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网络化和移动化使传统媒体的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媒体转型势在必行。适逢国家层面正在倡导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媒体乘势而为将构建媒体智库当作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媒体建智库虽有不少优势,也存在诸多障碍,媒体建智库的思路能否让前景黯淡的传统媒体出现转型新曙光,还得进行艰难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途径。
本书主要结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打造城市智库、三农媒体智库和南方防务智库方面的探索与经验,探讨传媒智库的建设与发展。重在总结经验,思考和探讨传媒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对目前在艰难探索的媒体智库颇具现实启发意义。
|
目錄:
|
传媒动态
语丝
人物
数字
事件
前沿
文摘
南方
重点
冉 然 坚守底线,敢于创新,让党的舆论阵地充满生机
访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
慎海雄 切实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
融合传播
王更辉 报刊网端融一体 雏凤清于老凤声
从南方报业2016全国两会报道透视媒体融合路径
冯群星 以符号化的视觉表达诠释深刻的政治意涵
以南都三严三实系列短片等为例
专题「大外宣战略」
黄扬华 创新外宣平台 讲好广东故事
南方日报海外版《今日广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创新
童 慧 顺势而为方能水到渠成
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项目前期调研回顾
本期焦点「传媒智库」
李远广、范以锦 智库建设给媒体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何又华、林焕辉、胡智勇 尝试传统媒体的转型不转场
南方日报在佛山区域的城市智库建设初探
王伟正 涉农媒体智库大有可为南方报业三农研究院的探索
姚忆江 南方防务智库发展这三年
张志安、曾子瑾 高校传媒智库的类型、制约及对策
采写编
梅志清 媒体监督融合人大监督 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
以南方报业跨界治水AB面1 X系列深度报道为例
庭荣视界
支庭荣、王祎颜 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的蜕变与挑战
传媒观察
郭全中 传统媒体转型的六个判断
大数据时代
黄颖川 图解新闻大数据时代微信新闻的创新报道模式
|
內容試閱:
|
智库建设给媒体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李远广 范以锦
网络化和移动化使传统媒体的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媒体转型势在必行。适逢国家层面正在倡导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媒体乘势而为,将构建媒体智库当作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媒体建智库虽有不少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障碍,媒体建智库的思路能否让前景黯淡的传统媒体出现转型新曙光,还得进行艰难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途径。
从谋士到思想库,媒体智库的双重任务
现代智库称谓源于西方,英文称think tank,即智囊机构、顾问班子,也称思想库,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在中国古代,智库的称谓有智囊、军师、谋士、幕僚等。在现代西方国家,智库被形容为一个国家的智商、政府的外脑,它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被认为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全球智库报告2014》显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830家,中国429家,英国287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大的三大国家。作为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最高的中国社科院位列第27位。从该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智库的迅速发展令人瞩目,但是发展很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官方智库、高校智库,传媒智库和民间智库发展均不理想,且中国智库与世界顶级智库的差距仍然很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智库数量仅次于美国的智库大国,但上榜智库的整体水平还是远逊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主要智库。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智库建设,希望能够在现有的政策制定的基础上能广纳民智,从最初的立项调研就能让民众以及更多的智库单位介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媒体在国家的整体运行体系中,智库角色不容忽视。然而,媒体的地位及其特殊性又决定了其构建的智库与其他智库有所不同。媒体智库既要重视对内为自身转型发展服务,又要考虑对外为政府部门乃至各类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对内而言,就是通过智库提升媒体内部的内容生产能力、转型中的应变能力。传统媒体要面对大众,将自身生产的原有的传统内容产品和转型中生产的新媒体内容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而且要让他们在良好的体验中实现媒体的传播价值。媒体智库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智库建设中,把争取更多的用户和打造媒体的影响力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媒体经营的专业化发展加剧,用户市场正在不断打散重聚,媒体转型要赢得生存空间,核心就是要解决如何留住用户、拓展用户的难题,智库无疑要适应新形势,为媒体提供服务精准人群的路径。比如,适应窄众的需求,充分利用媒体智库搜集社会信息和用户信息的能力,为特定用户提供定制服务。