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內容簡介: |
甘地的这本自传以一种倾诉的口吻,将自己追求 真理的经历娓娓道来,即使是对印度历史、社会环境 不了解的读者也能够从中体会到甘地的伟大之处。特 别是甘地独特的人生哲学,对于世间万物所展开的思 考同样是值得我们细细思十寸的。
甘地编*的《甘地自传》为读者们呈现出了一个 人完善自我、追求真理的过程,让我们在灵魂层面上 靠近甘地。
|
關於作者: |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领导印度独立运动,推进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团结合作,被全世界尊称为圣雄甘地。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洪晓然,80后生人,自由撰稿人,曾为多家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供稿,并开设专栏。
|
目錄:
|
第一部家世与求学 我的家世 童年时光 童婚经历 新婚的体验 中学时代 一个悲剧上篇 一个悲剧下篇 盗窃和赎罪 父亲辞世 感知宗教 准备前往英国留学 种姓身份被废除 抵达伦敦 成了素食主义者 学习做英国绅士 勤俭的生活 饮食上的新实验 我的羞涩性格 说出结婚的事实 接触各种宗教 神灵给予弱者力量 纳拉扬亨昌德罗 参观大博览会 取得律师资格 我的不安和无助 第二部从孟买到南非 赖昌德巴伊 开始全新生活 第一宗案件 第一次打击 准备奔赴南非 前往纳塔尔 头巾问题 奔赴比勒陀利亚 遭受不公正对待 抵达比勒陀利亚 和基督教徒的交往 设法联系印度人 印度侨民的悲惨遭遇 准备官司 对于基督教的见解 决定留在南非 定居纳塔尔 纳塔尔印度人大会 反对种族歧视 巴拉宋达朗 3英镑人头税 研究各种宗教 轻信同伴的结果 返回印度 在印度期间的见闻 我的两个秉性 参加孟买的集会 浦那和马德拉斯 争取舆论的支持 第三部体验真理的故事 携妻带子的远航 另一种风暴 经历考验 风暴之后的平静 对于儿女的教育 在医院里当义工 禁欲上篇 禁欲下篇 崇尚俭朴的生活 布尔战争 卫生改革和饥荒救济 珍贵的礼物 重返印度 从事文书和听差 参加同民大会 朝觐寇松勋爵 与戈卡尔相处的一个月上篇 与戈卡尔相处的一个月中篇 与戈卡尔相处的一个月下篇 在贝纳勒斯 定居孟买 遭遇信仰考验 再次奔赴南非 第四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丧失了爱的劳动? 来自亚洲的专制者 忍辱负重 自我牺牲精神 自省的成果 为素食付出的牺牲 土疗和水疗的实验 一个警告 与当权者抗争 回忆与忏悔 与欧洲朋友的亲密交往上篇 与欧洲朋友的亲密交往下篇 《印度舆论》 苦力集中地还是隔度? 黑死病上篇 黑死病下篇 火烧印度居民区 一本书的魔力 凤凰村 创刊首夜 波拉克毅然前来 受神灵保佑的人 家庭生活一瞥 祖鲁人的暴动 心灵的追寻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诞生 增加在营养学上的实验 嘉斯杜白的勇气 家中的非暴力不合作 致力于自我克制 绝食 出任校长 文字上的训练 精神上的训练 好和坏的差别 将绝食当成苦修 应戈卡尔之邀前往伦敦 战时志愿者 一个艰难选择 小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戈卡尔的慈悲 治疗胸膜炎 重返祖国 从事律师的一些回忆 法庭上的诚实 当事人变成同事 解救一位当事人 第五部谋求印度自治 初次体验 与戈卡尔的重逢 是威胁吗? 圣提尼克坦 三等车厢乘客的悲哀 印度公仆社 坎巴庙会 拉克斯曼朱拉 创建学院 经历风波 契约制度的废除 反对三卡塔制度 文雅的比哈尔人 面对非暴力 诉讼撤销 调查三巴朗 同伴 深入农村之中 得到副省长的支持 接触劳动者 学院情况 再次绝食 凯达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洋葱贼 凯达非暴力不合作的结束 迈向团结 征兵运动 人生第一场大病 罗拉特法案与我的窘境 奇观 难忘的一周!上篇 难忘的一周!下篇 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 《新生活》以及《青年印度》 在旁遮普期间的经历 护牛和抵制英货 阿姆利则国大党大会 国大党入党礼 土布运动的诞生 开展手工纺织 对话纺织厂主 大势所趋 在拿格浦 尾声
|
內容試閱:
|
童年时光 在我大概七岁时,我的父亲选择离开布尔班达, 去了拉奇科特的王廷法庭做法官。于是我就在拉奇科 特读小学,那时候的一些情景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比 如那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一些特 点。
我的学习情况无论是在布尔班达还是拉奇科特其 实都没什么两样,平凡至极,不足为道。之后我转了 学,新学校位于郊外,我在那里一直读到了中学,当 时我已经十二岁了。
在我这段并不算长的求学生涯里,我从来没对师 长或者同学撒过一次谎。我的个性比较内向、害羞, 经常回避与人主动交往,埋头在功课里,书是我唯一 的朋友。我习惯每天按时到校,到了放学的时间就立 即跑回家。我真的是一路跑回家的,因为我真的过于 恐惧与别人说话,担心别人会取笑自己。
我读中学一年级期间,在一次考试时发生了件值 得一提的事情。当时一位名叫齐而斯的学监走访到了 我们学校。齐而斯先生要求我们拼写五个词语,其中 一个词是水壶。我拼错了这个词,旁边的老师用 鞋尖碰了碰我,不过我并没有理解他的用意,以为老 师在场的目的是防止学生作弊,后来才发现老师是在 暗示我可以抄袭旁边同学石板上的答案。结果,那天 所有的同学们的拼写单词都是正确的,除了我,我感 觉自己是个傻瓜。之后,老师责骂了我,想让我认清 自己的愚蠢。但这对我而言却没什么作用,我一辈子 也学不会抄袭这门技能。
