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內容簡介: |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几年又爆发了世界性能源危机,世界各国对资源循环利用更加重视,它一方面能有效地解决能源短缺、减少能源开采,另一方面又能避免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的发展引起产业重新划分,通过对传统产业划分的总结,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产业被划分成动脉、静脉、环保与服务四大产业,静脉产业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但是人们对静脉产业的研究较少,为填补空白,本著作对静脉产业进行系统研究。
《静脉产业》系统的对静脉产业的发展原理、产业构成、协同机制、运行的约束机制、体系稳定机制、运行动力机制、产业链运行体系、产业运行的主体博弈机制、成本分析与控制、效益问题、市场交易机制、评价与控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填补了静脉产业理论方面的研究空白,促进了静脉产业标准、体系、理论模型等方面的发展,并有助于解决在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循环不经济、运行成本过高、循环经济发展不积极等现实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集成和相互促进的静脉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静脉产业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循环经济的发展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静脉产业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静脉产业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静脉产业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三节 静脉产业内涵及与相关学科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成
第一节 循环经济产业划分
第二节 动脉产业
第三节 环保产业
第四节 服务产业
第五节 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静脉产业运行原理
第一节 资源流动一般原理
第二节 静脉资源流动原理与规律
第三节 静脉产业替代原理
第四节 静脉产业代谢原理
第五节 静脉产业集成原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静脉产业体系
第一节 静脉产业体系的主体行为分析
第二节 静脉产业各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第三节 静脉产业的组成与功能
第四节 静脉产业体系结构
第五节 静脉产业体系构建实证一一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构建分析
第六节 静脉产业的资源利用模式
第七节 典型行业静脉产业体系发展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脉产业协同机制
第一节 产业协同含义
第二节 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环保产业发展协同
第三节 静脉产业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协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静脉产业运行的约束机制
第一节 静脉产业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静脉产业运行约束因素分析
第三节 约束机理分析
第四节 基于资源环境的静脉产业约束模型建立
第五节 静脉产业运行保障体系的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静脉产业体系稳定机制
第一节 静脉产业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
第二节 静脉产业体系稳定性演化机理
第三节 静脉产业体系稳定性机制分析
第四节 静脉产业体系稳定性对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静脉产业运行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动力分析
第二节 提高静脉产业发展动力的途径
第三节 静脉产业运行动力联合机制
第四节 静脉产业运行机制的SD模型构建及应用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静脉产业链运行体系
第一节 静脉产业链运行的中间环节
第二节 我国静脉产业链最终处理环节
第三节 静脉产业链体系的共生
本章小结
第十章 静脉产业成本分析与控制
第一节 静脉产业成本分析
第二节 静脉产业成本控制
第三节 静脉产业成本优化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静脉产业效益
第一节 静脉产业效益内涵
第二节 静脉产业效益分析方法
第三节 静脉产业效益分析模型构建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静脉产业市场交易机制
第一节 静脉产业资源交易特点与方式
第二节 静脉产业资源交易的主客体与交易渠道分析
第三节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交易体系
第四节 静脉产业资源交易价格的形成
第五节 基于博弈论的静脉资源交易的定价策略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静脉产业评价与控制
第一节 静脉产业分析体系
第二节 静脉产业评价
第三节 静脉产业控制体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静脉产业》:
从经济发展模式角度来看,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采取了这样一种增长模式,即主要依靠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消耗来维持经济增长。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低质量、低效益的三高三低的增长方式,从短期来看,它或许能为我们创造一定财富,但从长远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资源枯竭加剧;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失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种矛盾的激化和加剧无疑将威胁人类的持续发展。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尖锐矛盾,消除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危机加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协调,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经济增长的现实压力也对发展循环经济产生需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明确规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使之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我国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实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相比,其本质是在宏观经济产业链条上的变化。具体表现是对宏观经济产业链的细化,即将与循环过程相关的产业链从传统经济产业链中划分出来,将其与传统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并列考虑。更重要的是,通过宏观经济产业链的细化,使原本单向开放式的产业链关系,变化成一种循环闭合的产业链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