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揭示了大学兴起和衰落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规律,可为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大学在世界的崛起提供参照和供鉴。
|
內容簡介: |
大学的发展总是跌宕起伏。本书运用大量史实和案例,对大学的历程进行了考察和总结,呈现和提示了大学兴起和衰落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规律,并从内外部力量以及变革等视角深度解析了大学兴衰的影响因素。本书可为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大学在世界的崛起提供参照和借鉴。
|
關於作者: |
叶赋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
目錄:
|
代序Ⅰ
创新时代的大学使命邱勇
第一章起废兴衰:大学之道
大学之母今何在?
大学兴衰之理
大学的作为与无奈
随机应变,决胜未来
第二章大时代与大战略
在历史的洪流中
时代变迁与大学兴衰
不同策略,不同结果
大变革时代的超前思考与行动
新时代,旧大学
长盛不衰之谜
第三章国家的力量:大学与政府
国家命运与大学的沉浮
政府作用与大学理想
新型关系和大学的未来
第四章大学的价值:金钱的计算
大学起源的解读
当大学成为国家的财富
美国大学的社会众筹模式
向前发展,还是向钱发展?
大学:为钱而忙
中国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走出象牙塔:变与不变的选择
内因与外因:谁更重要
改革:智慧与勇气的交汇
第二现象与后发优势
百舸争流,远谋者胜
第六章谁主沉浮:校长的角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管理之道,何为重?
功成不必在我
校长的挑战
第七章转型之难之痛
理想与现实:两只手的较量
是硬是软:制度同形与文化传统
火把还是流星:跨越红墙的政治权谋
改革与阵痛:转型中的组织冲突
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反思与突破?
第八章混沌中的未来
战略决定成败
大学发展动力学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迎接大学的丛林时代
谁来超越美国
未来,也许没有未来
后记
|
內容試閱:
|
大学的兴衰
起废兴衰大学之道第一章
第一章
起废兴衰:大学之道
人们的精神总是易于弛靡,
动辄贪爱着绝对的安静;
我因此才造成恶魔,
以激发人们的努力为能。
歌德《浮士德》歌德浮士德[M]郭沫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7~18
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曾指出,西方世界在1520年建立的机构以不同形式延续至今的有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这说明大学具有坚韧恒久的生命力,能经受住历史的风风雨雨而屹立不倒,能抗拒时代的沧海桑田而持之以恒。
大学的生命力的确令人惊叹,她像一粒种子,只要一发芽,就紧紧地扎根于社会的土壤,不论和风细雨,还是狂沙暴雪,都设法生存和延续下来。但大学也像一切生命体一样,有繁盛和荣耀的时代,也有衰落和失意的时刻,有成长和扩张的季节,也有收缩和衰萎的周期。兴替盛衰,四时迭代,滔滔东水,起伏跌宕,物之至理,自古而然,大学又岂能不奉天时遵大道哉?!
让我们试着打开大学的历史画卷,细细品说那兴亡事。
大学之母今何在?
我是否定的精神!
凡物都是有成必有毁。
歌德歌德浮士德[M]郭沫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65
◎巴黎大学
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右区,索邦古老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是维修的脚手架挡住了镜头,怎么也调不出一张精彩的风景。
巴黎大学(Universit de Paris)依旧耸立在圣吉内维耶山半腰,但今天的巴黎大学却再也不像索邦那巍峨高耸的建筑一样雄踞于世界大学之巅,昔年的荣光仿佛晒在屋顶上的冬日暖阳,为她涂抹上一丝金色,不过那却是泛色的夕照。
巴黎大学形成于12世纪中期,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遥想当年,许许多多大学是按巴黎大学的模子铸就的。巴黎大学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一直是最高的,从最初基督教世界的总校,直到17世纪仍然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道场。巴黎大学不断从教会和国王那里获得特许状、印章和各种特权,她发出的声音绝对是基督世界要认真聆听的,巴黎的大师拥有令人敬仰的权威。
但自文艺复兴以后,巴黎大学站在罗马教廷的立场,固守传统的教义,看不到社会的变革,听不见时代的新声,不思进取,一味保守。结果,法国社会和政府很是不满,干脆将巴黎大学抛到一边,另起炉灶创立法兰西学院、科学院等全新机构,服务于王权和国家。社会各阶层也看不上巴黎大学,纷纷把子弟送到新型机构。巴黎大学就此一点点地沉沦下去,而且毫无自强革新之志,依然守旧和消沉,远离正在大变革的社会,结果在1793年被彻底废除。
其实,即使在文艺复兴乃至18世纪,巴黎大学的神学仍在基督教世界居于前列,只是那样的学问没什么人需要,更没什么人问津。受欢迎的新的人文和科学知识却被巴黎大学排斥在外。如果新的学术和知识不在大学中生长,甚至不在大学中传授时,大学就会被知识和学术抛弃,大学所谓知识中心的地位必然不复存在。当大学放逐新的知识和学术,它也就把自己放逐了。其实,不需要等到大革命,在旧制度后期,巴黎大学已经残落衰败,大革命只不过是摘下一朵早已枯萎的残花。
一个世纪后的1896年,法国建立新的巴黎大学。新巴黎大学在新时代重新崛起,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术研究都有突出的表现。然而,二战又中断了巴黎大学蓬勃发展的进程。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促使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巴黎大学被肢解为13所机构。今天,巴黎大学又试图合并和重组,以重振雄风,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击。但这一目标对今天的巴黎大学来说无疑是极其艰巨的,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图11巴黎大学校景
