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作品直面乡土,描写普通群体的艰辛与困顿、对他们的生活境况进行深度挖掘。作者通过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向为读者揭开了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散文类)之一,共收录了剑书的散文18篇。作品直面乡土,描写普通群体的艰辛与困顿、对他们的生活境况进行深度挖掘。作者通过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向为读者揭开了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
關於作者: |
剑书,原名黄庆谋,八〇后,籍贯广西凤山。河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南楼丹霞文学学会副主席、秘书长。散文、小说作品曾发表于《芳草》《野草》《红豆》《民族文学》《广西文学》《散文选刊》等文学期刊。2010年度《广西文学》金嗓子文学奖最具潜力新人奖,鲁迅文学院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文学桂军人才培养1 2工程扶持对象,广西作家协会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作家。
|
目錄:
|
001那一季翻山越岭的眺望(自序)
第一辑 奔走
014河流牵着村庄奔跑
029爬上山坡的石头
039奔走的石头
056天堂电影院
084额头被夜风击疼
094巴杰
107边桥书
118穿过街市去找寻奔走的石头
第二辑 河山
124凤羽斑斓的传奇
137路上的山水菩提
148摘星夺月平坦寨
155鬼火,鬼火
159何处是故乡
164马过巴额
第三辑 呼唤
172归去来
180一个人的云下河山
188掌上河流
198为了忘却的思念
209后记
|
內容試閱:
|
那一季翻山越岭的眺望(自序)
1
小时候家里不通电。周一到周六,我都要奔跑在云贵高原南麓深处的黄泥小路上,赶到学校读书。
从寨子的大水塘伸长目光往前望,就可以看到学校高高挺向天空的旗杆和飘扬的红旗。可是,要走到学校,最快也要三十分钟的时间,为了不迟到,为了挣得个好学生的名头,我必须跑步前进。
每一个清晨到了学校,我总是鞋子、裤脚泥星点点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奔走,磕绊,破风而去,相伴了我的童年时光,即使晨光万道,路上的草尖露水也会将阳光打湿。荆棘勾刺也来凑热闹,在我匆匆的脚步中,它们毫不客气地给我以颜色,在手臂、脚踝上划出一两道伤痕,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似乎可以用筚路蓝缕来形容我的上学之路,正如多年以后我艰难的写作路途。
我读书很用功,一些数学应用题,老师还没教我就会列出算式,求得正确答案。
但是我并不喜欢在周日、假期做作业,这样的时间我只钟情于读课外书。孩童的心充满五彩斑斓、莫名其妙的幻想和憧憬,而这些,作业和教科书是无法满足的。更何况,那时候寨子里不通电,当孤寂像一只只虫子在身上爬行的时候,唯有课外书可以让我打发走这些悄悄潜入的虫子。
过早地与孤寂联姻对于人的成长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对于写作欲望的萌芽,我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基因。
我从大哥的床底下找到了一个箱子,箱子里全是大哥的藏书。《水浒全传》《燕子李三传奇》《故事会》《少年文艺》《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有一大摞的连环画和他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课外书籍。就像是打开了魔盒一样,这些书籍给我再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要比脚踏泥土背朝青山的现实世界更丰盈、明亮、斑斓。
就像饿瘪了肚子的人看见一锅米饭,就像慌不择路的人望见一条通山小路,内心极度荒芜的我迷上了这些书籍。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能写出一个个方块字,并把自己的名字和方块字印到书本上的人是多么了不起,而这些人都在远远的万里之外,他们生活在另一个国度,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贵族,甚至王者。
母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她曾多次跟我说,要不是外公过早离世,她肯定还要把书读下去。外公家住在高高的深山上,清晨、黄昏总是云雾漫山坡。天还没亮,年幼的母亲就燃起火把,在外公的一声声叮咛中跟寨子里的同学走下几里陡峭山路上学。三年大饥荒时,饥饿不堪的外公吞食观音土,腹胀如鼓,撒手人寰。母亲成了孤儿,她的求学生涯也就戛然而止。在我奔跑赶去学校的童年时光里,我会久不久在吊脚楼的木板上读到母亲用火炭写给我的留言,盆,爸妈去栽稻谷,回来你帮煮饭盆,妈去粮所借米,等我回来盆,回来马上去山上找牛
