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天与安排

書城自編碼: 28033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青春文學爱情/情感
作者: 李金兰
國際書號(ISBN): 9787219098202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版次: 0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內容簡介:
本书为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散文类)之一,共收录李金兰的散文74篇。全书分为人间、行吟、物语、时光、素描五个章节,通过对人与物的理解与诠释、对地域环境与生态的观察与认知、对人情世态的体验与思考,多角度地表达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渴望与追求。
關於作者:
李金兰,汉族,20世纪70年代生于广西临桂,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热带雨林的交响马来西亚》、《千岛牵手印度尼西亚》、《仡佬风存》(合著)。曾获第六届《广西文学》金嗓子文学奖等奖项。
目錄
第一篇 人间
002 教父
012 丰子恺在两江
019 故园春秋
024 天空飞虎
029 族眷
038 谷与墨
043 寻寻觅觅
049 药草或女伴
053 苔绿
058 雨中的燃烧
062 阶梯

第二篇 行吟
068 青龙纪
075 彩调
081 狮舞武
086 村庄是挂在身后的水墨
090 藏地行
100 北疆散记
111 梅里梅里
119 长白山札记
125 涠洲岛叹海
131 叠彩何斑斓
133 象山
135 呼吸如此清澈

第三篇 物语
138 隐世者
146 爱巢毗邻
149 蝴蝶的亲吻
151 古松的境界
155 木秀南方
159 在银杉的世界
162 荒野路径
169 木眉水眼
175 众处一棵树
177 大月亮

第四篇 时光
180 缝隙或者距离
185 独自的古塔
187 汲水人
190 何事相悦
192 与树叶相握
195 睡与醒的距离
198 温存辽阔
200 爱不忍释
202 不散的筵席
206 告诉我真相的人
209 午后之牧
212 口盅与骏马
214 寂寞的园子
216 后山半日
218 提灯的母亲
220 时光里的苍凉与温暖
222 随心静好
224 关于今夜

第五篇 素描

228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230 朴素的优雅
233 往来质朴
235 伏倒的事物
238 第一次山行
240 一生几回等父亲
242 含混
245 散文式步行
248 何日重逢
250 月光下的滑板车
252 在一个村庄度过一日
254 竹片的意外
257 足惜
259 你的童年
262 岭间笔记
265 行行重行行
274 白日记梦
277 履迹
280 畜禽的幸与不幸
282 另一个没有语言的我
286 教师笔记
289 停留在花的世界
292 众生相
內容試閱
第一篇 人间
教 父

仿佛恩师,仿佛父亲,仿佛知己,他以己身为灯烛。我尊崇他为教父。
题记

被我尊崇为教父的,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生于广西临桂的陈宏谋,原名弘谋,后因避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讳,改为宏谋。他横山老家的屋边,曾有榕树一株,蟠枝若门,故号榕门,人称榕门先生。教父居官四十八年,任地方封疆要职三十多年,历官三府十二行省二十一任,政绩卓著,撰作宏富,被誉为理学名臣,岭南儒宗。他是清代广西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任官省份最多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在我心目中,教父的形象,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的。
那时候,陈宏谋在我父亲讲述的一则故事里生动着。父亲说,他是清朝的一位宰相,一个本乡本土的人。在一则趣味横生的故事里,他启迪了我童年的心智。
故事说的是雍乾年间广西受灾歉收,民间缺衣少食。地方官员为邀功讨赏,弄虚作假,说广西垦荒二十余万亩,连年丰收。陈宏谋得知此事后,直言禀报朝廷。朝中就派人调查此事了。也许是所谓的调查浮光掠影,又或者是水分文章早作好,反正事情几经周折而无果。
他知道不费些心思恐怕行不通。暗地里,交代了可信之人,拿米汤掺和蜜糖,在京城官员视察途经的一座石拱桥上,写了广西受灾几个大字。随后,了解民情的官员路过此桥,看见千千万万浓黑如墨的蚂蚁在桥拱上写字,惊得目瞪口呆。哎呀,了不得啦,上天都忍不住说话来揭穿人的谎言啦!这才深入民间查访,事情得以水落石出。从此广西灾民得以减轻赋税,休养生息。
我记得,故事是在春节走路去我外公家的途中听的。父亲眼神明亮地讲着故事,好像他曾亲历柳暗花明的过程。我和弟弟被故事吸引,之后路过一座石拱桥,就问是不是这座桥呢?父亲说不是。再路过一座石拱桥,又问,是不是这座桥呢?父亲仍然答不是。
那座桥在哪里呢?那桥下,是静水深流还是流水哗啦?到今天,我希望弄清楚而事实上没法弄清楚的那座桥,便永远存留在传说中了。
父亲说的是一种良心与智慧。教父之用心良苦,无非源于对民间疾痛的体惜。换个角度看,教父站在故事的背后,是一种思想,民本思想,或者叫作体惜。