然而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减少我对师长的尊敬之情 ,无论发现师长有多少缺点,对其的尊敬仍始终如一 。这是因为我打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务必遵从长者的教 诲,不要去质疑他们的行为。
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了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平时 我并不是非常喜欢读课外读物,因为我需要在功课上 花费很多时间。我既不愿意受到老师的责罚,也不想 欺骗他,所以即使集中不了注意力,也得尽量完成功 课。因此,连完成作业都有难度的我,更没有精力读 什么课外书了。但是有一次,我居然对父亲买回来的 一本书产生了兴趣,那是《斯罗梵纳孝顺双亲》的剧 本,我读得手不释卷。当时正巧家里来了几个巡回表 演皮影戏的艺人,他们的表演内容中就有斯罗梵纳背 双目失明的双亲朝圣的情节。那本书和那个场景深深 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我告诫自己:这就是我应该 效法的榜样。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斯罗梵纳离世 时,他的父母悲痛万分、断肠哀号的情景。那一段哀 歌强烈地震撼了我,后来我还用父亲送给我的大风琴 演奏过那段曲子。
第二件事则与另一出戏有关系。
一次,我父亲允许我去看一个剧团演出的一部戏 ,我深深地被那部叫做《哈里斯昌德罗》的戏所吸引 ,百看不厌。不过有一个问题让我烦恼,那就是我能 有多少机会再去看这部戏呢?于是我就开始自己扮演 起哈里斯昌德罗,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我经常思索 :世人为何不能像哈里斯昌德罗那样诚实呢?我 立志要像哈里斯昌德罗那样勇于追寻真理,为了真理 甘愿承受所有的考验,这个想法时常在内心深处鼓舞 着自己。到了现在,凭借常识判断,哈里斯昌德罗也 许并非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不过无论怎样,斯罗梵纳 和哈里斯昌德罗的精神对我而言都是真实的,我坚信 哪怕是现在重读这两部戏的剧本,自己依然会像从前 那样被感动。
童婚经历 写这段经历会让我留下很多眼泪,咽下很多苦水 ,所以我并不是很乐意谈及这段往事。但既然我自命 是信仰真理的人,就不能对这段经历避而不谈。将十 三岁就走入婚姻生活的经历记录下来是我沉痛的责任 。每次当我看到自己所照顾的那些和我当时年龄相仿 的孩子们时,就身不由己地感伤起来,但同时也非常 庆幸他们没有和我一样的遭遇。在我看来,那种荒唐 的早婚完全没有道德标准。
在这里请读者们不要产生误会,我的确是结婚而 非订婚。在卡提亚华,订婚仪式和结婚仪式是完全不 同的。订婚指的是男女双方的父母预先定下婚约,而 这种约定并非无法违背,如果男方去世,女方不用守 寡。并且这完全是男女双方父母间的约定,与他们的 子女无关,所以在很多时候连当事人都不清楚这些, 比如我大概就订过三次婚。因为听长辈说给我选定过 的两个女孩都先后去世,所以我推测自己应该是订过 三次婚。第三次订婚那年我七岁,有些许模糊的印象 ,不过记不清到底有没有人跟我提及过此事了。在这 个章节中我要讲述的是我结婚的过程,这段经历我还 是有清楚的印象的。
我们家兄弟三人,我的大哥很早就已经结婚了。
经过家族中的长辈们讨论决定,让年长于我两三岁的 二哥,比我大一岁的堂哥还有我三个人一起举办婚礼 。长辈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是为了我们的 幸福考虑,更谈不上尊重我们的意愿,而是完全为了 方便和节省做出的决定。
印度教教徒的结婚仪式非常麻烦,新人的双方父 母甚至会为了操办婚事而耗尽家产,精疲力尽。他们 会花费数月时间来购置衣物饰品,装修房屋,准备酒 宴,而且还要就数量和种类等方面相互攀比,尽量让 自家的风头盖过别家。而且妇女们不管自己有没有一 副好嗓子,都会放声歌唱,甚至会因为办婚礼而累得 生病。主家并不在意办婚礼的声势浩大会侵扰到邻居 ,而邻居对于这些嘈杂和纷乱也会以平常心处之,因 为他们知道自己家总有一天也会来这么一次。
我们家族中的长辈们了解婚礼带来的种种麻烦, 所以才会索性让三个孩子的婚礼同时举行,这样既省 事,也很风光,毕竟办一次婚礼比分别办三场要合算 很多。我的父亲和叔叔都不年轻了,而我们兄弟三人 又是亟待操办婚事的最小的孩子,大概他们是期待在 有生之年感受到孩子们最后一场婚事带来的快慰吧。
综上所述,我的家族就做出了三场婚礼同时举行的决 定,并且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问来操办这场仪式。
而我们也是在准备婚礼的过程中,才慢慢意识到 即将要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对结婚的印象基本上 就是穿上漂亮的衣服,在锣鼓奏乐的伴奏中迎接新娘 ,摆上丰盛的酒宴,和一个陌生的女孩子一起玩耍, 大概只是这样而已。后来才萌发了对性的渴望,不过 除了一些真正值得记录的经历,其他的细枝末节我都 羞于启齿,留着以后再说吧。而且那些细枝末节和我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也没什么太大的关联。P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