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編輯推薦: |
理顺政府间关系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与本土理论的贫瘠和西方理论的滥用不无关系。作为职能部门的条和作为政府单元的块之间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整体轮廓。政府间分权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治理途径,本书通过扬弃现有的政府间分权理论,建构出一种新的使政府间分权制度化的理论框架,系统总结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变化的历史经验,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来检验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功过,预测省直管县(市)体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潜在优势与缺点,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制度和政策演进历史,提出以政治集权背景下的财政分权作为核心变量来理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为传统的政府间关系跳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恶性循环开辟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
內容簡介: |
作为单一制国家,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展现了一种条块结合的层级制结构。解析这种层级制结构展现的政府间关系有赖于理论拓展和实践启发。本书致力于以政府间分权理论为基础,研究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一是以政府间分权的比较制度分析为出发点,从理论上阐释使政府间分权制度化的必要性和构建制度化的政府间分权规则;二是根据相关理论文献提炼出政治集权和财政分权这两个基本分析维度,以此来解读当代中国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以及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三是评估政府间分权对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和理顺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
|
關於作者: |
刘承礼,安徽宿松人,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先后于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系、四川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系访问学习。在财政结构和政府间关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乡村治理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译文10余篇。主持的研究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乡发展一体化视野下市管县体制与省直管县(市)体制的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局社科重点项目基于财政分权理论的分权化治理问题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1
第二节 文献述评及其启示4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33
第四节 主要贡献与不足37
第二章
政府间分权的比较制度分析40
第一节 引言40
第二节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的政府间分权41
第三节 基于各国宪法文本的政府间分权解析46
第四节 政府间分权的依据、结构与制衡56
第五节 评论性结语64
第三章
使政府间分权制度化与制度化的政府间分权66
第一节 引言66
第二节 政府间分权理论的比较研究69
第三节 政府间分权为什么需要制度化75
第四节 何谓制度化的政府间分权81
第五节 政府间分权何以制度化87
第六节 评论性结语92
第四章
当代中国条块结合的政府间关系93
第一节 引言93
第二节 纵向的政府间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动力学96
第三节 横向的政府间关系:内生和外生的因素106
第四节 条块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12
第五节 评论性结语116
第五章
中央与省级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分权Ⅰ118
第一节 引言118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关系的演进119
第三节 政治集权与财政分权:两个分析维度131
第四节 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个模式,四种解释148
第五节 评论性结语158
第六章
省以下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分权Ⅱ160
第一节 引言160
第二节 市管县体制是否会走向终结163
第三节 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175
第四节 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的悖论184
第五节 评论性结语187
第七章
政府间分权与政府行为189
第一节 引言189
第二节 建立在政治集权基础之上的中国式财政分权192
第三节 政治集权基础上的财政分权与中央政府行为204
第四节 政治集权基础上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220
第五节 评论性结语240
中文参考文献243
英文参考文献257
图表索引
表2.1从财政收支集中度指标上看财政分权45
表3.1联邦制和单一制的比较73
表3.2不同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性75
表5.1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关系的演进
(19491978)120
表5.2改革开放之后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关系的演进
(19782014)124
表6.1强地级市所辖强县的产业结构166
表6.2强地级市所辖强县的财政结构(2011,亿元)167
表6.3强地级市领导班子成员的来源169
表6.4弱地级市所辖强县的产业结构170
表6.5弱地级市对其所辖农村地区的支持(2011,万元)171
表6.6样本弱县的一般预算情况(2011,亿元)173
表6.7安庆市流出人口结构 2000175
表6.8各省财政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176
表6.9各省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181
表7.1相关重要文件对税收立法权的表述192
表7.2相关重要文件对税务机构设置的表述195
表7.3相关重要文件对税收行政权(征管权)的表述196
表7.4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229
表7.5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支出项目排序的变化239
图3.1单一制条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79
图3.2制度化的政府间分权的特征82
图4.1地方财政收支占全国的比重108
图7.1中央财政支出与中央财政收入之比214
图7.2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215
图7.3地方上解收入和补助地方支出占中央收支合计的比重216
图7.4各项主要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217
图7.5中央预算外资金收支占全国的比重218
图7.6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重的变化219
图7.7经济建设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228
图7.8社会文教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228
图7.9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占全国预算收支的比重231
图7.10各地支援不发达地区的支出总额233
图7.11地方财政收支结构235
