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极简巴菲特》一书浓缩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经验和投资金律。从本书入门,零基础读懂巴菲特投资理财学精华。
★本书总结了巴菲特著名的投资案例。通过案例来阐释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
★本书揭开了巴菲特在投资市场上长盛不衰的秘密。其实,巴菲特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他的投资金律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
★巴菲特的投资学思想,集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大师的思想而成。比费雪更注数量分析,比格雷厄姆更注重质量分析。
★读懂巴菲特,讲透投资学,读这本就够!读完之后,让你在投资上少走弯路,变得更理智更清醒更淡定。
★巴菲特经典语录:
(1)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2)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3)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谨慎清醒的态度。
(4)时间是个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5)交易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是和上帝不同的是,交易市场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6)你买一种股票时,不应因为这只股票便宜而购买,而应该因为你很了解它而购买。
《极简巴菲特》一书浓缩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经验和投资金
|
內容簡介: |
★《极简巴菲特》一书浓缩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经验和投资金律。从本书入门,零基础读懂巴菲特投资理财学精华。
★本书总结了巴菲特著名的投资案例。通过案例来阐释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
★本书揭开了巴菲特在投资市场上长盛不衰的秘密。其实,巴菲特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他的投资金律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
★巴菲特的投资学思想,集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大师的思想而成。比费雪更注数量分析,比格雷厄姆更注重质量分析。
★读懂巴菲特,讲透投资学,读这本就够!读完之后,让你在投资上少走弯路,变得更理智更清醒更淡定。
★巴菲特经典语录:
(1)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2)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3)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谨慎清醒的态度。
(4)时间是个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5)交易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是和上帝不同的是,交易市场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6)你买一种股票时,不应因为这只股票便宜而购买,而应该因为你很了解它而购买。
《极简巴菲特》一书浓缩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经验和投资金律。通过再现巴菲特一些著名的投资案例,来阐释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从而揭开了巴菲特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绝学。最终我们会发现,巴菲特的秘密,其实就是没有秘密。
对于目前仍处于不成熟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若能反复思考和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相信它一定能在投资上少走弯路,变得更清醒、更理智、更淡定。
股神的投资之道,你无须知道得太多,也不能懂得太少,读这本就够了!
|
關於作者: |
斯凯恩,男,生于20世纪70年代,拥有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是资深的金融圈人士,也是多家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和评论员。其作品《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长期位居京东、当当等各大网上书城金融与投资类排行榜TOP50。
|
目錄:
|
目 录
Part 01 成功之道
Chapter 01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003
Chapter 02巴菲特最本质的两条投资经验013
Chapter 03用一生证明了复利的奇迹015
Chapter 04集中投资到少数几家杰出的公司上021
Chapter 05巴菲特不愿投资的企业032
Part 02 价值分析
Chapter 06从企业前途的角度来投资041
Chapter 07永远做价格合理的生意054
Chapter 08最值得投资的行业和企业063
Chapter 09从弹珠生意到评估企业的角度073
Chapter 10好的东西,是越多越好081
Chapter 11投资企业需审视的3个因素093
Chapter 12考察企业管理者的三大准则100
Chapter 13考察财务方面的四大准则110
Chapter 14确定公司内在价值的策略118
