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许慎评傅

書城自編碼: 28358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张同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4858888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5/245000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元宴
《 元宴 》

售價:NT$ 978.0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NT$ 1030.0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NT$ 562.0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NT$ 614.0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NT$ 302.0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NT$ 822.0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NT$ 458.0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售價:NT$ 374.0

內容簡介:
东汉许慎(67~125)撰著的《说文解字》,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形成了专门的许学或说文学,是古文字学的核心典籍。许慎当年还撰著《五经异义》《淮南鸿烈间诂》等经学著作,有五经无双的美誉。而关于许慎本人的传记,在《后汉书》本传中仅有寥寥85字,略述里籍、为学、官历、著述四事。本书《许慎评传》分为许慎传略、撰著《说文解字》、五经无双许叔重等三部分,附录了许慎传集注、说文前叙注译、说文后叙注译、许冲奏表注译、重刊宋本说文序等经典史料,以及作者撰写的两篇论文,参考有清以来的研究,经过详细的考察,基本廓清了许慎的生平事迹、学术经历,对许慎的著作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作者自己的评论。
關於作者:
张同标,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艺术考古与艺术史博士点佛教美术方向带头人。1970年生于江苏盐城,1992-1996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史论专业,2009-2012年就读于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河南美术出版社、湖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先后获评为河南省优秀编辑、湖南省骨干教师、湖南工业大学教学之星、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无锡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美术学方面的出版、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书画史论,兼攻金石文字和版本目录等。近年特别致力于中印佛教美术源流与传播方面的研究。专著《中原文化大典绘画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获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印佛教造像源流与传播》(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9)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获得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舍卫城大神变与中印佛像莲花座源流研究(15BF078);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佛教造像美术史图鉴系列丛书(201418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佛教庄严图像的中外源流与传播(2015BWY00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14ZDB058)子项目中印佛教造像谱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宗教文化研究(11ZD117)子项目长江流域水陆画研究以及其他省市社科项目。
目錄
张同标,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艺术考古与艺术史博士点佛教美术方向带头人。1970年生于江苏盐城,1992-1996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史论专业,2009-2012年就读于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河南美术出版社、湖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先后获评为河南省优秀编辑、湖南省骨干教师、湖南工业大学教学之星、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无锡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美术学方面的出版、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书画史论,兼攻金石文字和版本目录等。近年特别致力于中印佛教美术源流与传播方面的研究。专著《中原文化大典绘画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获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印佛教造像源流与传播》(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9)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获得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舍卫城大神变与中印佛像莲花座源流研究(15BF078);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佛教造像美术史图鉴系列丛书(201418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佛教庄严图像的中外源流与传播(2015BWY00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14ZDB058)子项目中印佛教造像谱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宗教文化研究(11ZD117)子项目长江流域水陆画研究以及其他省市社科项目。
內容試閱
一、許慎傳略
許慎向來被推爲東漢最著名的學者之一,以考據學爲特色的清代漢學家們以許鄭並稱。鄭玄遍注五經,爲學者宗師,而許慎也撰有《五經異義》等經學著作,時人推獎爲五經無雙許叔重。更重要的是,許慎撰寫的《說文解字》,收錄近萬個漢字,許慎以540部首統領全書,分門別類,綱舉目張,成爲後世字書以字形編排的典範之作。以小篆作爲字頭,據字形求解字之本義,可謂文字之指歸,肄經之津筏矣。文字明,然後經義可通;欲通經義,必以文字爲本;欲以文字爲本,則不得不先治《說文》。《說文》一躍成爲清代乾嘉漢學研究經學的必讀書,形成專門的說文學,或稱許學。近代研究甲金簡帛文字的也無不以《說文》爲階梯而上下求索。但是許慎本人的生平事跡,見於《後漢書》卷七十九《儒林列傳》的,衹有寥寥85字而已,分四層說里籍、爲學、官歷、著述四事: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
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爲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
爲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于家。
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爲《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語焉不詳,歷代引爲憾事。研究許慎生平的,自清代以來,如錢大昕、洪頤煊、嚴可均、陶方琦、諸可寶、頓嵩元、張震澤等各有優長,許慎生平行事漸趨明晰,但仍然有些問題還沒有取得最終的一致意見。本章分許慎與郾城、生平經歷、許慎事跡編年三部分詳加敘述,據前賢諸說,取長舍短,斷以己意。許慎自己所作的《說文自敘》、其子許沖《奏表》不僅有關許慎的生平,也是閱讀《說文》的門徑,因點校簡譯作爲本書的附錄,作爲進一步解讀許慎的基本資料。


