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4大板块:调研篇、思考篇、探索篇和实践篇。调研篇重点扫描和分析了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国外著名大学培养工程师的途径。思考篇主要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理论问题,从高等教育学及哲学角度进行理论探析,包括卓越工程师的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如何构建等。探索篇则是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上进行研究,包括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教学方法创新等等。实践篇以实例展示的形式,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成功教学案例。
|
目錄:
|
前言
1?调研篇
1.1?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1.2?国外大学培养工程师型人才的模式分析
2?思考篇
2.1?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
2.2?“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2.3?工程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条件
2.4?关于提升工科教师人才培养能力的思考
2.5?应用型高等院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2.6?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3?探索篇
3.1?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3.2?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
3.3?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路径探析
3.4?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3.5?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立体化教学
3.6?关于模块化教学的几个问题
3.7?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3.8?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体系构建
3.9?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0?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对策思考
4?实践篇
4.1?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方案
4.2?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附?卓越工程师的能力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