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做成就孩子的治愈系妈妈

書城自編碼: 28060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理论
作者: [韩]李林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77746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24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6/15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5
《 在难熬的日子里痛快地活 》
+

NT$ 240
《 丽莎的大红花 》
+

NT$ 240
《 菲鲁的圣诞节 》
+

NT$ 263
《 好严肃的农场 》
+

NT$ 495
《 慢 》
+

NT$ 270
《 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
編輯推薦:
爱发脾气、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人际困难
孩子的问题不必都向疗愈师、专家求助,
游戏、对话,一本妈妈们可以即学即用的疗愈手册。
不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强大的治愈系妈妈!
一本在韩国乃至全亚洲具有开创性的著作!
发现母性中天然的疗愈力!重新定义妈妈的意义!
內容簡介:
妈妈们无疑是最爱孩子的,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最频繁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的恰恰也是
妈妈。一旦伤害累积成心疾,妈妈们首先想到向心理疗愈师和专家求助,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本书详细阐述了作为妈妈最适合做孩子贴身的心理疗愈师的理由及时间、地点、心态方面的准备,并列举了针对坏脾气、爱吵闹、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人际困难、忧郁的孩子的妈妈行动计划,以游戏和对话为主要方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合所有妈妈阅读和参照。希望通过本书,使妈妈们照见自己教养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并重新找到自己与孩子的最佳相处模式,与孩子共同进步!
關於作者:
李林淑
1963年出生于釜山,成均馆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一直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和沟通专家活跃着。在各大咨询中心和学校、社会机构中利用图画书对孩子进行读书治疗,同时担任读书治疗研究所所长职务。2013年其作品《孩子在慢慢长大,父母们却在说同样的话》当选文化体育观光部选拔的优秀教养图书。此外代表作品还有《妈妈的读书治疗》《让我家孩子喜欢学习的学习问题》《婴幼儿读书训练》等。
目錄
Part 1伤害已成习惯 001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002
妈妈们必须知道的孩子的真心话 003
胜勋心里的话 005
给妈妈的小贴士从妈妈的自尊心开始 007
孩子为何会如此 008
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008
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的4种目的 009
4种目的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013
是教导,还是照顾孩子的心情? 014
妈妈是原因制造者,也是问题解决者 017
妈妈是问题制造者? 017
妈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018
妈妈,请呵护我脆弱的心! 019
给妈妈的小贴士妈妈的内在孩童(inner child) 021
心理治疗,妈妈也来试一试吧 023
妈妈来做会更好的理由 023
只有在治疗室才会变好的时源 024
妈妈的心理治疗有效果吗? 026

Part 2每天30分钟妈妈的心理治疗 029

从理解孩子的想法开始 030
妈妈了解自己的内心吗? 032
了解妈妈的心,也了解孩子的心 033
给妈妈的小贴士妈妈的心理治疗要进行多长时间? 035
妈妈的治愈对话 036
治疗师的治疗对话技巧发自内心地进行对话 036
进行治愈性对话的方法 044
给妈妈的小贴士分享此时此地(herenow)的感受 047
疗愈效果极大化 049
察觉孩子积极的变化 049
孩子什么时候才会敞开心扉? 052
支持孩子的改变 054
给妈妈的小贴士打造我家的心理治疗室 055

Part 3引向治愈与成长妈妈的心灵指导 057

清除内心情绪的脏东西 058
孩子为何产生这种行为? 058
隐藏在孩子心里的那些东西 059
孩子期望的与妈妈应给予的 059
培养共情能力 061
为期10周的妈妈心理治疗 062
清除内心情绪脏东西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063
给妈妈的小贴士对话内容取决于开头那句话 075
吵闹、倔强、生气、反抗的孩子 076
孩子为什么无礼地对待妈妈? 076
孩子期望的是? 077
妈妈的期望是? 079
针对吵闹、固执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080
攻击性的孩子转换为生产性能量的孩子 092
孩子为何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092
应对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094
灵活运用学习共情的教育性电视节目 095
调整攻击性节目之前 095
针对攻击性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097
注意力难集中的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集中风格 110
孩子为何不能集中注意力? 110
我的孩子是ADHD吗? 111
父母为培养注意力必须要做的 113
灵活运用松懈的好奇心 114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15
冲动性多动的孩子也能学会自我调节 124
关于冲动性多动症 125
因妈妈的努力而好转的宙沅 126
棉花糖实验背后的故事 127
针对冲动性多动症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30
从人际困难到拥有杰出社会性 145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什么是朋友关系? 145
如何培养社会性? 146
训练社会性所需要的心理工具 147
培养社会性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48
让不断争吵的兄弟姐妹因彼此的存在而踏实、幸福 162
兄弟之间为什么会打架呢? 162
为争吵严重的兄弟们准备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65
给妈妈的小贴士恢复平和的椅子比思考的椅子更好 179
抑郁、无助的孩子找回兴趣、活力的方法 180
每个人都可能抑郁 180
针对抑郁、无助的孩子 182
妈妈对于抑郁、无助的孩子应该更加用心 183
为抑郁、无助的孩子准备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84
消极的孩子如何懂得积极行动 190
关于内向与外向的误解 190
性格内向的孩子消极吗? 191
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积极的孩子 193
将孩子培养成积极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95

Part 4帮助孩子自我疗愈 201

自信心强的孩子会自我治愈 202
题目:我喜欢我自己 202
自我治愈、成长的孩子的语言 205
懂得调节感情的孩子的语言 205
懂得学习的快乐的孩子 209
自己懂得学习的孩子 212
治愈孩子,妈妈也会成长 215
给妈妈的小贴士爸爸的强力心理治疗 219
给妈妈的小贴士治愈孩子伤口的妈妈实践10戒律 223
內容試閱
妈妈的治愈对话
治疗师与妈妈所说的话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做相同的游戏,治疗师却能达到治疗的作用。治愈性的对话并不简单,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引起孩子微妙的内心变化,甚至慢慢改变孩子的行为。所以妈妈所说的话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会不同。
比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别人,如果别人喊了一声喂!大部分人会不高兴地回一句怎么了?而如果别人只是啊!了一声,大部分人都会说对不起。所以如果妈妈看到了孩子不好的行为就马上喊喂!那么孩子的行为不是毫无改变就是更严重。所以说虽然会很生气,但也要努力用啊!的方式来表达。下面来进一步了解治疗师所使用的对话方式有哪些是适用于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吧。


