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內容簡介: |
汤一介先生(19272014),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十一卷本《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
關於作者: |
本书收入了作者所写的散文与随笔,分为在进退两难之间、我爱我家、北大,我的精神家园、所感、所思、所忆杂录、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文化随笔、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中国的老天爷等七个部分,其中追忆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与工作,并记录了平时的所思所感以及文化随笔等。最后两部分内容分别出自作者与人合著的《生死》、《天》两部随笔集。
|
目錄:
|
在进退两难之间
书香门第
功课平平常常
《国史大纲》与《哀江南赋》
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
北京大学先修班
寻求通往真理的路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引蛇出洞的阳谋
迷惑的十年
我爱我家
读祖父雨三公文
我的父亲汤用彤
到云南与父亲团聚
西去延安幻想曲
父亲给我的三封信
从《东方之子》说起
记我的母亲
我们家的儒道互补
我的子孙成了美国人
东厂胡同大院中的大孩子和小孩子
我和邓可蕴
北大,我的精神家园
从沙滩到未名湖
我与北大
我为什么选择北大哲学系
北京大学有三个宝
谈谈硕博连读的好处
中国文化书院十年
现代社会中的书院
所感、所思、所忆杂录
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处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谈自我身心内外和谐之路径
会东西之学,成一家之言
为司马迁的话加上一句
哲学要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超越旧我,开拓新我
写在《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超越
国学教育和东西方文明
读书本该会意
我最喜爱的书
向青年推荐三本书
书中自有大智慧
可贵的是要有奉献精神
真人废名
悼念周一良先生
冯友兰先生《新原人》的四种境界说
记胡适给我父亲的一封短信
需要有不同的声音
这个提法是不妥的
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
昔不至今
不要把五四运动与打倒孔家店等同起来
关于学术自由的一点感想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自由的层次
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
文化随笔
理性看待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教育
小议以德治国
平等对话才能相互理解
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
高行健的《灵山》
建设和谐社会要有文化自觉
当代知识分子角色与性格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我是从哪里来的?
小妹到哪里去了?
人是不是能像花草一样再生?
我为什么而活?
人真能逍遥吗?
我真能相信宗教吗?
理想与现实必定是矛盾的吗?
超越生死的观念和途径
中国的老天爷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炼石补天
有意有义的老天爷
念天地之悠悠
天体为何?
天人之际
天有三意
畏天命与知天命
天人合一
几点启示
|
內容試閱:
|
自序
白天,我或者写我的学术论文,或者构思一本打算写的著作,或者为讲课写一份必要的提纲,或者参加某个会议,或者接待来访,或者处理一些杂事,空闲的时间是很难有的。但当我忙碌了一天,每天晚上我常常喜欢放松一下,就打开录音机或者CD听听音乐。我喜欢听的是西方古典轻音乐,特别是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在这种时候,我感到的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但往往在听着听着的时候,我脑中会忽现一个又一个的遐想:想着我的青少年时代,想着我的父母和子女,想着培养我的大学,想着我阅读报刊时的感受,等等。时已深夜,静静的深夜,再无什么打扰了,只有音乐的旋律使我悠然自得。这样深夜一盏灯的时刻,常常会唤醒我将要入睡的意识,或者是可笑的,或者是思念的,或者是快乐的,或者是痛苦的,或者是愤怒的,或者是自责的,或者是感慨的,或者是感到羞耻的片断画面。这时,也许有点灵感,在深夜一盏灯下放好几张纸,提笔记下这些随想,在音乐声中为自己留下点滴痕迹。但近几年来,由于进入耄耋的老年,在睡觉前仍然保留着听音乐的习惯,但自由的遐想渐渐离我远去,思想不再那么活跃,在朦胧的睡意中,舒伯特的《圣母颂》引导我入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