(资料来源:课题组成员拍摄)
巴黎大学在历史上曾是经院哲学的中心,培养无数王公贵族、宗教领袖、学术大师,在宗教和教廷、法国和英国政治,后来又在科学研究上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巴黎大学因为其在百年战争中的立场、在宗教改革中的选择、在与耶稣会竞争时的策略,更不要说其对启蒙运动的态度、在大革命中的表现,使得其不能适应新变化的社会和学术,而无法在新的时代生存。巴黎大学在发展中一再经受革命、战争、学生运动、激进改革的冲击,每一次都遍体鳞伤。不断疗伤的巴黎大学要想恢复昔日的辉煌,自然绝非易事。
如果说巴黎大学在起初的几个世纪是光芒万丈、耀眼西欧的太阳,那么复建后的巴黎大学不过是衰老的恒星的热核爆炸。至于今天的巴黎大学(我们不知道到底还有没有巴黎大学),则要在平庸和一流之间长期痛苦地挣扎。
◎博洛尼亚大学
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900年校庆之际,欧洲430所大学的校长在博洛尼亚著名的大广场上共同签署《欧洲大学宪章》(Magna Charta Universitatum),正式承认和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Alma mater studiorum)。
1998年,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确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及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计划被称为博洛尼亚进程。欧洲大学制度因为这一进程被重塑,欧洲高等教育因为这一进程被重新统一起来。如此重要的高等教育大事件被冠以博洛尼亚之名,无疑证明博洛尼亚大学绝无仅有的历史地位。
1888年,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乔苏埃卡尔杜奇(Giosu Carducci)领衔的历史委员会将博洛尼亚大学的建校时间确定为1088年。
图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乔苏埃卡尔杜奇像
(资料来源:博洛尼亚大学官网http:wwwuniboit)
上溯到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是否真的存在,人们并不知道。博洛尼亚大学创校的真实年代其实已经难以稽考。1088年与其说是史实,还不如说是民族精神需要的想象。但博洛尼亚大学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大学是确定无疑、当之无愧的。
博洛尼亚大学之所以建立、之所以能有全欧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其满足了当时意大利和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君主和城市国家、世俗的商人、市民阶层以及教会都渴求法学等世俗知识的支持,博洛尼亚大学正是为这些知识的发展和传授而产生的,也致力于培养具备这些知识的人。由此,意大利和欧洲各地学生都蜂拥而来,博洛尼亚大学成为法学和医学中心,并在此后几个世纪中一直领先于欧洲。因为博洛尼亚大学的成功,其他地方也纷纷模仿,模仿其建立大学,模仿其运作和模式。此其所以称为大学之母也。
当时,博洛尼亚大学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先地位,不仅是知识和学术中心,而且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无数社会精英都毕业于那里。即使今天,一些名字依然让人肃然起敬,如但丁、彼得拉克、丢勒、伊拉斯谟、伽利略、哥白尼以及多位教皇、政要等。
然而到1888年,意大利人要重提博洛尼亚大学,是因为意大利已经丧失现实的力量,所以需要历史的荣光来激发民族和民众的爱国心。世界第一,自然可以满足民族主义者的期望,但其时不仅整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本身也已远远落在世界的后面。17世纪以后,博洛尼亚大学就离学术中心越来越远,不断淡出世界高等教育和学术的视野。今天的博洛尼亚大学在意大利还算是最好的大学之一,但在世界上却已算不上一流,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上居200名以后,在QS2013年的排名也只是188位。比起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在今天更为世人所不知。
今天,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世界高等教育界,依然对博洛尼亚大学保持充分的敬意,但这份敬意不是来自现实,而是出自对大学历史的感怀和崇敬。
◎牛津和剑桥
现在的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有着太多不同的面目和特性,但在历史上它们却太相似了,相似得被共称为牛桥(Oxbridge)。牛桥在英国的地位一直是无与伦比的,无与伦比得只有它们自己,再也没有别的大学英格兰在七八百年的时间仅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
孤家寡人多少都是崇高的,所以牛桥在英国始终高不可攀。不过,尽管没有对手,牛桥还是需要随时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否则也难以唯我独尊。
不像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欧洲大陆的大学具有全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来自欧洲各地,其大学制度也在各国开花结果,牛桥的影响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都仅限于英格兰。牛桥的崛起和成功也因为与大陆隔离,可以自以为是,如中世纪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学位具有在各地任教的普遍教学权,而牛津大学始终没有从教皇那里获得这种特权,但牛津大学宣称自己有,并拒不承认巴黎大学的。牛桥在很长时间内就这样在家里横!