治疗师的治疗对话技巧发自内心地进行对话

☆用真心去对话
诚实的对话往往对孩子更有帮助。例如,明明生气了却还假装不生气,不如诚实地告诉孩子虽然自己生气了但为了你还是忍住了。
伤心就要说出来,并告诉孩子伤心的原因。因为,如果孩子知道家长所允许的范围后,会更加清楚自己该如何去做。妈妈希望你能够学习这些,妈妈担心你会成为一个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人。诚实地说出来。不是发自真心的话对孩子是行不通的。
你到底是有多想看电视啊,好吧,你就看够了再做作业吧。希望妈妈们不要抱着看你能看多久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因为结果显而易见。
很想看电视吧,妈妈可以等你30分钟。这样说孩子就会明白妈妈所想要的是什么,并明白极限在哪里。

☆充满关心的行为和语言
与孩子对话时,身体要尽量向孩子倾斜,并与孩子对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如果能够面带笑容温柔地对视就更好了。嗯,好的好的,妈妈明白,如果家长在对话时能够给予这样的反应,孩子会更想要表达。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孩子,就仿佛世界上只有你和孩子两个人。孩子受到安慰和鼓励后,也会对妈妈更加信任。很多妈妈喜欢边做家务边和孩子说话,或者背对着孩子说话,这样做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孩子根本听不清,而妈妈还自以为孩子听清了却不去做,从而大发雷霆。

☆接受、共鸣、倾听
接受是指妈妈要接受孩子与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感觉。不同并不就是错误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没有马上做作业,妈妈与其对孩子发火,不如理解为孩子只是累了想休息一下再做。
你原来喜欢这样。
没错,也可能会这样想。
在那种情况下也可能会说出这种话。
其实妈妈如果能够明白并接受孩子的不同,孩子就会开始转变,并学会为了妈妈而努力表现得更好。
共鸣是指妈妈努力与孩子感同身受。这就要求妈妈不要停留在原来如此的阶段,而是要与孩子产生相同的感受。
妈妈也是这样想的。
听到那种话妈妈也会生气的。
如果妈妈能够这样做,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妈妈站在自己的这一边,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所以妈妈不管教给孩子什么,孩子都会愿意去接受。
倾听是指妈妈们要用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只要能够用语言来反映孩子的心情就可以了。这样不知所措的孩子才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清晰的认知。
朋友不陪你玩,伤心了吧?
妈妈发火,你害怕了吧?
妈妈没能明白你的意思,怨妈妈了吧?
孩子并不能很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所以妈妈的话可以帮助孩子来完成认知的过程,孩子只有了解了自身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即便无法分清接受、共鸣与倾听也没关系,不说也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只要能够像这样包容孩子就可以了。

☆支持与鼓励
孩子,你努力的样子真帅!
即便困难,也坚持到了最后,不是吗?
下定决心就坚持下去,妈妈会给你加油的。
孩子在尝试做些什么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称赞是对结果的评价,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支持和鼓励则能够激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因为是对孩子某种想法或意志的支持,所以更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同时,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还能够让孩子更有信心获得成功,而且就算失败也可以继续支持与鼓励,家长对孩子的信赖以及对孩子潜能的坚信正是孩子动力的来源。这样做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开发潜能寻找自我。

☆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经历
妈妈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给孩子讲述自己曾经面对相同情况时的所思所想,并告诉孩子通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学习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当孩子对于说与不说犹豫不决时,不如家长先说出来,这样孩子就会惊讶于原来妈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啊!同时放下戒心,敞开心扉。

☆自我传达
妈妈对于你能这样做真的感到很高兴。
妈妈因为你这样的行为感到很伤心。因为感觉被无视了,所以有些不知所措。
妈妈所希望的就是你能够这样。
这就是向孩子准确表述自己心情的方法。因为不是以你作为开头,孩子不会有被责备的感觉,所以妈妈和孩子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生气了要告诉孩子为什么生气,高兴了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高兴,希望孩子怎样做就明确地讲出来,这才是正确的沟通方法。当妈妈用自我传达的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确认彼此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对话治疗,妈妈和孩子需要在对话过程中确认彼此是否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含糊其词的做法往往会造成矛盾,加深误会。比如,妈妈认为孩子答应了自己要努力学习,结果孩子却又在看漫画。所以妈妈要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复述给孩子,确认孩子所说的话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理解的那个意思,你所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像这样:
妈妈:你是说现在要努力学习不再看漫画了对吧?
彩源:不是,我是说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休息的时候看漫画。
妈妈:那就是先学习,剩余时间看漫画对不对?
这样做能够帮助妈妈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实践自己的约定。
你是说想每周都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对吗?
你是说可以给弟弟玩你的玩具,但却怕弟弟弄坏了是吧?
你是说并不讨厌妈妈催促你做作业,而是讨厌妈妈皱着眉头对你说话对吧?

☆提问
在辅导过程中提问十分重要。因为在被提问的瞬间,孩子便开始了思考。好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孩子领悟到之前没有领悟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帮助孩子对已经知道的事情进行整理。所以专家们一直在反复研究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对孩子才更有帮助。
而妈妈们如果要想像专家一样提问,就必须从现在起进行改变。不要再提出像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这样责备式的问题,而是要改为妈妈想,你一定有这样做的理由,告诉妈妈好吗?
3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孩子却做了两个小时,这种时候仅靠倾听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毕竟是孩子自己要完成的事情。这时不如这样提问:
做作业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怎样做才能更容易地完成呢?
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地方吗?
做完作业你想做些什么呢?
这样有助于让躁动不安的孩子思考清楚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大人们一般害怕孩子不做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替自己做作业,但其实孩子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父母。万一孩子提出让家长代做作业,那么家长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帮助你的意思是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作业,绝不是代做的意思。
用数字来提问。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让孩子用数字来说明程度。比如担心的程度、期待的程度,全部用具体的数字标明,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明白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如果有1~10级,现在是几级?
现在生气的程度是几级呢?
和妈妈在一起时,心情是几分?
为了降低等级要怎样做才好呢?
这些问题都能够帮助孩子明白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道理,并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问孩子在困难的情况下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或是怎么做到的。应该很困难,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秘诀是什么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坚持下来的呢?
对弟弟大声喊叫的孩子
碰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很想打弟弟吧,可你是怎么忍住的呢?
弟弟在做什么的时候你不会生气呢?
虽然遭到朋友冷落却依然坚持去上学的孩子
是什么力量使你克服这个困难的呢?
以前也有和同学关系很好的时候吧,是什么时候呢?

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具有怎样的能力与力量,同时明白自己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可以减少矛盾。因此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并提高自尊感。
你想要选择哪个?
孩子在做出某种行为时一般对选择缺乏概念,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时冲动。而如果我们让孩子停下来思考一下,有助于孩子养成选择的习惯,学会通过分析做出更好的选择。

☆沉默
沉默也是对话的方法之一。如果孩子放学回到家无精打采,不论怎样说都没有反应的话,不如沉默来得更好。因为有时沉默能够让我们彼此更好地整理思绪,为随后的对话做好准备。在沉默的时候,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动作或表情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温柔地望着孩子能够起到让孩子镇定下来的作用。这样做孩子就会自己先开口。

☆此时此地
妈妈和孩子之间可以多探讨一些此时此地的感受。一般妈妈担心孩子都会与孩子聊一些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与其这样,不如多讲一讲此时此地两个人的心情。维系好此时此地的关系,有助于孩子保持心理的稳定。
孩子犹豫不决时
现在有什么话想说吧?
孩子视线回避时
不同意妈妈所说的吧?

