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

書城自編碼: 28709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郑曦原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07135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30/56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9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9
《 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李汉秋 》
+

NT$ 488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全2册) 》
+

NT$ 360
《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言录 》
+

NT$ 1080
《 大隋王朝(全四卷) 》
+

NT$ 481
《 从晚清到民国 》
+

NT$ 304
《 理说宋朝 北宋篇 》
編輯推薦:
《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报道,以西方人的眼光观察和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这些报道和评论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惨烈状况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客观事实,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以及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又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抗战史。
当代中国出版社好书推荐《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
帝国的回忆(全2册)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政治篇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社会篇
內容簡介:
《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为《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之一,系《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已出版《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20多篇出自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仅反映了八年抗战的战争状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和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客观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评论分析深入,给读者提供了回顾这段历史的另一种视角,给人以启示。
關於作者:
郑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1984年选调生,志愿到陇南乡村工作3年。后供职于甘肃省文化厅、国家物价局和外交部,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领事、驻希腊大使馆首席馆员兼政务参赞、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现任中国驻孟买总领事。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李方惠合著)、《高位的危机》(与以克合著)、《帝国的回忆》、《共和十年》等。协助其父郑时文核校《穿过硝烟的军列:一个学生兵的朝鲜战场亲历记》。
目錄
5.目录
前言
战士墙(志愿译审人员名单)
第一篇 1937 年
1937 年抗战大势
中日激战卢沟桥
中国军队集结河北
中日两军在上海交火
中国空军在壮大
南口战事激烈
战争与中国人口
战火烧向教室和校园
日本面对新旧两个中国
举国纪念九一八事变
日本将战争责任归咎中国
日本空袭上海租界
红军接受政府改编
德国调停恐将流产
苏联派出战机支援中国
日军攻占湖州,南京遭轰炸
30 万军队守卫南京
华北组建抗日游击队
南京危在旦夕 为南京而战
南京保卫战空前激烈
南京的沉默令人恐惧
日军南京暴行将永刻心底
故宫文物紧急撤出南京
第二篇 1938 年
1938 年抗战大势
书评:《红星照耀中国》
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平民
山东济宁失陷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
持久战令日本胆寒
中国抢修战备公路
彭德怀将军采访记
美国外交官在南京受辱
彭德怀坚信抗战必胜
周恩来出任汉口要职
罗曼博士访谈录
朱德出席教会弥撒
外汇管制触发金融恐慌
中国元首儿子牺牲
宋美龄在香港接受采访
中国大学纷纷内迁云南
红军在抗战中担当大任
长城下面是故乡
日军受困兰封
河南归德告急
兰封战云密布
援军接近土肥原师团
黄河决堤,浊浪滔天
澳大利亚发现赤色中国铸币
黄河在怒吼
蒋介石发表《告日本民众书》
红军报纸发出呼吁更多言论自由
探寻敌后抗日根据地
延安见闻记
台儿庄日记
满洲新京印象
日军攻陷码头城
卡尔逊辞去美国军职
汉口失陷
汉口失火
长沙大火
通过缅甸转运物资
第三篇 1939 年
1939 年抗战大势
数千民众逃离重庆
黄蕙兰女士记
在炮火中迎来新年
35 万民众撤离重庆
不屈的中国在歌唱
美国探险家考察丽江
国民政府准备第四次迁都
胡适为中国鼓与呼
日发动对成都空袭意在离间民众
远东观察的三个维度
工业合作社在中国兴起
日军晋南扫荡被粉碎
租界在中国还能保留多久?