(一)許慎與郾城

今日河南漯河市的郾城縣,漢代隷屬於召陵。東漢的許慎出生在這裏,也在這裏度過了晚年。他在當年以五經無雙著稱,後來更以一部《說文解字》名垂千古,被稱爲字聖。他的家鄉郾城更是以許慎爲榮,這裏有許慎的祠、墓和研究機構,舉辦過多種紀念活動。古人著述碑記中常自敘先祖們的悠遠歷史和傑出人物,並引以爲自豪。許慎也不例外,他在《說文自敘》中自豪地申說了這些,今承其雅意,先從其先祖世系說起,談談許慎與郾城的故事。

1.許氏世系

許慎在《說文自敘》裏敘述過自己的世系,云:
曾曾小子,祖自炎神。
縉雲相黃,共承高辛。
太岳佐夏,呂叔作藩。
俾侯于許,世祚遺靈。
自彼徂召,宅此汝瀕。(鉉319)[1]
清代段玉裁對這段話有詳細的注譯,詳見本書附錄的段玉裁注(參見本書第284頁)。大意是說:我許慎是炎帝神農的後裔。遠祖有許多著名的人物,譬如,縉雲氏輔佐過黃帝,共工氏輔佐過高辛氏,太岳氏輔佐過夏禹。太岳氏的後人呂叔護衛周朝有功,被周天子分封到許,托庇祖宗護佑,許氏世代相繼。自那以後,許家遷到汝南,從此,我許慎的嫡宗就生活在汝水邊上的郾城這裏。
古人稱自己爲某某曾孫之類,往往是大概而言的,與現代漢語裏的說法是不一樣的。許慎自稱先祖是炎神。有關炎帝的故事很多,通常的說法是這樣的:炎帝神農氏又稱烈山氏,入主中原前原屬西戎羌族的一支,炎帝本人是這支部落的首領,因生長於姜水流域,故以姜爲姓。按,許慎《說文》:
姜(姜),神農居姜水,因以爲姓。从女,羊聲。(女部,段612)[2]
羌(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古文羌如此。(羊部,鉉78)[3]
今人多以爲姓起始於母系氏族,故姓多從女,後到父系氏族時,字或改儿(儿即人字的古文寫法)。从女與從人的意義相近,姜、羌是一回事,除了字形不一樣之外,讀音和字義完全一樣[4]。姜、羌都從羊,他們大約是遊牧民族。無論是羌,還是姜,都與羊有關。許慎解釋爲牧羊人,或如段注所說當作羊種,認爲他們是未開化的蠻夷之一。炎帝本來是牧羊人的首領,本身並無神秘感。他身上的巨大光環,是後人層層累加上的。炎帝入主中原之後,與本土的黃帝部落的關係,古史和傳說裏紛繁雜亂,但總體來說,大約是和平相處的。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也是相信這兩位是和平共處的。故老相傳,炎帝陵在湖南株洲。從炎黃二帝的傳說和事跡來看,大約相當於考古發現裏的新石器時代,距今五六千年左右。
縉(縉),帛赤色也。从糸,晉聲。《春秋傳》曰縉雲氏,《禮》有縉緣。(糸部,段650)[5]
炎帝的後人曾在黃帝部落裏任官職。賈逵《左傳解詁》說: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雲之官。說是黃帝以雲紀官,配以四季五色。東漢應劭這樣說: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爲青雲,夏官爲縉雲[6],秋官爲白雲,冬官爲黑雲,中官爲黃雲。縉即紅色,應劭所言的五行配五色,是後起的觀念,黃帝那時候還不這樣考慮問題。縉雲氏是夏代的官名,於是他就以官名爲氏。縉雲氏是佐助黃帝治理政務的,所以許慎稱之爲縉雲相黃,認爲他就是自己的先祖。
共承高辛,是說共工氏輔佐過高辛氏。高辛氏是繼黃帝之後的又一首領。這裏還有一段故事,《淮南子原道》說:共工與高辛爭爲帝,遂潛於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共工怒觸不周之山而天柱折地維絕的故事,形容了他戰敗之後的情形。許慎在這裏並沒有說共工與高辛爭帝,共承高辛之說,要麼是許慎爲先祖避諱,要麼是他相信另外一個故事。遠古的傳說紛繁雜亂,不容易理出明確的頭緒,許慎這樣說也許是有所根據的。
太岳,段玉裁寫作大嶽。大嶽即太嶽,也就是太岳。太岳是共工的從孫,在堯時稱太嶽,又稱四嶽。他曾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爲呂侯。《國語》卷三《周語》:命(四岳)爲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爲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呂,見於《說文》七篇下呂部:
呂(吕),脊骨也,象形。昔太岳(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膂,篆文呂。从肉,旅聲。[7]
段注:呂,象顆顆相承,中象其系聯也。沈氏彤釋骨曰:項大椎之下二十一椎,通曰脊骨、曰脊椎、曰膂骨。或以上七節曰背骨,第八節以下乃曰膂骨。(段343)
這裏是說太岳是大禹的心腹。許慎是認爲太岳是炎帝的後裔,本應姓姜,許慎尊他爲顯祖。太岳封呂侯,其後裔文叔(又稱呂叔)到周武王滅商之後,因功被封到許地,又因封地被稱爲許叔。
西周金文裏有許子鐘[8]許子妝?[9]等,表明這個文叔就封的許國是確有其事的,但其國本末不太清楚。金文裏的許字作?,與《說文》相同。寫法比較煩瑣,上無下邑,作上下結構,後來的正楷字一般寫作左右結構的鄦。許慎解釋說:
鄦(?鄦),炎帝太嶽之胤甫侯所封,在潁川。从邑,無聲。讀若許。(邑部,鉉133、段290)
段注:炎帝神農氏之裔子爲太嶽。太嶽封於呂,其裔子甫侯又封於鄦。鄦、許,古今字。《前志》曰:潁川郡:許,故國。姜姓,四岳後,大叔所封。大叔,《左傳隱十一年》正義作文叔。《說文敘目》云:呂叔作藩,俾侯於許。然則,封鄦者文叔,非甫侯也。鄭注《呂刑》曰呂侯受王命,入爲三公,引《尚書刑德放》云周穆王以呂侯爲相。《古文尚書》呂刑,《今文尚書》作甫刑。且據《國語》《毛傳》《史記》《潛夫論》諸書,呂、甫、許,皆姜姓封國,《詩王風》申、甫、許,三國並言。武王既封文叔於許矣,豈待穆王封甫侯於許?叔重言甫侯所封者,甫侯即謂呂叔,呂叔即謂文叔,無二人也。
謂鄦在潁川,許,縣也。潁川郡許,二《志》同。漢字作許,周時字作?。《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於楚,蓋周字之存者。今《春秋》經傳不作鄦者,或後人改之,或周時已假借,未可定也。不曰在潁川許縣者,其字異形同音,其地古今一也。今河南許州州東三十里有故許昌城。(段290)
可能是因爲?或鄦這兩種字形書寫煩難,就借用相對簡單的許字代替?鄦字了。
許(許),聽言也。从言,午聲。(言部,段90)
由此可知,鄦、許,原本並不是一個字的兩種寫法。許慎的許,原本是應當寫作?或鄦的。呂叔所封的許國,故城在今許昌東邊15公里左右。許昌市東19公里的張潘村,曾發現有許國城址和遺物,大致可以證實文獻中的記載。
許慎的許即依此而來。許慎一系的元始鼻祖是姜姓炎帝,而許慎一脈的許氏來源於許叔,是姜姓的一個分支。
古代的姓和氏是兩回事。姓,許慎《說文解字》十二篇下女部: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因生以爲姓。从女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段612)[10]
許慎的大意是說古代的神聖,因生以爲姓,就像是神農母居姜水,因而神農姓姜;黃帝母居姬水,因而黃帝以姬爲姓。
許慎對氏的解釋,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崩,聲聞數百里(段628),與今天所說的姓氏無關。對於姓氏之別的通行意見,今人的理解,多類同於《漢語大字典》: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上古時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所由出生。《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爲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也有以邑、官職、祖父的諡號或字爲氏的。《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白虎通姓名》: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別諸侯之後,爲興滅國繼絕世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三: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爲一,《本紀》於秦始皇則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後漢書馬援傳》:其先趙奢爲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爲氏。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嚴格地說,許慎的許,是氏,而不是姓,其姓應當是姜。如顧炎武所說,從司馬遷開始,氏多姓少,姓氏就不再嚴格區別了。於是,許慎姓許,就成了主流的意見。