☆具体地、详细地
我学到了很多,很有帮助。我会好好做,会努力的。
孩子总是会说一些这样笼统的话。觉得好的时候一般不会说为什么觉得好,感谢的时候也很少说为什么感谢。
能告诉妈妈你学到了什么吗?
能具体说说在什么时候感觉有帮助吗?
请详细地说一下哪部分是你特别想要去做的吧。

☆直截了当地
想要好好学习的人就不会拖延作业。
爱家人的人不会打弟弟妹妹,而是会想其他的方法。
想要实现梦想的人每天都会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孩子有很多言行不一的时候。一面想要好好学习,一面却不想做作业;一面想要得到妈妈的爱,一面却做着妈妈不喜欢的事。所以孩子需要去面对现实,尽管承认不足是件很难的事。因此为了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家长要或小心或直接地将事实讲出来。在经历过支持、鼓励、提问等多个对话环节后,直接的对话方式更有助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改变的心理准备,这样的对话方式反而会让孩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寻找亮点的对话
原来是想让妈妈高兴啊。
孩子说谎有时是害怕妈妈失望或是生气,所以我们必须先认识到孩子想要让妈妈高兴的出发点,这样孩子才会减少说谎的次数。
妈妈知道你想做作业,只是太累了,所以想休息一会儿再做。
孩子知道作业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我们要以此为铺垫,这样孩子休息够了就会自发地去做作业了。
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很难通过对话帮助孩子成长。而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好的想法,或是好的出发点,就能够改变孩子的行为。


进行治愈性对话的方法

上二年级的俊秀总是容易做出冲动性的行为。他虽然也想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但不知道方法,所以总是打架。在进行了两次心理治疗后,我充分了解了俊秀的想法。他是头脑非常聪明的孩子也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可以吗?每当这时我都会称赞他的点子很好。在辅导的过程中我总是会给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赋予意义。
这是我们第三次见面时的对话。一见面孩子就从书包里拿出迷你赛车,说自己要玩赛车。因为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行为,所以一开始治疗师想要拒绝。为了减少孩子的冲动性行为,必须做一些计划性联系。
俊秀:我想要玩赛车。
治疗师:想要玩多久呢?
俊秀:就一会儿。
治疗师:一会儿是几分钟呢?
俊秀:3分钟。
治疗师:好的。(孩子边玩边问到没到3分钟,还会反复看表,最后自己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坐好。)
治疗师:你真是一个遵守约定的好孩子,一旦答应了就会做到。
俊秀:嗯,我就是这样的。
治疗师:那么赛车,是放在桌子上,还是放在那边看不到的地方呢?
俊秀:这里,桌子上。
治疗师:要是你禁不住诱惑去摸怎么办?
俊秀:我不会的。
治疗师:那好,就这么定了哦。(俊秀和治疗师一起边折纸边聊天,经过了20分钟又到了休息的时间。)
俊秀:哈!休息的时间我要玩赛车。
治疗师:哦?那我们的约定呢?
俊秀:怎么了,不是休息了吗?我只在休息的时间玩。
治疗师:可是你不是答应我上完课再玩吗?现在只是休息,并不是结束啊。
俊秀:休息时间不是没关系吗?
治疗师:不是这样哦,这可违背了我们的约定哦。
(孩子很固执,治疗师将椅子搬到了俊秀面前,牵起俊秀的双手,望着俊秀开始慢慢地说服他。)
治疗师:我们刚才约好结束之前都不能玩,对不对?
俊秀:对。
治疗师:原来俊秀还记得,只不过还缺少遵守约定的意愿。
俊秀:不是,不是的。
治疗师:那是说你可以遵守约定了?
俊秀:嗯。
治疗师:那么就要坚持住哦,让我知道你只要答应了就一定能做到。(随后直到辅导时间结束,俊秀都没有再碰赛车。)
治疗师:今天你只有一次没能遵守约定,所以说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做到。(虽然这样说了,但孩子却并不是很高兴。)
治疗师:难道是因为没有遵守约定而不高兴吗?
俊秀:(点头)
治疗师:原来是这样啊,下次能够一直遵守对吧?
俊秀:(继续点头)
治疗师:哇!这样啊,原来你这么想成为一个遵守约定的人啊。

治疗的效果究竟如何呢?这要从孩子微小的变化上来看。是不是回答是的时候更干脆了?是不是比以前回答得更温顺了?是不是对弟弟妹妹不再粗鲁了?是不是乖乖听话做作业了?或是比以前更加叛逆、更加爱生气了?
妈妈开始心理治疗后,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或是行为有所改善,或是撒泼耍赖。可能只出现其中一种情况,也有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发现孩子的变化后,一定要分析这些变化所代表的意义并抓紧寻找应对的方案,但其中发现变化的环节最为重要。因为只有认识到了变化,才能去寻找对策。
给妈妈的小贴士
分享此时此地(herenow)的感受
你不说话让妈妈有些不知所措,也很懊恼什么都帮不了你。
就算是和孩子沟通没有障碍的妈妈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那就是不知道应该和孩子分享此时此地的感受。一般妈妈出于对孩子的担心,都会和孩子聊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或是今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很少讲此时此地。
其实妈妈们不如和孩子聊一聊此时此地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事情,这就是讲述此时此地感受的沟通方法。如果此时此地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的情绪将更加稳定。
此时此地的交流对孩子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孩子有什么难以说出口的事情,安抚比催促更重要。
孩子犹豫着要不要开口
有话对妈妈说吧?
是不是害怕妈妈教训你所以不敢说?
妈妈不会教训你的,放心说吧,不用担心。
妈妈说话的时候,孩子精神不集中
看来你不太同意妈妈所说的。
希望妈妈能聊些别的对吧?
看来你的想法和妈妈有些不同,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的吗?
像这样根据此时此地孩子的反应进行聊天,即便是孩子不喜欢的问题也能够轻松地解决。
但也有一种时候妈妈们注意到了孩子此时此地的反应,那就是孩子生气了瞪着妈妈们的时候。你,竟然敢瞪妈妈!还敢摔门!或是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要说出自己感受的孩子教训道:怎么像个傻瓜似的不说话?这种沟通方式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聊以前或是今后的事情,不如聊现在的事情。如果孩子现在能敞开心扉,那么接下来解决其他问题也会变得容易许多。
能和你一起这样开诚布公地谈心真的很好,你呢?

