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毛主席、汤因比*推崇的皇帝刘邦有何成功的奥秘
毛主席: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厉害的一个
汤恩比:人类历***有远见、对后世影响**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恺撒,另一位便是刘邦
太公兵法、鬼谷子、道家谋略的绝妙运用,草根崛起必读
毛泽东、成吉思汗、朱元璋、柏杨、李敖等倾心赞颂的千古帝王及英雄人物治国谋略和识人用人的大智慧
从乞丐到皇帝激动人心的生命历程
磨难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
內容簡介: |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政治家、军事家,自小有超凡的智慧,在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17岁)、劝李渊晋阳起兵(19岁)上深有卓识。青少年时代率军扫荡群雄,帮李渊建立唐朝。626年,发动玄武门,被立为太子,不久继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善于纳谏、用人,开创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及世界上鼎盛的封建王朝唐朝的奠基人。也是后代敬仰、学习的榜样。
隋朝末年,杨广当政,由于大量用兵,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兵役及奢靡的生活,民不聊生,遍地群雄蜂起,其中著名的有翟让、李密、程咬金领导的瓦岗军、王世充、杜建德、宋金刚及十八路反王。
本书从隋末写起,以李世民为核心人物,记述了他在文臣杜如晦、房玄龄,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侯君集等辅佐下逐一扫荡群雄,建立唐朝大一统及击退突厥,开创贞观盛世的过程,充分展现了李世民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宽阔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超的谋略及用人智慧。
本书原名《隋唐两朝志传》(且记述到中唐),开创了《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隋唐史小说传统。因以李世民为中心人物,且书名不通俗,今改名《唐太宗李世民传》,一方面希望读者借此了解隋唐历史,另一方面学习李世民宽广的胸怀、励精图治的精神、高超的谋略及用人的智慧。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战乱;鼓励生产,兴修水利;解放奴隶,消除腐败,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传》写于1948年,全面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一生。在作者笔下,一个历经艰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弘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跃然纸上,是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名著。
李建侯所著的《李自成传》详细描述了李白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写出了李白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斗志、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领导才能。毛泽东对《李自成传》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并亲自嘱托秘书,逐字抄存,以作为红色政权的借鉴。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及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李鸿章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及欧美等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局面。
