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最高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
|
內容簡介: |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最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最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优雅》丛书共10种:
01《如何看中国画》
王耀庭:台北故宫书画处研究员、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教授。
02《当书法成为艺术》
周凤五: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书法课。
03《陶瓷之路》
刘良佑:公认的香学研究第一人,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
04《中国图书三千年》
潘美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印刷史、古籍版本研究权威。
05《诗歌在唱什么》
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06《中国花艺》
许淑真:花艺专家,常年在台湾开设花艺课程。
07《篆刻的雕琢》
林素清: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对汉字起源有深入研究。
08《中国式建筑》
李乾郎:台湾古迹研究权威、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
09《茶的味道》
张宏庸:著名茶史、茶艺专家,对《茶经》有深入研究。
10《昆曲的声与色》
陈
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课。
|
關於作者: |
《优雅》丛书主编:何寄澎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曾任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主持出版《观念史大辞典》、《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等经典作品。研究领域包括唐宋散文、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运动》、《典范的递承:中国古典诗文论丛》等,并编辑整理了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
《中国图书三千年》作者:潘美月
历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主要讲授中国图书发展史、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鉴别研究等课程,对中国图书史有深入研究。有《宋代私家藏书史》、《中国目录学》(与昌彼得合著)、《图书版本学要略》(与屈万里、昌彼得合著)等著作。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最早的图书
第二章
纸的发明及盛唐以前的图书
第三章
印刷术的发明及唐、五代的图书
第四章
两宋时代的图书
第五章
金、元时代的图书
第六章
明代的图书
第七章
清代的图书
|
內容試閱:
|
简册
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一根称之曰简,将若干根简编连起来称为一篇或一册。简字从竹,上古最先应是以竹制简。根据自晋以来的多次考古发现,战国以至西汉初期,多用竹简;西汉末期以至晋代,则多用木简。大概是由于气候转变,北方竹产量逐渐减少的缘故。竹简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竹截成筒,再破成一根根狭长的简。这种新竹制成的简尚不能马上用来写字,除了要将竹节打磨光滑以外,还需要经过一番所谓汗简、杀青的修治过程。所谓汗简,即放在火上烤干新竹的水分,因有水分则容易蛀蚀。水分被炙出,凝在竹面,有如汗珠,所以称为汗简。至于杀青,古人尚无解释。因刘向《别录》曾说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近代学者多以为杀青就是汗简。其实,杀青乃是指刮削去青皮而言,因为青皮不能固墨,文字容易磨灭。从近代考古发现来看,战国以至秦汉时代的竹简,虽然文字并不一定写在竹青一面,但绝大多数是刮去了青皮的。经过杀青汗简以后的竹简,才可以正式缮写,所以后代拿杀青一词指代著作完成。木简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将木材锯成条片,一面磨光,经干燥后,即可用来写书。古人制竹简大抵用肉竹,制木简则多用松、杉、柳等木料,大多是就地取材。
简册的长度,依古籍中的记载,分为汉制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三种规格。重要的书,如儒家的经典六经,都用二尺四寸的长简。次要的书,如《孝经》等,用一尺二寸简。《论语》则用八寸简。二尺四寸的大册,古人尊称为典,汉代特别尊崇六经,故用大册来缮写。甘肃武威汉墓中发现的几篇王莽时代的写本《仪礼》,简的长度约在五十五至五十六厘米之间。汉尺一尺约当二十三厘米,五十五厘米正相当汉尺二尺四寸。山东临沂汉墓中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残简,及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发现的《南郡守腾文书》竹简,长度多在二十七点三至二十七点六厘米之间,约合汉制一尺二寸。以上可以证明古籍的记载不误。用大册写重要的经典,除了表示尊崇外,可能也由于六经之文每篇的字数较多,若用短简,则所需的简数必多,而不便于编册舒卷。据荀勖序《汲冢书》、晋太康年间所发现的战国时代写本《穆天子传》,及《后汉书》载曹褒编撰的礼书,都是二尺四寸简。又桓宽《盐铁论贵圣篇》说: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可见传记书籍、律文以及私撰的礼书,都可以用二尺四寸简,并不仅限于写六经。除了上述的三种标准规格外,敦煌所出的汉简《急就章》及元康二年历书都是一尺五寸。王充《论衡》称诸子书为尺书,武威出土的日忌、杂占等汉简,敦煌简中的永光五年、元兴元年等历书残简,长度都是二十三厘米,正相当于汉尺一尺。又长沙出土的战国楚简,有长仅十三点五厘米者,合汉制六寸。可知古代竹木简册图书的长度,除了古籍所载的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三种标准规格外,还有其他尺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