疗愈效果极大化
察觉孩子积极的变化

孩子会随着妈妈付出的努力而发生改变。但这种变化并不像180度大转弯那样明显。所以需要妈妈们敏锐的洞察力,并给孩子以正面的反馈,从而让孩子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6岁的世珍想要和堂姐一起玩,但是堂姐觉得3岁的妹妹可爱得不得了。虽然世珍小声地叫着姐姐,但堂姐却置若罔闻,这让世珍伤心不已,眼泪流个不停。妈妈看到后二话不说就抱起了世珍,轻拍着世珍的背安慰世珍。
为了不善表达的世珍妈妈十分操心。以前她总是告诉世珍:跟姐姐说想要一起玩不就行了?和弟弟、姐姐一起,3个人一起玩不就行了吗?
如今她发现这样做似乎是行不通的,而且她也清楚地明白像以前那样做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突然叫她与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又有些难为情,所以她只能用拍背的方式给孩子安慰。
她按照治疗师的话,改变方式并观察孩子的变化。她发现孩子先是回到了自己原来独自玩耍的地方,大概过了5分钟,世珍走向姐姐并声音洪亮地跟姐姐说:姐姐,我们3个人一起玩吧。
事实上像这样微小的变化,如果妈妈不留意是根本不会察觉的。所以如果觉得很难察觉,或是担心自己又像以前那样对孩子,不如试着写一写观察日记来记录孩子的变化。比如:之前的孩子明明会那样做,但现在却这样做了。
这样写出来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而且学会用文字描述孩子的行为还能够让妈妈更加清楚有什么是需要自己知道的,而有什么又是之前自己根本不知道的。

☆真的变好了吗?
如果出现好的转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有时候孩子反而会变得更加不听话,这便会让家长开始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出了问题。下面是7岁的贤重与父亲的故事。

贤重平时很害怕爸爸,因为爸爸经常会大声教训他,甚至有一次贤重还被吓晕了过去。自此贤重爸爸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下定决心要消除贤重对自己的恐惧。
贤重爸爸答应治疗师不对孩子发脾气,并且不论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都要讲道理。
贤重爸爸真的很努力。每天下班他都微笑着跟贤重打招呼,而且就算贤重很晚才做作业,他也只是说一句该做作业啦。除此之外,他每周末还会陪贤重去游乐场,一个月与贤重一起进行一次两天一夜的旅行。现在孩子看到他会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虽然还没有完全敞开心扉,但发生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有一天父子两人出去散步,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爸爸问贤重
爸爸:喜欢爸爸吗?
(贤重无声地点头。)
爸爸:有多喜欢?
(贤重伸出手比了一个棒球大小的圆。)
爸爸:只有这么一点吗?
努力了一个月,在问孩子有多喜欢自己时,贤重爸爸以为孩子会伸出双臂画一个大大的圆,但事实上他要走的路还很远。孩子7岁那就是7年,怎么可能一个月之内就把那7年内留下的所有伤痛和怨恨都洗掉呢?现在只是开始,但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都已经成功了一半那就继续努力吧。
受到治疗师的鼓励,贤重爸爸继续努力着。但是贤重突然开始经常对爸爸发起脾气来。比如明明是自己摔倒了却说是因为爸爸,而如果爸爸提议做些什么,他又总是说不喜欢,不愿意。努力了两个月,孩子却做出这样的反应,不禁让贤重爸爸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让我们站在贤重的立场想一想。
平时一向严厉的爸爸突然开始陪自己玩,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却并不讨厌。但还是要小心翼翼,因为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又会大声发脾气。然而即便这样还是很高兴,渐渐地开始希望爸爸能够一直这样下去。当爸爸问自己有多喜欢他时,为只回答一点点而感到抱歉,但爸爸似乎真的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不知道会坚持到什么时候。如果犯错的话,大概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了吧。所以贤重才会不知不觉地对爸爸耍赖发脾气。
贤重真的有所改变吗?分明是改变了。现在贤重的行为是典型的治疗倒退,为了解开心里的结而反复地确认再确认。当然并不是有意识地这样做,是之前留下的那些难以言表的伤心和伤痛致使孩子做出了这样的反应。所以现在孩子是在确认爸爸是否真的变了,是否真的值得信任。只要过了这一关便会变好,会变得对爸爸更加信任。
原来是怕爸爸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啊。爸爸以后也许也会发脾气,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声地训斥你,而且就算生气也会同你讲道理的。爸爸会继续努力的。
此时此刻,如果爸爸能够这样对孩子说就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真正地接受爸爸的改变,并逐渐恢复心理健康。



孩子什么时候才会敞开心扉?

请留意孩子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开始敞开心扉。MBC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中,有一段尹民秀与儿子尹厚的对话,很好地展现出了父子间的对话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如果我们直接让孩子说自己为什么不开心,孩子一般是不会说的。但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可以理解他,那么孩子就会打开心扉,把之前一直无法说出口的担心、不安、伤心和孤独一下子说出来。
请留意一下孩子是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开始敞开心扉的。尹民秀和尹厚两个人钓完鱼后回到帐篷里,爸爸先是抱着孩子在被子上滚来滚去地打闹,接着尹厚突然开口。
尹厚:我是不是不太可爱?
爸爸:你?当然可爱。
尹厚:不可爱。
爸爸:你非常可爱。
尹厚:不可爱。
爸爸:可爱。
尹厚:不可爱。
爸爸:你长得和爸爸一样,所以特别可爱。
尹厚:爸爸,你不喜欢我吧?不喜欢我吧?不喜欢我吧?
爸爸:爸爸为什么不喜欢你?
尹厚:不喜欢。
爸爸:喜欢。
尹厚:爸爸,你不喜欢尹厚吧?
爸爸:唉,都说了喜欢。(两个人决定做秘密钓鱼游戏。两个人边唱歌边钓鱼。突然尹厚又开口问爸爸)
尹厚:爸爸不喜欢尹厚吧?
爸爸:没有啊。对了,尹厚
尹厚:嗯?
爸爸:为什么觉得爸爸不喜欢你?
尹厚:啊,都是开玩笑的,爸爸你不用上心。(过了一会儿尹厚又开始问爸爸,你不喜欢我吧?所以这次爸爸开始问尹厚。)
爸爸:以前爸爸没能陪你玩,讨厌爸爸吧?
尹厚:那时候?只有一点,一点点讨厌。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在我零岁的时候,那时候家里也没有爸爸的房间。
爸爸:嗯。还记得那时候咱们家很小吗?你那时候也特别小。
尹厚:但是爸爸,你那时候每天都睡在哪儿啊?
爸爸:爸爸?睡在其他地方。那是因为爸爸太忙了,所以你刚才才一直说爸爸不喜欢你吧。因为记着小时候的事,对吧?
尹厚:嗯。那时候你不陪我玩,但是现在我很喜欢爸爸,特别、特别喜欢。
爸爸:因为爸爸能够经常陪你?
尹厚:嗯。
爸爸:和爸爸一起出来旅行高兴吧?
尹厚:嗯,特别高兴。
爸爸:过去爸爸对不起了。
尹厚:嗯?不用说对不起。那都是过去,过去的事情了。
爸爸:过去只是过去对不对?
尹厚:嗯。现在忘掉过去,因为我们还有未来。
孩子将心里的担心在最开心的时候和盘托出。过去爸爸因为工作忙没能陪孩子,孩子心里一直担心爸爸不喜欢自己,所以才会反复地问同一个问题。直到听到爸爸肯定的回答,孩子才彻底地放下心,孩子现在非常喜欢爸爸。孩子的内心正是这样变化的。

