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南怀瑾《论语别裁》出版以来,始终伴随着各种质疑之声,对《论语别裁》及南怀瑾先生的所谓评论有偏激、误解、曲解的成分,甚至是诋毁和攻击,在广大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造成很大的困惑和误导。另很多读者虽喜爱南师的著作,认为《论语别裁》很好,但很难看懂弄通。该书则紧扣《论语别裁》之核心内容展开讨论和剖析,较为客观地评判了《论语别裁》问世缘由,使得误解、诋毁南怀瑾先生和《论语别裁》的言行得到一些澄清,也使得大家更能进一步了解南老写书的初衷和背景。
本书内容得南怀瑾大弟子古国治老师和刘雨虹老师等人首肯并推荐,并曾将初稿发表在古国治-老古博客上,获得了很大反响。
本书紧扣《论语别裁》之核心内容,分章节展开讨论和剖析,较为客观地评判了《论语别裁》问世缘由,使得误解、诋毁南怀瑾先生和《论语别裁》的言行得到一些澄清,也使得大家更能进一步了解南老写书的初衷和背景。
|
內容簡介: |
全书分为十四章,围绕南怀瑾及其所著《论语别裁》展开论说,阐述《论语别裁》不同于以往只重考据训诂,忽略义理内涵的注经方式,而是能直达《论语》的核心和孔子学说的根本,还孔子以本来面目,还《论语》以真实内涵;并从《论语别裁》的汪洋闳肆和浩瀚深邃中,揭示在当今社会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之理。
|
關於作者: |
薛健,1960年1月生,江苏徐州人。著名设计师、建筑艺术作家。青少年时期曾先后做过码头装卸工、瓦工、木工和材料员,后做过语文教师、美术工程师、总设计师、建筑装饰公司总经理,1998年至今应聘在大学任教。1994年开始受建设部出版社委托主持编写《装饰装修设计全书》《室内外设计资料集》《装修设计与施工手册》等多部大型工具书;著有《世界景园》《世界城市景观》《园林与景观设计》等。
21世纪初喜爱上南怀瑾的学问,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得遇古国治老师,跟随其学习佛法,实修实证。已发表多篇传统文化和研习佛法的心得文章,特别是《论语别裁别裁了什么?》,引起极大反响。
|
目錄:
|
第一章 初识南怀瑾和他的书
第二章 千古注解经典 重训诂而忽义理
第三章 还孔子本来面目
第四章 古今解读经典多谬误,不别裁行吗?
第五章 千古的大问题、大疑案谁来解?
第六章 仰止唯圣贤 完成在人格
第七章 国学大师帽子太小了点
第八章 岂能用三副眼镜看孔子、窥南怀瑾?
第九章 不得不说的所谓硬伤和偏差
第十章 是乱扯,还是引申?
第十一章 洞察人性的心理学大师
第十二章 一本人文、历史和智慧的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南怀瑾的感叹
第十四章结束语 我读《论语别裁》之点滴
附录:《论语别裁》中南怀瑾引用的书籍
|
內容試閱:
|
认识人的基本心理
南怀瑾先生对人性有着极深的洞察,亦精通现代心理学,深谙人的行为心理和人情世故。其实,人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包括学佛修行。正因为如此,南怀瑾先生才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人活着,无时无刻不在想这思那,对一件事琢磨来琢磨去,一天到晚东想西想。但有意思的是,一般人几乎都不清楚这个心理状况,即使有人了解但他会误以为这是正常的,人活着就该这样。这是最大的误区,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人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此,包括心理、生理的健康。还有,现代人大多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整天心绪散乱,使得心性不能归元,其原因也源于此。如果你对此毫无觉知,就会认为你自己就是那个思考者。而且你的思想,你心智的内容,当然是被过去所制约的。(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可怕的是,我们脑子里这些重复和持续的思想、情绪和反应模式又是被我们最强烈认同的,所以就把我们死死捆住。
在《颜渊》篇12.1章句,南怀瑾先生在讲述静的修养时,很透彻地分析了人的这个基本心理。他说我们人坐在那里,心里的乱想会更多,这不是真正的静。所谓真正的静,要有高度的修养。然后南先生举例说:一面批改公文,一面听取报告,处理急务,日理万机的情形下,而心境始终是宁静的。但我们如何能做到呢?南先生说:要想作到这一步修养,就先要认识自己的心理,思想是这样不断的过去你看,无论学佛修行,还是灵性修炼、内心的修养,都得从自己心理入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思想是这样不断的过去。就是《新世界》说的那个不间断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的思想续流。说到这,南先生让大家做一个体会:我们对于前面过去的思想不理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譬如我们所有的痛苦烦恼在哪里?我们往往知道是无法挽回的,但硬是想要把它拉回来。所以,人们的烦怨、苦恼就是这么来的,这些烦怨、苦恼其实只是一种与遥远的过去事件有关的强烈负面情绪,那件过去的事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强迫性思考、不断地在脑海中重现。(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包括人们常有的后悔心理,其实就是已经过去了的,想把它抓回来。
