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內容簡介: |
姚希贤先生为国家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六十余年,深深体会到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哲学智慧。
《衷中笃西消化病治疗学》为以中医学为本,博采中西医之长,衷中笃西,充分分绍了姚希贤先生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之经验。在症状与证候及疾病辨证论治之后,附有经治医案和按语,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药也做了经验性点评。
|
關於作者: |
姚希贤,男,1929年生,自幼家传中医,1955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中医高徒指导老师,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西医兼长。①西医: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世界胃肠病学会委员,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中心学术委员,《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名誉主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杂志》高级顾问,《中华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②中医:国家名老中医,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医,国医大师提名人,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常务理事、顾问,院士候选人,中西医结合事业突出贡献创业奖,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消化鸿儒奖。
姚教授在学术思想上主张中西医并重,长期差异并存。他认为:①阴阳五行是中医辨证诊治医疗体系和理论基础。在学术发展和疾病诊治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慢性肝病治疗上主张从瘀血证立论。②西医会按其规律自然发展。③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是中国医学的创造者和希望,要立足于这个高起点,深入学习中西医经典、前沿知识,注重实践,研究总结、继承发扬中西医诊疗疾病经验,两手都要硬。
姚教授具有中西医两套过硬本领,致力于中医、西医兼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六十多年,在消化病尤在慢性肝病、胃病诊疗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硕果累累。他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出中医高徒及博士、硕士研究生48人,承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2004BA721A01225),组建传承工作室。临床每以瘀血证立论。应用所研制的益肝康辨证加减,治疗大量患者,在消除肝细胞炎症、坏死,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恢复肝细胞器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研制出胃忧康中药,创用灭Hp四联疗法,提高了Hp根除率,对慢性胃炎、胃萎缩性病变具有良好治疗作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6项。出版《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基础与临床》两部专著;主编《临床消化病学》等书4部;副主编《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等著作7部。发表论文210余篇。
他多次应邀参加并主持国内外学术会议,多次做关于肝、胃等疾病诊疗及中西医结合体系等学术报告。为了提高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领导全科创建了内科学重点学科,争取到国家(河北省第1个)临床博士研究生授予点,创建省级消化病研究所、重点实验室。
姚教授从不居功自傲、故步自封,持续拼搏进取。他历任河北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委,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是他的座右铭,他淡泊名利,济人危难的道德品质为人典范。
|
目錄:
|
中西医结合完善中国医学体系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内科消化病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中医学对肝胆脾胃肾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法则
附 加强对中医脾肾的研究
第三节 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津液
第二章 消化病的检查方法
第一节 放射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第二节 B型超声检查
第三节 内镜检查
第四节 消化功能检查
第五节 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检查
第六节 其他检查
第二篇 临床篇
第一章 症状与证候
第一节 口味异常、口疮、口糜、咽痛
第二节 呃逆
第三节 梅核气
第四节 恶心、呕吐
第五节 泛酸、嘈杂
第六节 食欲异常
第七节 痰饮
第八节 腹胀
第九节 水肿
第十节 腹水与鼓胀
第十一节 腹痛
第十二节 癥瘕(积聚)
第十三节 黄疸
第十四节 湿阻
第十五节 胁痛
第十六节 发热
第十七节 泄泻
第十八节 便秘
第十九节 呕血、便血
第二章 疾病
第一节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
第三节 慢性胃病
第四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五节 胃下垂
第六节 胃柿石症
第七节 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第八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九节 慢性肝炎(病)、肝纤维化、肝硬化
附 中西医结合肝纤维化治疗研究
附 肝纤维化实验系列研究
第十节 肝硬化腹水
第十一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第十二节 胆道蛔虫病