支持孩子的改变

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后,妈妈所要做的就是给予支持和鼓励。这里有些应用起来十分见效的话。如果家长能够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将有助于孩子形成更加成熟的自我。这样一来,就算遇到与之前相似的危机,孩子也能够顺利地克服困难,同时这些话的正确使用还能够给孩子以坚持下去的动力。
你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意愿的人,这样做真的很帅。
你真的很勇敢。即便很辛苦,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会做到。
你是一个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勇者。
你是一个能够履行承诺的人。
你是一个知道应该怎样抉择的人。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够自己通过分析找到最好的方法。
你是一个能够注意力集中的好孩子。你认真做事的时候真的很帅。

观察日记







给妈妈的小贴士
打造我家的心理治疗室
现在似乎要发生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我们要打造这样一个能够让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环境,新的事情最好在新的环境里发生,因为让孩子认识到不同非常重要。曾经不理解自己的妈妈现在要变得能够理解自己了,这让孩子既不安又期待,而新的环境能够让妈妈和孩子同时下定决心发生改变。
这样说并不是要让大家真的装修出一间治疗室,而是指定场所。可以是孩子的房间、妈妈的房间或是客厅的一角,只要铺上坐垫即可。如果很难做到的话,也可以用彩色胶带在地上标记出一块空间。就算是这样简单的画线标记,孩子也会将这里视为自己幻想的世界。空间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具有极大的力量,而妈妈的心理治疗如果能够在特别的空间里进行会更加有效。

Part 3
引向治愈与成长
妈妈的心灵指导

清除内心情绪的脏东西
妈妈的苦恼:孩子不说话,只是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是一名小学生,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问他,他却不说。询问过老师,说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孩子却无端向弟弟发火。只因弟弟说要向妈妈告状,孩子竟然把书扔掉了。真是话也不说就胡乱发火。
我只是问了一句做完作业了吗,孩子便十分不耐烦,咣地摔门而去。问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变得越来越粗暴,我不知该怎么做了。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为何产生这种行为?

如果在没有发生特别事情的前提下感觉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这就要考虑一下孩子的内心了。妈妈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厘清孩子哪里不适。也许是某些未被清理的、情绪上的脏东西正在折磨孩子的心灵。
如果孩子在心灵上是健康成长的,即便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当然,发脾气和大哭也是可能的。但他们会迅速一五一十地回答妈妈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话表达为何难过和担心。只要一点帮助,孩子就能进行自我安慰,也能成熟地表达自身感情和想法。若非如此,一定有什么东西在内心深处藏起来折磨孩子从而引起了不愉快。


隐藏在孩子心里的那些东西

观察孩子的心灵要从除去他们内心情绪的脏东西开始,先来确定孩子的内心世界究竟有什么脏东西吧。心理治疗这项工作正是通过直面过去的伤疤来进行治愈,使其不再疼痛,继而用全新的幸福记忆重新把内心填满。不要因为发现是妈妈的错就假装不知而回避孩子的创伤,掩埋只会使创伤腐烂,加重孩子的病痛。充分露出创口并且给予医治和照顾,孩子会从创伤中得到认识,继续成长。
有一种情形是与朋友见面聊天,内心得到疏解。但还有一种情形是不快的情绪再次反复,反而觉得痛苦或是白白交流。如果觉得内心确实畅快了、交流沟通做对了,那一定是有人原原本本地接受了自己的心灵,并且给予了安慰和共情。这一点十分重要。那位朋友扮演的正是心理商谈师的角色,他所做的正是治疗性的介入。
情绪上的脏东西必须靠治疗性的介入才能尽数洗去。在这项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帮助对方在不知不觉间发现心里已经被舒畅的情绪填满。贸然突进会让孩子在心里建立更坚实的防御墙。因此不要着急,不妨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充分逗留,帮他们干干净净地清理心灵的脏东西。


孩子期望的与妈妈应给予的

内心有积压创伤的孩子期望的东西很简单即使不说,妈妈也能了解自己的内心。但这并非易事,不说又怎能了解呢?因此需要妈妈有共情能力。
共情大致可分为情绪共情、认知共情与表达共情3大方面。情绪共情指的是理解他人情感并且感同身受的情绪性要素;认知共情指的是在某些情形中理解他人观点、理解他人之所以那样思考和感受的认知性状态;表达共情指的是将内在的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用语言及行为表达出来的交往能力。
简单说来,共情能力就是:理解孩子感受到的情感和基本情绪,理解、包容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孩子产生感想的原因,再将理解消化过的情绪、认知共情表达给孩子的能力。有人也许只擅长情绪共情,也有人只擅长认知共情。
众所周知,校园暴力的施暴儿童缺乏情绪共情能力,所以,施暴儿童会说自己不知道被打的孩子会疼,也会在折磨小动物和朋友时表现出快乐的神情。情绪共情能力缺失就会表现出支配和虐待他人的倾向。
由于大脑未发育成熟,孩子的认知共情能力尤其脆弱,所以会发生错误理解表情这类事情。他们可能将他人的一般注目视为怒视而发火,也可能误认为朋友只讨厌自己。这是认知共情能力不足,无法通过他人的表情、语气、态度等理解其想法以及掌握情况。这容易导致朋友关系出现矛盾,也可能因不能对不同的社会环境采取正确态度而成为集体排斥的对象。
妈妈通常认为自己与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好地进行了共情。但有的妈妈虽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却对孩子身处的环境与孩子的想法缺少感觉。有的妈妈可以很好地理解社会性状况,却不能及时反应过来孩子的情感和情绪状态。还有的妈妈能做到情绪共情、认知共情,却完全不向孩子表达,导致孩子非常孤独和悲伤。同时,孩子很有可能照搬妈妈缺乏的那种共情能力。
妈妈应该了解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共情能力,并且加倍努力完善欠缺的部分。对于想要好好培养孩子的妈妈而言,共情能力是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胎儿期和婴儿期,妈妈表现出的共情能力对孩子的发育有重大影响,在给孩子开展心理治疗前必须要先准备好妈妈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在后天通过练习获得。逐渐练习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成了会共情的妈妈。