Chapter 15衡量业绩的更好方法126
Part 03 投资策略
Chapter 16集中投资的五大法则141
Chapter 17投资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154
Chapter 18巴菲特的系统性思考162
Chapter 19寻找卓越的过桥收费企业172
Chapter 20在公司危机时投资177
Chapter 21如何投资科技公司181
Chapter 22如何投资优秀而庞大的私人企业185
Chapter 23千万别投资产品价格可能惨跌的公司188
Part 04 投资忠告
Chapter 24巴菲特的投资心理学193
Chapter 25真正的投资者总能等到买卖的时机201
Chapter 26如同旅鼠的基金经理人208
Chapter 27保险业与极端的投资自律212
Chapter 28如果不了解他们生产什么,最好不要投资218
|
內容試閱:
|
Chapter 02巴菲特最本质的两条投资经验
沃伦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令人眼红心痒,使人们对他的投资理念推崇备至,那么我们如何学习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内涵实质和精髓要领呢?实际上,巴菲特最本质的投资经验有两条:
(1)坚持中长期投资,尤其是坚持长期投资;
(2)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也就是说,坚持做熟不做生的操作方法。
巴菲特曾经戏称,即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他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他也绝对不会动摇而改变其上述两条基本投资经验。这实际上意味着巴菲特具有高度的自强自信和顽强精神,以及具有高瞻远瞩的境界。反观中国股市,不少人对小道消息却是十分敏感,把消息当作灵丹妙药和赚钱捷径。稍有风吹草动或稍有微风轻浪,便会立即掀起行情的剧烈波动,不是直跌,便是狂涨,此起彼伏,其间最大缺陷就在于缺乏自强自信的投资理念和顽强从容的精神风格。
对于巴菲特的第二条经验,恐怕绝大多数股民至今为止都无法具备。因为从市场实践中观察,不少股民热衷于赶时髦、爱朦胧、喜题材,误以为捉到黑马,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拾进篮子里就是菜,品种选进十多只,持股各占二三百,真所谓是圆台面上一大桌菜;在红红绿绿的行情面前,弄得眼花缭乱,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甚至于做坏了自己的心态,怨天尤人,指责谩骂。实际上,倘若能像巴菲特一样做熟一或两只股票,来回反复持续地做下去,其感性和理性收获必定不浅。因而掌握其股票的内在价值,摸透其量价关系变化,熟知其市场股性积极动态程度,清楚其动态表现和静态现状,这才是真正的赚钱要领。
学习与应用巴菲特投资经验的关键:
(1)自身要具备勇气和毅力。
(2)要具有忍受孤独的顽强精神风格。
(3)要保持高度自强自信的天性。
培养成凝聚牢固的天性,方能真正达到自我理财的至高境界。然而面对市场现状,正确选择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不论投资积极性和信心如何坚挺,也不管其选股是如何精明,最终难以逃脱高抛低吸的行列,最终责怪于牛短熊长。
Chapter 03用一生证明了复利的奇迹
也许在你还是个小孩时,大人就告诉你,如果你有1分钱,在年底翻番,那么第一年末你就有了2分钱,第二年末再翻番就有了4分钱。如果27年内每年都翻番的话0.01、0.02、0.04、0.08、0.16、0.32、0.64、1.28那么在27年内,你将从第一年的0.01元变成130万元。听起来真像魔术一般,这就是金钱以100%的复利累积起来的真实情况。
在巴菲特与人合伙的早期阶段,他一直热衷于在信函和便笺上向合伙人解释金钱复合起来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复合是世界的奇迹之一,而巴菲特淋漓尽致地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使自己的投资利润以极高的比率增长。而他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获取不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较高的以复利计算的年收益率。这就是他最大的秘密,也使大多数效仿他的人感到困惑。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10万美元在10年、20年、30年以后按免税复利率5%、10%、15%、20%计算的终值。
10年以后,10万美元按复利率10%的终值为259374美元;如果利率提高到20%,那么10年后就变成了619173美元;20年后为3833759美元;如果是30年,则按20%的复利,10万美元变成了23737631美元一个大得多的数目。真让人吃惊!10%细小的差别竟可以对你的收益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
复利率的一些细微差别,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令人吃惊的区别。10万美元按复利率5%,30年后为432194美元。如果利率提高到10%,30年后10万美元则变为1744940美元。再提高5%,10万美元就变成了6621177美元。再从15%提高到20%,你就会发现30年后10万美元变成了23737631美元。
这就是10万美元30年后在复利率5%、10%、15%、20%情况下的终值。
巴菲特力图经过尽可能长的一段时间获得尽可能高的复合收益率。巴菲特使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净值按年复合收益率23.8%的速度增长了近32年,这实在是个奇迹。理解巴菲特的关键就在于复合的概念,实际上这很简单,也易于理解。但不知为什么它在投资理论中的重要性总是被忽视或低估。现在让我们仔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理解的事情,就是复利收益率与通常公司债券等的收益率不一样。一般说来,债券总有固定的数目,一般是1000美元,然后投资者将这些钱借给债券发行人一段时间,比如说以8%的利率借给通用汽车公司5年。那么这5年里投资者每年年末都会收到80美元的利息,第5年年末还能收回本金1000美元。这样投资者共收到利息400美元。