第十三节 急性阑尾炎
第十四节 急性胰腺炎
第十五节 急性胃炎与急慢性胃肠炎
第十六节 痢疾
第十七节 肠寄生虫病
第十八节 消化道真菌病
第十九节 消化道肿瘤
第三章 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剂
方剂名录
主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衷中笃西消化病治疗学》:
4.肝血虚
肝血虚,又称血不养肝,见于部分慢性肝病,是以肝脏血液亏损,濡养功能不足为机制的病理变化,往往是全身性血虚在肝脏的反映。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疾病耗伤肝血,或各种原因失血过多而引起。
肝血虚表现为眩晕,耳鸣,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龈色淡而不荣,失眠,多梦,两胁隐痛,两目昏花、干涩,视力下降或夜盲,爪甲干枯且薄,脆而色淡,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薄,脉细。
因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故本病机变化,以两目、爪甲等属肝部位失其濡养并见全身血虚征象为特征。肝血虚不能上达头面,故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舌、龈淡白。头目失养则眩晕。肝血不足,无以供奉心神,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经脉空虚,无以濡养则两胁疼痛。血不濡目,则两眼昏花、干涩,视力下降,或见夜盲如雀目。爪甲失荣,则干枯、薄脆而色淡。妇女肝血亏虚,冲任两脉失充,故月经量少色淡甚或闭经不行。舌淡、苔薄、脉细为肝血虚亏不能充养之象。
肝血虚除上述表现外,如兼见肢体麻木、震颤,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手足蠕动,肌肉动等,是肝血虚引动肝风,详见肝风内动中血虚生风。
5.肝阴虚
肝阴虚,又称肝阴不足,见于部分慢性肝病,往往同时伴有肝肾阴虚。本证是以肝脏阴液亏虚,滋养、濡润功能不足而内生虚热为机制的病理变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盛伤阴,或温热病后期,阴被热劫,或久病失治,肾水虚乏,不能滋养肝阴等,均可致病。
肝阴虚表现为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模糊,胁肋隐痛,时有热感,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无苔或苔薄黄,脉弦细数。
肝阴虚失于滋润,且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热象与燥象。肝阴不足,头目失其滋养,则见头晕,耳鸣。虚火内生,则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两目失濡而干涩、昏花。肝经失于濡养,则胁肋疼痛而有热感。舌红少津、无苔或苔薄黄、脉弦细数均属肝阴亏虚、虚火内炽的征象。
如果除上述表现外,兼见筋脉拘急,手足蠕动,肌肉动等,属肝阴虚引动肝风,详见肝风内动中阴虚风动。
由于在生理上肝肾同源,肝肾之阴互相滋生,所以在病理上,肾阴不足常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亏虚也每易导致肾阴亏虚。故临床上往往以肝肾阴虚为多见,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腰膝酸软、健忘、失眠、多梦、遗精,女子经少或崩漏等。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是以肝阴虚不能制阳为机理而以肝阳亢逆为主的病理变化。多因情志刺激,郁怒伤肝,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或因房劳过度,暗耗肾阴,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所致。
肝阳上亢表现为眩晕耳鸣,头胀痛,头重足轻,行走如飘,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盗汗等,舌红,脉弦有力,尺部弦细或弦细数。
本证病机变化,在于阴不涵阳,阳热之气亢逆生风,上扰清空,而形成上盛下虚之势,故其症状表现集中反映在气血随阳气升腾冲逆于上与阴血亏损于下两个方面。肝脉经目系上交于颠,肾开窍于耳,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上扰,故眩晕耳鸣、头胀痛,面红目赤,口苦。肝阳冲逆,肝失条达,则急躁易怒。心藏神,肝藏魂,肝阳浮越,神魂荡乱,则失眠多梦。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亏,筋骨失于濡养,故腰膝酸软无力。上盛下虚,故头重足轻,行走如飘。肝肾阴虚,虚火内生,则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盗汗。舌红,脉弦有力,尺部弦细或弦细数,均为肝肾阴亏、阳热亢逆之征象。
7.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是以肝肾阴液亏损引起动摇、眩晕、抽搐等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属内风范畴。能导致肝肾阴液亏耗的各种病因均可引发。因为造成肝肾阴亏的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常见的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病机类型。
(1)肝阳化风:肝阳化风是由肝阳上亢发展而来,由于肝肾阴亏,阳亢无制,亢而生风。其病因与肝阳上亢相同,且与过食甘肥、嗜酒生痰等有关。
肝阳化风表现为眩晕欲仆,步履不正,自觉头重脚轻,头痛如掣,肢麻震颤,手足抖动,或舌体抖动歪斜,语言謇涩,舌红少苔或苔腻,脉细弦或弦而有力,甚者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舌强不语,喉中痰鸣,口眼喁斜,牙关紧闭,肢体强直,或半身不遂。
本证病机变化,以阳亢风动为特征。风火相扇,冲逆而上,故眩晕,头痛如掣。阴亏动风,而筋失所养,则肢麻震颤,手足抖动。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自觉头重脚轻,步履飘浮,如欲仆倒。阳盛灼津成痰,风痰上扰,阻于廉泉,则言语不利,舌体抖动或歪斜。风痰蒙蔽心窍,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肝风夹痰流窜经隧脉络,患侧气血运行不利,则半身不遂。患侧弛缓不用,受健侧牵拉,则口眼喁斜,偏向健侧。风动至极,则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直。舌红少苔为阴虚之征,苔腻为痰浊内盛之象,脉弦细为肝肾阴亏之征,弦而有力则为动风之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