|
關於作者: |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即本书《唐太宗李世民传》等著作。《三国演义》是著名的古典名著,《隋唐两朝志传》(《唐太宗李世民传》)开创了明清两朝说唐历史小说(《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等)的传统,对后世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等,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范文澜(18931969),字仲云,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群经概论》、《文心雕龙注》等书,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
|
目錄:
|
脸厚心黑,知人善用成大事
楚河汉界话中国
第一篇 秦帝国危机
第一章 虎狼之国
咸鱼翻身,异人入主秦政
奇货可居,不韦识珍宝
软性兼并,奠定统一基础
秦王政变,只换汤不换药
谏逐客令,李斯展才华
接受谏议,提升国家形象
孤愤说难,学者不敌策士
秦王称帝,完成军事统一
第二 章统一的弱点
中央集权,成功中暗藏危机
新旧党争,暴露新政权问题
废除封建,建立中央集权
天下国家化,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巡幸天下,拼死维持公权力
第三章 动乱再起
力不从心,统一前后判若两人
一句谎言,兴建万里长城
政治斗争,惹出千古焚书奇案
报复儒生,衍生坑儒大悲剧
始皇遽逝,赵高李斯联手夺权
假造诏书,扶苏蒙恬身皆死
赵高擅权,动摇大秦帝国最后根基
渔阳战鼓,各地方动乱又起
揭竿起义,天下风起云涌
实战经验:成功为失败之母
第二篇 沛县美男
第一章 浪荡少年时
起于草莽,英雄不怕出身低
天生帅哥,相貌非比寻常
浪荡个性,反奠定成功条件
率性豪放,广结四方善缘
天生老大,魅力佳人缘好
领袖魅力,市井自出仁义
见贤思齐,最是敬佩信陵君
第二章 崭露头角
角头亭长,脚跨黑白道
见王风范,大丈夫当如此也
巧遇贵人,获得美娇娘
谜样的个性,谜样的命运
率役上京,亭长成了通缉犯
剑斩白蛇,神话传说诉因由
图腾意义,象征解神奇
第三章 初成气候
陈胜起义,楚民响应
进军荥阳,震动半壁江山
县令造反,刘邦出头
杀害县令,自立为沛公
实战经验:将相本无种
第三篇 霸王出世
第一章 将门虎种
系出名门,悲剧英雄的后裔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天生武将,要学万人敌
避难吴中,渐展鸿图
会稽叛秦,项梁夺取地方政权
狙杀殷通,叔侄联手进击
陈胜发兵,中原全面动乱
粉饰太平,赵高夺得主导权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第二章 章邯反击
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众将离心,陈胜阵营崩溃
抗秦英雄穷途末路
六个月的反秦君王梦
众叛亲离,陈胜溃亡
群雄奋起,抗秦争胜
谋略高手,胆大张良
力士刺秦王,博浪传美名
奇遇黄石公,苦学太公兵法
从江北到江南,召平引出项梁
项梁纳编张楚军的力量
坚强的抗秦阵容
第三章 双雄对决
项梁的心理危机
双方布局,争取粮仓
秦廷内斗,赵高夺权
李斯父子遇害,赵高独揽大权
宋义断言,项梁必败
临危授命,项羽显将才
实战经验:弱者的机运
第四篇 进军关中
第一章 宋义挂帅
章邯破赵,兵围巨鹿
形象特殊,刘邦成为西征军司令
宽大长者,未来劲敌
北征军团,明争暗斗
猛如虎,贪如狼,结梁
刺杀宋义,项羽夺权
发兵救赵,大战即将开展
第二章 巨鹿大战
华北粮仓,军事重镇
刎颈之交,背信忘义
章邯对项羽,智将对猛虎
