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編輯推薦: |
青春的汗水滴落在红色的跑道,留下独属于成长的印记。从入学军训到开学礼成、从题海战术到大考轰炸,朦胧的情窦亦见缝插针,给我们的青葱时代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有朝一日,当我们在孤单的夜里回首往昔,是否仍能见到青衫少年在轻嗅蔷薇?自诩美少年的你,在花草繁茂的伊甸园,不见不散!
|
內容簡介: |
《我的美少年时代》是一部讲述高中生生活的青春校园小说,故事以一个高中文科班几名男生为主角,有嬉笑也有热泪,有爱情更有考试。故事背景被放在现代,地点在以作者高中母校为模版的金陵书院,登场的人物是宝钗、黛玉、凤姐(以《红楼梦》人物人名为其绰号)等高中男生,他们早上要跑圈儿,初进校门的时候要扫舞盲,有睡不完的懒觉,站在远处默默注视自己心爱的姑娘无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不再是原著中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更贴近于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少年朋友与校园生活。
|
關於作者: |
熊非鱼,本名熊龙隆,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年方弱冠,品性温良,狗急了也跳墙,平生最喜自欺、欺人、被人欺。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在著名青春杂志《花火》及《海峡风》上发表短篇小说数篇,包括《下一张光阴》、《愿有个人替我说爱你》、《你们微笑的样子》等,反响不俗。
|
目錄:
|
【军训篇】
宝钗的烦恼(上) 4
宝钗的烦恼(下) 17
凤姐的遭遇(上) 28
凤姐的遭遇(下) 43
湘云的头发(上) 59
湘云的头发(下) 73
后记 88
【开学篇】
元春的英语(上) 94
元春的英语(下) 109
探春的回答(上) 122
探春的回答(下) 143
黛玉的礼物(上) 166
黛玉的礼物(中) 186
黛玉的礼物(下) 207
后记 226
【考试篇】
宝钗的烦恼(上) 232
宝钗的烦恼(下) 248
凤姐的遭遇(上) 265
凤姐的遭遇(中) 277
凤姐的遭遇(下) 290
湘云的头发(上) 306
湘云的头发(下) 327
后记 345
|
內容試閱:
|
宝钗的烦恼(上)
宝钗问老头子:爷爷,时间都去哪儿了?
老头子笑而不语,以为宝钗不读文学,改研究哲学了。
直到宝钗把自己手腕伸过来,老头子这才明白,原来是他手表坏了。
《孙氏家训》
随着泉州八月气温像等差数列一样一天一天往上升,持续到眼下,已经到了天理难容、地理也难容的地步。午后窗口灌进的聒聒蝉鸣,听起来,也像是世界在烈日炙烤下渐渐融化的声音。
街道上行人稀少、尘土飞扬,路边的绿化带在阳光剧烈的照射下,凋萎成病恹恹的一小条。就连路口中心那些巨大的环形花圃,现在也萎缩成了干巴巴的海苔,就算早中晚都有冒着酷暑的环卫工人定时浇水,它们也依旧一副嘴唇干裂焦灼难耐的样子。大地仿佛着了火,一切都在阳光中熊熊燃烧,热度侵蚀着这个世界的每一寸肌肤。
夏天,真是个适合晒衣服以及晒人的季节。
宝钗坐在二楼的落地窗后,像乌龟一样伸长脖子,眯着眼睛盯着远方层层叠叠的屋顶发呆。他趿着人字拖,斜靠在一把塑料椅上,阳光从窗外枝叶的缝隙中透进来,在地上露出一串斑驳的光柱。清晨的空气像一杯鲜榨芒果汁一样馋人。天气好成这样,可宝钗却哪儿都不想去,毕竟对于他这种患了懒癌、全身运动细胞死绝的人来说,这么好的天气,除了睡觉之外,最适合干的事情就是发呆了。
老实说,整个漫长闷热的夏天时光,宝钗都陷在一种极度郁闷的情绪里面。就像是被一层蜡封住了身体所有的毛孔,整个人陷入一种闷热和昏昏沉沉的状态。每天什么事也不想做,就这样搬把椅子或者干脆席地坐在窗后,眺望着远方层层叠叠的灰色屋顶,然后高一暑假就在他发呆的空隙里跑过一大半。
