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內容簡介: |
郑士源*的《转型期中国港口多层级治理模式的 构建及路径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 中国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政策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港口治理理论的进展,各种 港口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机制设 计,防止合谋的港口多层级治理的机制设计,中国港 口治理模式的转变对港口绩效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 等。
《转型期中国港口多层级治理模式的构建及路径 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等专业的 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和 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
目錄:
|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港口治理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3 结构体系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2 港口治理理论的进展
2.1 港口治理的内涵及分析框架
2.2 港口治理理论的流派
2.2.1 世界银行的港口治理模型
2.2.2 Baird模型
2.2.3 Baltazar和Brooks模型
2.2.4 Brooks模型
2.2.5 港口治理的关键问题
2.3 港口的集群治理
2.3.1 港口集群治理的概念
2.3.2 利益相关者
2.3.3 港口集群治理的调和理论
2.4 港口的多层级治理
2.4.1 多层级治理理论
2.4.2 港口多层级治理的实践
2.5 港口治理的绩效评价
2.5.1 港口治理绩效评价的困难
2.5.2 指标评价
2.5.3 基于港口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绩效评价
2.5.4 基于前沿分析技术的绩效评价
2.6 现有研究的评述
3 各国及地区港口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3.1 美国
3.2 中国香港特区
3.3 新加坡
3.4 韩国
3.5 土耳其
3.6 加拿大
3.7 澳大利亚
3.8 比利时
3.9 荷兰
3.10 意大利
3.11 英国
3.12 中国
3.12.1 中国港口治理体系的历史沿革
3.12.2 港口体制改革后中国港口治理模式
3.13 欧盟的港口多层级治理
3.13.1 欧盟港口治理政策所面临的挑战
3.13.2 欧盟港口治理政策的演变
3.13.3 欧盟港口政策的总体框架
3.14 总结
4 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机制设计
4.1 模型建立
4.2 基本假设
4.3 基准模型
4.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时行动时的多层级治理
4.4.1 博弈顺序
4.4.2 模型描述
4.4.3 爿己解
4.5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行动时的多层级治理
4.5.1 博弈顺序
4.5.2 模型描述
4.5.3 求解
4.6 模型应用
4.6.1 参数选取
4.6.2 港口经营者的边际成本曰的影响
4.6.3 港口经营者的利润在政府目标函数中的权重a的影响
4.6.4 港口服务的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口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防止合谋的港口多层级治理的机制设计
5.1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港口经营者的层级结构
5.2 基本假设
5.3 基准模型
5.4 防止合谋机制
5.4.1 博弈顺序
5.4.2 模型描述
5.4.3 求解
5.5 模型应用
5.5.1 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r的影响
5.5.2 地方政府所获信号的精确程度e的影响
5.5.3 港口经营者的利润在中央政府目标函数中的权重a的影响
5.5.4 港口服务的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以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港口治理模式的转变对港口绩效的实证研究
6.1 港口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6.1.1 港口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
6.1.2 样本数据的选取
6.1.3 公因子提取
6.1.4 解释变量
6.1.5 回归结果
6.2 港口的效率和生产率分析
6.2.1 效率和生产率
6.2.2 投入要素及其价格测算
6.2.3 产出
6.2.4 投入距离函数
6.2.5 技术效率的测定
6.2.6 配置效率的测定
6.2.7 规模经济的测定
6.2.8 生产率变化的测定
6.2.9 样本数据的选取
6.2.1 0效率、规模效应和生产率的估计结果
6.3 本章小结
7 政策建议
7.1 基本框架
7.2 政策建议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