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清代是红学的源头。源头清,则江水绿;源头浊,则江水浑。有清一代的红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都没有能够对《红楼梦》作出系统的评价,但他们的某些观点和研究方法,却为后人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
內容簡介: |
自胡适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而创立自传说新红学,此后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都不约而同受到胡适科学方法的鼓励和影响,《清代红学史》一书将眼光放到了胡适之前,以文本和内容作为研究主体,关注大量清人的题咏、索隐和评点,指出:新红学不新,红学的源头在清代。
|
關於作者: |
盛世闲人,本名易孟醇,1932年生,湖南湘乡人,曾任新华社湖南分社、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著有《先秦语法》《雕虫集》《曾国藩传》《魏源传》《毛泽东诗词笺析》《红楼梦诗词笺析》等多部著作。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红学兴起的因由
第二节 红学与红学史的研究范围
第三节 红学史的分期问题
第四节 枉入若许年的红尘世界
第二章 探原求真的坦途:评论
第一节 评点作品概述
第二节 评点与文本同时诞生?
第三节 第一批言《红》诗
第四节 脂本三《序》中的评论
第五节 主旨论
第六节 人物论
第七节 结构论
第八节 小说革命声浪中的评《红》言论
第九节 别开生面的《红楼梦评论》
第三章 推波助澜汇洪流:传播
第一节 传播盛况
第二节 为何一书五名?
第三节 作者是谁?
第四节 手抄本扫描
第五节 一桩公案:后四十回是程高补,还是补作?
第六节 咏《红》诗词如潮
第七节 续貂者未必都是狗尾
第八节 文艺形式的大转换
第九节 飞越重洋 走向世界
第十节 查禁闹剧
第四章 胡同里的折腾:索隐
第一节 索《红楼梦》之隐的来由
第二节 大观园在何处?
第三节 引发后代的索隐热
|
內容試閱:
|
清代是红学的源头。源头清,则江水绿;源头浊,则江水浑。有清一代的红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都没有能够对《红楼梦》作出系统的评价,但他们的某些观点和研究方法,却为后人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吾人治学,不能掠前人之美。然亦不可自弃于前人,须踏寻前人足迹,攀上前人肩膀,方不至山重水复,自我折腾。此余撰《清代红学史》之初衷,亦所以切望于有志于红学之后来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