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包括引言在内共15章内容,主要讨论了宏观调控概念;宏观调控的实践历程;宏观调控的经济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等;宏观调控的法理基础;宏观调控的理念与范式;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战略理念;宏观调控中的规划调控;宏观调控中的财政调控、金融调控、产业调控、区域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影响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刘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究领域:国民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引子 1
第一节 宏观调控概念的形成 与发展 1
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国家干预 的关系 4
第二章 宏观调控的实践历程 6
第一节 尝试性的宏观调控 (19791981年) 7
第二节 犹豫不决的宏观调控 (19851986年) 9
第三节 硬着陆的宏观调控 (19881989年) 12
第四节 软着陆的宏观调控 (19931996年) 14
第五节 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 (19982002年) 24
第六节 未雨绸缪的宏观调控(20032004年) 32
第七节 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2008年以来) 37
第八节 总体认识和建议 43
第三章 宏观调控的经济理论基础 4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宏观调控 46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与宏观调控 52
第三节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与宏观调控 57
第四节 陈云的综合平衡理论与宏观调控 64
第四章 宏观调控的法理基础 75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法哲学基础 75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实定法学基础 82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历史法学基础 92
第四节 宏观调控的技术法学基础 105
第五章 宏观调控的理念与范式 115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理念之争 115
第二节 中国宏观调控理念的形成 118
第三节 中国宏观调控范式的形成 125
第六章 宏观调控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案例 131
第一节 中美宏观调控的差异 132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范式之争及其本质的解读 147
第三节 中美政府宏观调控范式的理论概括 149
第七章 宏观调控的目标选择 153
第一节 中外调控目标选择的差异性 154
第二节 对若干宏观调控重要目标的再认识 159
第三节 对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的机制化建设认识 167
第八章 宏观调控的战略理念 172
第一节 全球视角的发展观与发展战略 172
第二节 发展理论的转型与变通发展战略 181
第三节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战略实践 197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战略 210
第五节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迫切性 222
第九章 宏观调控中的规划调控 239
第一节 新时期规划的性质 239
第二节 规划体系的创新 241
第三节 规划内容的创新 247
第四节 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与整合 251
第五节 国家规划的社会参与制度 254
第六节 区域规划的创新 257
第七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创新 265
第十章 宏观调控中的财政调控 273
第一节 传统的财政政策及其转型 273
第二节 面向供给管理的财政政策 281
第三节 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减税促进就业的 验证 297
第四节 促进民生的财政政策 307
第五节 代际公平
|
內容試閱:
|
所谓宏观调控,一般是指国家为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 定、协调地发展,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在宏观上所实施的调节与控制。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实践中,宏观调控概念经历了宏观调节宏观控制宏观调控的发展过程。 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 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越要善于在及时掌握经济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以利于调节社会供应总量和需求总量、积累和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调节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布局 ,这是我国 首次提出了宏观调节的概念。针对那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的经济形势,1985年的人民日报社论《瞻前顾后统筹安排》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同志较多地重视微观 放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控 制的指示。 这是宏观控制名词首次见诸官方报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