2.召陵許氏

召陵本是中州古邑,戰國時曾經秦楚之爭的主戰場之一。西漢時置縣,屬豫州汝南郡,晉以後屬潁川郡,貞觀元年(627)廢入郾城縣。1949年後郾城隷於許昌地區,1985年改隷於漯河市至今。
西周初年所封的許國,在春秋時開始衰敗,戰國初時被楚國滅亡。在這期間,因爲夾在鄭國和楚國兩個大國之間,兩邊受氣,被迫遷徙過四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6年,由楚公子申幫忙遷到葉,即今河南葉縣南偏西15公里處(《左傳成公十五年》)。第二次是公元前533年,楚公子棄疾遷許於夷實城父,即今安徽亳縣東南35公里城父集(《左傳昭公九年》)。第三次在公元前524年,楚子使王子勝遷許於析實白羽,即今河南省西峽縣(《左傳昭公十八年》)。第四次是公元前506年,許遷於容城,即今河南省魯山縣東南約15公里(《春秋經定公四年》)。[11]
從文叔封許到亡國共有24世,或侯或伯,代有顯達,所以他把祖上的這段經歷稱之爲世祚遺靈,頗引以爲自豪。許國亡後,其中有一支遷往汝南召陵,在汝水之濱定居下來,這一支是許慎的近世宗祖。[12]
在《說文自敘》裏,許慎提到許氏遷召後,宅此汝瀕,是說定居在汝水兩岸。許慎的故里,即今天的許莊;汝水,即今天的沙河。據古書記載,汝水在東漢時,從召陵故城南面流向東南,許莊在汝水北岸大約5公里,所以許慎說他的先祖住在汝水之濱。汝水後來改道了,今稱爲沙河,許莊在河東不足1公里的地方。河道雖改,但大致不出汝水之濱的大格局。許慎生卒都在汝水之濱,是河南眾多秦漢歷史名人中生卒地唯一沒有分歧的。
就許慎自敘來看,可知其先人是炎帝神農的後裔。遠祖中的著名人物,黃帝時有縉雲氏,高辛時有共工,夏禹時有太岳,周初有呂叔。呂叔封於許,故或稱爲許叔,其後裔即以國爲氏,稱許氏。