母亲的字写得很娟秀,很少有错别字。她常说:别以为我读的书少,字,我都认得的。正因为如此,当我还没上学读书,缠着母亲给我讲故事时,她才有能力翻开大哥的连环画,给我讲一代宗师霍元甲的故事,讲岳飞冤死风波亭的悲剧,讲林海雪原的传奇。这应该是我在懵懂状态中初次感受到文学的神奇魅力。当然,这话是现在说的,那个时候,我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文学。
盆是母亲给我取的乳名,我生下来不久就喜欢爬到水盆里玩耍、哭闹,母亲说:就叫盆吧,好记。因为这个乳名,我没少被隔壁寨子的人取笑,这些和我一样天天和牛屁股为伍的人,他们一见到我就齐声大叫:盆,盆,盆,打破锅盖打破盆!很多时候,我都把拳头握得紧紧的,有些时候我一言不发,他们人多势众,我要是冲上去吃亏的只会是我自己。
可是,我从来不埋怨母亲给我取了这个乳名,正如我从来没真正埋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个家道中落的家,备受乡人的冷眼。这些和我同龄的人为什么敢这么一天天肆无忌惮地以取笑我为乐,这肯定和我的家境有关。
军人出身的父亲在军工企业就职时和战友一起玩跷跷板,战友跳下跷跷板时没有告诉他,父亲摔下来,脖骨断裂,被送到南宁急救。醒来后,他受不了剧烈的疼痛,从病房的窗户跳下,哪想到楼下是一个水池,满池的水让父亲无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伤愈后,脖子一直装有钢板的父亲为了照顾家人,申请回到乡里工作。组织上把他安排到当时最红火的供销社,家里的境况一时令人羡慕不已,族人乡人对父亲尊敬有加。好景不长,没几年,因为父亲刚烈的性格,在触怒了组织以后,他愤而离职,回家务农。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亲立誓大搞养殖业发家致富的雄心壮志破灭以后,家道彻底破败,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父亲曾受过的重伤让他的神经受到影响,他变得越来越冥顽不化,像是一块石头。普通人一说就透的道理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父亲,不可理喻的脾性把族人得罪了个遍,乡邻也得罪了不少。再加上后来读到初中的大姐咽下断肠草气绝身亡,我们的家破落使得乡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这样的情状下,年幼的我就知道我跟别人不一样,在备受周围的冷眼藐视中,逃到书籍里去寻得庇护、抚慰、温暖、忘却,成了我钟爱阅读的潜在动因。
那个时候,唯有书籍能让我从现实的处境中逃离,唯有书籍能让我感到快意:在逃离中,另一个比现实要广阔的世界横亘在我狭窄的童年时光,这是苦痛给我的痛楚,也是苦痛给我的恩泽。
2
还是要回到童年。
很多时候,我喜欢爬到寨子前的一口大水塘上,放远目光搜寻在山坡上吃草的牛儿到底跑到了哪里。
在这云贵高原上,我的目光总是被一座又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阻隔,头顶的天空边沿被这些轮廓分明的山峰裹围得严严实实,貌似碗口粗的天空。我在这碗口粗的天空里坐井观天,在这碗口粗的天空里静思默想。
日子一天天流逝,也没想出什么名堂,脑子里全是乱糟糟的东西,状如茅草,边角锯齿锐利,但却无法发出进攻突围的号角。
有一次,为了寻找黄瓜果腹,我抓藤拉草爬上高高的红旗山。我以为红旗山之外能看到人流更稠密、街市更繁华的城镇图景,但是展现在眼前的,依然是层峦叠嶂的山峰一座又一座排往天边,烟岚弥漫,山风呼啸,必须翻过更远的山坡才能到达县城。
那个时候,我从没见过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走得最远的地方,不过是深山更深处二姐出嫁的山寨,而这山寨也是属于我所在乡镇的地域。也就是说,在十五岁之前,我从来就没迈出乡镇的疆界半步。
肉眼无法翻山越岭,让我看到更宽广的天地,只有书籍能助我在纸上的市井城邑、雪山草原、域外大漠,甚至是皇朝古都、宫闱禁地策马疾驰。
读到小学三四年级以后,我有了阅读的能力,每当从大哥的手上拿到一本新书,我都会放慢阅读的速度,我怕看得太快,就没别的书可读了。这个时候,我往往是在去赶牛回圈的路上,我放纵牛儿慢慢回家,慢慢贪婪地吃着路边的草,我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一页一页慢慢地读,书里的人物,奇闻逸事,全都跳出纸面,闹翻了黄昏的头颅领空。这个时候,抬眼望望天空,天空的晚霞是这么灿烂,抬眼望望桀骜的牛儿,它们埋头吃草的样子是多么可爱。
大哥藏书柜里的书我都读了个遍以后,唯剩砖头厚的《水浒全传》还没读。已经没有其他书可读了,除了《水浒全传》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在放牛的时候,在万籁俱寂的夜阑中,我捧起了厚厚的《水浒全传》,那些生僻的字我并不翻字典查个究竟,全都跳过去,也并不妨碍我理解施耐庵英雄末路、落草梁山、招安受降、忠君报国的叙述。