等我长大,又过了多年,才知道幼年听说的陈宏谋故事,是真有其事。教父,为了拆穿垦荒二十余万亩,连年丰收的谎言,比我简单的想象费了更多的周折。
时间往前推移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这一年二月,陈宏谋三十八岁,被提拔为云南布政使。尚年轻,正有为,理所当然的踌躇满志。只是,内心一角,一桩心事剪不断理还乱。
事情从雍正八年(1730年)说起。这年,教父带御史衔任江南扬州知府,获准从横山老家迎候父母来团聚。公务之余,有一些闲暇时光,为老迈的亲人端杯茶水,或者露个笑脸,照应个眼神,用方言拉扯一些家乡事,让他觉得安然。然而,谁能够预料得到呢?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他才三十六岁,父亲永辞人世。从此以后,再没有一双慈父的眼睛注视他的一言一行了。本来,他是要亲自送父亲回归故土的,但这样的愿望却是奢望。理由是要地需人,令在任守制。尽忠与尽孝,不能两全其美。
时间快快慢慢地过了一个年头。再一次的悲伤,猝不及防地来临,母亲也离开他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突然发现,人身上一直有一块肉是没有与生身父母割开的。父母健在时,并不觉察。直到那唯一的时刻来临,终于都失去了,才意识到,心里割空的一大块一直在痛。隐痛。这一年八月,他请假并获准回故里,为双亲治丧。
离开家乡近十年,第一次回家。陈宏谋在料理父母丧葬事宜时,在家乡办了一所义学。那时的义学,也叫义塾,始于北宋,经过范仲淹倡导,开启了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新风尚。这类学校,或由官员、地主出资在家乡开办,或依祠堂地租及私人捐款而设,对象多为贫寒子弟。素朴的陈宏谋,拿着讲义,亲自到义学里讲学,指导作文,鼓励家乡学子刻苦。他还经手捐献家里二百亩田产,做陈氏后人助学金之用,以鼓励家族子弟勤奋读书,并规定不准做任何开支。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1940年在横山村创办榕门中学时,征得陈氏家族后人同意,二百亩学田全部捐献给榕门中学。
在家乡度过的半年时间,陈宏谋听到并目睹了垦荒二十余万亩的谎言,并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时,任广西巡抚的金鉷为取悦朝廷,令已罢免的官员从事开垦,以所增粮赋作为复官的捐费。而急于复官者,便与在职官员勾结,责成百姓谎报垦荒二十余万亩。实际上,田亩并不增加,而赋税却加重了,百姓苦不堪言。此事关乎民生,一日不解决,便一日不得安宁。然转眼第二年春天来了,他又要从临桂出发,往云南就任布政使。
莫做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事之行不去之心。他常告诫自己。而那谎言,自然就成了他心上的沟壑,横竖都过不去。临行前,他提笔,蘸墨,写起了奏疏,把事情禀报到雍正皇帝那里了。他在折子里写道:粤抚金鉷虚报垦荒,田地只仍此数,而赋额暗增,永为粤人子孙之累。宏谋回故里目击其弊,不敢缄默,据实酌陈。
一句不敢缄默,表尽心迹。他是想着,一粒稻种能够长成一串,而粤人的田亩,一亩生不出两亩。那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二十余万亩垦田,是一个挑不起的累。
教父到了云南。他劝导农民保存肥料,改良土壤,因地制宜种粮植树;他改革铜厂旧制,增加铜厂工本,鼓励开新矿,除依法纳税外,任民众自由销售,使开采者更为踊跃,产量日增,自产铜取代了进口铜;他兴办和恢复义学七百多所,并亲身示教,编印《孝经小学》《纲鉴》《大学衍义》等书籍分发各地,使苗民子弟有书可读边方之地,有得他脚不点地的忙碌。偶尔想起那不敢缄默而又鞭长莫及之事,直教人平添焦虑。
第二次密陈粤西二十余万亩垦田不实之事,是三年之后的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转眼间,连皇帝都换了。事情却依然搁着,悬着。
行其有利于民者,去其有害于民者。他不相信事情会到做不下去的地步。
乾隆二年(1737年)闰九月,教父第三次向皇上疏陈粤西老百姓挑不起的累。这一次,乾隆皇帝自然是不耐烦了,说,关于广西垦荒之事,陈宏谋所奏与金鉷互不相同,朕已经降旨令督臣鄂弥达、抚臣杨超曾秉公确查,不得偏颇。现在,还没有个结果出来,身在云南为官的陈宏谋,原本并非分内事,应该静候,哪有反反复复说来说去的道理?实在是冒昧之至,固执之至,讨嫌之至。于是,乾隆一面怒责其粤人屡陈粤事,一面交办有关部门严加议处,寻议降三级调用。
还好,这一年的十月,鄂弥达等人终于查清真相。这个秋天,在滇为官的教父,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吧。同年十二月,他奉旨进京候命。书上说,他离开时,滇中百姓依依不舍,泪眼相送。


