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內容簡介: |
《核心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研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和能力理论、社会网络和组织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应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域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如何以自身的核心能力为基础,依据核心能力共享原则选择联盟伙伴组建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牵引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一、关于核心企业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技术联盟的研究综述
三、关于联盟伙伴选择的研究综述
四、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四、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技术联盟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价值链理论对企业技术联盟的解释
第二节 资源能力理论对技术联盟的解释
一、资源理论对技术联盟的解释
二、能力理论对技术联盟的解释
第三节 交易费用理论对技术联盟的解释
第四节 社会网络理论对技术联盟的解释
第五节 自组织理论对技术联盟的解释
一、自组织理论概述
二、自组织理论对企业技术联盟的解释
三、自组织理论和其他关于企业技术联盟理论的比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心企业技术联盟:基于核心能力的解释
第一节 核心能力与核心能力共享
一、核心能力的内涵、特征、本质及作用
二、核心能力共享的内涵及其理解
第二节 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的内涵与特征
一、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界定
二、核心企业的影响力
三、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的内涵与特征
四、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的形成动因: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核心能力与核心企业技术联盟作用机理
一、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的关系研究
二、联盟能力的培育过程
三、核心企业技术联盟核心能力的合成与发展
第四节 联盟伙伴核心能力的识别
一、联盟伙伴核心能力的内部识别
二、联盟伙伴核心能力的外部识别
第四章 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的伙伴选择
第五章 联盟伙伴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核心企业技术联盟对区域经济的牵引机制研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核心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孙晓琳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能力层、水平层和企业层,联盟成员选择的目标是使联盟综合实力最大化,由此分别得到硬性指标如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软性指标如组织管理能力。樊友平、陈静宇提出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投入指标、能力指标和兼容性指标,这一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前面提到的3C理论的兼容性、能力和承诺三个方面的内容。有一些研究者则将指标分为个体指标和伙伴关系指标,个体指标主要包括市场状况、互补性技巧、财务状况等,伙伴关系指标主要包括融洽性、信任、承诺等,这种分类方法则突出考虑伙伴关系在伙伴选择中的重要性。还有一些研究者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对联盟伙伴选择方案进行综合权衡,收益的二级指标包括财务收益、非财务收益,成本的二级指标包括谈判费用和整合成本,风险的二级指标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这种方法较为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战略联盟的内涵本身过于笼统,因此提出的指标体系往往一般化而不具有特殊性。同时,战略联盟成员选择的方法和过程也具有一般性,指标权重的方法大部分都以层次分析法为主,而决策模型的建立则主要是多目标优化决策理论,选择的过程主要为初选、多目标决策和后期调整。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到,做好联盟伙伴的选择工作对战略联盟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联盟成员选择的各种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核心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研究》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动态联盟伙伴选择
动态联盟产生于敏捷制造这一理念。敏捷制造强调在产品生命周期价值链上,不同的成员履行不同的角色。为应对抢占市场的压力,针对某一市场机遇,由不同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迅速组成一个临时性的组织。该组织的不同成员完成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的功能,这个临时性的组织就被称作动态联盟。
在动态联盟的联盟成员选择研究中,指标体系的确立、模型的建立、具体优化选择方法是研究的重点。
张晓玲等(2000)认为对合作伙伴应该考察六个方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独一无二的技能和知识、企业的合作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快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和开发能力、质量管理评价能力。这一指标体系从考察合作伙伴的各项能力人手,对于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和承诺考察不够。
郑文军等(2000)将盟主与盟友之间的战略配合分为产品生产和市场开拓两类,提出了以面向产品生产过程、面向市场开拓过程、基本约束和其他约束为评价重点的指标体系。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指标分为现有生产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企业柔性和成本因素,面向市场开拓过程的指标分为企业的市场形象、销售渠道、售后服务能力和信息反馈能力,基本约束分为法律约束、地域限制、企业声誉和财务状况,其他约束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信息标准、环境因素、企业文化、合作态度和讨价还价能力。这一指标体系将约束条件作为合作伙伴应满足的必要条件,其中基本约束可以看作是对联盟成员最基本普通的要求,而其他约束条件中有体现强调动态联盟的敏捷性的指标,有体现战略联盟对成员之间的兼容性、成员承诺的指标,而产品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则着重突出了联盟资源的互补性方面。因此,这一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划分的思路也很清晰,企业柔性指标也充分体现了敏捷性在动态联盟盟员选择中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