3.許慎故里

《後漢書》許慎本傳說他是汝南召陵人也,汝南郡是西漢初年高祖所置,屬縣三十七,召陵是其中之一,東漢因仍不改。召陵故城在今郾城縣城西2.5公里左右,是古代中原的戰略要地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說文解字》裏,召陵被寫作邵陵,增加邑旁,表示地名的意義更加明確。
許慎故里,據其子許沖《奏表》,當在召陵縣萬歲里,比《後漢書》說得更具體。兩漢時期的召陵屬於汝南郡管轄,是縣級建制。照《周禮》中的理想方案,是一里百戶,里魁掌之。一里有百十戶人家,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村莊。漢代的召陵縣下分百十個里,萬歲里衹是其中之一。許慎出生於萬歲里,晚年從京城洛陽返鄉修訂《說文》,在這裏安度晚年,死後葬在這裏。
至於爲什麼稱爲萬歲里,這樣的追究不免有些好奇,清人懷疑與漢武帝封禪嵩山有關。不過,嵩山與這裏相距甚遠,姑妄聽之,姑妄信之。萬歲里可能就是今天郾城縣姬石鄉的許莊村,在縣城東北約15公里。許莊原先和附近的黑莊挨在一起,故稱之爲黑許莊,後來黑姓漸漸流散,現在就衹稱爲許莊了。
許莊多爲許姓,占到全村的七成以上,他們都尊許慎爲其先祖。許莊作爲許慎的故里已經得到公認,認爲這裏可能就是漢代的萬歲里。

4.許慎墓

許慎墓在許莊村東北不遠處,幾年前,我們曾來到這裏拜謁許慎墓,恭恭敬敬地繞墓三匝,略表心意。許慎墓原先有一丈多高,占地一畝多點。現在的墓是1984年爲迎接許慎學術研討會召開而重修的,有兩人多高,墓周用弧形條石圍砌,墓區內栽種松柏。我們前往拜謁的那天,清風徐來,松柏搖曳,似與我心有戚戚焉。
據當地人說,這裏的風水很好,有山有水。汝水的名氣自然很大,而所謂的山,外地人就所知不多了。其實也不是山,衹是不高的黃土嶺而已。這條土嶺起於沙河東岸,直到上蔡,當地稱爲龍脊,許莊這裏是龍尾。龍頭上蔡有李斯,龍腰歸莊有明代刑部侍郎劉校,許慎在龍尾。當地人都歸結於風水好的原因。原先,這裏是很適合居住的,請看唐詩:邵陵佳樹碧蔥蘢,河漢西沉宴未終。[13]再看現在,不免有些感觸。
據《郾城縣誌》記載,早在清順治十三年(1657)就有知縣荊其惇爲許慎重修墓道。據說,許慎墓前原有幾通碑碣,有儒林所宗五經無雙等題額。現在衹有兩通立於墓前左右兩側,分別是康熙四十六年(1767)郾城知縣溫德裕所立漢孝廉許公之墓碑和光緒二年(1876)王鳳森所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過去都曾建碑樓保護,後來被毀,今見青磚碑樓是重建的。
過去的知縣大都有較深的學術功底,加上清代的文字學發達,他們對許慎都很尊重。據記載,清代的知縣及其官屬,每年都要春秋兩季前去許慎墓上拜謁。他們身穿禮服,或坐轎或騎馬,攜帶禮賓祭品,獻三牲,行一跪三叩禮,舉行莊重的祭祀活動。衹是後來漸漸地荒疏許夫子了,到了1984年重修前僅僅剩下一個光禿禿的土丘,前記的兩通清碑已被伐斷,幸賴當地許姓後裔保護,纔得以今日重立墓前。[14]
墓前正中的一通新碑,是以中國訓詁研究會、河南省語言學會、郾城縣人民政府的名義所立的。碑前有一石幾。
許慎之子許沖曾表進《說文》,對這部書的流傳做出了貢獻,今日許莊村西有許沖墓,距許慎墓約0.5公里。據說,至清末時,許沖墓已不顯,大約在民國年間,村人無意中發現了墓穴,見到了許沖的磚刻墓銘,於是攏土爲墳,受到許姓族人的祭拜。墓磚銘據說有一尺見方,磚面平整,陰刻塗朱砂。後來被埋在村後櫻桃園裏,可惜至今還沒有找到。

