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本书试图从我国经济转型特征和90后农民工的基本特点入手,通过对90后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政府在培训中的作用、师资建设、课程确定以及培训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为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前段以中国的重大现实经济形势为背景,在阅读和学习了大量相关论文专著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角度出发,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期介绍,结合90 后农民工的状况和经济结构转型期的特点,探索了90 后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而后又研讨了90 后农民工在经济转型期的培训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本书的后段从90 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研究出发,深入地研究了政府在培训中担当的角色、政府历来的培训政策评价、培训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培训的管理与监督、培训的师资建设、培训的课程确定、培训的模式研究方面的内容,进一步阐述了农民工培训各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与解决办法。
|
關於作者: |
李觉,1973年出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中级经济师,湖南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和企业项目管理等。近年来主要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学术界》《教育与职业》等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各类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一项,主持招标教改课题一项,参与省、厅级课题研究多项,并参与多部教材编写,为多个学科竞赛指导老师。曾获得省厅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节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14
一、90后农民工的概念及特征 14
二、农民工培训的概念及意义 15
三、农民工培训相关理论依据 16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20
一、国内研究综述 21
二、国外研究综述 26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29
一、研究思路 29
二、研究方法 30
第二章经济转型期的特征与90后农民工的机遇 32
第一节经济转型的概念 32
一、经济转型的内涵 32
二、经济转型的外延 34
第二节我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及特征 35
一、我国经济转型的路径 35
二、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征 36
第三节90后农民工在经济转型期的机遇 43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带来的机遇 44
二、效率优先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 44
三、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46
第三章90后农民工的状况与特点 48
第一节90后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49
一、90后农民工的人数规模 49
二、90后农民工的流动特征 52
三、90后农民工的离农进城途径 56
第二节90后农民工的基本特点 59
一、90后农民工的自身特征 61
二、90后农民工的城市进入研究 67
三、90后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研究 69
第四章90后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73
第一节90后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74
一、培训和就业服务问题 74
二、居住条件问题 75
三、工资和用工管理问题 76
四、社会保障问题 78
五、权益维护问题 80
六、子女教育问题 81
七、家庭与生活问题 83
八、公共卫生和生育管理服务问题 85
九、政治维权问题 86
十、户籍问题 87
第二节90后农民工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89
一、制度原因 89
二、农民工的个体原因 100
三、法制不健全执行不力的原因 104
四、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的原因 105
第五章90后农民工在经济转型期的培训问题分析 106
第一节90后农民工培训问题分析 107
一、农民工自身层面 107
二、政府层面 108
三、培训机构层面 111
四、用工企业层面 114
五、社会其他机构层面 116
第二节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8
一、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就业壁垒仍存在 118
二、农民工组织培训管理难度大 119
三、教育机会不平等 119
四、农民工培训体制不健全 120
五、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121
第三节90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对策 121
一、创新农民工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 121
二、创新输出输入地农民工培训的联动机制 126
三、创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机制 128
四、创新培训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绩效评价机制 130
第六章90后农民工培训需求研究 136
第一节与需求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136
第二节90后农民工培训需求产生的背景研究 138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用工的背景 138
二、政府职能与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背景 139
第三节90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分析 140
一、90后农民工自身及用工环境的认识 140
二、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140
第四节90后农民工培训需求内容分析 145
一、职业素养的提升 146
二、综合素质的培养 147
三、政法意识及城市融入的教育 148
第五节90后农民工培训需求要素分析 149
第六节90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障碍分析 150
第七章政府在90后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研究 154
第一节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政策中的角色变迁 155
一、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政府角色唯一供给者 155
二、第二阶段(1992~2001年):政府角色主体型供给者 157
三、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政府角色主导型供给者 159
第二节政府在90后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定位 162
第三节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分析 166
第四节政府在90后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定位建议 168
第八章政府颁布的农民工培训政策文件评价 170
第一节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发展阶段 171
第二节农民工培训政策发展的成就 175
第三节农民工培训政策发展中的问题 177
第四节农民工培训政策发展前瞻 179
第九章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182
第一节农民工培训资金的主要来源 182
第二节农民工培训资金的使用与监督 183
第三节农民工培训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85
第四节农民工培训资金筹措与管理的建议 189
第五节加强培训经费的监管措施 195
第十章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管理和监督 199
第一节构建农民工培训的制度体系 199
一、农民工培训的核心制度 199
二、农民工培训的配套制度 204
第二节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的组织体系 207
一、整合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 207
二、整合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 209
第三节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监督管理体系 209
一、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农民工培训管理体制 210
二、确立明确、全面、多元、科学的农民工培训监管途径 210
三、构建四维互动的农民工培训监管机制 211
第十一章90后农民工培训的师资建设 214
第一节90后农民工培训师资的来源 214
第二节90后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 217
第三节强化90后农民工培训师资力量的对策 220
第十二章培训课程的确定 224
第一节农民工培训课程的实际状况 224
一、不同目的的农民工培训课程 224
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的农民工培训课程 227
三、初次培训与多次培训的农民工培训课程 228
四、不同职业阶段的农民工培训课程 228
第二节农民工培训课程的特点与不足 230
一、农民工培训课程的特点 230
二、农民工培训课程的不足 234
第三节完善农民工培训课程的对策建议 241
一、加强引导课程的建设 241
二、选择MES课程模式 242
三、建构多方共赢的培训课程体系 244
第十三章农民工培训模式研究 247
第一节农民工培训模式介绍 247
一、马建富方法 248
二、袁庆林方法 250
三、其他模式 259
第二节农民工培训模式比较 259
第三节农民工培训模式的优化建议 261
参考文献 265
|
內容試閱:
|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城市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改变了高度集中、有计划的指导、统一配送的固定用工制度,打破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封闭模式,使企业获得自主招生、就业、工资分配等权利,不再受政府的严格控制程序,促进农民离开他们的家乡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集体时代的工作实施,使农民获得的自主的劳动权利。同时,市场经济的影响逐步扩散到农村广大地区,乡土观念重、小农思想厚的传统农民逐渐向具有商品经济意识的新型农民转化,他们对自身劳动权利有了全新的认识,告别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摆脱以往的束缚,积极投身市场经济大潮之中。这些都为农民工的出现和提供越来越多的制度条件。