牛桥在家里横还是能横出点名堂的。牛桥崛起得益于与英国社会的紧密结合。英国以前的贵族不过是舞刀弄枪的赳赳莽汉,不认字不读书,牛桥只是为教会培养牧师。在十六七世纪,受大陆人文主义影响,英国骑士贵族开始文明化,通过接受教育变成绅士。牛桥学生中世俗的统治精英越来越多,加上亨利二世开始的英国宗教改革,牛桥乃由罗马教会的机构变为英国王权的机构,由此成为英国精英的摇篮,从而在英国社会中居于重要位置。
牛桥的成功当然也不是全凭虚名,或仅在英伦独大,在办学上确实也练出一套独门秘诀。牛桥虽然模仿巴黎大学,但也对巴黎大学的制度作了改革,使之适应英国本土的特定需要,由此形成牛桥独特的教育模式。这就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并随着时代多次变化的学院制和导师制。
图13牛津大学传统的学堂晚餐(Formal Hall)
(照片由牛津大学博士生韩双淼拍摄)
图14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照片由牛津大学博士生韩双淼拍摄)
几个世纪以来,牛桥在英国社会中的地位牢不可破,于是便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自大必然僵化,垄断必然保守。当时代的车轮在加速转动时,英国社会已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到19世纪英国成为一个现代工业社会时,牛桥依然还沉浸在基督教绅士的自由教育中,离中世纪英国倒不太远,但离现实的英国就不太近了。
牛桥的衰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一衰就是一两个世纪。在这一个多世纪中,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轰轰烈烈,但牛桥完全与之隔膜;在这一个多世纪中,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但牛桥几乎没什么贡献。不过,日不落帝国对牛桥的贡献就大了,牛桥借助帝国的战舰和霸权名闻于全球,特别是在那些英国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至于牛桥的水平,与之前法国和之后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完全没法比的,就是与自身以前的水平相比也完全不堪!
牛桥的颓废、沉沦、败坏又霸道蛮横,不但使英国新兴的中产阶级看不下去,就连其校友和英国政府都看不过去。但就是这样,牛桥还是没有改革之意。在英国社会和政府的长时间、强力介入下,牛桥才被迫拖拖拉拉、三心二意、有一搭没一搭地进行改革。这一过程拖沓又绵长,耗费近乎一个世纪。
好在有几个世纪历史的牛桥还是有些底子和气质的,在英国吸纳资源也不是问题,因此真的实现转型后,牛桥在20多年的时间内又迅速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牛桥在英国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的繁荣,但即便拥有垄断地位,也不能保持永远的兴盛,依然阻挡不住长期的颓势。大学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与日俱新,衰亡是不可避免的。自古以来,没有一所大学能长盛不衰,即使哈佛也不例外。
◎哈佛大学与威廉玛丽学院
哈佛(Harvard University)是美国最早的大学。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在无数人的口中传诵,也让人信以为真。实际上,哈佛大学从来都不是美国的母校,荣膺这一殊荣的却是今天已不为人所知的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Mary)。
威廉玛丽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以拥有诸多第一而著名:按建校计划(1618年),还在哈佛之前;是殖民地学院唯一一所获得皇家特许状的学院,1693年2月由国王威廉三世和王后玛丽二世签署;建造殖民地学院最古老的大楼仁楼(Sir Christopher Wren Building,又称学院楼);第一个希腊字母协会(Phi Beta Kappa,建于1776年);第一个建立学生荣誉制度;第一个将学院变为大学;第一所美国法学院。
图15威廉玛丽学院殖民地时期建筑仁楼
(资料来源:威廉玛丽大学官网:http:wwwwmedu)
不过这些第一,在其辉煌的早期历史中根本都算不上什么,真正使其成为国家的母校(The Alma Mater of a Nation)的,是它与美国建国之父的密切关系。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岁时(1749年)在威廉玛丽学院获得测量员证书,后来成为学院的第一位美国人校长(17881799年)。美国前10位总统除华盛顿外有3位在这里接受过教育,他们是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詹姆士门罗(James Monroe)、约翰泰勒(John Tyler)。History Traditions,http:wwwwmeduabouthistoryindexphp对美国制度有开创性贡献的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曾在此听课。至于对美国精神影响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