5.許慎故祠

許慎的家鄉有兩處許慎祠,一在許莊,一在郾城。
許莊的祠堂建於清代以前,遺址在許莊村北。據清末許同莘《漢南閣祭酒許慎祠墓宜復奉祀生議》所記[15],許慎墓側故有祠並祠田120畝,明末甲申之亂,湮沒無餘。咸豐間,農人於墓西掘地,得祠堂遺址,即今許莊村後櫻桃園,東距許慎墓450米,西距許沖墓約100米,經發掘,其遺址南北長約20米,東西寬約15米,有大門、北屋及東西廂房等。村民曾在這裏發現漢磚,但不能斷言與此有何關係。因毀於明末,這裏早已變成耕地了,如今,這裏僅有一塊許慎故祠遺址的標牌爲志。
郾城縣城區的許南閣祠現已辟爲許慎紀念館,2003年4月底,我們前往拜謁。大門懸許南閣祠篆文匾,門左右各蹲石獅。祠堂內設一木閣,額題文化宗師四篆字,內懸木刻許慎像,像前所設的木主(木製牌位)是許莊人捐獻的舊物。兩側的書櫃裏陳放著各種書刊資料,主要是關於《說文解字》的。據說,比較珍貴的舊本有《說文真本》,汲古閣據宋版校刻,全套8冊;嘉慶甲子春刻於粵東的《說文聲系》以及王筠的《說文句讀》等,但我們沒有見到。木閣兩側懸掛的對聯,是周祖謨先生所撰,對許慎和《說文》做出了總結性的評價:
考文字之本源,存古留真,誠爲儒林楷式
標詁訓之旨趣,探微索隱,允推漢學宗師
這座祠堂是清末知縣周雲建立的。周雲字世臣,山東東阿人,主修《說文解字》中進士,晉陞翰林院編修後,爲敬事先賢,主動要求來到郾城任知縣。光緒二十五年(1899)周雲出任知縣,未入縣衙,先造訪許慎墓。據說他離墓地三里時,就躬親下馬,一步一揖,在墓前用九叩首表示他對許慎的恭敬。他任職期間,廣泛組織尊許活動,創建許南閣祠,並把祭祠祭墓列入祀典。[16]
《郾城縣誌》云:許祭酒祠,在縣治東北隅。清光緒二十五年知縣周雲倡勸購地三畝三分創建享堂五間,過廳五間,大門五間,門外有照壁、石橋。孟瑞堂《創修後漢許公祠碑記》:命公之後裔山鳳及紳士董其事,於城內東北隅購地三畝三分,建大殿五間,山門三間,周圍垣牆,門外石橋及照壁,閱兩月告竣。許同莘《復奉祠生議》:周先生以爲郾城爲祭酒桑梓之邦,非有特祠,不足以昭誠而詔來學,乃於縣城購地建祠,歷三月而落成,奉祭酒木主以祀其中,顏曰許南閣祠。這次建祠的經費絕大部分是周雲自己捐贈,大概是表示自己的敬意。他沒有動用公款,儘管他可以這樣做每想到這些,我總是對周雲充滿了敬意。
許南閣祠坐北朝南,建大門三間,過廳五間,享堂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大門上掛許南閣祠橫匾,門內有影壁,門外有小石橋,名曰一步三孔橋,橋南有照壁。祠內享堂爲許祠主體建築,內供漢先儒許慎之位木主,上懸五經無雙金字匾額。四壁裝有用紫檀木雕刻的《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序目。此外,又於享堂之東,度隙地,撥景文書院款建屋數楹,爲諸生肄業之所。又建東西廂房用以藏書。整個祠堂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往來學者及官員莫不親往祭拜。郾人贊曰:父台之爲郾人謀者,周且至也。
建祠後,知縣和學官曾從許莊許姓中擇其優秀者,委以奉禮生之名(當地稱爲鐵帽秀才),負責對許慎祠墓的祭祀以及各級官員瞻拜時的贊禮。可能不久也荒疏了,清末的許同莘爲此專門撰寫了一篇《漢南閣祭酒許慎祠墓宜復奉祀生議》,建議恢復前制。
光緒二十八年(1902)周雲即將離任之際,在許祠裏新立石碑一通,題名曰《創建後漢許公祠碑記》,碑文400餘字,主要頌揚了許慎的功績並述了當時創修許南閣祠的始末。此碑後來被棄,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上半截,今立於祠堂院內大門西側。又從縣誌抄錄全文懸於祠內廊下東頭。
周雲離任的次年(1903),新任知縣鄧華林到任,他在許祠內增建新房數間,將這裏改爲北倉高等小學,但保留了許南閣祠之名。辛亥革命後一直是學校,但祠堂已面目全非了,拆除了供奉許慎的設施,紀念活動也停止了。1985年前這裏是郾城中學教務處的辦公室,其後,郾城縣文化局接管了這裏僅存的五間過廳,修繕後作爲許慎紀念館,成爲今天看見的樣子。衹有祠堂廊下西頭的復原示意圖可以讓我們想象許南閣祠當年的風采。

