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琪,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终身荣誉讲座教授。1977年取得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东西文化中心传播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82年回到台湾,先后担任过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系主任,中正大学电讯传播研究所教授、所长、社会科学院院长,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讲座教授。2002年赴香港担任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院长,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黄金辉传播与讯息学院黄金辉讲座教授(客座)。研究兴趣主要在文化与传播的关连,近年则聚焦于社会科学本土化议题,并以此为主题发表多种中英文著作,包括2011年编辑出版的英文专著《传播研究去西方化》(De-Westerniz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hanging questions and altering frameworks, Routledge,2011)以及《亚洲传播学刊》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专刊等。
目錄:
从书序导读序第一章 “本土化”:错误的答案一、“在地化”与一片迷雾中的“本土化”二、真假本土研究三、在“本土”谈学术:问题在哪里?第二章 自己的敌人:“西方主义”一、遭遇西方二、“西方主义”与“东方主义”论述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四、“西用”扩张五、对于“中体”信心的崩溃:自我与他者冲突的高潮六、二十一世纪的“西方主义”七、全盘接收主流西方所发展的方法与理论八、跟着西方贬抑自己第三章 “治学”与“思辩”(dialectic):道不同,可相为谋?一、文献性质:“学问”与“知识”二、研究取径:“治学”与“求知”三、春秋战国论述典范与西方的“不可共量”与“可共量”特质第四章 找路一、回归本土的两种取径与目的二、关键与吊诡:普世性与“一”“多”的论争第五章 学术的巴贝尔高塔倒塌之后一、理解、诠释、与翻译二、对于诠释的挑战三、“不可共量性”的种类四、共同性、兼容性与可共量性(Commonlity, Compatibility and Commensurality)五、“共量性”与“不可共量性”的相依相随六、由“普世”到“不可共量性”七、“不可共量性”到“可共量性”八、超越“欧洲中心主义”与“普世性”:可共量性/共通性第六章 实战手册:找回主体性、面对异质文化一、典范错置与主体性二、超越“西方主义”,面对异质文化的挑战三、代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