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在赵老年轻时代,看到大街小巷比比皆是被截肢的人在拄双拐,就连热带的马六甲市的街上都有脉管炎患者被高位截肢后的拄双拐的乞丐,医者仁心,这些情形都深深地激发了赵老研究周围血管病的使命感。从那时起,赵老开始了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研究,并不断在理论上进行升华,在临床中总结治疗经验,凝炼出科学而颇具特色的学术观点,拟创了一系列治疗周围血管病的效方,屡用屡效,可谓建树颇丰!同时,在赵老及其他老一代专家的发起和不懈努力下,1986年中医外科学会成立同时成立了中医血管病学组,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成立,使得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地位得到了确立,中医周围血管病专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赵老虽逾古稀之年,但对周围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学会仍是一如既往地关注与支持。作为学会的顾问专家,每年的学会年会都亲自参加,甚至学会的常委扩大会议都每请必到,仅2014年就赴京四次。作者编写这本经验集,旨在总结赵老40余年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可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
本系列还包括:赵尚华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集 赵尚华中医外科临证医案集 赵尚华周围血管病治验集
|
內容簡介: |
《赵尚华周围血管病治验集》由闫京宁编著,《赵尚华周围血管病治验集》总结了赵尚华教授40余年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以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同时,收集了赵尚华教授参与编写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书籍和论文。《赵尚华周围血管病治验集》的出版,得到了赵尚华教授的多次指导。
|
關於作者: |
闫京宁,男,中医学硕士。1999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现为山西中医学院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师带徒学术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赵尚华教授。毕业至今从事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和临床工作,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中医学相关专业著作4部,共计40余万字。对中医外科学理论教学、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医男科疾病颇有心得。
|
目錄:
|
上篇总论
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发展
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沿革
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研究进展
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展望
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
病因
病机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则治法
中医外治三原则
活血化瘀法外科应用
下篇各论
脱疽
经验简述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血栓性静脉炎
经验简述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肢端动脉痉挛病
附录
附录1:赵尚华教授验案选录
附录2:赵尚华教授效方选录
|
內容試閱:
|
气血两虚: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红而不鲜。舌质淡胖,脉细无力。
(3)分期诊断标准
临床上常将本病的发展过程分为三期。
初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沉重,足趾有针刺痛,小腿肌肉抽掣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可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全身症状不显著。
中期(营养障碍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间歇性跛行加重,并有静息痛。患肢皮肤常呈潮红色、紫红色或苍白色,足部皮肤干燥、脱皮,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汗毛脱落,小腿肌肉有萎缩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消失。可有情绪不安,头晕腰痛,筋骨萎软。
后期(坏死期):患肢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溃疡或坏死,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关节或小腿者很少见,疼痛剧烈难忍,坏疽的足趾脱落后,常遗留溃疡而经久不愈合。全身常伴有发热、口干、食欲减退,便秘,尿黄赤。
根据坏死的范围和程度又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坏死:坏疽、溃疡局限于趾(指)部。
二级坏死:坏疽、溃疡扩展至跖趾(掌指)关节或跖(掌)部。
三级坏死:坏疽、溃疡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小腿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