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行政法治的角度来研究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现代化与农民工权益保护、第三章行政权:在管理与服务之间、第四章农民工权益保护与政府角色、第五章农民工权益保护过程中的政府间博弈分析、第六章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方向与思考从社会行政法的角度。
|
關於作者: |
朱悦蘅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博士。美国FORDHAM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8-2009。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入选者(第一批)。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项目各1项、参与6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多部。参与的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
|
目錄:
|
现代性语境中的行政法治研究─以农民工权益保护为例
目录
引言 现代社会转型:特定性努力抑或普遍性努力
一、转型与锁定
二、特定性努力的现实困境
三、社会权利体系:现代社会的基本内核
四、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更多普遍性努力
五、法治政府的变革取向与政府角色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现代化与农民工权益保护
第一节现代化的内涵解析
第二节关于权益概念的界说
第三节农民工的缘起及界定
第四节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困境
第三章 行政权:在管理与服务之间
第一节管理论行政法对权利保护的影响
第二节行政权与公民权的碰撞: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
第三节农民工权益与公民权
一、人权与公民权
二、公民权与市民权
第四节基于农民工公民权实现的户籍制度变革趋向
第四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农民工权益保护与政府角色的关系
第二节农民工权益保护中政府角色之检讨
第三节行政法治与政府转型
第四节给付行政与行政法转型
第五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过程中的政府间博弈分析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农民工权益保护过程中的政府间博弈
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二、输入地和输出地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三、地方政府部门(或官员)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第三节中央政府的回应:以《劳动合同法》为例
一、《劳动合同法》对政府间博弈的回应
二、《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基本权利的回应
三、农民工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保护对象
第四节构建积极互动的府际关系
第六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方向与思考
从社会行政法的角度
第一节社会行政法的特征和目的
一、社会行政法以服务行政理念为背景
二、社会行政法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社会行政法体现国家、社会和私权的统一
四、社会行政法是以主动性出现的部门行政法
五、社会行政法以福利国家为目标
六、社会行政法旨在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节社会行政法对《劳动合同法》的补足
第三节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思路与政策选择
结语 城乡共同发展:理性的政府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现代社会转型:特定性努力抑或普遍性努力
一、转型与锁定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转型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正如张树义(2002年)所指出的,中国现实发生的最深刻变化,不是某一方面,也不是某项制度的变革,而是长时间改革所累积的社会结构性的改变;如果放在一个更长期的视野区间,那么今天的转型也许会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阶段性方法或手段。当前被称为中国改革的攻坚期,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在现代化和中国梦的期望下,总体上包括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等基本的实践指向。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发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城市产业工人主要来源于农民工,扩大内需的希望则在于启动农村消费,人口城镇化的重头戏在于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中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农民工群体的转化等。一个看上去恢宏壮丽的社会理想,要取决于过去最不起眼、最缺少社会关注和法律保护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命运和前景,这竟然就是中国式改革的逻辑。
与此相应的却是,改革日益呈现出一种锁定的状态。在社会制度变迁中,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在阿瑟(1988年)看来,这些自我加强机制的结果会导致四个特性:(1)乘数均衡,即许多方式是可能的,其结果是不确定的;(2)可能的无效率一种技术内含着比另一种失效的技术更好,这是由于在获取关联性时运气不好;(3)锁闭(Lockin)旦达成,一种解决方案就很难退出;(4)路线依赖性小的事件和偶然情形的结果可能使解决方案一旦处于优势,它们就会导致一个特定的路线.① 诺斯(1994年)沿着阿瑟的线索进一步阐述道,一种制度矩阵的相互依赖的构造会产生巨大的报酬递增,而制度制约的顽强生存是一个制度的报酬递增特征的最好证据。一旦一条发展路线沿着一条具体进程行进时,系统的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历史上关于这些问题所派生的主观主义模型就会增强这一进程。如果不回顾制度的渐进演化,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当今的选择,并在经济绩效的模型中确定它们。② 所以,制度变迁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方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路径依赖的制约。 在制度变革的锁定状态下,政府和社会面临着双重转型并由此带来双重困境:社会结构正在经历从城乡二元体制转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变迁,与此同时,农民工权益仍日渐煎迫且沉重不得解;社会治理模式由传统的管制政府逐渐转向行政法治和现代政府,诸多社会问题指向政府但钥匙却总在政府的手中。于是,现代转型的实质性命题便成了:如何以法治之精神建设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政府?如何打开利益缠绕的改革之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