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利用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开发人的理性,利用西方人文社会学科中的自由、平等、民权观念涵养人的德性,以及借鉴西方文化重视培养人的身体素质的观点使人身体强健等,构成晚清教育新陈代谢的重要特点,也成为开启教育新纪元的重要内容。
|
內容簡介: |
晚清时期是中国教育从古典向现代过渡的历史时期。在外力与内力交互作用下,中国教育开始艰难的转型,新教育的外发性、移植性、杂糅性、趋实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集中呈现了晚清教育活动变迁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教育政策的调整、新式学堂的建立以及留学生的派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学生群体开始形成。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得功名利禄的臣民身份,而是努力将自己锻造成担有义务和享有权利的国民,并以具体的行为方式加以体现。从人的发展与完善的角度考察晚清教育活动变迁,旨在揭示以培养人的德性为主的古典教育向重视人的德性、理性与身体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过渡。
|
關於作者: |
李 忠 男,陕西吴起人,教育学博士,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山东企业文化研究理事,从事教育史与教育社会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参与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著多部;在《教育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
|
目錄:
|
目录
引言1
一、研究的缘起1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2
三、研究对象的背景6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9
第一章炮舰胁迫下的改革:晚清教育政策的调整及其实施11
第一节晚清教育政策调整的背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2
一、适应性的教育遗产:教育政策调整的教育背景13
二、最文明国家与最强大国家以战争的方式相遇:教育政策调整的国际环
境和社会背景23
第二节晚清教育政策的调整及实施44
一、从独尊儒学到中体西用:晚清教育政策的调整44
二、中体西用教育政策的实施:矛盾中的前进56
第二章新式学堂中的教育活动81
第一节新式学堂的日常管理活动82
一、旧制与新法结合:洋务学堂的日常管理活动82
二、从各自为政到统一管理:戊戌运动到清末新政期间的学堂管理91
第二节新式学堂的教学组织形式100
一、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教育思想的变与不变101
二、分年课程与分级、分科教学:教学制度安排105
三、班级授课制:新式教学组织的实践110
第三节日常的教学活动117
一、从忠孝仁义的臣子到中体西用的臣民:培养目标的转变118
二、中西并重,以西为主:洋务学堂的教学活动123
三、思想解放与精神陶冶的尝试: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期间的日常教学142
第三章留学教育活动157
第一节留美幼童与庚款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158
一、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留美幼童的派遣与管理158
二、留美幼童的学习与生活174
三、晚清留学美国的闭幕曲:庚款留学与清华学堂的建立193
第二节留欧学生学习与生活204
一、早期的留欧名人205
二、官派留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209
第三节留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223
一、从欧美到日本:留学转向223
二、要成才就出国:留日高潮的兴起228
第四章作为群体的学生心理变化及社会参与250
第一节新式学堂学生的日常活动及其心理变化251
一、日常活动:优厚待遇下的复杂景象251
二、从被禁止到主动争取:文体活动的丰富与发展255
三、从被管制到争取平等: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出现261
第二节留学生的日常活动及其心理变化266
一、留美学生的日常活动与心理变化:从懵懂学子到社会的积极参与者267
二、留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心理变化:从专注科技拓展到文化思想275
三、留日学生的生活与心理变化:从求学报国到革命救国280
第三节作为群体的学生心理变化与社会参与:缔造共和、创造新世界288
一、复杂矛盾中的心理变化:从选择性的学习到全盘西化288
二、学生的社会参与:承担人之为人的职责299
三、从反抗专制到走向革命:创造新世界309
结语适应还是引领晚清教育变革的启示322
一、人是什么及教育是什么322
二、教化与适应325
三、解放与引领327
四、从适应走向引领330
参考文献333
后记3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