(二)生平經歷

許慎的生平,我們知道得實在太少。《後漢書許慎傳》衹有前面引用過的寥寥85字。從《說文》第十五篇的許慎《說文敘》和許沖《奏表》,還可以知道:許慎自稱從公元100年開始撰寫《說文解字》,直到公元121年時其子許沖表進於朝。還可以知道許慎師出名門,從當時著名的學者賈逵學習古文經學,許慎撰寫《說文解字》曾經得到過賈逵的指導。許慎又曾在東觀校書,並教過小黃門孟生、李喜等。這些是研究許慎其人的第一手材料,但文字古奧,還摻雜著一些術語、典故,不太好懂,我們把段玉裁注釋整理爲附錄,並試譯爲白話文。
以上這些材料是我們了解許慎的核心依據。
許慎那個年代的書籍很珍貴。建初元年(76),帝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17],也衹是分別給予寫在竹簡和縑帛上的經傳各一部而已。許慎不像馬融之出身顯貴,也不像班固之書香門第,范曄之所以稱其少博學經籍,顯然是指師從賈逵之後的三四年期間的事情,而並不是許慎僻居召陵萬歲里的年幼之時。本書據以推定許慎生於永平十年丁卯(67),即東漢第二代皇帝漢明帝劉莊在位第10年。
如此說來,永元十二年庚子(100)大年初一立意初創《說文》時正值34歲,到許沖於建光元年辛酉(121)表進《說文》時,許慎55歲,《說文》一書前後經歷了22年方纔寫定。古人說十年磨一劍,而《說文》卻磨了22年!任何一部傳世巨著都不是一蹴而就,《說文》又豈能例外!
賈逵死於101年。許沖說其父著書考之於逵,其實也就這一年左右的時間。《說文》一書引賈逵17說,衹稱賈侍中而不直呼其名,是許慎尊師重道的深意所在。賈逵死後,許慎返鄉做過一段時間的功曹,甚得好評,《太平御覽》卷二百六十四引《汝南先賢傳》有這樣的評語:許慎爲郡功曹,奉上以篤義,率下以恭寬。後來,由汝南郡舉孝廉,作爲地方的傑出人才被推薦到中央政府,出任太尉南閣祭酒。祭酒任上,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校書東觀,教習中官孟生、李喜等人;二是此時許慎獲得了五經無雙的美譽,《五經異義》《淮南鴻烈間詁》可能就是這段時間完成的。元初六年(119)出補洨長,但從兩年後許沖上表仍稱爲故太尉南閣祭酒的銜稱來看,許慎並沒有到任就職。清人對許慎有尊稱,但稱許慎爲許洨長,把《說文》稱爲洨長之書,恐怕有悖於史實。
公元121年許沖表進《說文》之後,許慎的情況我們就不知道了。唐人推測許慎在安帝末年病卒於故里。有不少人認爲許慎高夀,大抵是認爲他卒於桓帝初年而言的,不過,這說法靠不住,我們不取此說,其實,許慎於安帝末年謝世,享年五十九。詳見本章第三節的有關說明。而人以書傳,許慎活在我們心目中已壽逾千年。