首次亮相的达赖喇嘛
通往世界的生命通道
长沙仍在抵抗
真正的力量是思想不是炸弹
格鲁:震撼日本的大使
英军完全撤出华北
中国决心打持久战
中国掌握着胜利筹码
日军兵逼南宁
大江东流不息
日军攻占镇南关
抗战歌曲传唱大江南北
第四篇 1940 年
1940 年抗战大势
周恩来返回重庆
用油罐铁皮和黄铜制币
中国强化西藏主权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获得中央册封
中国古籍来美国避难
书评:《越过中国的城墙》
布达拉宫举行达赖喇嘛坐床大典
跟随马可波罗的脚步
德国继续援助重庆
周恩来离开莫斯科回国
重庆政府发布战报
空袭重庆将成常态
香港战事迫在眉睫
陆军控制了日本政局
中国警告日本勿进印支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中国报告
伟大的滇缅公路
华尔道夫酒店举办募捐舞会
美国人大举撤离东方
书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第五篇 1941 年
1941 年抗战大势
中国抗战是人类意志的胜利
评日本梦想的新秩序
林语堂博士采访记
战火中的中国妇女
纽约华人纪念抗战 4 周年
日本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战局
中英就取消治外法权进行谈判
本田熊太郎将前往南京就职
中国以游击战策应盟国
滇缅公路雨季保持畅通
抗战文学体现民族精神
欧柏林学院内迁四川
中国军队强势攻打渐弱的敌军
中国需要更多的民主与合作精神
中华之魂坚贞不屈
美国护士长沙来信
在华传教陷入低潮
日本空军后继乏力
马来亚华人准备抵抗
第六篇 1942 年
1942 年抗战大势
战时中国大学约有 5 万学生
四强共建联合国
5 万日军溃败长沙
中国批评盟国先欧后亚方针
中国远征军准备进入缅甸
中国的抗战拷问西方
会见蒋介石夫妇记
日本的强大不可持续
缅甸战场的流动医院
书评:《八月的乡村》
日军逼近滇缅公路
中国的粮食问题
中国决心死守云南
工业酒精替代燃油
记美国传教士西格雷夫医生
蒋夫人呼吁民族平等
空中决斗在湖南
中国士兵李宝山
中国货币存量激增
流亡学生逃难成都
右翼挟持日本滑向战争
中国连环进攻敌军前哨
向中国空军致敬
美国飞虎队振奋人心
日本从南洋所获寥寥
工业考察团前往西北
中国在经济战中愈挫愈强
黄河潼关段发生洪灾
中国军人在印度受训
美国总统特使访问重庆
来自中国的淑女
边远的空军基地消息闭塞
里斯本丸号被鱼雷击沉
成都市长因粮价失控被处决
第七篇 1943 年
1943 年抗战大势
明日即是光明日
瞩目战时中国工业规划
特稿:中国经济岌岌可危
来自中国的战地天使
蒋夫人祭奠阿灵顿公墓
蒋夫人举行新闻发布会
重庆晴天预示空袭 3000
华侨聆听蒋夫人演讲
日军并不可怕
川藏运输线开通
广州破城,四胞胎诞生
中国要求无条件归还台湾
鄂西会战基本结束
重庆遍体鳞伤,但坚贞不屈
中国军队反攻宜昌
重庆人买不起新衣
梵蒂冈谴责日本虐待传教士
中国军备简陋,但士气高昂
中国对日作战计划
读者来信:中国寻求的仅仅是平等
中国的勇气和美丽
新式军事训练掀起热潮
重庆再度遭袭
记者眼中的中国士兵
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共产党人加入宪政实施协进会
记者与军阀
恐怖的卡车之旅
庆祝蒋介石从开罗归来
日本清楚战争即将结束
第八篇 1944 年
1944 年抗战大势
中国为战争胜利做出四大贡献
日军兵临洛阳,平汉铁路失守
中国的内斗
神奇的中国印
中国在坚持
华莱士在西伯利亚和中国的见闻
云贴近大地,柔和战争痕迹
日军在衡阳遭受重创
盟军飞行员阻止敌人攻击衡阳
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水火不容?