突击策略,攻打甬道
破釜沉舟,项羽孤注一掷
王离兵败,巨鹿解围
翻脸成仇,赵国主权削弱
第三章 刘邦西进
收编流亡军,组成自助军团
大盗彭越,义助刘邦
高阳奇男子,狂生郦食其
张良归队,刘邦如虎添翼
宽宏战术,秦军丧失斗志
第四章 大秦之死
指鹿为马,赵高试群臣
司马欣回报军情,险些遇害
章邯投降,秦军主力崩溃
英雄惜英雄,章邯封王
赵高杀二世,子婴降为秦王
子婴杀赵高,刘邦攻入咸阳
实战经验:声势战对蚕食战
第五篇 项羽分封
第一章 约法三章
别人抢金银,萧何夺图籍
樊哙、张良轮番苦谏,刘邦退出咸阳
约法三章,刘邦树形象
中国战史上的又一悲剧
项羽、章邯,恶名昭彰
刘邦封关,项羽猛攻
第二章 鸿门之宴
戏剧性很强的鸿门宴
项伯报恩示警,张良仗义护主
刘邦高人一等的应变能力
厚黑大师,魔窟求生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对樊哙,英雄相惜
人为刀俎,走为上策
第三章 项羽分封天下
项羽火烧咸阳城
项羽仍心系南方
怀王和刘邦,最让项羽头痛
分封刘邦于汉中
天下新霸主:西楚霸王
第四章 汉国的建立
刘邦被逼入汉中
萧何月下追韩信
忍辱负重,韩信登场
广结善缘,建立知名度
想争天下,为何斩壮士
韩信登帅坛,汉王拜大将
韩信分析优劣,刘邦茅塞顿开
实战经验:祸福相依、成败相生
第六篇 彭城攻防
第一章 平定关中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中原动荡,项羽无心顾及关中
韩信处女秀,章邯败亡
王陵之母死义,刘邦无后顾之忧
项羽整合楚地,刘邦镇抚秦地
项羽攻灭田荣,刘邦整合河南
擅长阴谋的陈平
陈平投效刘邦
第二章 集结诸侯
收编楚地的反项羽势力
进攻彭城,直捣项羽巢穴
项羽巢穴不堪一击
霸王反攻,汉军崩溃
落荒大逃亡
第三章 卷土重来
张良谋划,突破困境
据守荥阳,重行部署
楚汉对抗雏形完成
韩信再定魏国
知名度最高的智将
实战经验:集团形成及团队意识的建立
第七篇 对峙荥阳
第一章 韩信背水布奇阵
军事天才开创新局势
进军井陉口,韩信兵临赵境
广武君建议坚守
韩信摆下背水阵
元帅作饵,大破敌军
置之死地而后生
拜敌为师,韩信学战略
第二章 江南变色
与魔鬼共舞,随何抱必死决心
利用矛盾心理,随何说动英布
强势行动,逼反九江王
楚军击破九江军,英布投降刘邦
恢复封建政策的正反思辩
离间计撼动项羽班底
第三章 弃守和反攻
和谈中制造机会
陈平反间,项羽中计
金蝉脱壳,荥阳弃守
屡败屡战,刘邦缠斗项羽
单身夺韩信军,刘邦将将有本事
刘邦的反攻策略
第四章 智取齐国
夹击项羽,郦生建议东联齐国
讲道理,郦生游说齐强人
韩信突击齐国,郦食其执义丧生
龙且出阵救齐,双雄对决生死
韩信再度发动弱者的欺敌战术
一场魔术般的河流战
齐国兵败如山倒
实战经验:战略对战术
第八篇 四面楚歌
第一章 楚河汉界
刘邦计诱曹咎,再下成皋
最是关心虞美人
汉城楚寨的长期对峙
欲烹我父,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斗力,刘邦斗智
蛮子射中了我的脚趾头
欺敌计,强行抱伤巡视全军
第二章三角习题
要干就干真的
项羽派使游说韩信
理性诉求不如感性认同
韩信阵营内的造反派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取得优势,主动求和
双人说客,不同演出
故弄玄虚,引项羽好奇
张良、陈平策动偷袭
第二章 项羽之死
固陵会战,项羽再败汉军
汉军阵营大集结
垓下大战,项羽首尝溃败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最后奋战
乌江自尽,霸王分尸
楚国的最后结局
实战经验:双赢和沟通
第九篇 大汉建国
第一章 刘邦称帝
掌握兵权,稳定领导地位
登皇帝位,奠定大汉政
自述成功因素,摒除将领投机心态
秋后算账,各有祸福
季布忠诚见赦,丁公二心被诛
娄敬、张良议论迁都关中
第二章 封赏功臣
天子亲征,确立从属关系
制服韩信,军政大权归一统
善将将者胜于善将兵者
功狗不若功人
分封子弟,奠定刘家天下根基
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评定功劳,萧何第一
第三章 征伐匈奴
匈奴的兴起和威胁
鸣镝实验,冒顿弑父自立
