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曾国藩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为什么曾国藩会有近代圣人之称?为什么许多人将曾国藩视为千古完人、政商楷模?从乡村秀才到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是什么样子?悟人生,品得失传递了多少曾国藩为人处世的道理。打开《曾国藩传》经典权威版,让曾氏侄儿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
內容簡介: |
《曾国藩传》经典权威版,为曾国藩逝世后第一部较为系统讲述曾国藩一生经历、思想言行的专门性著作,近距离树碑立传是为写出真实的曾国藩,《曾国藩传》经典权威版,材料弥足珍贵,立论客观。
|
目錄:
|
我看先贤(代序)
写在出版之前
梁启超论曾国藩
第一章 少年时代
第一节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曾国藩的家世
第三节 少年时代的生活
第四节 到北京去
第二章 京官生活
第五节 刻苦自励
第六节 留心时务
第七节 观察人才
第八节 耿直敢言
第三章 督办湘勇
第九节 丁忧回籍
第十节 创办团练的意义和方法
第十一节 湘军之形成创立水师
第四章 继续不断的奋斗
第十二节 第一次交战失利
第十三节 湘鄂间的互争雄长
第十四节 坐困南昌
第十五节 父丧回籍与奉诏援浙
第五章 对于太平天国
第十六节 先立定脚跟
第十七节 祁门之急
第十八节 曾国荃的战功
第十九节 重用李鸿章的经过
第二十节 克复南京功成思退
第六章 晚年生活
第二十一节 剿捻的经过
第二十二节 刷新吏治与整饬营务
第二十三节 留心洋务
第二十四节 患病与逝世
第二十五节 湘乡遗闻
第七章 曾国藩不凡的人格
第二十六节 律己以严
第二十七节 治家勤俭
第二十八节 拙诚的实效
第二十九节 虚心求过
第三十节 待人忠恕
第八章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第三十一节 离不开儒家的范围
第三十二节 和太平天国政治思想的根本冲突
第九章 曾国藩的行政方法
第三十三节 作育人才
第三十四节 整饬吏治
第三十五节 清厘财政
第三十六节 讲立法度
第三十七节 振兴教育
第三十八节 救济民生
第三十九节 厉行建设
第十章 曾国藩的治兵方略
第四十节 驭将
第四十一节 治兵
第四十二节 战术
第四十三节 军制
第四十四节 团练
第四十五节 联络绅士
第四十六节 实干精神
第十一章 曾国藩的文学修养
第四十七节 好读书
第四十八节 勤写字
第四十九节 家书与日记
第五十节 论诗文
第五十一节 喜作楹联
第五十二节 曾国藩的幽默
第十二章 曾氏对于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第五十三节 中兴事业
第五十四节 一代风气
第五十五节 对于后世的影响
曾国藩年表
曾国藩手书
后记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者
|
內容試閱:
|
第四节 到北京去
曾国藩中举之后,便在这年十一月中到京都北京去。那时的交通不像现在便利,从湖南湘乡到北京京,最快也需二十天,有时甚至要走一个多月。
国藩到了北京后,住在长沙郡馆,准备着考进士,第二年考试失败,便留在北京读书。黎庶昌等编的年谱中说:
会试不售,留京师读书,研穷经史,尤好昌黎韩氏之文,慨然思蹑而从之。治古文词自此始。道光十五年
次年考试又不利,总觉得心中有些气闷,因此便想回湖南,并且绕道江南一游。那时曾国藩有一位同乡,姓易名作梅,在江苏徐州府的睢宁县做知县。国藩和他熟识,因此,便去访问他。从清江浦到扬州再到南京,一路游览而来,再从长江水道回到湖南湘乡。
曾国藩在京都住了将近两年,窘困得很,因此在经过睢宁时,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块钱。作梅以为他有急用,当然随便地借给他了。谁知曾国藩路过南京,把这笔款子完全买了书。还不够,便把衣服送进质当店,换出钱来买书。大凡有大学问的人,都不免干这种呆事。记得中山先生在伦敦的时候,穷困不堪,许多青年留学生筹了一笔款子,大约是三十金镑,给中山先生换面包吃的,谁知中山先生宁愿挨饿,却把这笔钱去买了书,把青年留学生气恼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读书癖。
国藩回到家里,把所买的廿三史取出来给他的父亲竹亭看。竹亭才知道这事的原委,他说:你借钱买书,我绝不吝惜,但望你能细心阅读!在这一年中,国藩在家里尽心读书。
曾国藩不独有读书癖,并且求知欲也很强。他听说浏阳孔庙祭祀时,奏的是古乐,引起他考证音律的兴趣,因此便到浏阳县去,和浏阳举人贺以南等研究声音律吕的源流,住了两个月,归家时经过长沙,遇到刘蓉、郭嵩焘等;年轻而有才气的人遇见了,免不了纵谈古今,讨论学问,因此国藩在长沙又住了一个多月,才分别回家。