培养共情能力

情绪共情做得好的妈妈不仅会在孩子难过或者发脾气时读出不高兴了在生气的情绪,还能够读出隐藏在表面情绪下面的核心情绪。惊慌了,不安了,烦闷了,哪怕只是像这样理解孩子,孩子的内心也会得到安慰、生出力量。
如果告诉孩子你是因为这个有这种感觉的啊,孩子也会对自己产生更深的理解。虽说对朋友的讨厌情绪、对老师的埋怨情绪还是无法避免,但孩子在认识到为什么会产生那种情绪之后会主动思考自己该如何做什么事情。在这种能力尚且不足时,妈妈的所以你会有这种感受啊、所以你会有那种想法啊这样的认知共情会帮助孩子理解自己,也会让孩子去思考以后该怎么做。
现在,为了治愈孩子的心灵,我们先来练习共情反应。人们对类似的情形可能做出不同反应。请思考以下两种反应中哪一个是共情性反应。

①上课认真做报告,好好听老师的话。知道了吧?
②你在课堂上做了报告,也认真听讲了,妈妈真的很高兴。孩子们那么吵闹,本来不容易集中精力的,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①怎么这么晚啊?也不给妈妈打个电话,怎么能这么晚回来啊?
②你回来晚了妈妈很担心,一直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更着急了。你也不和妈妈联系,妈妈都生气了。

①你忍一忍吧,为这么点事情至于吗?过一阵就好了。快洗一洗,去做作业吧。
②你有多难过啊!换作是我也会那样的。作业以后再做吧,和妈妈一起做点好吃的好不好?


为期10周的妈妈心理治疗

现在正式开始治愈孩子的心灵。就像一边给自己膝盖上的伤口抹药,一边轻轻地给它吹气我们只需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妈妈的心理治疗旨在清除孩子内心的脏东西,焦点就是制造孩子此前盼望的母子幸福时间。
先进行为期10周的治疗。最初每天都做会有些困难,所以每周固定一天,在那一天固定具体的时间。然后给这段时间起一个名字幸福游戏时间和妈妈约会等,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选定孩子建议的那个名字。希望妈妈是以按时去心理咨询室的思想准备来进行计划,最终一定会发现孩子的内心大有不同。
不需要按顺序一一进行本书提供的众多方法。你可以从容易操作的、自己的孩子可能喜欢的方法开始。我们也不提倡太多的准备,毕竟这不是最重要的,观察孩子的心灵才是关键,过多的准备工作只会让妈妈感觉有负担。重要的是妈妈轻柔地清空自己的内心,再用孩子的情绪将它填满。我的孩子感受如何我的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诸如此类。当妈妈心里满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时,所有事情都开始迎刃而解了。
妈妈的心理治疗可以像做有趣的游戏。孩子会在玩兴正浓时突然提起不快或者难过的事情,这时最重要的是运用你很难过啊这样的表达与孩子共情。这个游戏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的孩子,因为它对提前培养心灵力量来说也是极好的方法,可以应用给所有孩子。


清除内心情绪脏东西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在下面10周的计划结束后,建议妈妈根据孩子的情况从全书搜索合适的活动再制订下一个10周计划。如果妈妈能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到小学毕业保持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那么孩子的心灵会非常强大。















第一周:游戏治疗通过打破报纸来扫除内心的脏东西

我们把经常和孩子一起玩的报纸游戏当作治疗游戏。普通游戏与治疗游戏的区别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妈妈随着游戏进行而开展的治疗性对话。如果孩子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妈妈首先表现出释放压力的姿态会更好些。
①妈妈将报纸展平,握住左右两边。
②孩子举起拳头,做好大喊的准备。
③妈妈数完一、二、三,呼唤不开心的孩子,让孩子说出想说的话。
(例:,你为什么总是打我?不要打我!)
④孩子用拳头打碎报纸。
⑤妈妈对孩子大喊着打破报纸的行为表示支持和鼓励。
如果打破报纸的游戏进行顺利可以多次反复。

☆妈妈的治愈对话
这不是普通的报纸,是魔法报纸哦。
大喊着把报纸打破的话,你心里的烦躁和怒火就会消失不见了。
来,想起来了吧?那现在就大喊着打破报纸吧。开始!
哇,你很好地打破了报纸呢!
我的把不开心这件事表达得非常好,太棒了!
学会表达不开心可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知道怎么正确表达了,妈妈放心啦。

第二周:游戏治疗将报纸碎片装入塑料袋,做成球玩游戏

现在把打破后的报纸收集起来做球类游戏。妈妈和孩子各举一个塑料袋,喊开始的同时,比赛谁收集的报纸碎片多。
这时,妈妈可以通过应该是我收集的更多、妈妈能做得更好这样的表达来激励孩子,引导孩子回答我会收集更多的!来营造热烈的氛围。将全部收集好的两个塑料袋合在孩子的那个袋子里,做成报纸球。要使游戏达到治疗性目的,妈妈主导的对话很重要。


☆妈妈的治愈对话
哇,你做了一个报纸球!给这个球起什么名字好呢?
你和妈妈一起把压力打破丢掉了,所以说给它(这个球)起一个好名字应该挺不错的。
消失球,无所谓球,零烦恼球,超级痛快球,萤雪之功①这样的名字怎么样?
萤雪之功是什么呢?
萤雪之功说的是贫穷的人借助萤火虫的光和雪地映出的光来看书,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的意思。我只是想起了这个词,所以提了一下。
假如孩子想不出好的名字,妈妈可以举几个例子。当孩子提出新的名字时,选用该名字;如果没有新想法,鼓励孩子从妈妈举的例子中选择一个。妈妈与孩子玩扔球游戏,愉快地结束治疗。

第三周:气球游戏

当孩子看起来闷闷不乐或者发出心情不好的信号时,妈妈就悄悄取出一个气球吹起来。妈妈最好在心理治疗百宝箱中事先准备好气球。比起妈妈给你吹气球我们来玩气球吧这样的话语,直接行动的效果会更好。

☆妈妈的治愈对话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妈妈心里不开心的脏东西。妈妈今天有不高兴的事情,所以要这样使劲吹气,心里就会畅快起来啦。
气球吹好后不要扎起来,用手捏住气球的嘴儿,大声说不高兴的心情飞走吧!同时放开捏住气球的手。于是气球一边发出有趣的声音,一边飞来飞去,直到气撒尽气球掉在地上。
这时也给孩子拿出一个气球,一起做放飞气球的游戏。我的也这么不开心啊,使劲吹吧!假如孩子难以吹起气球,妈妈可以说妈妈来代替你吹气球吧!气球在被初次吹满气又撒气后会变得容易吹,所以孩子也可以尝试。
心情在几次气球游戏之后产生放松的感觉,就可以最后一次吹起气球,不要撒气,扎起来。在圆鼓鼓的气球上用签字笔写下生气的事情,重新用手或脚做打气球的游戏。最后,如果孩子不害怕的话,可以用脚踩爆气球。
进行气球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随意与孩子聊天,这样的对话可以痛快地放飞心灵的脏东西。