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攘外先安内,建立皇权尊严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御驾亲征,刘邦对冒顿
轻侮赵王,种下诸侯乱因
宣扬皇权,萧何大建未央宫
实战经验:赢的时刻
第十篇 铲除功臣
第一章 赵国风雨
韩王信事件余波
和亲政策,暂时解决匈奴问题
强化关中,削弱诸侯
贯高阴谋泄露,赵王张敖遭殃
所以不死,白张王不反也
新任赵王与皇权继任问题
陈豨造反,恶化赵国问题
赵地又陷入兵乱中
第二章 杯弓蛇影
诸侯会邯郸,陈豨败北
萧何设计,韩信遇害
益封五千户,非福是祸
为主筹谋,蒯彻无罪
兔死狗烹,彭越罹难
栾布哭彭越,反拜都尉
立南越王,树立南方统辖形象
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
淮南王见醢起事
英布将使下计,不足虑也
第三章 刘邦之死
废立太子的争议
皇太子的四大护法
刘邦抱病亲征英布
英布兵势强大,战略趋向下策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剿平叛逆,全国复归安定
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
为民请愿,萧何下狱
最后的一位叛王
刘邦的最后遗言
死后四天才发丧
实战经验:沟通技巧和集团意识
第十一篇 后刘邦时代
第一章 萧规曹随
奉命斩樊哙,陈平放水
吕后整肃刘氏诸侯
观看人彘,刘盈绝政
萧何去世,曹参继任
曹参:刘邦班底的首席猛将
治理国家,狱政和黑道的管理最重要
萧规曹随,千古美谈
无为而治背后的苦衷
忍辱为国,安抚匈奴
第二章 吕后专政
欲求安全,先让吕后安心
反对吕氏封王,王陵罢职
刘氏、吕氏统统有奖
吕太后发动整肃刘氏
诸吕擅权,朱虚侯首先反弹
功臣派也预准备反扑
吕氏权力急窜至最高峰
第三章 功臣复刘
功臣派舵手陈平和周勃
齐王发难,刘氏党起义
关键时刻,吕禄、吕产信心动摇
周勃巧夺兵权,发动政变
功臣商议,共立刘恒为皇帝
刘氏政权已定
弱势君王,审慎作风
实战经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刘邦年谱
编后
第一回 兴宫室剪彩为花
第二回 隋炀帝游幸江都
第三回 窦建德兵杀郭绚
第四回 杨义臣扫清河北
第五回 杨玄感兵起黎阳
第六回 瓦岗寨群雄聚义
第七回 翟让李密据兴洛仓
第八回 李密移檄数帝罪
第九回 文静世民议大事
第十回 世民说李渊起兵
第十一回 李渊遣使如突厥
第十二回 唐兵大破宋老生
第十三回 李渊合兵围长安
第十四回 李渊奉迎立代王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关射子
第十六回 王世充东都救援
第十七回 含嘉城罗士信战丘瑞
第十八回 李密诱杀翟让
第十九回 化及江都弑炀帝
第二十回 化及鸩杀少帝
第二十一回 李渊受禅即帝位
第二十二回 窦建德自立夏帝
第二十三回 凌敬义说杨义臣
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棱降夏
第二十五回 刘黑闼智赚范愿
第二十六回 化及招募众豪杰
第二十七回 范愿大战宇丞基
第二十八回 聊城暗火烧仓库
第二十九回 义臣智破杨士览
第三十回 杨义臣遗书睡榻
第三十一回 秦王北邙山射猎
第三十二回 秦王被擒囚南牢
第三十三回 徐世私放秦王
第三十四回 王世充借粮背德
第三十五回 秦叔宝洛阳大战
第三十六回 李密魏征自投唐
第三十七回 殷开山独战六将
第三十八回 秦王十计羞李密
第三十九回 刘武周定扬称帝
第四十回 宋金刚义释张达
第四十一回 元吉逃回长安城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败崇茂
第四十三回 唐杀民部刘文静
第四十四回 废越王世充篡隋
第四十五回 李世复归大唐
第四十六回 苏世长结连朱粲
第四十七回 世云游访叔宝
第四十八回 秦叔宝弃郑投唐
第四十九回 叔宝污敬德画像
第五十回 郭孝恪谋退北虏
第五十一回 世大破王行本
第五十二回 柏壁关唐刘大战
第五十三回 美良川秦王跳涧
第五十四回 敬德三鞭换两锏
第五十五回 世智取柏壁关
第五十六回 唐兵介休烧粮草
第五十七回 金刚败走北突厥
第五十八回 介休城敬德诈降
第五十九回 刘世让谋杀武周
第六十回 敬德举介休降唐
第六十一回 单雄信割袍断义
第六十二回 尉迟恭御园救主
第六十三回 李世民兴兵伐郑
