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的重构》对于网络著作权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法律的纪律性、滞后性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进步性不断上演着"针尖"碰"麦芒"的"话剧"。从社会发展以及公众需求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加速了信息传播。如何平衡版权人、传播者、社会公共等主体之间的诉求,如何协调版权保护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合理的版权确权与授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成为迫在眉睫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难题,《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的重构》将通过研究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张力,来厘清互联网与版权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着眼于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状况下,构建合理有效的版权确权、授权模式与利益分配机制,进而实现权利人保护、互联网创新发展、社会繁荣进步的有机统一。
|
關於作者: |
孟兆平,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本科、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法研究所执行所长、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
|
目錄:
|
目录
导论
一、问题意识
一历史脉络
二现状梳理
三问题提出
二、研究思路
一互联网技术的特殊性
二保护体系重构的思路
三法律规则的重构
四授权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重构
三、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方法
二历史分析方法
三法解释学方法
四、语意限定
一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
二著作权和版权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重构的逻辑基础
一、作为逻辑起点的互联网架构
一去中心化
二开放性
三信息分组交换
四端对端
二、互联网环境中作品流通过程的特质性
一多样化的作品创作方式
二"多对多"的作品传播方式
三法律对非法使用行为的遏制效果降低
四传统的著作权产业链条发生断裂
三、互联网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重构的原则
一利益平衡原则
二法律和技术的良性互动原则
三利益与效率共赢原则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经济权利重构研究
一、互联网环境中著作权经济权利的变革
二、互联网环境中复制权的扩张及其限制
一复制权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扩张
二复制权扩张背景下的权利限制:临时复制的定位
三中国复制权变革的路径选择
三、互联网环境中发行权变迁的检视与探讨
一传统技术环境中的发行权及其限制
二技术发展对发行权适用范围的影响分析
三技术发展对发行权用尽原则的影响分析
四、互联网环境中传播权的构建
一WIPO互联网条约对技术发展的应对
二互联网环境中作品传播行为规制的伞式解决方案
三中国作品互联网传播行为的规制现状58
四中国著作权法中向公众传播权的构建
第三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的认定与限制制度研究
一、规制困境的审视及分析
二、ISP的责任界定:对规制需求的回应
三、实证之一:P2P文件共享行为的规制
一P2P文件共享行为与法律规制
二美国规制模式的借鉴
三中国法律规制的现状与改进可能
四、ISP的责任限制:利益平衡的考量
五、实证之二:避风港与红旗标准的适用
一ISP责任限制与产业利益平衡
二美国避风港制度的适用
三中国法下避风港相关规则的适用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许可机制的演变之路
一、传统技术环境中的著作权许可模式
二、互联网环境对著作权许可模式提出的挑战
一信息共享 v. 控制:基本理念的冲突
二作品创作层面:创作主体多元化趋势
三作品传播层面:ISP之于作品传播的作用
三、互联网环境中著作权许可模式构建的探析
一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
二自愿许可为基础
三法定许可和集体管理的变革
四开放许可的发生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一外文
二中文
二、论文
一外文
二中文
三、案例
一域外
二域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