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为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凯丽弗里德曼教授 ,是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最先倡导者。该书角度新颖,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教学实践例证,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教育中的艺术进行理论化建构,主要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论证在视觉文化教学中视觉艺术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艺术、学生发展和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较好的梳理。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上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艺术一词的定义和解释,教育中课程概念如何渗入进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视觉技术等内容。最后,作者通过教学实例说明视觉艺术在表达、交际和身份认同构建中影响巨大。
|
關於作者: |
凯丽弗里德曼,现为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NIU艺术与教育教授,美国艺术教育协会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和文化与课程的关系。近年来,她致力于视觉文化学习和教育的后现代主义研究,在艺术、教育和技术等领域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其中许多论文发表在《艺术教育研究》《艺术与设计教育杂志》《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课程研究杂志》等专业核心期刊。她还与Fernando Hernandez同著《后现代艺术教育:课程方法论》、同编《课程,文化和艺术教育》两书。同时,她还担任许多期刊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中包括英国《艺术与设计教育杂志》。
译者,朱越峰,1972年7月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职教师。1990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199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获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词汇学,现为杭州市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近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6部,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市厅级及以上项目3项。
|
目錄:
|
中国考古学会是由从事考古工作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1979年4月6~12日中国考古学会在西安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第一次年会。中国考古学会近年新成立了多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有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指导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考古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考古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遵守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水平,为推动中国考古事业的健康发展而积极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