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1.以佳言妙语探讨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以文化良知、问题精神发出诘问,于畅谈艺文间,开掘、传扬中华文化内蕴。
2.印刷精美,纸张环保,封面由名家设计,大气简洁。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当代美文大家冯骥才先生的随笔集,共分为文化寻根、文化诘问、大文化问题、文化抢救与保护五小辑,收录了冯骥才随笔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有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大声呼吁,有对城市文明进程、城市个性的思考,有对民间审美、田野经验的探讨,还有对绘画、文学创作的思考。从五个小辑的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本书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內容非常广博,系统地、全面地展示了冯骥才先生对当代文化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和全面的阐释。通过读本书,冯先生睿智、幽默的哲思;对文化所持的深刻见解和拳拳关切之心以及振聋发聩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吁,读者均可窥一斑。
|
關於作者: |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
目錄:
|
第一辑 文化寻根
理清中国文化的根 1
精卫是我的偶像 7
春节是怀旧的日子 9
一个古村落的原生态记录 12
甲戌天津老城踏访记 14
背上的一块石头落下来 18
胡同,城市人文的根须 23
一代人脑袋里的老天津 26
底 线 29
低 调 31
守 岁 33
大年三十 36
城市的传家宝 39
沽上的年味 42
民间审美 45
羌去何处 48
晋地三忧 52
体内的小人 57
为周庄卖画 59
城市的童年照 63
第二辑 文化诘问
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 69
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 71
请不要「再现历史辉煌了」74
梁林故居拆了,问责于谁和谁来问责 76
文化空巢及其对策 78
城市可以重来吗 82
文化可以打造吗 85
谁掏空了古村落 88
仿古街,请三思而后行 91
乾隆能上房吗 94
我为慈城担忧 97
城市个性的消失 100
古民居放在哪里才「适得其所」103
谁的画价高 107
为什么仍担忧非遗 110
第三辑 大文化问题
文化怎么自觉 117
谁在全球化中迷失 120
当代大众的文化菜单 123
弱势文化怎么办 127
拒绝永恒与点子文化 130
长江,一个可能的文化灾难 134
谁消解我们的文化 137
文化的粗鄙化 142
伪文化之害 145
年,不能再淡化了 148
经济社会与文明社会 153
此举甚妙亦甚好 155
从潘家园看民间文化的流失 157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161
第四辑 文化抢救与保护
半浦村记 167
四驾马车 170
庄重的宣布 172
为他们鼓掌 177
黄海边古渔村探访记 180
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184
过好「文化遗产日」200
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 203
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 211
保定二古村探访记 224
建议国家确立文化建设立体的战略结构 229
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 231
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当代使命是抢救 242
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46
|
內容試閱:
|
清理中华文化的根
那些散布在城市之外、山川之间、原野之上的数十万个村落之中,尚有多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能够这样不明不白、糊里糊涂地存在或消失吗?
若要保护, 首先要弄清古村落的现存状况. 但古村落像千千万万的珠子, 散落全国各地, 或隐于山坳, 或藏之林谷, 或兀自守在河湾港汊之间. 对于它们, 我们不知道的远远多于我们知道的、见过的或听过的. 而且它们又不是固定不变的遗址, 而是依然活着并不断变化的生态区; 它们既有大量的物质性的文化遗存, 也有缤纷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它们不是单一的文化存在, 而是一个个极其复杂的人文复合体. 作为学术对象, 它们包含着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历史学、建筑学和遗产学多学科交叉的内容. 动手调查, 何其艰难.
二
近五年在各地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中, 我们日渐深切地感到这些遗产及其传承人的锐减; 而这种濒危的威胁直接来自它的载体古村落的瓦解.
于是, 我们一边加紧对各地古村落进行调研, 一边反复探讨古村落的普查方式与认定标准. 再有便是寻求这种大规模的调查所必不可少的资金.
为了理清思路、明确思想, 2006年4月在浙江西塘召开了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研讨会, 论证了抢救与保护古村落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中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结了我国当前古村落保护中各种具有创造性与借鉴价值的范例. 研讨会还把各种充满责任感的意见合并为一致的时代性的文化呼声, 发表了保护中国古村落的西塘宣言, 指出古村落的消失, 或者说村落文化个性的消失, 将釜底抽薪式地毁灭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景观, 中国人令全世界仰慕的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