而城市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机会。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就业用工制度改革,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城市隐性失业公开化,城市中出现下岗人员增多的现象。与此同时,城市经济中服务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所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或由于脏、累、苦、差、重或因为相对待遇低而少有人问津,形成一方面是下岗人员无事可做而另一方面有些岗位却无人做的矛盾现象。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是农民长期养成的劳动素质,城里人认为的低待遇相对于农村来说,又是农民所认为的高待遇。因此,城市就业的结构性失衡、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带来了机会。
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征就是经济结构转型,而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其内在必然性。以产业结构为例,其转型带给90后农民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带来的机遇
结构高度化是指结构高知识化、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的动态过程。因为生产力是由低到高不断演进的,人类生活需求的层次也是由低到高不断变化的,社会制度、文化等各方面也会从落后到先进、从传统到现代演化。这就是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在动力。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刘易斯等人早就阐述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在必然性、目标以及路径。
经济转型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的放开,经历了一个从内到外、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1999年以来,我国进入新的一轮战略调整期。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此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开始下降,从而导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就业比例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二是以城镇非公有经济为代表的城镇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加强;三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队伍增大,城市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农村就业和城市就业开始直接交汇;四是城乡壁垒的松动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性特征进一步明显。而90后农民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二、效率优先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
在国家资源稀缺的状况下,发展经济只能选择不平衡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要素当然会更多地流入效率高一些的产业,进而形成农业(第一产业)所占份额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份额上升的局面。当前的国家产业政策也逐步将第二、三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综合考虑城乡居民生活已步入初步小康,大量过剩的农业人口需要向城镇转移,大量下岗工人需要安置等因素后做出的必然选择。注重服务业的发展,还带有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充分就业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策略考虑。
目前,针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和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出现的新情况,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互动,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坚持扩大转移使就业增长,是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
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预测,出口导向型产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会有所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趋缓,制造业劳动产出率将较快提高,影响农民工需求增长;服务业将有大的发展空间,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东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开始转移,为多数农民工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将对90后农民工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2年5月,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发布的《上海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上海转型升级在2005年后一直排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五城之首,但其潜在增长率下滑趋势明显,急需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持续发展,并建议: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达90%,其发展当以改进、提高效率推动转型与增长,上海效率的提升要靠人力资本积累;保持制造业的优势,效率改进是核心,效率提高的关键是人力资本、企业竞争力提升和政府、社会协调效率改善等;提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上海转型升级达成的主要策略。在创新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离不开青年农民工,他们通过培训成才,可为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与保证;青年农民工的素质、能力,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未来发展的水平。该报告对其他城市、区域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和样本意义,培训青年农民工是积累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提升效率、推进持续发展的实策。由此可见,效率优先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将给90后农民工带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三、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技术进步的路径一般是从农业技术为主逐步演变为工业技术为主,进而演变到信息、技术为主,致使社会形态也逐步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进而过渡到信息社会。技术进步也导致结构性失业加剧,农村以及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逐步过剩,必然涌向城镇和新兴产业,进而推动着就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工人强,则企业强、民富国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句名言: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一流企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湛的工艺和高精度的标准以及企业工人的整体素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第一主体,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经济和促进、落实均衡化发展是现代化及建设的必然选择,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技工、技师是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与动力源。有效提高劳动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提升青年农民工的素质、能力是必要的和应当的。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要在源头上下功夫,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推进、落实青年农民工培训是科学发展的条件与要务,扭转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之态,增强产业的产出能力与世界竞争力,提升产品含金量,提升1亿多90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是主线,是一种必然。
90后农民工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分支群体,且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增长很快,是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其实力、合力与潜在的能量巨大。他们悟性好、接受力强、可塑性大,接受培训后他们的正能量很可观。但与此同时,90后农民工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与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等劣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依靠现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对90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可以加快其实现非农业就业转移和向市民化转变的速度。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的腾飞需求,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失衡的矛盾日益加剧。经济转移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必然手段。我国经济已经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从生产型经济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型,向信息化、虚拟经济转变,而这所有的推动力量以政府与市场为主导。所有的这些经济转型给90后农民工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可以让他们在经济转型期通过培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提供更多的、高层次的就业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