|
內容試閱:
|
导论选题
政府是一个结构性组织。在这个组织内部,根据管辖权和管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层级的政府。由于分工与合作的需要,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静态的,有些是动态的,它们共同编织了政府间关系的图景。解析这种带有静态和动态特质的图景,是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反过来,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影响和塑造了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粗略的观察发现,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不同步地变化着的,尤其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更是如此。回顾历史,存在这样一种判断,即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转型在经济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政治方面,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上依然保持着权力相对集中的格局,而经济上则通过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分权化改革实现了经济权力的相对分散。在这种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自中央经省市县直至乡镇的各级政府之间静态或动态地建立了丰富多彩的联系。
如何研究各级政府之间的这些联系呢?政府间分权的理论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分析工具。对相关理论文献的检视表明,政府间分权的理论虽然起源于对联邦制的探讨,但它们越来越多地被借用来分析单一制国家的分权现象。这种理论移植的倾向给政府间分权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学术基础,进而为研究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那么,如何进行政府间分权的比较研究呢?梳理政府间分权的相关文献自然是首要的工作。可以想象的是,这些理论文献大多是跨学科的,因而方法论基础也大不相同。在它们中间,有的立足理论推演,有的专攻模型构建,还有的强调数据分析,侧重点不一而足。但无论侧重点如何,这些文献大都把政府治理作为中心议题。于是,以政府治理为线索,政府间分权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到系统的评述。尽管对这些学术文献的评述能够发现一些可供政府间关系研究的启示,但是对于全面把握政府间关系而言,实践理性仍然是缺乏的。为此,还需要从实践层面对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的政府间分权进行比较制度分析。这一比较制度分析可以建立在各国宪法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文献梳理和文本比较,政府间分权的制度化需求逐渐显现出来。于是,从理论上阐释使政府间分权制度化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制度化的政府间分权,将有助于在实践上理顺政府间关系。
具体到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展开分析之前应该有一个整体轮廓,而条块关系是描述这个轮廓的最好框架。在纵向维度上,中央政府及其下级政府大多存在一一对应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被称为条;在横向维度上,各个职能部门又组成了一个一个的政府单元,这些政府单元被称为块。作为职能部门的条和作为政府单元的块之间相互结合,便形成了政府间关系的整体轮廓。如何解构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这一轮廓呢?根据现有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中央与省级政府的关系和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突出,也是最需要得到解析的两类政府间关系。对于中央与省级政府的关系而言,可以从党和国家历年发布的重要文件上找到其自建国以来演进至今的路径。如何解释这一独特的演进路径呢?本书尝试着根据相关理论提炼出两个基本的分析维度,即政治集权和财政分权。政治集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虽然历经30余年的改革,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依然是相对集权的,有的学者甚至把它看作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受政治集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实行的财税体制(顺次为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公共财政体系)并不是西方财政联邦制意义上的财政分权,但它又的确是财税权力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所以,尽管中西差异的客观存在,但以财政分权来界定改革开放以来的财税体制亦不为过。使用这两个分析维度,本书尝试着为当代中国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不同的解释。至于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探索为政府间分权的理论分析提供了试验场。政治集权与财政分权的理论框架依然适用,在这两个分析维度下,我们首先检验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功过,再对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探索进行剖析。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这一部分的分析焦点在于比较这两种体制在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上的优劣。作为理论框架的实践应用,本书最后将评估政府间分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对这个命题的分析侧重于财税体制所内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尽管表现为财政分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但财政分权是在政治集权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政治集权与财政分权的分析框架在此部分继续适用。
至此,本书的选题大体上被描述了出来,即以政府间分权为理论基础,研究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本书的观点是,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之所以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这固然有许多现实的制约因素,但与相关本土理论的贫瘠和西方理论的滥用不无关系。政府间分权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治理途径,在维持政府间关系的均衡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政府间分权理论是基于联邦制而开发的,它势必不能担负起解释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重任,毕竟当代中国的分权改革具有独特性。因此,通过扬弃学术文献中现有的政府间分权理论,总结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变化的历史经验,本书拟建构的制度化分权规则将有助于解释和理顺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当然,理顺政府间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无序的相机抉择必然会付出高昂的试错代价;同时,理顺政府间关系也断不可能依赖某一领域或某一制度改革的单兵突进。为此,使用政府间分权的比较研究所得出的启示,对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特别是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和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并透视政府间分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都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