第六十四回 窦建德兴兵救郑
第六十五回 窦建德大战唐兵
第六十六回 建德败走牛口谷
第六十七回 楚朱粲醉烹段确
第六十八回 尉迟恭怒击妖妇
第六十九回 李秦王平定东都
第七十回 孝恭李靖破萧铣
第七十一回 刘黑闼反唐报仇
第七十二回 黑闼箭射罗士信
第七十三回 肥乡城唐兵大战
第七十四回 建成平定河东府
第七十五回 秦王谋据洛阳城
第七十六回 秦王推刃同气
第七十七回 太宗代父即帝位
第七十八回 李靖阴山破突厥
第七十九回 玄武门奏七德舞
第八十回 太宗废太子承干
第八十一回 薛延陀纳币绝婚
第八十二回 秦琼含血敬德
第八十三回 太宗教场定先锋
第八十四回 薛仁贵降伏火龙
第八十五回 唐太宗跨海征辽
第八十六回 薛仁贵五箭取榆林
第八十七回 摩天岭三雄被戮
第八十八回 李世祭白玉山
第八十九回 白岩城红袍战白袍
第九十回 薛仁贵箭射扶桑客
第九十一回 高丽王舆榇出降
第九十二回 褚遂良叩头流血
第九十三回 武氏杀王后萧妃
第九十四回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第九十五回 废中宗武后专权
第九十六回 李敬业起兵匡复
第九十七回 李孝逸兵败敬业
第九十八回 娄师德唾面自干
第九十九回 千骑奔斩李多祚
第一○○回 诛韦后睿宗即位
第一○一回 李太白立扫番书
第一○二回 华阴县李白倒骑骡
第一○三回 安禄山作反范阳
第一○四回 禄山计困颜杲卿
第一○五回 真源令张巡起兵
第一○六回 张巡缚草计取箭
第一○七回 哥舒翰灵宝战贼
第一○八
|
內容試閱:
|
一 小沙弥
元至正四年1344年,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位的第十二年,淮河流域的人民遭受了苦难,旱灾,蝗灾,加上瘟疫。
好几个月没有见过雨了,栽下的苗晒得干瘪枯黄,大地裂开了一条条的裂缝。到处在求雨祈神,老年人恭恭敬敬向龙王爷磕头,孩子们戴着柳枝圈圈蹿出蹿进。正在焦急没收成时,又来了弥天漫地的蝗虫,把穗上稀稀的几颗粟粒吃得一干二净。地方上有年纪的人都在唉声叹气,哭丧着脸,说几十年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年成,这日子着实过不得了。
不料祸不单行,瘟疫大起,钟离太平乡的人,接二连三地病倒。人们已经吃了多少时候的草根树皮了[1],病一起就挺不住,开头只觉得浑身无力气,接着是上吐下泻,不到一昼夜便断了气。起初大家还不理会,到了一个村子里一天死去了几十个人,家家死人,天天死人的时候,明白这是上天在降罚,散布瘟疫来收人,才着了慌。不管在数的难逃的老话,还是逃命要紧,各村庄的人携儿带女,只要有亲戚朋友家可投奔的,连家里的病人都顾不得了。不过几天工夫,太平乡数得出的十几个村子,便闹得人烟寥落,鸡犬声稀,显出一片凄凉黯淡的景象。
孤庄村[2]朱家,朱五四官名叫世珍的,一大家人,不过半个月,死了三口。五四六十四岁了,四月初故去,三天后,大儿子重四学名叫兴隆的也死了,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陈二娘又死了。五四的二儿子重六兴盛和小儿子元璋原名兴宗,小名重八,眼看着大人一个个倒下,请不得郎中,抓不得药,只急得相对痛哭。[3]尤其为难的是:家里没有一贯钞、一钱银子,买不了棺木,更谈不上坟地。田主呢?几年的主客,想来总该施舍佃户一块埋骨之地,谁知不但不理会,反而呼叱昂昂[4],邻舍们都觉得难受,伤心。正没计较处,同村人刘继祖[5]不忍心,慨然舍了一块地[6],两兄弟磕头谢了,真是一头有了着落。但是,衣裳呢?棺椁呢?还是没办法。只好将就把几件破衣裳包裹了,抬到坟地草葬。两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了,还未动手挖坑,突然间风雨交加,雷轰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约够一顿饭时,天霁雨晴,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脚下土松,一阵大水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薄薄的一个土馒头,俗话叫做天葬[7]。三十五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还觉得伤心: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8]