此外,媒体除了做内容,还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还要往多产业方向发展,媒体智库在对媒体自身改革发展的智力支持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外来说,就是将专业媒体的优势和新形势下的新的手段、方式相结合,从过去谋士角色转到通过更系统、更科学、更精准的服务,为政府部门和各类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媒体的谋士角色已当了多年。媒体人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而且又善于独立思考,能以较新的视觉观察、分析问题,因而会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媒体会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决策参考。有些机构做项目也会请媒体参与,或通过媒体的平台进行调研和传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当今讲的智库已不是过去那个层次了,而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的特色智库。作为媒体的智库,当然还要继续发挥专业媒体人的优势,也还得用好传统媒体多年来打造的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品牌和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媒体的新常态下,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强大的数据搜索能力和分析功能。如今的媒体智库,一定是建立在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之上的,无论内涵、形式,还是范围、深度,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媒体建设智库具有独特优势
从媒体和智库两方面来看,媒体型智库的出现,是智库发展中知识与传媒力量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媒体和智库都是参与政治沟通的一部分,对政治沟通议程具有重要意义,都有助于增强政治决策的开放性。智库本身并不缺乏咨询判断能力,如何加强传播是其发展的短板,因此提升传播能力是当前智库建设新的发展方向。从全球重要智库的发展来看,智库建设需要全媒体传播平台,设计具有大众吸引力和舆论引导力的传播话语,借以提升智库专家的传播效能。因此,媒体建智库无疑具有诸多天然优势。
媒体是智库产品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在智库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或为各类机构提供咨询的过程中,传播功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传统智库自身通常只掌握着不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和定期出版学术期刊这两种传播渠道,加强与媒体沟通合作更容易传播其研究成果。2015年12月,新华社整体成为25家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中唯一的媒体单位,被看中的无疑有新华社作为国家级平台的强大的传播能力。媒体的传播力量能让智慧成果的转化在社会和政府间的流动加快。媒体拥有良好的传播渠道和较高的公信力,深谙舆论传播的方法,具备专业的话语表达方式。媒体一方面能积极整合智库的智慧成果同时广而告之,扩大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让大众对于智慧成果有一个较为普遍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信息的分享的过程形成重要的舆论阵地,促进决策部门反过来更加全面地倾听社会大众的意见。
智库是媒体加深传播和影响力的砝码。在传播的过程中,智库成果的艰深晦涩或专业化程度过高,导致社会大众对其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媒体则运用传播技巧,对智库的观点进行通俗的解读,从而将智库的研究产品转化为易被理解接受的产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的配置、各类专家的解读使其研究报告、决策报告需要非常强的对应性。媒体通过广泛沟通,举办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论坛和会议,有能力组织各类专家商讨对策解决实际问题。各类专家学者受邀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访谈、座谈会、连线等方式,就某一重大问题或社会热点请他们发表意见。智库专家通过媒介的传播,既强化了名家效应,也使媒体提升了传播能力。智库成为媒体加深传播和影响力的砝码。
传媒智库的相对独立性能较客观、公正地提供决策依据。在中国,当前的智库类型可以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官方智库,民间智库的地位和影响依然弱小。西方学界认为,衡量现代智库有三个标准:独立性、研究成果、影响力。我国有不少智库存在长官意志左右、人员流动性不足、研究与需求脱节等弊端,如果缺乏独立性,不能客观、公正提供决策依据,智库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智库存在的缺陷,给予传媒发展独立、客观的智库提供了相对的可能。一方面,传媒通过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组建智库,可以拥有各个层面的专家,他们所完成的分析报告和决策建议可以不代表任何部门利益,这就使得咨询系统和决策系统成为相互支撑同时互不影响的两个部分。另一方面,媒体建设智库,可以清醒意识到自身定位,其成立目的不是成为某个机构的传声筒,而是具有独立性的发声器。特别是在以去中心化和无边界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媒体智库需立足于国家发展需求和群众实际诉求,客观、公正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科学审慎地提供咨询和决策建议。
媒体建智库要针对自身的不足寻找适合的路径
媒体建智库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也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处境。现代智库依靠的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并不是传媒行业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强项,中国当前最大的数据分析公司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具有高科技技术的互联网公司。因此,媒体建智库应在明晰自身优势的同时,针对自身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才能成功。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各种传播手段的冲击下,整体能力相对较弱,呈现出小、散、单一发展的特点,建智库本身显得力量单薄。主要的困境是
