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編輯推薦: |
没有肤浅说教,都是深度分析;不谈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内心;孩子不愿向家长解释,却与作者坦诚交流——这一切,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
青春期的种种困惑、纠结与烦恼,都能通过家庭教育来防范与解决。
成年人应该撇开功利的目的、肤浅的心态与物质的方式,真实地关注孩子的心灵,从本质上发现问题,以爱的方式面对困难。
如此,所有的隔阂与矛盾都将云开雾散。
|
內容簡介: |
很多父母和老师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前途,忽视了孩子生活环境的巨变。
为什么5岁的女孩会担忧自己的外貌并对购物感兴趣?为什么十几岁的女孩就接触性并在酒吧狂饮,着迷于网游,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欺辱同龄人?为什么压力、自残、厌食症有增无减?为什么事业机遇来临时,她们却要结婚生子……父母不禁感到惊讶——我们的女孩怎么了?!
这条家长与孩子之间二三十年的代沟很难逾越。女孩的生活日新月异,种种问题让父母心力交瘁、迷惑不解。
我们怎样才能让女孩正确看待自己和异性,重建自信和自我价值观?作者经过两年的时间,采访了很多女孩、教师、校园顾问、心理学家、执法人员和医务人员,揭示了女孩从出生到青春期,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深度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根源,揭开了青春叛逆的真相,并给家长提供了有用的建议。
父母应常常到孩子的世界中看看,跟上孩子的脚步,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危机重重的青春期。
|
關於作者: |
玛吉·汉密尔顿:教师、出版人、媒体评论员,对于社会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其作品在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巴西、立陶宛、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出版,如:《我们的男孩怎么了 揭开青春叛逆的真相》《重新发现神圣的自我》《热爱你的工作》《找回自我》《魔幻时刻》《软着陆》《男人不愿说的话》等。
|
目錄:
|
千金宝贝
被掠夺和侵蚀的童年时光
过度关注外表的颜值竞赛
外表上的关注越多,内心的不安就越多
热衷于购物和快餐食品的“吞世代”
小小“磨人精”——缠着家长买品牌
早熟的“乖乖”女
过早的“性感”
“吞世代”女孩到底在追求什么?
“我想拥有一切!”
期望越多,压力越大
物质女孩知多少
热衷于整形的女孩们
愈演愈烈的减肥狂潮
减肥减出厌食症
少女的自我伤害行为
都是“朋友”惹的祸
你不知道的校园暴力
花花世界中的性感女孩
过早接触性生活
自我身份的不认同与缺失
酗酒的女孩们
嗑药、盗窃——处在危险边缘的女孩
愈演愈烈的少女抑郁倾向
自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少女暴力问题
女孩们的“秘密花园”
危机四伏的网络
沉溺于色情文化
渴望出名和被关注
女孩眼中的“立业”
憧憬婚姻的女孩们
渴望拥有自己的宝宝
我们应该为女孩们做些什么?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小小“磨人精”——缠着家长买品牌
仅靠运气很难成事,商家在向孩子推销产品时,可谓做足了准备工作。他们甚至对孩子缠着父母买东西的方式进行了仔细研究,以期增加销量。他们知道,女孩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理由,希望说动工作繁忙的父母给自己买东西。儿童营销专家谢丽尔·爱戴这样解释:“公司必须在广告里列出孩子不得不买(该产品)的所有理由,而且要用孩子能够表达出来的语言。”更有甚者,有些公司教导女孩们如何存钱,如何买东西。我经常访问的一个网站就鼓励她们创造自己的愿望清单,然后发给朋友或是家人,甚至打印出来带到商店里。令人欣慰的是,近来这种情况已经有所减少。
名牌效应——令人狂热……我们在街上走着走着,她就会说:“那是香奈儿,那是路易威登,那是范思哲。”
——米歇尔,6岁孩子的母亲
