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
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
丝绺相连的心书
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这些散文虽是短章,却从思想的高度、现实的角
|
內容簡介: |
本书也可视为《古船》《你在高原》等作品的制作花絮,不同的是,花絮竟有这样严谨的逻辑,深邃的哲思,花絮时常荡得很远,那是一片时而混沌时而清晰的世界,一个行者的足迹慢慢显现出来,这是作者张炜的心路轨迹,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我们看到了书中未写之境,体察一个经典作家和作品的最真实最细密的关系,看到一个写作者的非写作时态。
|
關於作者: |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
目錄:
|
第一章:开始,从虚构到幻想
《河殇》;对《古船》的批评和道歉1
一度文学会议都不能参加了,评奖当然更不可能3
《九月寓言》把我们的农村写得一团黑暗5
1980年代文学的冲劲和局限,深厚的腐殖质成长大树8
一直在跑13
《你在高原》的删节,渴望保留不修边幅的气质17
为什么要写得很长20
消失的分号,走廊又连着许多房间的结构26
重复是在强化一个东西,小说的繁复美30
自学中医34
第二章:家族和童年趣事
家族往事41
1980年代济南青年的辩论和出走45
梦想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53
推敲山河59
第三章:土地和人性的深渊
入世对文学造成的伤害,
作品无愧于时代还是时代无愧于作品64
为那个遥远的高处的我而写作68
优秀的文学不需要实践的检验72
从斗争时代到竞争时代:中国独特的家庭样本78
人性的黑暗深渊里产生各种各样的体制87
第四章:革命,承诺和飞蛾扑火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双重影响96
革命叙事退潮后的再叙事101
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集体忧郁症104
第三世界的自卑和模仿带来的痛苦106
革命潮流中的两大阵营,有承诺和没有承诺的人110
第五章:行走,一些人和一些事
徐福东渡考123
游走中遇到的人和事127
《聊斋志异》的故事或是真实发生的142
第六章:富翁的迷宫,熏风和世外桃源156
企业家的故事:超级富翁的个人迷宫156
手上沾着他人鲜血的泰斗168
在物质主义的熏风下变得酥软的文化老人173
自我苛责是知识分子最了不起的素质175
葡萄园不是世外桃源177
创立万松浦书院186
第七章:漫长黑夜孕育出的一部文学年鉴
知识空前没有力量192
孔子在当年是思想最解放、觉悟最高的人197
周游世界:再也不能做一个利益的动物了208
绕开垃圾的办法就是回到经典214
频繁转型是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低级招数218
书的厚度只有时间才能给予221
心情不是色彩,而是艺术的深度222
第八章:我就像那只寻找老窝的獾
多元的意识形态形成合力,
有深度的小说应该听到这种嘈杂声227
表达强烈的善和恶的纠缠、
胶着和斗争,就是要破掉生活中的虚拟性232
不能保持一毫米理想的市长,
善良背后藏着冷酷的老干部242
消失的故园和午夜来獾244
按照市场的框子去衡定雅文学的价值会导演悲剧248
全盘西化和全盘本土化都是简单化252
第九章:在阅读感受中产生一种酽实的钢蓝色
宗教与文学255
《你在高原》的创作论:
语言,人物,情节,主题,世界观263
重复是为了强化271
和中外文学史上的其他文本的区别277
诗歌和小说的关系278
小说中的诗性和神性280
第十章:只有时间才能给予的那种神秘力量
文学不需要迎合、取悦任何一部分人284
幸福是商业主义时代利润最高的麻醉剂288
文学批评为什么消失,批评家趋利避害294
二十年漫游中的危险与奇遇299
屋子大了不忍拆307
造了两台机器309
齐文化、鲁文化、秦文化311
文化与制度,一百年来那锅千年文化老汤仍然没换315
第十一章:这根弦,这根老弦仍然在弹拨
虚构越大,求实的力量就要投放得越强319
韩复榘不是一副蠢样子,气质甚至有点斯文321
抱犊崮土匪事件325
关于禁止哄抢寡妇的通令326
文革不是突兀发生的327
一个50年代人的沉沦故事329
游走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334
挂职时期;开始第四次游走338
战斗英雄是傻子343
能吃的脆骨石344
蚂蚱庙344
岛主345
人送外号野蹄子346
后记349
附录散文总目351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开始,从虚构到幻想
2011年4月12日上午 第一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河殇》;对《古船》的批评和道歉;
《九月寓言》:把我们的农村写得一团漆黑;
1980年代文学的冲劲和局限;
深厚的腐殖质有利于成长大树;
一直在跑;
《你在高原》的删节,渴望保留不修边幅的气质;
有分号的长篇小说,走廊连通许多小房间;
重复是一种强调,小说的繁复美;
自学中医】
这是第一次谈话,第一个上午,张炜说,前几天济南下了一场雨,天气还很冷,我来的前一天才升了温。阳光明媚而刺眼,但它被挡在了宾馆的窗帘外面。录音笔打开了,无声地跳动着数字。
一开始计划用两三次访谈完成采访,因此,提问的节奏是快的,企图在两个小时中包含问题的至少三分之一或一半。
我打算让访谈从《河殇》谈起,原因是20多年前,张炜出现在纪录片《河殇》里,是作家中唯一被采访的。我一直担心着张炜是否被牵连。所以,见到张炜,第一个问题自然从这里开始了。
《河殇》;对《古船》的批评和道歉
朱又可:其实我曾想找个时间单纯跟你聊《河殇》。《河殇》中有一段对你的采访,后来有没有影响你?
张炜:没有什么影响,个别人说点什么也就过去了。没造成什么影响。
朱又可:《河殇》是后来剪出来的片子,有没有补充采访?是以前拍《黄河》时候的采访?因为它是从《黄河》原始片子剪出来的,变成了政论片。
张炜:当时知道要拍一个纪录片,只是片名不知道。我是在山西还是河南开会,编导在一个宾馆里找到我。不知道总体要拍多少集,整体架构都不知道。我谈的东西放到哪里都可以,比如人跟土地的亲密关系,这个主题常见。说的是一个真事:一对老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谈起过去的事情,在炕上哭了许久。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它不难诠释。
朱又可:那是什么时间?你到黄河边去了?
张炜:好像是1986年,黄河笔会间隙,中央电视台的人赶过去了,拍摄点离那个地方比较近。我那时候30岁左右。那个片子还能找到吗?
朱又可:总编导夏骏复制了一些,现在看感觉还是挺好的,当然有一些东西今天看就没有意思了,比如说漂流黄河,河南洛阳的黄河漂流队,或当时的新闻解读,觉得过时了。赋予它的意义承载不了。
张炜:那个片子有开拓意义。我当年在龙口,正和一个人聊天,看到了开播的片子。后来每一集都有很多人看。我没有坚持看下来,因为当时没有这个条件,那时要到处走――放那个片子的过程,正好是我在胶东半岛走远路的时候。那是1987年底,是我在胶东走得最远的时候,心有点野。还记得走到一个朋友那里,他家里摆了一台电视,这才知道《河殇》这个片子。后来出了单行本了,这本书在海外见过。
朱又可:现在都很珍贵,原来的小本子。有人保留那份很旧的老版本。前面一大堆批判《河殇》的文章,后面附电视解说词。
张炜:当年报上引了我在《河殇》中说的一段话,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且跟以前的作品联系起来做统一观。是比较牵强的连缀,没什么意思。这段故事讲了一个永恒的却并不深刻的思想,放在许多片子里都会和谐。像人和土地、乡情、故土、恋旧,都是人的常理常态,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更没有什么政治意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