这《水浒全传》,我读了不下五遍。我在放牛的茶油林茅草丛里读,在吊脚楼放置苞谷的楼板上读,在流水淙淙的山涧石头上读,在摇曳的煤油灯下读,在月光如水当中读,呼保义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神医安道全、神行太保戴宗,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绰号我都能张口说得出来。如今想来,我就觉得,长篇小说写到《水浒全传》这个份上,这长夜奋笔疾书的人,他已经成为我内心的圣人,他在漫漫的历史长空中殚精竭虑,白头搔更短,他在时间的长河里大浪淘沙,将心火锻打成鸿篇巨制。一个人一生,能写出后人不断翻阅的一部作品就够了,而这部作品,必是耗费了他一生的心血和深不见底的挚爱、愤怒、挫败、忧伤、抗争。
读熟了《水浒全传》,要紧的问题就接着来了,很多时候我找不到更多的书籍来读。我只能想别的办法:从别的同学那里借书,只要班里的同学家里有藏书,我就想办法让他把书拿到学校来借给我读。为了拿到一个同学的《薛刚反唐》,我一连送了母亲煮的两个红薯,他才肯把书借给我。那两个红薯,是我那一天的午饭。
书,总是越读越少:我能借到的书总是那么有限。那个时候,我每回走过父亲曾经工作的供销社,眼光溜过琳琅满目的时装、布匹、香皂、文具,再溜过去,就在书柜那儿停留不动了。那里摆放着排得长长的书,《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我的大学》《红旗谱》《青春万岁》《家》《春》《秋》
我的目光在这些书籍的封面上流连忘返,我多么想拿到一本,回到家去好好地啃上一遍。可是,这些书都是要用钱才能买到的,而我贫寒的母亲,绝不可能额外拿出这点钱来满足我的愿望。事实上,我从来就没有叫母亲帮我买过书,我知道家里的境况,家里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不能让母亲为难。
好吧,只能想别的办法找书读。只要能读到文字,才不管它是烂报纸还是脏书籍。很多时候,如果去赶街看电影,或是在放学的路上,见到别人丢了一张报纸,我都会偷偷捡起来,阅读里面感兴趣的篇章。堂姐出嫁时,她从在乡武装部工作的堂哥那里拿来一沓沓厚厚的报纸、电影招贴画,把木楼的里里外外糊得五颜六色的。我阅读的节日到来了,当客人散去,我天天跑到堂姐家,面朝墙壁,把报纸、招贴画全读了个遍。一些精彩的文章、电影剪图被盖住,我就偷偷撕下报纸、招贴画的边角,把它看个彻底。那个样子,像个心口突突乱跳的贼。
事实上,我也做过贼。寨子里的大水塘被隔壁寨一个在乡粮所工作的老干部承包来养鱼后,他的棚子里总会有一些杂志和报纸。晚上他歇工回家后,我就偷偷爬上水塘,卸下棚子的壁板钻进去。第二天在他来喂鱼之前赶紧把杂志报纸还回去。
沉醉其中的阅读,这是另一种眺望,比肉眼望得更远。当然,那个时候我没法悟出这点门道。我在木楼上、茶油林里、树荫下捧起一本本书如痴如醉地读下去,不过是为了打发寂寞的山野放牛娃时光。
3
我是在初二时读了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泪流满面以后才开始了所谓的写作。
路遥笔下的马建强所经历的饥饿似乎就是我童年饥饿史的投影,不过他比我惨,比我更无助,而他的挣扎则是我竭力想做到却达不到的抗争。
高加林,这个高中毕业回乡的代课教师,他的身上坚毅与脆弱并存,志向远大与处境卑贱同时角力。当被高明楼的儿子挤掉受人尊敬的代课教师的职位,他心有不甘但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个时候,大字不识一个、美丽善良的刘巧珍出现了。她明了高加林的遭遇,疼惜高加林的痛苦,她把一腔大胆火热的爱献给了这个落魄的农民。可是当高加林借助叔父的权力影响,得以进入县广播站当了新闻记者之后,他的情就迁移到了高干子女黄亚萍的身上。当他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被揭发,一无所有、失魂落魄地回到昔日的村庄时,伤心欲绝的刘巧珍却已下嫁他人
路遥笔下的苦难触痛了我少年的心。我为马建强流泪,为高加林流泪,更为心质如金、遭受离弃的刘巧珍流泪。那个时候,我才深切感受到文学巨大的魅力,它让我与小说里的人物同悲同喜,让我怅惘慨叹,让我神思不忘。那个时候,我常形单影只地走在尘土飞扬的泥沙路上,路上的野花微小而繁密,仿佛大地孤独却又无处不在的眼睛,蝴蝶蜜蜂蜻蜓往来穿梭,路旁的白桦树一棵棵排向寨子的吊脚楼,状貌刚硬却常被大风摧断枝杈。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自己跟自己说话,想象另一个自己是我的陌生人,他对我倾诉的内心秘密将会守口如瓶,绝不会向第三者泄密,他比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信赖和倚靠。我一会儿喃喃自语,一会儿高声大叫,貌如一个神经病。
在一个个踽踽独行的日子里,当我一次次回想路遥把夜晚当作白天来写作,他的生命就像烈火一样在星云之下熊熊燃烧时,我不禁一次次血液沸腾,我在混沌中似乎弄明白了写作是可以慰藉卑微的生命的,它可以让难以抓住幸福尾巴的我找到一个宣泄情感的出口,找到一种抵抗现实的精神支撑。于是我就开始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