这年道光十七年曾国藩年二十七岁,做了父亲。这年十月间,他生了第一个儿子,取名桢第,但这孩子活不多久,在十五个月后便染天花殇亡了。国藩因为在家已近两年,想到科名一事,禁不住跃跃欲试,因此在这年十二月间,预备进京赴考。可是家里一时筹不出这笔款子,只得向同族戚友家借了三十二缗钱,动身赴京,到京都时身边只剩着三缗钱了。那时生活程度虽低,可是像曾国藩这样苦的赴考者却不多。
曾国藩在十二月间从湖南动身,在路上过了年,第二年的道光十八年正月进了京都,住在内城西登墀堂。这一年他的考运大佳,看下面一段记载: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会试,中式第三十八名贡士。正大光明殿覆试一等。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进呈,拟一等第三名,宣宗拔置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曾文正公大事记》
曾国藩在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入京时还不过是一个举人,到十八年五月便做了翰林院庶吉士,真合上俗话青云直上了。
和国藩同时考取进士的同乡,有梅钟澍、陈源兖,都是他的好朋友。国藩从小对于读书便有卓见,不随流俗。进了翰林院之后,便自立课程,并且把自己的研究著述工作分为五
门: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钞和诗文草。曾氏本名子城,在中进士后,更名国藩,表示其有国家大志的意思。
道光十八年八月,曾国藩请假出都,和凌玉垣、郭嵩焘同行。走到湖北,船遇大风,十二月到家。那时国藩的祖父星冈还健在,见他做了翰林回来,置酒称庆,并且对他的父亲
说:
曾纪泽像
曾纪泽,1839年1890年,晚清大臣,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次子,袭封一等毅勇侯。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户部左侍郎。1890年卒。
吾家以农为业,虽富贵,毋失其旧;彼为翰林,事业方长,吾家中食用无使关问,以累其心。
所以:自是以后,公官京师,十余年未尝知有家累。《曾文正公年谱》
读书人所认为重要的事,不外乎游谒贤祠和修理族谱了。家累既用不着国藩去管,所以在次年道光十九年五月,曾国藩从家乡经衡阳到耒阳县,谒杜工部甫的祠堂,六月间回家后,从事议修谱牒,清查源流的工作。从这一年起,他开始写日记,每天把所做的事和所读的书都记下,名叫过隙影。他用着非常的毅力去写日记,直到他病殁的前一天,他的日记册上还遗留着新鲜的笔迹。
这年十一月间他做了第二个儿子的爸爸,这孩子就是后来在外交界上大露头角的曾纪泽。同时他动身上北京,父亲竹亭和叔父高轩送他到长沙。十二月底经过汉口,路经罗山县遇到大雪,便留在罗山度岁。到第二年正月,才换车进京。
第五节 刻苦自勉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致沅季弟书》)
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曾国藩回到北京,开始了京官生活。他奉着祖父给他的教训,努力为学,刻苦自励,不敢丝毫疏忽。十二月间他从关侯庙移居棉花六条胡同,他的父亲竹亭进京,欧阳夫人和四弟国荃、儿子纪泽都同来。开年后父亲竹亭住了没有多久,便回湖南,第三年四弟国荃也回去了。做京官第一件为难的,便是穷。所以曾国藩给他家里的信说: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热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无冻饿之时。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致祖父》)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逼强逼耳。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致父》
当时做京官的唯一希望,便是放外缺,但曾国藩并不想外放捞钱,他宁愿穷守着京都读书。他说:
无论京官自治不暇,即此外放,或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嗷鸿半天下;为大官者,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致澄侯等四弟》)
他既不把贫困放在心中,所以他能安心读书。他在家信中说:
近因体气日强,每日发奋用功,早起温经,早饭后读廿三史,下午日阅诗古文。每日共可看书八十页,皆过笔圈点。若有耽搁,则止看一半。
(《道光二十年十月十九日致父母》)
这时他致力丁宋学,和倭仁、昊廷栋、何桂珍、陈源兖等往复讨论,互相勉励。他每天写的日记,凡一天的过失都写在上面,多痛自刻责的话。他并且立了一个课程,作为他每日生活的规范:
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读史廿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仁、敬、孝、慈。其必以仁、敬、孝、慈为则者,性也;其所纲维乎五伦者,命也。此其中有理焉,亦期于顺焉而已矣。
请申论之:性浑沦而难名,按之曰理,则仁、义、礼日智,德之赖乎扩充者,在吾心已有条不紊也。命于穆而不已,求之于理,则元、亨、利、贞,诚之贯乎迩复者,在吾心且时出不穷也。有条不紊,则践形无亏,可以尽己性,即可以尽人物之性。此顺乎理者之率其自然也。时出不穷,则泛应曲当,有以立吾命,即有以立万物之命。此顺乎理者之还其本然也。彼乎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
,不知性命,必致戕贼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高虚无之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谨言刻刻留心。义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夜不出门
旷功瘟神,切戒切戒。《曾文正公年谱》
对丁这几件事,他能努力实践。尤其是早起,他奉着先人的教训,黎明便起,成为习惯。他的求缺斋日记,更为一般人所称道。他尝说:
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其居曰求缺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此则区区之至愿也!家中旧债不能悉清,堂上衣服不能多办,诸弟所需用不能一给,亦求缺陷之义也。(《道光廿四年三月初十日致六九弟》)
可见他涵养的高超了。
他还怕自己信念不坚,所以在辛卯年改号涤生。取名的意义,据他自己说: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同时他还负起教育诸弟的责任。他叫几位弟弟寄文到京,改阅后再寄回去。国荃本来随他在京读书的,后来国荃同去了,他写信给他的几位阿弟说:
九弟在京年半,余散懒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盖余实负九弟矣!余尝语岱云曰:余欲尽孝道,更无他事;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分,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孝有十分;若全不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矣!九弟之无长进,是我之大不孝也!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以补我之不孝之罪,幸甚!幸甚!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致诸弟》)
有这样的兄长,我想做兄弟的没有不受感动的。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六月任四川正考官,十一月回京复命。国藩居在京都四年,景况很苦,生活俭朴,但对于穷困和疾病死亡的同乡,必尽力资助。从四川同来,得到俸银千元寄家,并日拿出一部分钱来救济贫困的亲友,他在家信中说: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自孙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无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较馈赠之人,正不保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致祖父母》)
1843年曾国藩升任翰林院待讲时的北京灯市
曾国藩做了十多年的京官,对丁职务十分尽责,他这种勤恳廉洁的精神,很为一般人所钦佩,他说:
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道光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致四位弟》)
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交融,同寅亦极协和。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此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四月十六日致父母》)
以这种不苟不懈的精神,廉洁自矢的为政,无怪博得当时京都的盛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