紧接着,南先生又启发我们说:我们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去管,单说现在的,现在也没有,我们说一声现在,这现在就马上过去了。并叮嘱:慢慢从这一面去体会,永远保持心境的安宁。如果我们能认识自己的这个心理状况,了解思想是既持续不断又生生灭灭,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就懂得活在当下。就像南先生说的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了,所以对于思想,我们不要去控制它。懂得思想不需要去控制消灭,只要不跟随即可,你就能保持临在的状态。所以,南先生说假使能够不去想它,心理上永远保持这份宁静。你就能持续活在当下,长期保持内心的宁静,就能出现心理就健康了,生理也自然健康了,这是必然的医学道理。
循循然善诱 了解与尊重人性的需求
《泰伯》篇9.11章句,颜回称赞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充分说明孔子很懂人性,讲求方法。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循循然就是循他的意志,循他的个性,循他的道理,把他带一个圈子,还是把他带上正路。人性就必须这样处理。主张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更应如此,因为从人性的角度,人是渴望尊重、了解、接纳、肯定和赞美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家长和老师就惯于用命令、教训、责备、恐吓,甚至否定和批评来对待孩子。这样的话,教育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南先生说:从孔门思想的推演,到了孟子讲到人性,就主张堵不得的。你说:不可以!不行!他就非做不可。尤其是对一个小孩的教育,你说不准,他非反抗不可,至少在心理上反抗,
由此可见,你越是堵、越是否定、越是说这不行那不可,他越是拧着来,越是反抗,最终形成叛逆的性格。所以,现在那么多叛逆和自卑的孩子,就是这么来的。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说教,并认为是为他好,常常控制孩子、命令孩子也认为是为他好;每当孩子要作解释时,父母就认为是犟嘴、不听话并加以呵斥很少有设身处地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去倾听他的想法,去和他沟通。有些父母爱子心切而变成包办和控制
一切都要听我的,一切都是为孩子考虑、为他安排,为他焦虑,还自以为这是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呵护,殊不知,是摧残和戕害了孩子的心灵。总之,我们家长对孩子很多是批评多于赞美,命令多于希望,漠视多于关爱。使得孩子不能够在宽松、滋润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南先生说:表面上你是父母、是老师,听你的,但心里非常反感,从心理学来看,就只这一点反感,慢慢积累起来,到最后他对一切事物都有了反抗性的习惯了。
人性是非理性的,人遇到违反人性的东西都会反感、排斥,进而引起情绪,这种反应是不用思想的,不用考虑的,那是自然的反应。所以,人只要碰到这些东西必然会引起反应、排斥。因此南先生说越是受压制的孩子,反抗越大。还有,上面谈到人的自卑心理,那么这个自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人性排斥的东西给多了,经常被否定、责备、批评和恐吓等等,这样的事情多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个人的心理扭曲,形成自卑的心理就会认为我不好我很差。然后碰到困难、挫折,都认为我不行。进而发展成一碰到事情、一碰到困难就逃避,那么他的人生失败就会多,这个人的人生就会因此感到很痛苦。而且,自卑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影响他的人际关系等等。因此,作为家长、老师必须要了解人性的需求和人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然后要想办法,循循然善诱。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