被称为“青少年时尚发源地”的阿贝克隆比·费奇服装公司是第一家以青少年为目标市场的时尚品牌公司,公司最成功的决定之一,就是让很酷的青少年出现在商品目录上,产生广告效应。该营销策略的成功之处在于,阿贝克隆比·费奇公司塑造出了自己需要的青少年形象。该公司还强调商品目录的价值,并要求消费者为此付费。这种“必备之物”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目录杂志,即杂志和商品目录的综合出版物。
对12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广告营销存在很大的道德伦理问题,如果从心理和神经方面研究这个年龄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把广告当作信息和娱乐资源,而不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广告。
——阿曼莎·因贝尔,消费者心理研究者
如今,个性化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更加复杂,家长们必须更加警醒,关注女孩们身上发生的事情。现在,消费者还可以同广告进行互动,女孩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让一些上镜的照片出现在广告里,然后可以把这些广告照片发给朋友,或是贴在自己的网站上。女孩们还能收到配备个性化音乐、文字、视频、动画和图像的广告。对广告商而言,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无疑是个绝佳的营销范式。
☆ 家长的消费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尽管广告的影响不可小觑,但促使女孩们消费的可不仅仅是广告,家长的消费观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远在孩子们认字读书之前,她们就已经将目光投放在儿童商品册子上,即使是看电视也会被无穷的广告荼毒。之后,大多数女孩在长大还“未成人”的时候,就陷入了“血拼到底”的文化氛围。正如7岁的尼娜所说:“小时候我看的是‘小杂志’,现在演变成‘大杂志’,我已经收集了一大堆杂志,上面的内容很丰富而且很有趣,我也会一直看下去。”如果家长想将加诸在女儿身上的消费控制到最小化,那么将家里的商品册子扫地出门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外,家庭消费模式也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八九岁的儿童已经跟着父母去过无数次商店,也目睹过家长在电脑和电视前购物的全过程。一些专家称,家长可能会在无意间让孩子养成购物的习惯,甚至就购物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毫无疑问,商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因此,家长要更加注意自己对待购物的态度,注意买东西的方式和地点,这样多少会起到一些作用。与其去购物中心,家长们不妨带着小姑娘前往当地的工艺品市场和菜市场,这些地方能更好地丰富女孩们的见识,增加她们的人生经验。如果女孩们能在旧衣服、跳蚤市场和旧货拍卖中发掘出乐趣,她们也会意识到旧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所在。这些经历也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她们更好地应对非常规的、需要社交技巧的事情。
她们早早就开始学习化妆技巧,开始关注自己的各种搭配,这一切都发生在她们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安妮特,13岁孩子的妈妈
对大多数女孩而言,购物是一种令人沉迷的癖好。不可否认,家长们无法从容控制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此,专家的建议是,家长应当关注那些引入家门的东西,这点至关重要。“事情一不留神就会失控——尤其是当你放任这些媒介进入自己生活的时候。”阿黛尔这样告诉我,她有两个女孩。
如果家长想要掌控一切,那么就要特别注意家里的电脑和网络世界。是时候给女儿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了,家长要教导孩子保护自己,避免泄露私人密码或是家庭地址,抑或是其他个人隐私。家长们还应当下载网络过滤器,限制孩子登录某些电脑程序。
对“吞世代”的女孩们来说,是否为名牌无疑极其重要。她们要借此来定义自己是谁,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 为什么“吞世代”女孩崇拜名牌?