中国战局急转直下
中国的乐土延安
日军胜利迫使中国调整政策
民兵训练成效明显
一名年轻的飞虎队员
领袖与士兵
日军进攻独山震动贵阳
中国历史的黑暗时刻
第九篇 1945 年
1945 年抗战大势
盟军在缅甸登陆
中国站在十字路口
美国空运昼夜不停
侨报呼吁成立联合政府
美国陆军史上最伟大的公路
国共纷争影响美国远东政策
旧金山:缔造和平的战场
国共妥协,避免内战
25000 名美军士兵整装待命
评日本的投降
日本战犯名单正在拟议中
京沪铁路见闻
南京举行受降仪式
日本策划自杀性空中攻击
纽约华人冒雨游行庆祝胜利
898 名美军飞行员获得营救
附录
《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编译倡议书
青年的理想
编译感怀
內容試閱
前言
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八年全国抗战,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血腥的牺牲中,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战争与革命在狼烟四起的神 州大地同步进行,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纽约时报》对华抗战史诗般的报道令人心潮澎湃。《浴火重生〈纽 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与《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一起构成《纽约时报》百年看 中国三部曲。编辑本书的意图就是希望为国人回顾我们这个有着古老文 明的国家如何从绝地奋起,走向复兴,提供一个观察与思考的视角。
刚编《帝国的回忆》时,我的女儿郑珂雪只有 6 岁;编译《浴火重 生》时,她已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郑珂雪说,抗战是民族近代史上 最辉煌的篇章,燃烧的城市,流亡的大学,濒于崩溃的经济,屡败屡战的 军事,一退再退的首都。但是,不管退到哪里,不管有多少国土沦丧,不 管有多少人员牺牲,但中国军民决不言败、血战到底,这样一幅波澜壮阔 的历史长卷,充分展现了我们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奋不顾身 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奋起重光最辉煌、最悲壮、最感人的 篇章,是我们十分珍贵的民族记忆。她们这些漂泊在异国的90 后同学 希望也能够参与编译工作,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 年。这是个好主意!我随即向出版社提议,全体参加这部作品编、译工作的 人员都做义工,不要报酬,以体现我们对抗战先烈和殉难同胞的缅怀之情。
不久之后,一批中国留学生建立了中国抗战主题沙龙。他们经常于 周末相聚在伦敦荷兰公园附近的一个寓所里,并选择西南联大的文学图腾 《未央歌》为公众号,发布倡议书,使用微信、百度云、dropbox 等新媒体 平台来传递信息、组织翻译。他们用自己的手指亲手触摸了 70 多年前民 族先辈气壮山河的抗战场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全民抗战的悲壮与光荣, 为当代青年重拾民族记忆、重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构筑中国梦提供了范例。在他们的鼓动下,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荷兰等国的 中国留学生和国内的同学也参加进来。再后来,有英文系的教授,北京、 上海和深圳的白领,海外侨报的总编等也纷纷响应。 抗战是民族的苦难,更是民族重光的诗篇。 抗战使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了中国。抗战初期,国际社会对东方的这场 战争比较冷漠,认为中国的抵抗必败无疑。谁也没想到,中国人为保卫自 己的家园,战斗得如此顽强、如此悲壮。抗战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传奇, 可爱的中国和可爱的中国人民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大批国际主义战 士来到中国,援助中国人民。抗战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这为中国在战后取得四强地位奠定了基础。 抗战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本书在原始材料的选辑上既 充分反映正面战场情况,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共提出持久战方针、开辟敌后 根据地、动员民众、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领导中国抗战 的中流砥柱这个客观事实。中共这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对于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巨大。 抗战极大地振奋了中国的民族精神。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 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不管在城市、在乡村、在战壕、在学 校、在茶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每个人都在昂首高唱抗战歌曲。 战斗的中国变成歌的海洋,高亢的歌声如同炮声一样嘹亮。中国不再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成为人民自己的国家,四万万同胞热血沸腾,万 众一心、共赴国难。旧世界被打碎了,一个古老落后的旧中国消失了,她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当这些原始记录从孩子们震颤的手指尖流出来时,这些满嘴都是新兴 网络语言的同学突然发现,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留有一个隐秘的角落, 始终保持着一份肃穆。在民族的荣光映照下,他们重新凝望故国的山河, 冷漠的眼神变得柔和,清纯的眸子泛起秋波,变得湿润而多情。 成书之际,我们首先要向《纽约时报》当年坚持在中国大地上的战地 记者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他们勇敢地奔走在中国战场、缅甸战场,对处于 悲惨境地的中国人民怀抱深厚同情。他们冒着巨大危险将记录有日军南京 大屠杀暴行的珍贵照片偷运出来,公诸于世,激起世界舆论对日本法西斯 的公愤;他们报道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和中国远征军在 缅甸战场的激烈战况,特别是跟踪报道了衡阳保卫战中国将士拼死抵抗的 英勇壮举;报道了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烽火连天的战斗画面,以及中共 推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政权的成功尝试;报道了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与日军英勇搏斗以及中共游击队抢救美军飞行员的惊 险故事。这些报道真实而客观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正义与和平的事业取得最后胜利 付出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还原这些历史记录,对于我们在 21 世 纪的新形势下认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真思考中美新型大国关 系的重要意义,无疑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迪。
