。
又次,利用政策协同分析的方法,评估我国近两千份专利政策、科技政策和低碳政策的协同性。结果表明,我国的低碳政策以低碳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并依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但我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实质上以开创型策略为中心,这与低碳发展所需要的普适性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偏差;从具体制度上看,基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专利运行机制、专利法的具体条款、专利国际公约与低碳国际公约等之间,既存在交集与牵连,也存在冲突与矛盾,并不完全协同。这是造成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低碳技术积极性不高的政策原因。
最后,尝试利用专利权结构理论与模型以及上述论证成果,从专利权结构创新的基本原则、变革方向与路径、制度框架、配套政策等进路,设计低碳约束下我国专利权结构创新的制度方案,为构建中国特色专利政策体系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撑。总体而言,我国现有专利权系以专有为中心,并呈价值化倾向。为了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推动低碳专利技术的运用,吸引外国低碳技术向我国转移,我国应该采行强度适中、以运用为中心的专利权结构。在具体制度上,应该制定控制低碳发展的一般条款,专利授权条件中引入低碳准入标准,降低专利权维持费,将强制许可制度扩大适用于低碳领域等;在配套政策与措施上,应该建立低碳专利技术交易平台,改善低碳专利审查制度,建立国际低碳发展援助制度的对接平台等。
当然,因各种原因,还有很多问题无法涉足与深入讨论,即使是所论证的问题与结论,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有的还有待时间的考验,需要在下一步研究中予以完善。例如,在专利权结构的国际比较方面,只选取我国、美国、德国、日本和东盟国家的专利权结构进行对比,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的专利权结构进行全面的比较。况且,专利权结构涉及方方面面,除其本身外,还涉及配套规则与措施,因此,需要比较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需要在下一步研究中,更深入地开展其他方面的比较研究。同时,对全球低碳专利态势尚需深入研究。全球低碳专利发展迅猛,其专利文献隐藏着丰富的技术创新信息,对于认识全球低碳发展态势以及评价各国的低碳和专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研究中,需要结合全球低碳专利发展态势,制定更适合提升全球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制度体系。另外,对于所提出的结论,特别是针对我国低碳发展状况所提出的专利权结构创新制度方案,还需要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后续研究中,应根据我国低碳发展与专利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评估其合适性,随时修订与完善专利制度,从而为促进低碳发展提供更合理的激励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