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內容簡介: |
《环境心理学导论》分三部分,第Ⅰ部分主要是概述环境状况对人们的经历、生活和行为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善生活的途径。主要的问题包括风险认知、环境压力、自然体验、自然对健康的影响、建筑物、城市环境质量、环境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情境暗示对行为的影响。第Ⅱ部分聚焦在环境行为的理解上,主要探讨了各种衡量环境行为的方式,以及影响这种行为的因素(如价值观和规范)。还有很多用来解释环境行为的理论也在这一部分,包括规范理论、价值理论、情感的理论、社会困境理论、计划行为的理论、规范激活理论、习惯理论等。第Ⅲ部分探讨了促进改善环保行为的途径,包括信息战略、改变激励措施和技术创新。同时还讨论了影响人们对政策接受度的因素、变化的过程,以及对行为变化的模拟。此外,还特别关注了发展中国家促进环保行为的活动。
|
目錄:
|
1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范围和方法
1.1引言
1.2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3环境心理学涵盖的范围与特征
1.4环境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1.5本书概览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第Ⅰ部分环境对人类行为和幸福状态的影响
2环境风险认知
2.1引言
2.2什么是环境风险?
2.3主观风险判断
2.4风险、价值和道德
2.5对环境风险的情绪反应
2.6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3环境压力
3.1引言
3.2压力的概念化
3.3环境压力的影响
3.4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4风景评估:视觉景观评价和人造景观感知
4.1引言
4.2视觉质量评估
4.3解释景观偏好的理论
4.4测量和绘出风景美况
4.5方法的发展
4.6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5环境的健康效应
5.1引言
5.2什么是健康?健康可以监测吗?
5.3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可以监测吗?
5.4自然与健康的关系
5.5绿色空间与人体健康
5.6自然与健康的关系机制
5.7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6可恢复的自然环境
6.1引言
6.2可恢复性自然研究
6.3可恢复性的自然经历
6.4近期的理论发展和经验积累
6.5应用与启示
6.6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7对自然和自然景观的矛盾情绪
7.1引言
7.2历史回顾
7.3自然环境体验的情感影响和意义
7.4自然观和景观偏好
7.5理论视角
7.6实际意义
7.7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8人对于野生动物的认知
8.1引言
8.2早期的研究:对野生动物的态度
8.3认知层次
8.4关于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
8.5预测对野生动物的规范和态度
8.6对于野生动物的情感
8.7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9对建筑环境的评估和可以增加舒适感的建筑设计
9.1引言
9.2建筑的美学评价
9.3提升建筑物中的幸福度和健康指标的三种设计方法
9.4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10城市环境质量
10.1引言
10.2城市环境带来压力和不舒适感
10.3城市环境带来康复和幸福度
10.4城市环境质量评估的多维模式
10.5多地点方法
10.6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11环境和生活质量
11.1引言
11.2生活质量:客观和主观度量指标
11.3生活质量:单一维度和多维度度量指标
11.4环境与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11.5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12环境暗示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12.1引言
12.2中心目标及其相对强度
12.3直接强化规范性目标的环境暗示
12.4直接弱化规范性目标的环境暗示
12.5强化收益目标的环境暗示对规范性目标的间接弱化
12.6强化快乐目标的环境暗示对规范性目标的间接弱化
12.7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第Ⅱ部分测量环境行为
13环境行为的测量
13.1引言
13.2测量什么?行为还是影响?
13.3环境行为如何测量?
13.4单一维度或多维度界定环境行为
13.5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14价值观和环保行为
14.1引言
14.2价值观
14.3价值观理论
14.4价值观如何影响环境行为
14.5相关概念
14.6价值观研究的实践意义
14.7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15社会规范和环保行为
15.1引言
15.2社会规范是什么?
15.3社会规范如何影响行为?
15.4为什么人们遵守规范?
15.5社会规范在什么情况下影响行为?
15.6小结
延伸阅读建议
思考题
第Ⅲ部分鼓励环保行为
参考文献
词汇表
|
內容試閱:
|
规范间的抑制效应表明了规范性目标的弱化如何快速从一个人传递到另外一个人。某个人看到有人涂鸦、将这种行为解读为对违反规范的表现、从而会变得更加追求享乐目标,而且也随意乱丢垃圾。另外一个人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后,就更有可能去偷窃。第三个人看到有人偷窃后就会无法抑制对邻居的侵犯等。因为规范性目标需要更多的支持从而不会被快乐目标或收益目标而排挤,所以失序就可能自己传播。这意味着住在混乱环境中的人比住在有序环境中的人更加难以遵守规范。
作为不遵守规范的一系列环境暗示的失序也会提高犯罪发生率并且增强对犯罪的恐惧感。比如,在一项关联研究中,Armitage (2007)发现,附近存在明显的涂鸦迹象的住宅往往会成为犯罪的对象。人们在存在这种暗示的环境中也会感到特别不安全(Doran etal,2005)。Markowitz等(2001)发现,正是这种由于混乱无序的暗示产生的对犯罪的更强烈的恐惧感促进了犯罪率升高的恶性循环。
12.5强化收益目标的环境暗示对规范性目标的间接弱化
环境暗示也会成为与中心目标之一密切关联的对象。这种对象的作用可以被用来说明环境如何直接增加了收益目标的相对权重。目标框架理论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环境暗示强化快乐目标或收益目标意味着弱化规范性目标。收益目标大多数情况下被表明金钱或者竞争在环境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暗示激活。这种暗示会非常微妙。甚至是仅仅看到商业中使用的典型物体都会激活收益目标,从而增强竞争导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