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杜希德先生的《唐代财政》一书是20世纪唐代财政史领域的一部划时代著作。本书大抵依《旧唐书食货志》的论述范围,分章讨论唐代财政史上的诸多重要问题,如均田制、租庸调、两税法、货币、盐政和漕运等。《唐代财政》提纲挈领地论述了唐代财政体系发展演变的情形,立论严密,注释详实,尽显欧洲汉学的朴实本色。本书是西方唐代财政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出版至今五十多年,在西方仍无类似专书可以取代,现在依然是欧美学者和学生在唐史方面经常需要引用的一本英文著作。
|
內容簡介: |
《唐代财政》依《旧唐书食货志》的论述范围,分六章讨论唐代财政史上的几个大问题。第一章《土地分配制度》,致力于探讨均田制的发展过程。第二章《直接税务》,讨论唐代租庸调及两税法的兴替。第三章《国家垄断与商税》,讨论榷盐、榷酒、茶税三问题。第四章《货币与信贷》,分别论述铸钱、信贷组织的发展、政府的货币政策三问题。第五章《漕运与交通》,致力于讨论唐代转运系统的演变情形。第六章《财务行政》,分前、中、后三个时期论述唐代中央与地方财政体系的变化发展。
|
關於作者: |
杜希德(19252006),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隋唐史,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第六任汉学讲座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讲座教授,1967年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与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费正清共同主编《剑桥中国史》。
|
目錄:
|
缩略语
唐代帝王次序表
道名或藩镇名称
计量单位表
第一章 土地分配制度
第二章 直接税务
第二章 国家垄断与商税
第四章 货币与信贷
第五章 漕运与交通
第六章 财务行政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再版后记
注释
参考书目
词汇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麦大维《杜希德先生生平》
杜希德之后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写他所谓的唐代财政制度急就章,导师还是中国学教授夏伦。杜希德自己说,他首先得说服夏伦,比起西周到汉末的早期历史,中古史同样值得学术研究。他说夏伦曾这样反驳,你这不是历史学,是新闻报道。他的论文实际上是对《旧唐书食货志》的翻译和注解。他和龙彼得(Piet van der Loon,19202002) 一起读书,后者1948 年成为剑桥讲师。两人都出身战后欧洲传统的高级汉学 (high Sinology),在语文学、文本分析方面受过同样的训练,因此两人在分析早期文本时有共同语言。不过他们两人关注中国的视角后来越来越不一样。龙彼得对中国社会感兴趣,尤其是区域底层社会,热衷于考察民间神灵,杜希德始终不放弃自上而下的路径,也就是他面对的那些丰富而详细的官修制度史材料所反映的视角。两人的区别一直延续到退休:龙彼得带病到中国南方做田野,杜希德只是1981 年到中国做了一次蜻蜓点水式的访问。不过杜希德的博士论文为他著作等身的研究生涯的最初阶段奠定了基础,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史和财政运作,其次是制度史及制度文献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