父母的大事虽了,过日子呢?没留下一寸土、一颗米,元璋饿了些日子,到处找零活做。谁知大户人家都已逃荒逃瘟去了,贫民小户自己都在挨饿,怎么雇得起人?到处碰壁,懒洋洋地不愿回家,一径到村外给他父母上坟,蹲在新长着青草的坟边,沉思如何来打发日子,对付肚子。
他长得躯干魁伟,黑黑的脸,下巴比上腭长出一寸多,高高的颧骨,却又大鼻子,大耳朵,就整个脸盘看,恰像一个横摆着的立体形的山字,脑盖上一块奇骨隆起,像一个小山丘。粗眉毛,大眼睛,样子虽看着叫人不喜欢,却怪匀称,怪威严而沉着。
小时候替人看牛放羊,最会出主意闹着玩,别的同年纪的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习惯地听指挥。最常玩的一个游戏是做皇帝,你看,虽然光着脚,一身蓝布短衣裤全是窟窿补丁,他却会把棕树叶子撕成丝丝,扎在嘴上做胡须,找一块车辐板顶在头上当平天冠,弄一条黄布包袱披在身上,土堆上一坐,自己做起皇帝来了。拣一些破木板,让孩子们毕恭毕敬地双手拿着,当做朝笏,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齐齐地三跪九叩头,同声喊万岁。
他又最会做坏事。有一天,忽然饿了,时候早又不敢回家,怕田主骂。同看牛的周德兴、汤和、徐达许多孩子也都嘴馋起来了。大家越说饿,真的肚子咕噜得越凶。这个说有一碗白米饭吃才好呢,那个又提真想吃一顿肉,一个又说肉是财主们吃的,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个个的嘴都被说得流涎了。猛然间元璋一喊有了,大家齐声说:什么?元璋笑着说:现放着肉不吃,真是呆鸟!大家还不明白。元璋也不再说话,牵过一条花白小牛娃,放牛绳捆住前后腿。周德兴看了,赶紧抄着砍柴斧子,当头就是一斧。汤和、徐达也来帮忙剥皮割肉。别的孩子们拣烂柴树叶子,就地生起火来。一面烤,一面吃,个个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不一会儿,一条小牛娃只剩一张皮、一堆骨头和一根尾巴了。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山脚下村子里,炊烟袅袅在半天空,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蓦地一个孩子省悟了,小牛吃了如何回主人的话?大家都面面相觑,想不出主意,担不起罪过。正在着急,互相埋怨,乱成一团的时候,小一点的孩子竟哇地哭了出来。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出的,责任也该担起来,一拍胸脯说:算我的事。也真亏他想,把皮骨都埋了,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头空缝里,说是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只留下尾巴,拉了半天不出来。孩子们齐声说好。当天晚上,元璋挨了一顿毒打,被赶回家。虽然吃了苦,丢了饭碗,但深深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大家都甘心当他作头脑[9]。
这一年他算是十七岁,是元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未时生的,属龙,扣准了还不满十六足岁。父亲是老实本分人,辛苦了一辈子,头发胡子全白了,搬了一辈子家,从泗州盱眙县迁到灵璧县,又迁到虹县,到五十岁时又迁到钟离东乡,住了十年,活不下去,再迁到西乡,四年前才搬到这孤庄村来。[10]十个田主大户竟有十个是黑心的,说尽好话算是佃了几亩地,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还在地里做活,出气力、流汗水,忙碌一年到头,算算收成,十成里竟有六成孝顺了田主。左施肥、右戽水,把田地服侍得肥了些,正好多收一点时,田主立刻就加租,划算一下,还是佃户吃亏。划不来,只好搬家另觅大户;忍下去吧,三两年后还是得被撵走。因之,虽然拖儿带女,在一个地方竟住不满十年,而且,老是替新大户开荒地,服侍熟了,就得走路。卖力气,受欺侮了一生,到死后,连葬处都没有,要不,怎么会求刘继祖舍地?