1.八歲入小學

許慎字叔重,叔表示排行。許慎是第三子。慎和重是同義詞,這是因爲古人的名與字在意義上要相應。許慎《說文》:慎,謹也。即謹慎、慎重之意[18];重,厚也。段注:厚斯重矣。《呂氏春秋》:慈親孝子之所慎也。高誘注:慎,重也。許慎的父親給他如此取名,肯定是寄予厚望的。《後漢書》說許慎性淳篤,他顯然沒有辜負長輩們的厚望。
當時的情況是八歲入小學,這是沿續《周禮》中的規定。小學裏教授的課程主要是六藝,其中的六書,是關於文字學方面的,如許慎自己所說的那樣:《周禮》八歲入小學。段玉裁注云:
《大戴禮保傅篇》曰: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盧景宣注曰:外舍,小學,謂虎門師保之學也;大學,王宮之東者;束髮,謂成童。《白虎通》曰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是也,此太子之禮。《尚書大傳》曰公卿之大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學,見小節而踐小義;年二十而入大學,見大節而踐大義,此世子入學之期也。又曰十五始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謂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學;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學。《內則》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者,謂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
玉裁按,《食貨志》曰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白虎通》曰八歲毀齒,始有識知,入學學書計,許亦曰:《周禮》八歲入小學,皆是泛言教法,非專指王大子。《內則》六年教之數與方名,已識字,已知算矣。至十歲乃就外傅,講求六書之理、九數之法,故曰十年學書計。與他家云八歲入小學異者,所傳不同也。《周禮》無八歲入小學之文,因《保氏》併系之《周禮》。
許慎接著繼續說: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段玉裁注云:
《周禮》保氏教國子六藝,五曰六書。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保氏養之,而世子亦齒焉。六書者,文字聲音義理之總匯也。有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而字形盡於此矣。字各有音,而聲音盡於此矣。有轉注、假借,而字義盡於此矣。異字同義曰轉注,異義同字曰假借。有轉注而百字可一義也;有假借而一字可數義也。字形字音之書,若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殆其一端乎?字義之書,若《爾雅》其最著者也。趙宋以後言六書者,胸襟狹隘,不知轉注、假借所以包括詁訓之全,謂六書爲倉頡造字六法,說轉注多不可通。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字之體也;轉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聖人復起,不易斯言矣。
小學是程度較低的啟蒙階段的教育。《漢書食貨志》: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歲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君臣之禮。《白虎通辟雍》:八歲毀齒,始有識知,入學學書計。可見八歲入小學是漢人的常規,許慎應當也不例外。
許慎這時可以讀到文字學方面的書,主要應該是《倉頡篇》、楊雄[19]《訓纂篇》等。前者55章,每章60字,共3300字;後者34章,每章60字,共2040字。兩者總5340字,與《說文前敘》裏的說法是一樣的。另外,他可能還學習過《史籀篇》,但此書在建武年間衹剩下9篇,許慎後來採入《說文》的籀書,估計就是來自這個殘本。許慎後來在文字學方面有大成就,享大名,想必與幼時讀書有關。
除了識字之外,還應誦讀五經。從《後漢書》裏記載的相關情況來看,小學階段多讀《詩經》《論語》《孝經》之類。

2.從賈逵受古學

東漢章帝劉炟於建初八年(83),下詔令諸儒各選高才生授《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這四種古文經由此行於世,與漢章帝好古文經學有關。賈逵是當時兼通古文經學的著名學者之一,當屬章帝詔中的諸儒之一,他奉詔挑選高才生,許慎因此入其門下從學。
這個機會,使得年輕的許慎有機會從鄉里來到京城洛陽,師從名家,爲他日後贏得五經無雙的盛譽和撰寫《說文解字》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起點。
賈逵,字景伯,賈誼九世孫。其父賈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兼習《國語》《周官》,又受《古文尚書》於塗惲,學《毛詩》於謝曼卿,作《左氏條例》21篇。逵悉傳父業,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本文,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雖爲古學,兼通五家《穀梁》之說[20]。自爲兒童,常在太學,不通人間事。身長八尺二寸,諸儒爲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性愷悌,多智思,俶儻有大節。尤明《左氏傳》《國語》,分別爲之作《解詁》30篇、21篇,兩者總共51篇。永平中,上疏獻之。顯宗重其書,寫藏秘櫲。肅宗立,降意儒術,特好《古文尚書》《左氏傳》。建初元年(76),詔逵入講北宮白虎觀、南宮雲臺。帝善逵說,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分別給予寫在竹簡和縑帛上的經傳各一部。賈逵數爲帝言《古文尚書》與經傳《爾雅》詁訓相應,詔令撰《歐陽、大小夏侯尚書古文同異》,賈逵集爲三卷,帝善之。復令撰《齊魯韓詩與毛氏異同》[21],並作《周官解故》。八年(83),乃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於世。後世稱爲通儒[22]。永元十三年(101)卒,享年七十二歲。
西漢時經學家各自傳授,各成一家,稱之爲家法,每部經典都有不同的家法,而且使用的經傳都是用當時的通行隷書寫的,稱之爲今文家。西漢末年王莽時期,劉向校書中秘,發現了用篆籀字體寫成的《左氏傳》等經傳,後人稱爲古文家。西漢和新莽流行今文經學,所以,當劉向想要將古文經立於學官之時,遭到一致反對。但從此以後,古文經學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再傳弟子賈逵便是其中的一例。而且,在東漢,經學家不再恪守家法,往往是諸經皆通,像賈逵精通古今經學,師從賈逵的許慎號稱五經無雙,學術風氣較之於西漢,區別甚大。
當時的皇帝不重經傳,而特別重視神秘詭異的讖諱之學,賈逵爲了確立《左氏傳》的地位,故意曲解經典,穿鑿附會,附會文致,引《左氏》明漢爲堯後也。范曄所作的論曰對此頗有異辭,但總體評價仍然是很高的:鄭、賈之學,行乎數百年中,遂爲諸儒宗,亦徒有以焉爾。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逵能附會文致,最差貴顯。世主以此論學,悲矣哉!名師出高徒,許慎在後世的聲望遠在賈逵之上,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是也。




