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为适应教学,和提高阅读趣味性,本书在传统章节安排的基础上,设计了五种类型的专栏项目:互动讨论专栏在章节相关知识环节提供适合课堂分组讨论的材料,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小组辩论环节,或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学生在短时间内寻找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方案。新闻链接专栏提供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发生的新闻事件,鼓励学生追踪这些事件的进展趋势,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阅读推荐专栏选取了就业政策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教师可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知识链接专栏简介和归纳了部分重要研究者、专用术语及政策文件的要点,教师可以此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先修课程的内容,或接触未知领域的知识,开阔学习和研究视野。案例思考专栏在章节的开篇或关联知识点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按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从而进入相关知识领域的探索,也可以在学生掌握部分知识时对案例进行应用性的分析,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就业政策为主要研究和写作对象,介绍了就业政策的概念和类型,对就业政策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及其应用原则进行分析,并对就业政策的实践过程就业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就业政策所处的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对劳动力市场发育、国家治理变迁和全球化发展对一国就业政策的影响进行梳理。从劳动力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和供需匹配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就业政策的作用方式、影响范围和政策历史,并按照从核心政策到外围政策的方式介绍就业政策的作用时期和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理化和指标化分析的方式,介绍就业政策的两种重要发展趋势从关注就业数量到兼顾质量、从僵化到灵活安全化治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绩效、就业结果和就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在梳理各群体性就业政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就业管理政策的国际比较方面,以美国、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为例分别介绍了就业政策体系建设、实行和改革经验,以欧盟地区和日本为例分析了就业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问题,以国际组织、美国和东欧国家为例分析群体性就业政策的相关经验。
|
關於作者: |
张原,女,1981年出生,汉族,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副教授。201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托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评论》《财经研究》《教育与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著作三部。担任《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和《经济评论》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2009年以来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年度科研十佳教师,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等。研究方向是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承担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就业政策研究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曾受邀讲授香港、澳门工会联合会相关课程。
|
目錄:
|
目 录
就业政策研究教程1
第一章 绪论1
1.1 就业政策概念3
1.2 就业政策类型7
1.3 就业政策之间的关系16
1.4 就业政策工具18
1.5 就业政策工具的应用原则20
1.6 就业政策的实践就业管理22
第二章 就业政策的环境与变迁27
2.1 国家治理变迁的路线27
2.2 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32
2.3 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管理制度的发展41
2.4 全球化对中国就业政策的影响48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政策:退出和延迟进入、人口和教育政策57
3.1 劳动力供给与就业政策的关系57
3.2 退出和延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政策67
3.3 计划生育政策与劳动力供给73
3.4 人口流动政策与劳动力供给78
3.5 教育政策和劳动力供给85
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政策:岗位促进、所有制改革与产业发展政策105
4.1 劳动力需求与就业政策的关系105
4.2 就业岗位促进政策119
4.3 所有制改革与劳动力需求增长124
4.4 产业发展政策与劳动力需求结构133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劳动力供求匹配155
5.1 劳动力市场政策总体状况155
5.2 就业服务政策161
5.3 反就业歧视制度169
5.4 失业或转岗培训政策176
第六章 从关注数量到兼顾质量的就业政策186
6.1 就业质量的含义与相关政策186
6.2 就业质量的内容和测量189
6.3 重点人群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政策204
6.4 就业质量相关政策的效果评估和发展方向210
第七章 从僵化到灵活安全化的就业政策214
7.1 就业灵活安全化的含义214
7.2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安全性指标223
7.3 平衡就业灵活安全性的政策取向241
第八章 不同群体的失业问题和就业政策选择248
8.1 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群体和再就业政策248
8.2 青年失业群体和就业扶持政策258
8.3 农民工就业问题和就业保护279
8.4 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和帮扶政策287
第九章 就业管理政策的国际比较297
9.1 就业政策体系建设、实行和改革297
9.2 就业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312
9.3 群体性就业政策的国际经验321
|
內容試閱:
|
20世纪末,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场变革当中,政府的职责由就业岗位的分配者转变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者,频频动用各项政策工具,调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项资源配置。高等教育扩招后大批毕业生不断涌入劳动力市场,以教育部为主的政府主管部门针对大学生就业陆续出台了50余项政策,涉及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和民营企业就业,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待就业服务,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敦促各高校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就业工作甚至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一系列政策规定出台之后,毕业生就业率几乎成了反映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成了高校对市场、家长和政府需求最主要的回应符号,成为关乎学校规模扩展、学科发展和领导政绩的重要因素,甚至影响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作为地方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者,各学校也相继推行了促进就业的积极对策,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主要包括:供需双方间的沟通者,向学生推荐正规、优质的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引荐优秀的毕业生;供需信息的传播者,通过信息化建设传播就业信息;就业流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到西部、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就业理念的灌输教育者;就业指导服务的提供者,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者,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经费资助。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存量和增量不断上升,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拉动就业能力的减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各高校促进就业的消极对策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政策制定者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执行政策,而是要通过垂直下达或水平传递,交由他人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中,授权他人去完成工作的委托者都会丧失一定的控制权。要求高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在政策文本中明确界定什么是充分,但这却存在着困难,政策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非典、全球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造成的特殊就业情境,时常是详细的政策标准难以规范周全的。以教育部为首的政府主管部门动用了权威、劝诫、激励等多项政策工具,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然而,地方微观环境中的高等学校是就业促进政策在街道层的执行者,时时面对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变化,各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等复杂情境。而地方微观层面的街道层执行者所面临的大量问题和需要完成的事物,与短缺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大量矛盾,将他们作为服务供给者的热情击得粉碎,不得不降低服务标准或改变服务的性质和要素,采取拖延、阻止或消解委托人的需求的手段适应工作状况,最终导致他们所执行的政策实质上即使不是完全改变,也偏离了官方的和自上而下的政策说明。在开放多元且竞争激烈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行为都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增大了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不可预见性。而政府出台的种种就业促进措施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又多倾向于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权威工具或劝诫、倡导工具,而市场体制的激励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使用得较少,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中得到的政府财政支持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也不会接受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对就业率造假一票否决的政治威慑,而是铤而走险,采用了虚报就业率,以扣留学生毕业证书的方式要求学生就业或欺瞒学生帮助其签订就业协定等方式,实现高就业的假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