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卡尔·马克思“实践空间”逻辑批判;列斐伏尔的资本主义空间批判理论;戴维·哈维:空间的殖民化与解放之路;爱德华·索亚:三元模式的空间批判;让·鲍德里亚:情景主义向乌托邦者的转变;西方空间理论对中国的价值与启示。分别对现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诠释与批判。
|
關於作者: |
尹保红 (1975-),男,山西长治人,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政治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
钱 爽 (1990.07-),男,福建厦门人,北京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比较哲学。
王小乔 (1991.04-),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文化比较。
|
目錄:
|
第一章实践空间:马克思空间批判理论的逻辑起源
第一节“空间”批判思想提出
第二节空间正义初探
第三节马克思空间理论在中国
第二章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的空间转向与重构
第一节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继承者
第二节空间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空间的述评与前景
第三节中国城乡空间建设与空间政策
第三章空间殖民与解放:戴维·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第一节戴维·哈维其人其事
第二节戴维·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思想
第三节戴维·哈维的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思想
第四章三元辩证法的空间颠覆:爱德华·索亚社会批判理论
第一节爱德华·索亚其人其事
第二节爱德华·索亚的批判社会理论与后现代地理学
第三节爱德华·索亚的三元辩证法与“第三空间”
第四节爱德华·索亚的城市分析与“后大都市”
第五章乌托邦者情景空间:让·鲍德里消费社会与符号秩序批判
第一节让·鲍德里亚其人其事
第二节让·鲍德里亚的早期空间批判思想
第三节消费社会: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变相控制
第四节让·鲍德里亚的中期空间批判思想
第六章从符号空间走向文化批判:西方空间理论对中国的价值与启示
第一节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第二节三元辩证法对中国空间理论构建的启示
第三节乌托邦空间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