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鄢烈山的杂文和随笔敢于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思辨性。本书所收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谈到了治学、写作、交游,用形象、生动、质朴的语言,和读者探讨人生、社会、情感、思想、学问,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学识和文字功底。
思想类随笔如《贪生怕死的权利》,为人的本能辩护,承续先秦儒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本真思想,反高调,倡人道主义,在今天读来犹能振聋发聩。
旅游类如《台湾民间社会的点线面》,简洁明快地勾画了台湾的社会建设实践 ,既宏观又生动。
个人情感类如《我的两个老妈妈》,写的虽是两位农村妇女的人生故事,篇幅也不多,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历史与读书类如《侠客梦的缘起》,在金庸武侠小说与影视大行其道之时,以历史的纵深视角,揭示其虚妄,有棒喝之功。
影视歌娱乐类如《小芳与美国大兵》《无声的雨》,可见作者文思缜密,设身处地,体察入微。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近30年间作者写的大量随笔中精选,涉及旅游、情感、思想、文化、影视和读书等众多题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作者的创作特色,即关切中国现实,由此及彼,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有极强的启迪性。
鄢烈山的杂文和随笔敢于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思辨性。本书所收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谈到了治学、写作、交游,用形象、生动、质朴的语言,和读者探讨人生、社会、情感、思想、学问,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学识和文字功底。
|
關於作者: |
鄢烈山:资深报纸编辑、当代著名杂文家、专栏作家。1952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江汉平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三年;1986年春入新闻界,退休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报社总编辑助理。现为个人纪事丛书《白纸黑字》系列主编。
自1984年以来坚持杂文、随笔和散文写作,迄今在海内外出版《冷门话题》、《钢丝上的中国》等杂文、时评和随笔集22种。其中《一个人的经典》获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2001--2013)鲁迅文学奖。并著有长篇史传《威凤悲歌:狂人李贽传》。
|
目錄:
|
导言
作者与作品
1
访谈
鄢烈山:公民写作的践行者 1
第一辑
毁誉何人判真伪
12
每个民族都有过辉煌史
15
曾国藩无慢室赞
22
刘文彩庄园的典型化
28
历史的公道何在
32
石碑见证古民约
38
感恩造福者八田与一
43
台湾民间社会的点、线、块 47
日本人这般看待被开港 51
第二辑
复我故园待何日
58
我的两个老妈妈
63
我的珍本莎剧
73
失而复得的大学
75
涌泉之感
78
五一六:那年我看见
86
桥园里的下午茶
93
第三辑
潜规则,不如叫现规则或奸规则 102
为谁治水?
105
汉奸辨
108
贪生怕死的权利
112
人的挺立
119
杀人的理由
122
早春的感动
126
第四辑
孝文化的当代困境
130
论董狐笔法
134
对孔子要行中庸之道
136
唱不尽古今旷男怨
139
养成一单单说事的习惯
146
为祖先道歉的文明史意义
149
从《灰阑记》到《霸王别姬》 152
第五辑
无声的雨
156
由《小芳》想到美国大兵
158
大红灯笼何所似
160
曾志伟的得意和 麑的缺席
162
论段小楼的被驯服
165
从电影《春苗》看民粹主义 168
第六辑
侠客梦的缘起
174
鲜花与玫瑰
178
诱以官禄德
181
叶公超的气度与才识
183
但愿留下的阴影散去
188
孔夫子论卡扎菲
200
鲜为人知的废奴英雄:威伯福斯 203
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 2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