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被误会的孔子
》
售價:NT$
203.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学术界对什么是语气,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看法,这里面牵涉到语气和情态的区分,也牵涉到语气和口气的区分。但是要研究语气、情态时,这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现代汉语认识判断语气体系研究》一书在处理现代汉语语气情态关系时,以句子=命题 言者主观信息的句子语义观为理论背景,认为在对句子命题之外,言者赋予命题的主观信息作出阐释时,泛义的语气与情态所指一致,可以被视作同一范畴;同时进一步地区分了可以纳入语气范畴的言者信息,以及需要排除在语气系统之外的言者信息;在对句法范畴的语气及汉语传统的语气观、狭义的情态及宽泛的情态观作出界定的基础上,较为清楚地区分了句类、语气与狭义的情态。论及:一、疑问句中的认识判断;二、汉语无标陈述句与现实、非现实的对应关系;三、汉语传闻信息中认识标记的隐现;四、语气副词好像的不确定义解读等。作者援引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建构起现代汉语的认识判断体系,并在研究中将汉语与英语、日语等其他语种进行比较,运用大量语料实例,将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归纳成一个语法系统。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说话人对句子命题的认识判断(epistemic judgement)纳入语气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了具有跨语言普适性的语气系统的层级观点,揭示了汉语语气系统的层级构造及两个语气子范畴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语言事实,建立起现代汉语认识判断体系,并针对认识判断体系下的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了专章讨论。相关探讨可以深化对汉语语气系统理论发展方面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对汉语相关语法形式在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深入解读。
|
關於作者: |
叶琼,1979年生,安徽天长人,民革党员。南开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学士、硕士,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大阪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高访项目资助)。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汉日翻译及语法对比。代汉语、日语语法、汉日语法对比。
|
目錄:
|
图表目录
序
上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气的定义与语气系统概观
第一节 本研究对语气的定义
第二节 语气与命题
第三节 语气与言者主观信息
第四节 汉语语气系统概观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判断语气与功能语气的互动
第一节 功能语气及其形式标记
第二节 判断语气形式的显性化与隐性化
第三节 功能语气中的判断语气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认识判断语气的体系化
第一节 认识判断体系的第一层切分判定语气与未定语气
第二节 认识判断体系的第二层切分对判定语气的切分
第三节 认识判断体系的第三层切分对有标陈述语气的切分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下编
第五章 疑问句中的认识判断
第一节 疑问句的功能三分与反诘问
第二节 特定的反诘标记
第三节 反诘问中的主观性成分
第四节 疑问操作方式与包含的主观信息量
第五节 揣测问的形式标记
第六节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汉语无标陈述句与现实性
第一节 客观意义的现实与非现实世界
第二节 语言对客观意义的现实、非现实的形式区分
第三节 汉语无标陈述句与客观意义的现实、非现实
第四节 无标陈述的类型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汉语传闻信息中认识标记的隐现
第一节 传闻信息的可靠性等级
第二节 影响说话人对传闻信息确信度的两大因素
第三节 信息权属理论与传闻信息中认识标记的隐现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语气副词好像的不确定判断义解读
第一节 好像的语义演变
第二节 好像比拟义与判断义的界定
第三节 好像与言据性evidentiality
第四节 好像与不确定的感知与传闻
第五节 好像与不确定的推断
第六节 好像向模糊语的语用引申
第七节 本章 小结
第九章 将然义第1人称 V 了z格式解读与认识判断无关的一类陈述句
第一节 可表将然的第1人称 V 了z中V的语义条件
第二节 第1人称 V 了2将然意义的解读与构建
第三节 第1人称 V 了2所表达的将来时的特点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所做的基本工作及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意义及今后的深入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上海现代汉语认识判断语气的体系研究序序2002年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气词与语气系统》一书前言中,我曾经这样说过:越过语气词看整个语气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同样不能令人满意。自《马氏文通》问世后,无论是早期的语法研究,还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语法研究,都很少有人把整个汉语的语气系统描写清楚,这种状况影响了我们对现代汉语语气范畴的认识。在汉语语法学界,能准确地对汉语的语气作出界定,能回答什么是语气这个问题的学者,人数不一定多。对作为语法范畴建立起来的语气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其中肯定有很多原因。但是,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现代汉语认识判断语气的体系研究》一书,却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对现代汉语语气和语气系统作出较为科学,较为合理解释的一部力作,值得爱好现代汉语语法,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关注。