宝钗从小住爷爷家,在如此乏味的假期里,每天窝在家中,能看到的也就只有爷爷奶奶,连父母都很少见面。父母是北京某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外奔波四处发掘文物,一年到头难得回泉州几次,对泥土的熟悉程度甚至大于对儿子的熟悉程度。同样,儿子对楼下开食杂店兼卖海鲜秃顶老头的亲切程度显然也要大于对父母的亲切程度。
做父母本来就是个充满技巧性的活儿,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的父母未经任何培训就上岗了。而宝钗对此尤为遗憾,在他的印象里,他的父母似乎根本就没上过几天岗。要是父母与子女也是一种雇佣关系的话,宝钗心想,自己将不得不表示十分遗憾地把他们给辞退了。
小的时候,宝钗对于考古这个词总是一知半解。人们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会产生一股莫名其妙的憧憬与膜拜感,宝钗带着这种心态看事物,于是幻想自己做考古工作的父母也像时下盗墓小说里描写的,是那种穿梭于各种古墓机关、身手不凡亦正亦邪的盗墓贼。他看过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想当然地认为父母肯定也是骑着拉风的哈雷重型机车,戴着拉风的黑超墨镜,动不动就拿两把同样拉风的AK47横扫一片。于是父母的模糊形象在他心中立马变得熠熠生辉且立体生动起来,他们不再只是照片里并肩站着冲镜头僵硬微笑的两张陌生脸庞,而是小说电影里描绘得酷炫潇洒的盗墓侠客。
宝钗那时打心眼里崇拜父母和他们的工作,有段时间,北大的考古专业一度是他的人生最高目标。
尤其是小学四年级那次惨兮兮的期末考之后,宝钗走在回家的路上,低头看看成绩单上的山河一片鲜红,欲哭无泪。因为成绩单这种东西同小三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都是旨在破坏家庭和谐。宝钗一想到回去之后爷爷看见成绩单,免不了脱裤子被一顿痛打,他在那一瞬间突然产生一股冲动,想要拦下路边一辆人力三轮车立马去北京找父母,从此过上没有考试、课间操、眼保健操,只有盗墓挖掘金银财宝的刺激生活。
那个黄昏安静而凉爽,站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他发誓自己当时的的确确就是这么想的。
直到许多年以后,宝钗同学才意识到当时想法的荒谬。因为现在,他终于明白了两件事:第一,要从福建去北京,光靠蹬人力三轮是绝对到不了的;第二,凭他那我见犹怜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的成绩,就算报考古专业也还是进不了北大。而且所谓的盗墓和考古根本就是两码事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回事,起码工作性质一样,就是都是刨人家的坟,只不过盗墓是非法偷偷摸摸地刨,而考古是打着国家名义,依法理直气壮地刨。何况我国当今如此强调依法治国,可见考古人员刨人家坟时那理直气壮的程度。
而那些所谓的盗墓小说根本就是科幻小说,要是挖坟真的像小说情节里的那样九死一生有去无回,估计本来就没人念的大学考古系就真的彻底没人念了。
宝钗在终于分清了神话与现实的界限之后,父母的工作就此彻底褪去光环,小时候对父母积累起的膜拜感也顷刻间烟消云散。他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数量一根加一根,而父母一年到头依旧难得见几次面,即使是在电话里也说不上三句话,其中喂和再见就占了两句。说实话,现在要不是每月一次的例行电话,以及时不时从北京寄回来的各种考古小玩意儿的话,宝钗险些都忘了自己还有爸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