儿女都大了。大哥二哥算是娶了媳妇,说也笑话,连花轿也用不起,喜酒也没有一盅,还不一样是佃客人家的女儿。三哥重七兴祖给人家招了上门女婿,白得一房家小,可是得给人家挖一辈子地,也好,家里省一张嘴。大哥有两个小的,二哥也养了一个男孩,算是一家老小三代。大姊嫁给王七一,二姊远了,还是在盱眙时候订的,男人叫李贞。[11]只有自己没成家,要是时和世泰、雨顺风调的太平年头,一家子勤勤恳恳,佃上几十亩田地,男耕女织,喂鸡养猪,上山砍柴,沿路捡粪,靠着有的是人力,缩衣节食,苦虽苦,像牛马样总活得下去。偏又时运不济,二嫂三嫂先后病死,大侄儿和二房的孩子都夭折了,王家满门死绝,嫁给李家的二姊也死了,姊夫带着外甥保儿逃荒,不知去向。偏偏今年又闹瘟,一家三口都被瘟神带走了,偌大一个人家,只剩大嫂王大娘和二侄文正,二哥重六和元璋自己了。
剩下四口人,粮食一颗也没有,地里的呢?一旱一蝗,收到的不够交租,哪来吃的!平时一家子都靠力气血汗换饭吃,如今只好吃草根树皮,何况也不容易找。估计大嫂还有娘家,总可以央告到一升两升;二哥呢?这些天脸色也老是不对劲。自己食量又大,粗重活计虽干得,却苦于这荒年,空有气力没处卖。小时候虽跟蒙馆老师上过几月学,一来贪玩,二来农忙得下田,哪曾好好念过一天书。虽然靠着有点记性,认得几百个字,又苦不甚通解,故做不得文墨勾当,当不得衙门里的书手,也写不得书信文契。父亲搬到本村来,本是贪图这一乡荒地多、人力少,只要死命使气力,三个壮丁加上女眷,孩子们替人放牛赶羊,也不会吃闲饭,天可怜见有两三年好庄稼,对付着混过日子。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刻薄狠心像是田主应有的德性,三节送礼,按时交租,赔着笑脸,还是掂斤播两,嫌麦子太潮,嫌称不够,恨不得用两个秤砣,扳住秤尾起不来。那一些管事的更是刁难百般,饶是肥鸡大肉,大碗酒,还拍桌捶凳,脸上像绷过似的,剥不出一丝笑容。这年头能少交一点租就是天大的人情了,还敢开口向他们借口粮?官家的赈济呢?不敢指望。即使皇恩浩荡,居然会有一点,还不是落在县官的荷包里、大户的仓库里去,哪儿会有穷人的份。而且,即使漏出一星星、几颗颗,要铺保啦,到保甲长家里去摁手印啦,又是调查啦,登记啦,还有什么什么的,发下来不够吃一顿,腿跑断了,头磕破了,气受够了,也许还挨不着,轮不到。索性断了这个梦,倒少些麻烦。再说本家呢?伯父这一房还在泗州盱眙县,是祖父手上打的根基,伯父名下有四房,听说近年已衰落得不像样,几个哥哥侄儿先后去世,只剩一个四嫂在守寡,看光景也投奔不得。[12]
再往上,祖籍是句容,朱家巷还有许多族人。祖父在元朝初年是淘金户,本地不出金子,官府不由分说按年照额定的数目要,只好拿谷子换钱钞,到远处买金子缴纳。后来实在赔纳不起,没奈何,丢了房屋田地,逃到泗州盱眙县垦荒。那边几代没来往,情况不明,再老的祖籍是沛县,如今已经隔了几百年,越发不用说了。[13]
舅家呢?外祖父陈公那一嘴大白胡子,惯常戴上细竹丝箬帽,仰着头,那扣齿念咒的神气,还依稀记得。想起来也真怪,只知道叫他外公,连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死的那年已经九十九岁,差一年便算人瑞,可以报官领赏,据说还有花红表里,县太爷还要请酒作揖呢。母亲曾翻来覆去地说外祖父的故事,这话已有五六十年了!那时外祖父在宋朝大将张世杰部下当亲兵,鞑子兵进来,宋朝的地方全被占了,连文丞相都打了败仗,被俘虏过去。