学术界对什么是语气,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看法,这里面牵涉到语气和情态的区分,也牵涉到语气和口气的区分。但是要研究语气、情态时,这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现代汉语认识判断语气的体系研究》一书在处理现代汉语语气情态关系时,以句子=命题 言者主观信息的句子语义观为理论背景,认为在对句子命题之外,言者赋予命题的主观信息作出阐释时,泛义的语气与情态所指一致,可以被视作同一范畴;同时进一步区分了可以纳入语气范畴的言者信息,以及需要排除在语气系统之外的言者信息;在对句法范畴的语气及汉语传统的语气观、狭义的情态及宽泛的情态观作出界定的基础上,较为清楚地区分了句类、语气与狭义的情态。作者这种语气观,在读者看了本书的后面几章之后,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认可,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语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必须具有明确的、且是专门的形式验证。这里的形式验证,起到了回答问题,解除困惑的作用。
当初叶琼选择这个题目作为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时,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讨论到形式验证的问题。以往对语气、情态的研究发展缓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个形式验证难以解决或者说不容易解决。如果依然把形式验证局限于词法、句法的层面,恐怕结论很难超越前人,解释也会不见新意。叶琼从篇章学、传播学的角度去定位这个形式验证:从静态语义来看句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命题层面、认识层面、表出层面;从动态生成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命题阶段、判断阶段、表出阶段。而判断阶段和表出阶段都包含了有形式验证的言者信息,可以共同纳入语气系统,语气的层级系统符合句子的逻辑特点及语句的生成机制,具有跨语言的普适性。语言的个性差异只表现在判断阶段和表出阶段,语言可以根据形式标记的差异建立起不同的语气类型。这样的认识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机智和聪慧,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将体验到这一种新意。
叶琼在南开大学拿到了日语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外语专业和汉语专业的语法观会有差异,但是互补性也是很强的。《现代汉语认识判断语气的体系研究》一书的第四章、第六章里,这种互相对比、互相借鉴、互相参照的痕迹就很深。例如第四章在对体系下各个层次的切分,某个认识判断语气的类型建立上,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日本学者仁田、益冈等人的理论;结合汉语事实,在认识判断体系的第三层切分上,列出了测度性判断的形式清单,对其作出了进一步的语义分类,并针对部分语言形式,如会、要等作出较详细的探讨。在第六章中,从汉、日两种语言的特点出发,阐述两种语言对于客观意义上的非现实领域,包括预测的领域、想象构拟的领域以及传闻获知的领域的差异处理。对比其实是不容易的,没有对两种语言的深刻理解,对比很容易流于一般,流于平俗。叶琼的这两章写得很有深度,读者自可细细品味。
叶琼是我2012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也是我招的第一个外语背景的博士生。叶琼是上海师大外语学院的日语教师,2010年参加学校人事处组织的汉语外派教师学习班,听过我的现代汉语课,就此萌发了她报考汉语语法博士的念头。2011年她跟着我做课题,直至2012年考上博士,整整一年时间里,我在观察她的语法感觉,观察她的思考方式,观察她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一年的做课题,写文章,培养她的科研意识,激发她的科研动力。外语专业的教师和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有些相像,平时课时量多,对教学重视,科研的动力则相对不足。我2004年到学校新组建的对外汉语学院工作时,学院的科研几乎是空白的。十多年时间过去了,通过努力,现在整个学院的科研态势有了明显的改观。我把学院十年来的许多做法,浓缩成一年施教于叶琼,还真是见了成效。叶琼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科研了。我很欣慰。
当然我所做的只是师傅领进门的事儿,进门之后的修行,则完全靠她自己的努力了。叶琼博士毕业的当年,就为自己的博士论文争取到出版资助,这在上海师大也是不多见的。这是她成功的表现,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的自信。她的确是博士生们的中心,因为她有主见,也有担当。在讨论论文的过程中,我很少表扬她,严厉的批评倒是不少,即便在她做得很不错的时候,我也不愿轻易说她一声好。我相信重鞭抽快马对她是最合适的,我想用激励的方式,鞭策的方式来培养她的信心,来促成她精益求精。博士论文答辩时,她的论文得到一致好评,拿到优秀,我很高兴,这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叶琼曾经在我面前很委屈地说过连老师都说看不懂我的文章,我很伤心啊,现在想来,我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有点残忍,倒让我感到歉疚了。
还想说的是叶琼的勤奋,她的勤奋也很让我感动。叶琼求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很艰辛的,她是在职的博士生,繁重的教学任务一直压在她的身上;她是妻子,是母亲,家庭的重担她也要承担。因为她勤奋,才有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现代汉语认识判断语气的体系研究》一书。说到勤奋,很多博士们都不以为然:哪个人不是靠勤奋读到博士的?勤奋其实是有层次的,勤于思考,勤于思想,这才是高层次的勤奋。现在很多博士生背着书包在各大高校的校园里转悠,不停地听课,追求知识上很显勤奋;有不少博士生乐于参加学术会议,一年三四趟跑东跑西,勤奋于见世面,会牛人。这样的勤奋对博士们来说是一种浪费,真正的勤于思考倒是少见了。翻看现在的博士论文,在感慨水平下降的同时,有多少人想到这正是缺乏勤于思考所带来的危害。在学风浮夸的当下,提倡叶琼一样的勤奋实在太重要了。勤于思考,勤于写作,科研的春天一定会降临到叶琼的身边。
是为序。
齐沪扬2016年4月于上海师大对外汉语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