广告商的作用就是让女孩对这些品牌滚瓜烂熟,了如指掌,接着他们就能从营销活动中获得暴利。对“吞世代”来说,是否为名牌无疑极其重要,她们借此来定义自己是谁,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品牌的吸引力就在于,让女孩们专注于购物本身,而不是实际需要。
“品牌”一词,所代表的远远超过词语本身的含义。女孩们想要的不仅仅是某个颜色或款式的帽子和裤子,她们想要的是这个品牌所包含的荣耀。如此一来,现在摆在家庭和学校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女孩们进行媒体意识培训,通过培训让小女孩们了解自己长久以来是如何被操纵着购物的。
现在的小学生似乎生活在一个品牌世界里,品牌一词出现在他们小小世界的每个角落,名人、玩具、电视节目和电子产品互相交叉,错综复杂。
——艾格尼丝·奈恩,研究员
女孩们穿的衣服、吃喝的东西和喜欢的音乐都能帮助自己吸引他人注意,甚至成为人气女孩。青少年品牌教主玛丽·凯特和阿什利·奥尔森就是抓住这个商机,从手下的书籍、音乐、香水、化妆品和其他时尚产品着手,积聚了近4亿美元的财富。
为什么“吞世代”女孩崇拜名牌?这是因为她们喜欢通过穿着和喜好来界定朋友圈。为了呼朋唤友,为了避免被孤立,女孩们想出种种方法纠缠父母,希望他们给自己买想要的东西。品牌力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各个公司一直坚持不懈建设专属品牌的原因所在。这些公司一旦知道自己有利可图,当然不想让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从手中飞走。
“大家的从众心态非常严重,”卡拉指出,她是一个10岁女孩的妈妈,“十几岁的孩子并不害怕被众人孤立,但如果是八九岁的孩子,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一位女校长告诉我,有一个12岁的女生辛辛苦苦积攒了80美元,最终购买了一双鞋子。这个女孩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只是为了参加学校举办的一次庆祝活动。还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参加
学校的“友谊日”活动时,身着暴露的无肩背心并化了妆,不认识这个女孩的人甚至以为她有15岁。如果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只会让她们认为生活就是“即时满足”:即时购物、即时友情、即时行乐,甚至即时性关系——长此以往,生活中就没有什么能够令她们愉悦、令她们感到特别的事情了。
广告商们的宣传活动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女孩以为自己必须拥有想要的一切。因此,当家长对某些要求说“不”时,席卷而来的只剩下女孩们浓浓的挫败感。“有时候,爸爸妈妈不让我买时尚衣服,即使我死缠烂打,他们也不在乎,”9岁的瓦内萨这样告诉我,“这对我来说太难接受了。”
现在的小女孩喜欢通过穿着和音乐喜好来选择朋友,这也是她们要死缠烂打让父母买这些东西的原因。
营销人员千方百计地想要吸引女孩们,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女孩的购物选择。“每年的流行风尚都不一样,我的女儿艾玛只有8岁,但也已经注意到这点,”阿黛尔告诉我,“艾玛想要的衣服跟青春期少女的穿着几乎没什么差别。我的另一个孩子今年13岁,她在艾玛这么大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艾玛太容易受到时尚的‘伤害’,因为她过于关注人们的看法和自己的外表。”
此外,在跟“吞世代”孩子聊天时,她们的时尚意识令人震惊。“我非常喜欢这些新款短裤,它们美极了,这都是夏天的衣服,”7岁的布鲁克告诉我,“我还买了条小黑裙,可以搭配这件粉衣服,这件粉衣服既可以当上衣穿,也可以当裙子穿,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搭配。”
消费者心理学家阿曼莎·因贝尔指出,铺天盖地的品牌现象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阿曼莎表示:“如今,品牌和传媒在孩子身上显示了非同寻常的力量,影响了她们的整体期望,以及对体形和美丽的概念。可以说,她们的需求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了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实,跟我谈话的母亲对此都有同感。“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她们的自我个性已经有所减弱,”一位母亲告诉我,“她们一个个就像是名人的缩小版。”
这种对消费的渴望从很多方面影响着女孩们的生活。近来,我的朋友凯特不得不将她9岁女儿苔丝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仅仅是因为她负担不起苔丝想要的名牌服装——苔丝周围的同学都通过这些名牌服装进行打扮。这所学校并非是贵族学校,但苔丝却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凯特只好在女儿被完全同化之前采取行动。尽管转学让凯特和苔丝都不好受,但结果证明这一决定非常明智。家长一旦深陷孩子的纠缠,又不当机立断的话,最终获益的一定是商家。
品牌力量正在日渐上升,对小女孩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女孩们会不自觉地去关注相貌、穿着和人气带来的好处,这甚至给她们带来了无尽的忧愁。有些时候,如果家长未能快刀斩乱麻,及时做出决定,就会带来极其危险的后果。事实上,很多学生家长寄希望于老师,期望老师教导孩子懂得适可而止。一位教育家的建议是,“不要害怕教导你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朋友。”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呼唤,呼唤家长摆脱肆意购物的生活;时代的号角告诉我们,是时候带着孩子去野餐,去农场、公园、博物馆、沙滩、图书馆,以及一切可以探索的地方了。这些地方不仅对加强亲子关系大有裨益,还能给孩子一个更为广博的视野,帮助他们审视自我,了解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