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张甲子所*的《中古文论的致思方式古代中国 研究丛书》以清浊隐秀自然为中心,系 统讨论了清浊与中古文论的意识提升,隐秀 与中古诗学的审美共识,自然与中古文学的内容 变迁等问题。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清浊隐秀 自然的生成规律、体系结构与流变特点上,试图 在对文学思想发展脉络的钩沉中,寻绎到中古文学理 论的内涵变化,并以点带面,总结中古文论的致思方 式。
|
關於作者: |
张甲子,1984年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项,主持河南省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合*有《汉赋与汉代制度》《图说儒家文化》《国学导论》,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清浊与中古文论的意识升华
第一节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
第二节 尚清的思想渊源与理论演化
第三节 清浊分野与中古诗歌的审美追求
第四节 中古诗歌创作对清美的认同
第二章 隐秀与中古诗学的审美共识
第一节 先秦诗文隐喻现象及文学功能
第二节 隐之渊源与《文心雕龙》的理论架构
第三节 隐之总结与复古文论的省思
第四节 南朝诗风新动与崇秀观念的生成
第三章 自然与中古文学的内容变迁
第一节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
第二节 形似视野与山水诗的空间构式
第三节 自然与唐宋诗学的内在规范
第四节 自然与唐宋古文的内在法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