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內容簡介: |
以诉讼证明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体系构造,以我国现行的刑事、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比较分析为研究视角和方法是本书的研究特色。
开篇阐述了证明和证明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刑、民诉讼证明问题的异同及原因;围绕着证明的主要环节,论述了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基础理论,介
绍了我国现行制度的具体规范,比较了刑事和民事诉讼设置上的差别,探讨了立法中的不足与完善空间;阐释了证明的各种方法:证据的种类、推定和司法认知及证
据规则的理论问题、立法规制、适用特点;研讨了证明过程,包括证据收集、举证、质证和认证中的具体规则的内容及其适用。
|
關於作者: |
李丽峰,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女,1964年出生,辽宁康平人,民诉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兼任辽宁省诉讼法学会、证据法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性著作有:《人格权:从传统走向现代理论与实务双重视角》《民事诉讼程序要点精释与裁判依据》等。在《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当代法学》《河北法学》《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辑刊》《辽宁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10余项,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及其他奖励多项。
|
目錄:
|
第一章证明与证明制度概述
一、证明概述
(一)证明的含义和特征
(二)证明的功能
(三)证明的环节
(四)证明的分类
(五)刑、民诉讼证明的异同
二、证明制度概述
(一)证明制度的概念
(二)证明制度的意义
(三)证明制度的发展
(四)我国的证明制度
第二章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概述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
(三)证明对象的范围
二、免证事实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推定的事实
(四)预决的事实
(五)公证的事实
(六)自认的事实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立法规定
(二)刑事证明对象的特征
(三)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分类
(二)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三章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概述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
(二)证明责任的功能
(三)证明责任的性质
(四)证明责任的法律属性
二、证明责任分配概述
(一)相关学说介绍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一)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一)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二)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三)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第四章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概述
(一)证明标准的含义
(二)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外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二)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三)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外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143
(三)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比较
第五章证明方法之一:各种类证据
一、证据概述
(一)证据的含义
(二)证据的属性
(三)证据的理论分类
二、刑、民诉讼中的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鉴定意见
(五)勘验笔录
(六)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七)当事人陈述
第六章证明方法之二:推定和司法认知
一、推定
(一)推定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推定
(三)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二、司法认知
(一)司法认知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三)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第七章证明方法之三:证据规则
一、证据规则概述
(一)证据规则的含义
(二)证据规则的功能
(三)证据规则的体系
二、相关性规则
(一)相关性规则概述
(二)相关性规则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的相关性规则
三、传闻证据规则
(一)传闻证据规则概述
(二)排除传闻证据的缘由
(三)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四)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域外参考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四)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五、最佳证据规则
(一)最佳证据规则概述
(二)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
(三)我国法律中的最佳证据规则
六、证人拒证特权规则
(一)证人拒证特权规则概述
(二)证人拒证特权规则的内容
(三)证人拒证特权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七、补强证据规则
(一)补强证据规则概述
(二)补强证据规则的国外立法例
(三)我国的补强证据规则
八、意见证据规则
(一)意见证据规则概述
(二)国外的意见证据规则及其例外
(三)我国台湾地区意见证据规则
(四)意见证据规则在我国大陆的适用
第八章证明过程
一、证据收集
(一)证据收集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二、举证
(一)举证概述
(二)举证的方式
(三)举证时限
(四证据交换
三、质证
(一)质证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质证规则
(三)民事诉讼中的质证规则
四、认证
(一)认证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三)民事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
內容試閱:
|
证据是诉讼的脊梁,证明是证据的运用。诉讼中,一切案件事实的查明都必须依赖于证据和证明手段,其也是法律适用的重要依据及程序发动的主要推动力。证据和证明制度是一国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刑、民两大诉讼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审判方式调整是以证据和证明问题作为突破口、转换器和落脚点的,尤以证据和证明制度的立法凸显,目前我国刑、民诉讼的证据和证明制度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就证据与证明的关系而言,现有制度的视角有别于传统立法,从证据问题转向证明问题,从关注静态的制度到强化动态的运用过程,细化了证明的各个环节、各种方法、各类规则,证据走下了神坛,证明制度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立足刑、民证明制度现行法律规定,梳理现有规则,这是本书的立意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刑、民证明制度秉承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制度理念,即实事求是,追求案件的客观真实,因而在制度上以共性为主,差别性不足。随着司法改革、审判方式调整的深入,这一做法得到纠正,体现为现行证明制度内容上,刑、民两大诉讼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方法、证明过程等证明环节具体规则设置上差别性越来越大,按照各自的诉讼任务和保护目标而转向。对刑、民证明制度予以比较分析,以利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并对未来的制度完善进行探讨,这是本书的立意之二。
本人多年从事诉讼法专业(刑诉、民诉两个专业方向)证据法学的教学工作,一是积累了些许教学体会和经验;二是深感缺乏适合专业特点、便于学生们学习使用的参考书目,特别是突出现有证明制度,并以刑、民诉讼比较为研究角度的书籍,在国内是空白。本书力求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以及各法律职业岗位的人员学习、研讨和运用我国刑、民证明制度提供帮助。这是本书的立意之三。
我的五位硕士,参与了本书的部分写作。2014级法学硕士朱北池写作了第一章,李露君、葛幸写作了第七章,2013级法律硕士张君和法学硕士田新写作了第六章。她们都是90后,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研究生二年级之前都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参与本书写作的过程也是她们学习、提升的过程。她们既朝气蓬勃,充满青春的活力,又成熟稳重,具备未来法律人的理性。此书也献给即将离校步入社会的她们,中国法治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的一代!
李丽峰
2015年12月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