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51.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召回制造业的时候,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张幼文、徐明棋主编的新开放论丛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本书是 新开放论从的*一本。也是近年来国内为数不多的,对大危机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的意义和出路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秉承了新开放论丛一贯的严标准、高质量。
|
內容簡介: |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欧美国家纷纷采取再工业化策略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本书通过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力图回答:知识经济引发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制造业的未来将产生何种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其经济影响如何?通过分析,探讨了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
周大鹏,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学术期刊《世界经济研究》编辑。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转型、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重构、创新与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张幼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社会兼职有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站长、中国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院长,先后受聘担任上海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等部门的决策咨询专家或顾问。
周大鹏,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学术期刊《世界经济研究》编辑。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转型、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重构、创新与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研究。
|
目錄:
|
导论 突破升级障碍,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一、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二、服务化创新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经济背景
三、服务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四、加快实施服务化,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第一章 制造业服务化概述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背景
一、服务化现象的产生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意义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特征
三、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关概念
一、制造的含义
二、制造业的含义
三、生产者服务业与服务贸易
第四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价值链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制造业服务化成因的有关理论
三、制造业服务化演化机理的有关理论
四、制造业服务化效应的有关理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
第一节 要素结构变化、长周期与产业演进的动因
一、要素结构变化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特征
三、第五波经济长周期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关键要素对宏观经济及产业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一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对产业的影响
二、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隐性知识是制造业服务化形成的内因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二价值链延伸
一、价值链理论
二、知识价值链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三、制造业的价值链延伸战略
第四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三收益驱动
一、价值链的分段化与服务活动的关系
二、服务活动对制造业收益的促进作用
三、服务要素的范围经济特性及其表现
第五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四外部环境因素
一、价值链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二、传统销售模式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条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演化机理
第一节 制造业发展演化的理论分析
一、制造业发展的三种路径
二、价值链模型与制造业演化路径
三、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四、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五、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与完善
第二节 演化模型的构建
一、分析思路
二、产业互动模型的构造与分析
三、互动模型小结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转型效应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一、现有产业转型和升级理论述评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问题
三、制造业服务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分析
一、以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研究方法介绍
二、模型构造与数据来源
三、对模型回归结果的总结
第三节 知识要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一、知识要素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中的重要性
二、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
三、知识要素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四、实证分析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一、相关理论概述
二、价值链各环节对劳动要素需求的变化
三、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劳动要素的供需矛盾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一、服务化对发达国家就业的促进效应
二、服务化对促进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可行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国际贸易效应
第一节 服务中间产品贸易的理论框架
一、中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二、服务中间产品的贸易模型
三、服务中间产品贸易的利得分析
四、模型分析小结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贸易效应以电力设备业为例
一、电力设备的工程总承包贸易方式简介
二、电力设备贸易的市场前景
三、服务化对电力设备贸易的作用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一、显性竞争力指数与出口竞争力
二、显性竞争力指数的计算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显性竞争力指数的改进产品复杂度和产品复杂度指数
四、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计算及国际比较
五、服务投入增进出口竞争力的案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理论框架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评估方法
二、不同服务类型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以化学行业为例
一、化学品管理服务在化学行业的广泛应用
二、化学品管理的成本节约和减排效应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案例分析
一、化学品生产商的服务化案例
二、实施服务化的障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发达国家制造业扶持政策
第一节 美欧主要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与制造业转型
一、再工业化的提出背景及产业发展思路
二、美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三、再工业化战略涉及的重点产业
四、美国的创新战略对制造业的影响
第二节 欧盟的创新战略及知识要素的培育
一、欧盟创新战略出台的背景
二、通过创新战略培育知识要素
三、欧盟的创新战略涉及的产业
第三节 日本产业结构与扶持政策分析
一、日本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二、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政策要点
第四节 韩国产业结构现状与扶持政策分析
一、韩国产业结构现状
二、韩国产业结构转型战略与产业动向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实践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阶段
二、部分行业开始转型
三、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仍然较低
四、《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服务化
第二节 制造业实施服务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应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二、转变企业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
三、探索产融结合路径
四、善于利用服务化策略降低环保成本
第三节 促进服务化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转型升级策略和应避免的误区