[1] 鉉319,如本書卷首所說,即天津市古籍書店影印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第319頁,後文這類簡注均同此例。


[2] 段612,如本書卷首所說,即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經韻樓刻本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612頁,後文這類簡注均同此例。按,因以爲姓,鉉258作以爲姓。


[3] 僬僥牧羊人也。从人从羊,段注146作焦僥羊種也。从羊儿。


[4] 姜、羌,在古代曾爲異體字,而現代漢語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古今有別,不能混爲一談。詳參:姜亮夫《古文字學》,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 鉉273作:縉,帛赤色也。《春秋傳》縉雲氏,《禮》有縉緣。从糸,晉聲。


[6]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後漢書》卷五十二《傳論》李賢注引《說文》作赤色也,但卷九十下《蔡邕傳》則引作赤白色也。今以《說文》爲準,不取李注異說。


[7] 大嶽从肉旅聲,鉉152作太岳从肉从旅。許慎說呂是象形字,中間的一筆表示上下兩個脊椎骨節相連。引申爲齊心合力之義,多寫作篆文膂,或用通假字旅,如《秦誓》旅力同心、《小雅》旅力方剛等。


[8] 許子鐘見宋人呂大臨的《考古圖》,說是得於潁川(今河南漯河、許昌一帶)。


[9] 這種銅器是一種四方形的銅盒,蓋子和器身都是四方形,形狀相同,掀開蓋子,就是兩個同樣的方盤子,類似的傳世銅器甚多。該器影印於《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第八冊第179頁、容庚《善齋彝器圖錄》第52頁、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第409頁等,不詳出土,估計也是潁川故物。


[10] 鉉258作: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从女,从生


[11] 王蘊智《中國的字聖:許慎》,許慎與說文小叢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引按,也有其他不同的說法。


[12] 本篇參考:王蘊智《中國的字聖:許慎》;又李彬凱《許慎與郾城》,約1991年,郾城許慎研究會鉛印本;李佩甫等《聖土靈光:許慎故里文化名勝展》,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汝南的許氏,還有一支居於平輿的,所出名賢也很多,但似乎與許慎這一支的關係不大。


[13] 曹唐《長安客舍敘邵陵舊宴寄永州蕭使君》,《全唐詩》卷六百四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 有關許慎墓的文獻記載,《河南通志》:許慎墓地,郾城縣東三十五里召陵城下。其他如《郾城縣記疆域篇》:黑許莊在召陵故城西六里,莊東有許祭酒墓,圍四十餘步,高一丈餘。清人張星鑒《許祭酒墓徵文》:郾城縣東三十五里有召陵城,漢儒許祭酒墓在焉。清孟瑞堂《創修後漢許公祠碑記》說許慎安帝末年卒於家,公墓在郾城東三十五里召陵城西黑許莊,即漢之萬歲里。這裏曾經發現過漢代錢幣,不知與許慎墓有無關係。


[15] 此文載《許慎與郾城》,李彬凱主編,郾城許慎研究會鉛印本,約1991年出版。又,據《郾城文史資料》第2輯《許慎爲東漢召陵郋里人的再調查與考證》的作者張汝鯉所說:此文爲清末無錫人許同莘所撰,爲一小冊子,未公開發行。作者於民國時曾出任河南省建設廳長。因其姓許,又篤於許慎《說文解字》,故曾多次到許慎故里調查考證。


[16] 周雲《郾城縣建許南閣祠請列入祠典稟》,收入《郾城縣誌》。


[17] 《後漢書》李賢注:公羊高作《春秋傳》,號曰《公羊春秋》。嚴彭祖、顏安樂俱受《公羊春秋》,故《公羊》有嚴、顏之學。


[18] 參見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90年版,第2336頁。


[19] 楊雄,今多寫作揚雄。本書據段玉裁說,統一寫作楊雄。段云:楊从木。或从手者,誤。參本書第262頁引。


[20] 《後漢書》李賢注,引《漢書》說尹更始、劉向、周慶、丁姓、王彥等五家都精研《穀梁》,故稱五家穀梁。


[21] 李賢注:轅固,齊人也,爲《齊詩》;申公,魯人也,爲《魯詩》;韓嬰爲《韓詩》;毛萇爲《毛詩》。是研究《詩經》的四種學派。


李賢注引應劭《風俗通義》曰:授先王之制,立當時之事,綱紀國體,原本要化,此通儒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