1943 年新年来临之际,《纽约时报》记者爱金生写道:明天在中文 中也可理解为光明的一天。中国人民经过五年半令人窒息的战争,依 然非常乐观。他们遭受着组织严密的敌国军队不断的攻击,几乎在战争中 变得一无所有,但却依然坚守着独立与胜利的信心。明日即是光明 日!这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新闻报道了,而是讴歌中国抗战、催人奋 起的战斗号角。感谢《纽约时报》当年的记者们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 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把中国军民奋勇抵抗的事迹传遍世界,他们是中国人民 真诚的朋友。 借此机会,谨对参与本书编译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将在书 中以战士墙形式为所有参与本书编译工作的志愿者列名。领衔的总 译审是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驻新西兰和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同志。他 曾陪同原《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重走红军长征路,协 助后者写成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该书出版后在全美引起轰动。 他和其他译审对孩子们参差不齐的译文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张大使还多次 传回红笔批改的译稿,供孩子们借鉴学习。本书历史顾问由中国社会科学 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战史专家荣维木先生担当,他订正了原文和译稿中的史 实错误。责任编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前社长周五一同志亲自担当。五一兄 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任上指导我出版《帝国的回忆》,他去年退休 时将本书作为自己的收官之作。我的夫人李方惠为本书原始文献的收 集、翻译和统稿做出了贡献。还要感谢杨志奇同志,她积极协调国内国外 发来的译稿的初稿、译审、定稿。最后,特别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做出的努力。
去年初,我受命出任中国驻孟买总领事。来到印度,使我对中国人民 的抗日战争有了新的理解。当我们在远东战场与日本法西斯浴血奋战时, 世界上有很多友邦、友人在支持和帮助我们。当时的印度虽未独立,也向 伟大的中国人民伸出了援手:从缅甸撤退的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获得了 整训和换装;从印度利多通往中国昆明的史迪威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 国战场运送了 5 万多吨急需物资;从阿萨姆邦出发的驼峰航线更为中国输送了 65 万吨重要战备物资,这两条生命通道为中国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 巨大的历史贡献。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世界是一个团结 的大家庭,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联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 之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结成命运共同体,对于我们民族的生 存与进步是多么重要!
孟买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援华的出发地。2015 年 6 月,我在 当年的中国总领事为印度援华医疗队送行的泰姬饭店举行《孟买:从这里 出发,印度医疗队赴华支持抗战 77 周年纪念展》,现场播放了宝莱坞 1946 年拍摄的电影《柯棣华大夫》。当片中女主角以印地语高唱《义勇军进行 曲》时,全体起立,许多人的眼里噙满泪花。那次还特别展出了毛泽东 主席为悼念柯棣华大夫亲笔题写的挽联,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十分醒目。作为中国驻孟买总领事,我曾陪同中国党 和国家领导人会见柯棣华大夫的家人,也为他的家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艰难时刻无私帮助过我们的国际友人和友 好邻邦。
搁笔之前,我还想吐露一个内心的隐秘,就是在我的领区内还有一个 抗战时期的航校遗址没有找到。据记载,当时有数百名中国学生到孟买附 近的浦那空军基地受训。他们中从昆明、成都和重庆过来的人不少,吃不 惯印餐和西餐。当地华侨就在航校大门外办了几家川菜馆,非常受学生们 欢迎。华侨说:都是娃娃脸,年轻得很。一茬一茬的,走了就再也没回 来。当时,年轻的中国空军极为缺乏飞行员,航校生们从这里一毕业就 飞驼峰航线。上一期航校生牺牲了,下一期航校生再补上去,前赴后继, 可歌可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长眠在祖国的雪域高原了。魂归来兮,我 们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个遗址,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们树碑立传。
由于编纂时间有限,全体志愿编译人员皆以业余时间参与,亦难形成 鸿篇巨制。我们只是撷取其中的片断,拼成若干的素描,为纪念抗战搭建 一个简易的祭台。点燃烛光,以我们真诚而朴素的劳动,来寄托我们对先 烈的哀思,以及我们对民族复兴大业的向往。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
郑曦原 2016 年 6 月 6 日于印度孟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