二、多种措施相互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三、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三步走战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导论 突破升级障碍,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世纪之交,制造业服务化的出现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经济背景,这是劳动分工发展到全球价值链分工阶段在产业层面上的反映,是知识要素在生产要素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以及无形的服务环节在价值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所形成的结果。服务化创新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加中间品贸易利得,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因而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只有依托现有的制造业优势,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加快实施服务化创新,才能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循序渐进的转型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服务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如IBM 从一个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方案提供者,施乐公司从办公设备制造商转型为文件管理专家,通用电气的服务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有重要份额。以物联网为例,据埃森哲和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产业物联网应用所涉及的产值可占20国集团GDP总量的62%。而据通用电气发布的报告估算,到2030年,全球GDP总量中高达15万亿美元的产值将来自产业物联网。如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借助物联网技术为其客户提供建议及驾驶培训,帮助客户每百公里减少油耗2.5升,并可极大提升客户的忠诚度。石化设备行业通过在设备故障发生前进行的预测性检修服务,可使检修率下降12%,综合检修成本降低30%,并将故障发生率减少70%。在大公司的引领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出现了向服务化转型的潮流,纷纷把服务化作为提升竞争力,获取高额附加值的手段。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了再工业化,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欧意图通过培育新兴产业与扶持传统产业并举,实现制造业的复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制造业回归现象。这些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因为受环境资源约束和外需萎缩的制约,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总体利润微薄,新兴产业发展受到掣肘;现代服务业尚不发达,短期内难以独立承担经济转型的重任。而中国具有工业体系相对健全,低端知识要素相对充裕,国内市场容量巨大的优势,依靠服务化实现制造业升级的转型成本相对较低,基础较好,因而更适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国情。因此中国应利用好上述优势,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制造业挑战,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二、服务化创新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经济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服务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引发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深远变革。从最终产品的提供方式看,服务化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生产方式看,服务化又是一种生产技术的创新。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一个整体又是新兴的产业。
从商业模式创新看,随着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的低端环节转移到具有成本优势和产能的国家和地区,从而获得最大化收益。然而,这种生产的国际转移却导致了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就业岗位萎缩等弊端。因此,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试图采取制造业服务化模式,通过为最终产品提供增值服务,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与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廉价进口制造品进行竞争,以实现本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产方式创新看,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日益深化,各国制造企业纷纷按照自身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并根据分工地位高低获得相应的附加价值。在制造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上服务要素的投入日益增加,最终产品价值中服务的比重大大增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比重相对降低,表现为制造业从以制造环节为核心转向以服务环节为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制造业与全球生产体系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因此只有提高知识密集的服务要素的投入,才能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断攀升,获取较高的附加价值。
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看,这一产业现象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是扩散到国际分工、就业、产业结构和环境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现象。
从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看,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对全球价值链乃至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规律看,每一轮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20世纪中期的电子技术和自动化革命引发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自动化革命,这使得许多人力资本从制造环节转移到了服务环节,跨国公司凭此优势将研发和管理中心安排在发达国家,而生产环节安排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实现了收益最大化。这种现象常被世界经济学者概括为全球分工的分段化(fragmentation)或称模块化(modularity)。国际经济的分工形态表现为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并突出表现为欧美服务业与东亚制造业间的分工(胡超、张捷,2010)。
然而,20世纪中后期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价值链产生了进一步分解,价值链各环节在国家间的线性布局模式逐渐被更为碎片化、精细化、复杂化的网络化布局所取代。与此同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内需不足,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则日益旺盛。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生产体系的相应调整,传统的围绕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建立起来的欧美服务业与东亚制造业分工的模式将无法满足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信息网络技术的革命使得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的收益发生变化,表现为有形生产环节边际收益递减,服务环节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生产环节中劳动要素的重要性日益降低,劳动力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减。在分布式、柔性化生产方式下,有形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增长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范围经济效应和服务乘数效应有提高制造业附加价值的作用。因此,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乃是难以被模仿的知识密集型要素,而非低成本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碎片化、网络化的时代,服务与制造环节在中心与外围国家间的线性分工让位于复杂的依存关系,制造环节有重新回归到消费市场所在地的趋势,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是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方向是通过减少价值链上劳动力的投入,增加知识密集要素投入来降低成本,提高附加价值。供给端、需求端以及要素需求结构的变化需要新产业模式与之相匹配。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现了向服务化转型的潮流,这引发了学者、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者们的高度关注。IBM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亏损高达160亿美元,面临被拆分的窘境,在实施服务化转型后,持续营利,股价上涨了10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杨光平,2004)。
1991年,施乐(XEROX)公司宣布将从办公设备制造商转型为文件管理专家(The Document Company),据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徐正刚先生介绍,文件打印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公司迅速增长的业务。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日本和亚太区服务业务总裁冈野正树说,公司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明了复印机;第二阶段发明了彩色复印机和其他创新产品;目前是第三个重要阶段,富士施乐正处在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过渡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GE的资本公司(GE Capital)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日益显著,据统计19911996年在公司收入中如果扣除资本公司的贡献,那么GE的年均增长率只有4%,而不是9.1%(戴淑燕,2001),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GE的金融业务一直维持在40%左右。IBM、施乐和GE的服务业务的拓展,使他们制造企业的形象变得日益模糊。
制造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正发生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知识经济(OECD,1996)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创新活动变得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知识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变得比传统要素更加重要。产品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无形的要素,如品牌的知名度或者相关服务的质量高低。经济活动的主体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能够将新的知识要素与传统要素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更高的价值。如今制造业服务化正在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以至于《财富》杂志从1995年开始,改变以往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分别排名的方法,不再对两类行业的公司进行区分,而是发布同时包括两类企业的500强企业排名。从行业来看,这种界限模糊化表现为:无形要素的作用在价值创造中变得日益重要;新旧知识要素的广泛融合;制造业正在迅速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