其一,技术平台的缺陷。在互联网背景下做智库,需要强大的技术平台的支撑。从目前来看,除了国家一级的重要媒体有比较强的技术平台,不少传统媒体现有的技术平台还很难支撑起智库建设的重任。
其二,人才的不足。短缺的人才包括大数据运用的人才、项目的研究方法的人才、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的人才等。智库是高端人才汇聚之地,智力资源是智库最核心的竞争力。媒体人专门做研究的人数相对较少,智库分析一旦真正深入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往往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其三,资金也成为媒体智库发展瓶颈。国外经验表明,智库办得好坏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其筹资能力。一般而言,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广泛吸收人才,才能有效地开展各个项目的研究,才能保证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全球知名的《经济学人》,2013年的收入为3.46亿英镑,广告收入占比只有三成,其他业务如EIU智库服务、CQ Roll Call政府咨询、TVC制作售卖一些视频则比例巨大。反观国内智库,绝大多数筹资渠道则并不理想。有一些媒体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经营性收入并不高,政府的投入力度也不会像官方智库那么大,社会方面的赞助就更少了,因而在资金方面频现窘境。没有足够的资金,转型建智库谈何容易。
根据媒体建设智库的优势和困境,在未来如何做到扬长避短,笔者认为有几种方式值得探索:
一是发挥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和与政府及各类机构联系密切的优势,广泛地汇集社会资源,让分散的智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研究中,就能吸取更多人的思想与智慧,构建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
二是针对一些智库客观、公正性不够的状况,以独特的视觉拓展媒体智库生存空间。咨询决策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媒体智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显得很重要,媒体智库研究必须超越特定的利益集团,做到主动和特定利益集团区分开来,慎重提出公正、平衡、科学的意见。
三是与别的机构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媒体办智库碰到资金、技术平台短缺等问题,如果全由自己解决有难度。事实上,作为一家媒体要做到什么都齐备也很难,但在有基本的队伍和一定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重要的是与资金雄厚、具有强大平台、有做数据能力的机构合作,可以购买他们的某些产品,甚至联合办智库。
四是媒体建智库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身在哪些领域与众不同,然后集聚相关专家团队,把某个难点突破。自国家出台支持建设新型智库政策以来,媒体建智库正尽量避免同质化,各走自己的路。2015年6月,财新智库着力打造财新中国PMI,成为财新转型、向数据领域进军的重大步骤。2015年9月凤凰国际智库成立,旨在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问题研究智库,致力于成为思想市场领导者。同年9月,国内首家以现代化治理研究为宗旨的南风窗传媒智库宣告成立。这些崭新的智库面孔,分布地区不同,研究类型各异,对某一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室都具有一定的水准。
五是多种途径吸纳智库人才。媒体智库人才不足,一方面要努力培养有资质的传媒人往研究型人才转化,为媒体建立智库自产内销人才努力造血,另一方面引进学界、业界各领域专家,邀请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研究队伍为建智库努力输血。造血输血机制搭配得当,媒体智库的创新能力就会增强。媒体人成为智库学者,在欧美不乏先例。如已故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国际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早期就曾是英国《经济学家》《观察家》等杂志社的著名编辑和记者。在国内,人民日报内参部、《文化纵横》杂志社负责人由记者转型为智库研究员也不在少数。传统的传媒人在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方面相对于智库学者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获取信息快,敏锐性强,通过机制培养并不妨碍成为智库学者的可能。除了媒体自己培养,媒体智库的人才引进也不容忽视。媒体通过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组建智库,不仅可以邀请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研究队伍,优化分散的智力资源,整合形成由不同研究领域建立相应的研究领地,不同层次、不同层面建立智库+媒体的研究平台。如羊城晚报2008年成立的全国首家媒体外脑库,聘请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实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和企业家等,从各自角度阐述问题,共同谋划广东以至全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起到影响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又如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该中心积累了近20年的运作经验与人脉,其中心的研究员经常作为主讲嘉宾被邀请参加各类会议。这种聚合开放使得人才有效轮转,能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高成果转化利用率。
总而言之,媒体建智库在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政策支撑愈发有力的条件下,更需充分挖掘自身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好建设智库的路径,将媒体转型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作者李远广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范以锦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