从税收的角度看,投资者每次收到80美元的利息时,都应该作为个人收入纳税,如果投资者的其他收入很高,也许税率会达到31%,那么投资者的年税后利润就只有55.20美元,那么5年内投资者税后可以收到利息276美元。
现在,如果通用汽车公司不把年利息付给投资者,而是把每年的利息加到投资者最初的本金上生息,那么就会增加投资者的收入,因为利息也会进一步带来利息收入,利滚利不断地持续下去。而且由于不将利息发放给投资者,平时也不用纳税,只有在第5年年末通用汽车公司将本金和利息一起偿付给投资者时,投资者才一次性地纳税。
因此,在本例中,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将第1年的利息80美元保存在公司,计入投资者的本金,那么第2年年初投资者的本金就变成了1080美元。第2年通用汽车公司必须对这1080美元按8%付息,那就是86.40美元,再把这86.40美元加到最初的1080美元上,第3年年初本金就变成了1166.40美元。这样不断地持续下去,一直到第5年年末。在第5年年末,当债券到期时,投资者会收到1469.32美元,这意味着通用汽车公司的债券不仅返还了1000美元本金,还有469.32美元按复利计算的利息。投资者必须对这469.32美元收入付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1%,这样税后收入就会减至323.83美元。如果没有税收,那么投资者5年内的年复利收益率为8%。
但是不要高兴太早,税务部门早就洞察这一逃税伎俩,他们会在每年年末向投资者寄上税单,即使投资者实际上当时并未收到利息,因为那是5年后的事情。
但是巴菲特发现税务官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在巴菲特看来,购买公司的普通股同购买债券一样。股票是一种权益,它同债券的惟一区别就在于其收益不是固定的,要随公司的经营情况好坏而变化。税务官们忽略了,如果普通股的利润不以红利形式分发,那么就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像各种投资统计上登出来的公司净利润都是缴纳公司纳税以后的利润,如果不以红利形式派发是不需要再纳税的。而一旦以红利形式发给股东,股东就必须对这些红利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A公司税后净利润为每股10元,如果它将这10元派发给股东,那么股东必须就这10元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税率为30%的话,税后收益就变成了7元。但是如果A公司把这10元留存在公司内部而不派发红利,那么股东的钱就会留在公司里,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因而可以不断地复合下去。
巴菲特知道投资于公司债券和国库券所获的收益必须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如果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为8%,那么税后利润大约只有5.5%。
巴菲特对那些每股利润很高并且持续上涨的公司很感兴趣,这就意味着他购买的股票能获取不断上涨的收益率。如果公司不把利润作为红利派发给巴菲特,而是留在公司,那么巴菲特就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除非他卖掉股票。
留在公司内部的盈余会按公司再投资的利润率不断增长,而且还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真是不错。别忘了,巴菲特的投资目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最高的复合收益率。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过去32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3%。因此,如果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账面价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那现在每年大约可获23%的收益率。当然,为了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不会把这23%的利润发给股票持有人,这样股票持有人就不能收回资本,但把钱存放在公司里让其不断增值可以带动股价上涨,这样对股票持有人是有好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从1982年的500美元涨到了1997年的48600美元。
当然,如果股票持有人卖掉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他必须缴纳资本利得税,但是,23%的利润却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假设投资1000美元购买10年期的证券,预计可获得23%的年复利收益率,那么第10年,你的投资将达到7925美元,其中利润为6925美元,如果扣除20%的资本利得税,那么税后利润为5540美元,这样10年以内每年复利收益率为20.65%(一笔10万美元的投资按年复利收益率20.65%计算,10年后为653541美元,如果时间延长至30年,那么10万美元将变成27913853美元)。
如果投资于普通的公司债券,要想使税后复利收益率达到20.65%,那么债券的年利率必须达到29.94%。
如果现在有一种AAA级公司的10年期债券,年收益率达到29.94%,你会买吗?我相信你一定会。实际上,你会尽其所能购买,而且还会将朋友的钱吸收过来组成合伙集团一起购买。这就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实际上,华尔街上的人都可以这么做,但只有极少数的资金如红杉资金才真的这样做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华尔街的顾客们还不至于富到拥有游艇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