张世杰忠心耿耿,和陆丞相保着小皇帝逃到崖山,那年是己卯年1279。二月间,张世杰集合了一千多条大船,和鞑子兵决战,不料崖山海口失守,斫柴取水的后路给切断了,大家只好吃干粮,干得忍不住,连海水也顾不得,大口大口灌下,弄得全军都呕吐病困。鞑子兵乘机进攻,宋军船大,又都连在一起,无法转动,三军绝望死战,一霎时中军已被冲破了,陆丞相眼见不济事,不肯被俘,让鞑子作践,仗剑叫妻子女儿都跳下海去,自己背着六岁的小皇帝跟着殉了国。张世杰带了十几条船,冲出重围,打算重立赵家子孙,恢复国土,忠义之气实在感动人。谁知天不保佑,船刚到平章山洋面上,一阵飓风,把船都吹翻,张世杰也淹死了,宋朝也就真个亡了国!外祖父掉在海里,侥幸被人救起,吃了许多苦头才得回家。为着不肯再替敌人当兵,迁居到盱眙津里镇。他原来会巫术,就靠当巫师,画符念咒,看风水,定阴阳过日子。到老年时常含着一泡眼泪说这故事,惹得听的人也听一遍哭一遍。外祖父只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嫁给季家,小的就是母亲;过继了季家大表兄做孙子,外祖父死后,这些年也没有和季家来往,料想这年头,景况也不见得过得去。[14]
元璋想来想去,竟是六亲都断,天地虽宽,无处投奔,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无路可走,越想越闷越烦,无精打采地走回家来,蒙头便睡。
吃了一些日子草根、树皮、糠屑、观音土,半饥半饱,落魂失魄似的一筹莫展。大嫂带着侄儿回娘家去了;二哥一样的饿,也没主意;当时在一起的几个朋友周德兴、汤和年纪都比自己大,有气力、有见识,又都出外谋生去了,无人可商量。从四月一直待到九月,半个年头了,还计较不出一条活路。
天还是吝惜雨水,蝗虫越来越多,日子久了,连草根树皮都吃完了,再也撑不下去,和二哥商量如何是好,二哥急得直跳,哭了半天,想想只有远走他乡,各奔前程找活路去。哥哥舍不得兄弟,兄弟舍不得哥哥,哭得连邻舍也伤心了。隔壁汪老娘看着重六不放心小兄弟,提醒当年五四公不是在皇觉寺许了愿,舍朱重八给高彬法师当徒弟吗?如今何不一径当和尚去,一来还了愿,二来总有碗淡饭,不比饿死强?二哥想想也是办法,这事就此定了局。[15]
原来元璋少时多病,才生下,三四天不会吃奶[16]。肚子胀得圆圆鼓鼓,险些不救。五四公做了一个梦,梦里觉得孩子不济事了,怕是命硬,也许只有佛菩萨救得下,索性舍给庙里吧,一径抱着孩子进一个寺,寺里和尚一个也不在,接不着头,又抱回来。忽然听见孩子的哭声,梦醒了,孩子真在哭,妈妈在喂奶,居然会吃奶了,过几天,肚胀也好了。长大后还是三天风、四天雨,啾啾唧唧,病总不离身,父母着了慌,想起当年的梦,才真的到寺里许了愿,给元璋舍了身。[17]
汪大娘和他的儿子汪文替元璋预备了香烛,一点礼物,央告了高彬法师。九月里的一天,皇觉寺多了一个小沙弥,长老添了小徒弟。朱元璋剃光成葫芦头,披上一件师父穿烂的破衲衣,居然是佛门弟子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念经,是日常功课,见人叫师父、师兄、施主,连称呼也改了。早晚听着钟声、鼓声、木鱼声,想想自己,想想半年前的家,想想不知逃到哪儿去的二哥,心中无限感慨。[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