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百科史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规划并陆续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点图书项目。百科史学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坚持原创性、权威性、独特性的出版理念,选题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绝大部分图书系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內容簡介: |
《晚晴改革与革命》收入了迟云飞先生关于晚清改革与革命的论文20余篇。
晚清改革虽说是为了适应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但清廷在1901年以后努力推行的新政以及1905年以后的预备立宪,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恰恰是改革促进了革命的爆发,迫使清帝最终退位。传统帝制终结后,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出现了互相斗争的两种模式:一是袁世凯的集权模式,孙中山某种意义上也是此种模式;二是直接实行民主宪政,宋教仁是此种模式的代表。这两种模式都没有真正实现。
20世纪之初,清政府推行新政,练新军、兴教育、振兴实业、仿行宪政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影响深远。但,恰恰在改革过程中,革命也走向了高潮。在新政进行了十年之后,大清王朝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列强的到来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发展轨迹,并且大大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成了以君权专制为核心的传统政治体制的解体。但是,西方的冲击没有也不可能让中国建立一个新社会:旧的体制无法维持了,却没有一种力量足以领导建立新的国家。于是,中国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
|
關於作者: |
迟云飞,1957年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尤于晚清民初政治变革与发展用力较多。著有《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宋教仁思想研究》、《清末预备立宪研究》、《曾国藩大传》(合作)、《清通鉴》(合作,撰写光绪下、宣统)、《清史编年》(第12卷)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錄:
|
目录
新政改革与晚清政府再认识1
列强的冲击与清政府的衰亡1
清季政府及其覆亡论析24
晚清社会的裂变与各阶层分析
兼论清王朝的覆亡(19011911)38
晚清改革与革命的互动56
晚清新政与中国知识人知识体系的转换63
清末谁最早要求设议院?68
重新审视晚清立宪派72
清季主张立宪的官员对宪政的体认 80
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满汉畛域问题101
端方与清末宪政125
赵尔巽159
载泽167
善耆172
载涛178
载洵182
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184
清季部分官员反立宪思想探略
19061911年202
中国第一次省议会的试验:晚清谘议局220
革命再解226
革命、改良与革命、晚清革命的起因226
孙中山与晚清革命党人社会背景的再认识238
黄兴与民初政局
以对袁世凯的关系为中心259
孙中山与宋教仁关系论析269
宋教仁与社会主义思潮294
宋教仁的边疆史地研究
以《间岛问题》为中心317
陈天华、宋教仁留日史事新探337
关于宋教仁研究的几点意见
在宋教仁研究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