第四周:向英雄求助,或是模仿英雄

孩子最喜爱的人物或者角色是谁?喜欢足球的男孩会把朴智星当作偶像,也有孩子希望自己像超人或者钢铁侠,也有孩子喜欢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民族英雄新娘面具。孩子们在电视剧版《新娘面具》落幕后依旧喊着新娘面具不会饶恕你!对英雄游戏乐此不疲。本周的治疗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因为这些人物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羡慕、最希望仿效的人物。
我们试一下这种心理技巧:好像我就是。让孩子像是真的成为英雄那样思考、说话和行动,让孩子想象着好像我就是去做想要做的事情。这一技巧同样有助于孩子摆脱自我设定的心理界限。
如果孩子羞于直接模仿英雄,可以把英雄设为孩子的守护天使。妈妈在角色扮演小短剧中扮演孩子的守护天使,对孩子高呼,请帮帮我。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恐惧或不安情绪严重的孩子会难于直接表达,而直接攀谈可能会使孩子逃避或者警惕起来。所以,以玩具或者其他角色作为中介进行对话可以相对轻松地敞开孩子的心扉,孩子也会像期盼着一样吐露内心。

☆妈妈的治愈对话
你好,我是你的守护天使。你想说什么都可以,我永远站在你这边。
你只要说出来,我就会去想怎么帮助你。
哇,真像朴智星,和他一模一样!
把对的事情坚持到底没放弃,你就是现代的新娘面具!
你真是像钢铁侠,既勇敢又坦率。
钢铁侠在上学时是什么样子的?作业和学习这些事情都是怎么做的呢?
那么厉害的钢铁侠是怎样造就出来的呢?

第五周:读书治疗从和我相仿的孩子身上得到安慰

《那是我的背心》里有一只自豪地穿着妈妈做的背心的小老鼠。鸭子来了,想要穿一穿背心,小老鼠毫不犹豫地说好;猴子来了,也想穿一穿背心,小老鼠也说好。水獭、狮子、马,就连大象也要试穿背心。我们看不到小老鼠的面孔,只听得到它的回答:好。
看着自己珍爱的背心渐渐被撑坏,小老鼠会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小老鼠一句话也不说呢?一般的小孩子看到自己的衣服被扯坏绝不会坐视不管的。
小老鼠就是不忍心说不愿意的孩子,不会说不要穿来拒绝别人的孩子。体型庞大的大象穿上背心,几乎就要把背心撑破了,小老鼠才惊恐地悲鸣我的背心!小老鼠忍耐、忍耐、再忍耐,直到几乎要绝望那一刻才发出哀鸣。小老鼠穿着比自己的身体大5倍多、肩膀已经耷拉下来的背心离去的背影让人难过。
孩子们脸皮薄,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形也是类似的。如果孩子能够代替主人公说出不要!不可以,压抑的内心会有些许轻松。

☆妈妈的治愈对话
我的背心!那是我的!不行!不要!
如此痛快地大声重复10遍。
内心会随着大声呼喊意外得到放松。哪怕只是呼喊,内心也会变得舒畅,累积的眼泪也会奔涌而出。以书为媒介来讨论孩子内心时,模仿主人公做角色扮演往往比单纯讨论书的内容更有效。孩子可能在重复主人公的话时不知不觉说出真正想要表达的心情,妈妈只需在旁呼应即可。
孩子大声说完后,妈妈可以拥抱孩子说:原来在你心里累积了这么多东西啊,是妈妈不好,没能早知道这些。谢谢你痛快地说出来。妈妈爱你!

第六周:读书治疗痛快地表达

对孩子来说,用语言表达生气并不容易。《请听我说》这本书中,有一只小熊小心翼翼地开口说: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但是发明家、裁缝、帽子店主人都在小熊要说话之前纷纷嚷着说知道它的心思了,各自随意为小熊做决定。
为什么谁都不倾听小熊的话呢?小熊已经筋疲力尽,当苍蝇问它为什么那样的时候它也只是说啊,我不想再说那个话题了。这样被大人的话折磨到筋疲力尽、不想再说话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痛。
孩子也会觉得小熊就是自己。这一点并不容易表达,所以孩子只能闭口不谈。那么,肯倾听小熊说话的人在哪儿呢?
不妨由妈妈扮演小熊的角色,让孩子扮演其他人物角色。由此,妈妈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曾经如何无视过孩子的话,孩子委屈的心灵也能得到一定弥补。虽然只是简单的角色互换,孩子的内心也能振奋起来。尝试一下真正给予倾听的苍蝇角色,或许,孩子会讲出真正想要表达的话。假如不太愿意亲自演出来,可以用画图画的形式,或者做手指玩偶表演出来。

第七周:读书治疗领悟我内心究竟有多重要

无法表达内心的孩子对自己并不满意。他们也想像朋友那样堂堂正正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但实际却不容易做到。孩子们会察言观色,即使嘴上说没关系,实际却并不好。所以,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真实的自己,鼓起勇气客观面对不敢表达内心的自己是很必要的。
所谓面对,是指能用第三只眼睛看到与自身相似的样子。由此,我们如实看到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面,并且明白那有多么愚蠢。尽管这项工作不容易,也令人不快,但如果想要明白痛快地表达自身真实想法的重要性,这是必须经过的关口。
《我长出条纹了》一书的主人公卡米拉绝不吃锦葵豆,因为她的朋友们不喜欢。卡米拉总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费心。上学第一天,为了给朋友们留下好印象,卡米拉足足换了42次衣服,最终得了全身出现条纹的病。即便这样,她担心的却不是生病的自己,而是朋友们会说什么。
第二天在学校里,卡米拉的病症更严重了,她的身体随着朋友们叫出的花样和颜色发生变化。卡米拉的病究竟能不能痊愈呢?她的病因在于朋友们说不喜欢,所以就不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为了看别人的脸色而不能做自己希望的事情,自然是会生病的。假如我们的孩子不能表达疲惫不堪的自己,不敢说出想做的事情,卡米拉的故事会对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读书活动结束后,妈妈可以与孩子聊天或进行角色扮演。另一方面,有的书更适合一个人安静地思考和沉淀。《我长出条纹了》这本书也许就是后者之一。希望孩子们可以慢慢地反复回味这本书,希望每当犹豫是否该说出内心渴望时会想起这本书。


第八周:写作治疗1

《5岁好烦》这本书单就题目来看就会让内心起波澜。它有一种力量,使读者迸发出一直压抑在内心的话语。孩子看到这个题目会说真好笑,然后开始讲述自己有多么烦。
5岁很烦恼啊。刚才冲弟弟大喊了。
想让他表现得和善些,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胡话。
孩子一读到这样的内容就会开始说自己有多么不容易。这时,妈妈要如实记下孩子的话。例:

10岁好烦
作业太多了,好烦。总是没有时间。
必须要学习,好烦,好累。特别是握铅笔,手腕好疼。
要考试,好烦。答错的话就要挨妈妈的骂、要听她唠叨,不断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错。
总是要安安静静的,好烦。在学校做作业的时候如果不安静,就要被老师批评。
老师找我单独谈话了。批评我,声音也有点大。
我因为自己的名字好烦。大家都取笑我,说我和足球选手同名却连一个球也进不了。
和朋友打架了,好烦。我有3个朋友,和其中一个打架的。我生着气,和其他小朋友正玩着,他走过来,召唤正和我玩的朋友去和他玩;去洗手间也只和那个朋友一起。这种时候真的好烦,不知道该怎么做。
被老师批评了,好烦。很难过,想哭。
不听妈妈的话,被妈妈批评了,好烦。
我不主动做自己的事情,妈妈要求了才去做,所以总被骂,好烦。
(三年级,李周英)

10岁好烦
幼儿园只是个预告啊。
不要笑,10岁更烦。不能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想要成天玩耍,却不得不学习。
伙伴们问老师为什么要学习,老师说我们要成为伟大的人,要我们学习。
和这些比起来,5岁啥都不算,操心的太少了。
我在5岁的时候玩得特别痛快。
和那时候比起来,10岁就像生活在监狱一样,不能做喜欢的事情。
什么都不能做,好想痛快地玩。什么都想玩着做。
最近我的视力降低了,不能常玩游戏了。
我想整天地玩。这是我希望的全部。
如果说幼儿园的痛苦有鲸鱼那么大,那么10岁的痛苦就有地球,不对,有宇宙那么大。我真的这么觉得。
(三年级,李恩才)

孩子一股脑写出的话都是心里真正的痛苦。把那些话记下来,或者让孩子自己写下来。妈妈和孩子展开谁更辛苦这种不是比赛的比赛,记下更多话语也会很有意思。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即便写下的内容并不都是快乐的,但这个过程不仅有趣而且令人心情舒畅。


第九周:写作治疗2

以我觉得自己很好为题,写下自己的10个优点。大部分孩子听到10个会惊讶道:嗬!这么多?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过自己的优点,或是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孩子每写下一点,妈妈就应给予鼓励。孩子喜欢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喜欢自己、认为自己重要,自信和自尊才会随之增强。对自己的喜爱之处发现得越多,内心就会越坚强。清除内心脏东西以后的空缺必须尽快用珍惜自己、喜爱自己及优点、引以为豪之处填补进去。我们一旦开始发现自己的新奇之处,就会越来越容易找到,而且等待我们发掘的对象也会越来越多。假如今天发现了自己的10个优点,一个月、两个月后会找到更多的优点,一年后也许就会发现100个。例:

我觉得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不管怎样跌倒都会站起来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因为有为我做好吃的妈妈和陪我玩耍的爸爸。
我觉得自己很好。能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我觉得自己很好。和贫穷的人们比起来,我生活得更幸福。
我觉得自己很好。从头到脚都很健康。
我觉得自己很好。我可以逗朋友们笑。
我觉得自己很好。因为我喜欢运动。
(三年级,朴宰宇)

我觉得自己很好。受老师和妈妈表扬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认真学习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不偷懒、帮助妈妈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一旦下定决心就可以全神贯注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有很多朋友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即使生病也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和朋友们友好相处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能够安慰朋友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听老师话的自己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好。我就是很好啊。
(三年级,李周英)

第十周:照片治疗

把相机交给孩子,用手机的照相机也可以。接下来与孩子一起散步拍照吧。绕着小区行走,让孩子把映入眼帘的事物拍下,然后把照片冲印出来,让孩子表达照片里的故事这就是照片治疗。摄影者往往是随心选取镜头的角度和被摄对象的范围。因此即使是同一朵花,往往也是根据摄影者看花的不同角度来拍摄的。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照片便成了摄影者那一刻情感的表达。
比如去动物园拍摄各种动物,不同孩子的拍摄对象往往也不同。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充满活力的样子,所以想要拍老虎或狮子咆哮的样子,并且会等待它们张开大口发出吼叫。有的孩子会拍摄长颈鹿伸长脖子吃树叶的样子,或者火烈鸟相继移动的场面。还有孩子愿意拍摄大象用长鼻子给小象喂食、大猴给小猴捋顺毛发的场景,或许还有黑猩猩怀抱幼崽的样子。而那些内心不被人了解的悲伤孩子会留意独自怏怏不乐,或是恍惚呆坐的动物,给它们拍照。
之后,收集孩子拍摄的照片集结成册。这很简单:在每张A4纸上粘贴一张照片,然后用订书机装订起来,做上封面,然后在每张照片上记下一句孩子想表达的话。照片与文字的结合会产生各自单独出现无法获得的综合效应。
如此,记录孩子心灵世界的相册就做好了。孩子们都喜欢含有自己心思的成果,同时对成果的高完成度感到满意,也萌发出成就感。
相册的治愈过程是让孩子们建构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实现治愈的原理。要尽可能鼓励孩子向他人自豪地介绍自己的相册。表达得越多,孩子的内心就会越轻松,也越能摆脱伤痛、发现自己。孩子的内心变轻松后,明亮的眼神和嘴角的微笑能够证明这一点。此外,相册的故事可以随意更换或是重新创造结局。在清除内心脏东西这项工作的末尾,要用能够促使孩子成长的新能量填补脏东西清除后的空位。孩子的心灵相册就是这个开始。
给妈妈的小贴士
对话内容取决于开头那句话
请试着讲出下面这句话:
我的孩子今天又吵闹大哭了。
接下来的话会是什么呢?大概是这样的内容吧。
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要我怎么做才好?他要的我都给了,为什么一个劲哭呢?好像真就是来折磨我的。

还有下面这句。
我的孩子经常吵闹大哭的原因是什么呢?
接下来的话会是什么呢?大概是这样的内容吧。
应该是我不懂正确的方法吧。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哭呢?一定会有好办法的。
我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这样想的话,人会变得沉闷而不愿寻找解决办法。我为什么要妄自菲薄?这样的想法最初会让自己觉得别扭,但逐渐熟悉这种思维方式后会向着尊重自己的方向去思考。
由此,对话或者想法会随着初始的语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为了修正、照料孩子的心灵,扣好对话的第一个纽扣非常重要。
我想和你聊一聊。
我有件纳闷的事儿。
这会儿心情怎么样?
你好像有话要说?
你看起来不太舒服?
这样开始对话时,孩子会探查自己的内心,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会易于用语言表达出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