十年前,导师指导我作《从陈宏谋教育思想探临桂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的课题研究,借此机缘,得以一步步走近教父的内在世界。
一壶清茶袅袅升腾的水雾,替我撤走隔朝隔代的阻隔。在文字擦亮的星空,言语带来温暖。能够找到可以超越时空说话的人,是一个人的福分。
人才之兴,唯资教育。此为教父一贯的主张。在多年的地方长官生涯中,他始终对教育格外厚爱。在他的年代,地方学校有书院和义学两种形式。他认为,书院为育才之地,必使人务实学,庶望皆真才。义学宜城市与乡村并设,以诗书之气,化其嚣竞之风。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他曾捐资刊印了《十三经注疏》《通鉴》《通志》《文献通考》《小学正史约》及《五种遗规》等书,分发到广西全省七十二所义学和八所书院,供士子们阅读。他任江西巡抚时,亲自为江西四大学院之首的豫章书院拟了《学约十则》:1立志向;2明义利;3宜诚敬;4敦实行;5培仁心;6严克治;7重师友;8立课程;9读经史;10正文体。这十条学则,豫章书院至今沿用。最难得的是他在《教女遗规》中提倡妇女接受教育: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而岂可独遗于女子也?仅此一点,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想替女性对他鞠躬言谢。
他是把求真、务实、终身学习作为一条人生的底线来约束自己的。事事认真,时时唯恐虚度光阴,凌空蹈虚的东西便疏远了。人自三十以后,阅历世事,看书倍觉亲切,所以眼光如铁锥着物,着即贯,贯即不脱,此书方为我用。予向以居官后读书,远胜于诸生时,诸生读书,喜其词华,及居官以后,乃服其义理之精切,可以坐言起行,正谓此也,忆世儒方以过此便难读书,毋怪终其身不知读书之益也,可惜可叹。在他的思想观念里,学习不仅仅是少年、青年的事情,学习更是中年、暮年的事情。
教父不仅对自己严谨,对儿孙要求亦严格。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的妻子杨氏携嗣子陈钟珂从福建回广西。他在进京赴陕西就任前,撰写家书一封,再三叮咛:到家以后,行止坐卧总不离书本方好。纵有往来酬应,稍可抽身即亲书籍。丢荒半日,必要补足,才可谓之好学。吾向年觉得外务皆可缓可缺,而每日工夫不可缓,亦不肯缺者,非不近人情也,心乎好之,乐此不疲耳。必如此才有进益。
我第一次详尽地读到教父的文字时,正好三十岁。一种既疼痛又幸福的透彻感在骨髓中传递。之所以疼痛,是因为步入三十竟浑然不觉。此时他来了,举手叩门,提醒身后已经有三十扇门关闭了,而此后的门,需要积攒足够的智力去打开。说幸福,是因为我在适宜的时候,读了适宜读的文字,懂得应该懂的事理,终究不算错过。


说来也令人惊奇,我好几次拜访四塘横山村陈氏宗祠,天都不期而遇地下雨。不论春夏秋冬,去一次雨一次。所以,每一次都是在屋檐水隔断的宁静中,屏声静气地默读镶嵌在墙壁上的碑刻、墓志铭或者御赐诗文。必须剔除一切杂念,才可以接近教父。冥冥中,总有一种神圣的意念在牵引着我的思想。我愿意把雨水当作为我隔断喧嚣,为我洗去尘埃,为我剔除多余的杂念之物。在文字和精神的世界里,这里是我眷恋的地方。虽然,除了陈氏宗祠、碑刻以及从前大门口的石狮子,教父的故居连断壁残垣都不遗存了。思之,令人惆怅,令人惆怅。
听家父说,1960年至1963年,他就读的临桂中学就设在陈宏谋故居旁。当时,故居已遭遇北上攻打桂林城的太平军洗劫,乾隆皇帝特许建造的御书楼、书楼收藏的榕门公遗作《培远堂文集》和文集全部刻板,悉数化为灰烬。教父曾经出出进进的相府,只剩下断壁残垣。文革时,教父故居再度遭遇厄运。到如今,只剩下两只遥相呼应的石狮子,守着一片空阔的宅基地,似一种眷恋,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陈氏宗祠里,立着教父的画像。画像一侧,挂着条幅,上书
圣诏
朕离燕地驾幸江南
迟则十年早则五载
江山大事着陈弘谋协同刘墉秉公料理
各大臣见陈弘谋即如见孤皇耳
钦此
乙酉年春
那是1765年春天,乾隆皇帝南巡,就让陈宏谋代理朝政。屈指算来,教父此时,已走过人生将近七十春。人生至此,已是暮年,想必,受托于皇上,是很有些老骥伏枥、壮志不已的意味的。令人感动和感慨的,是信任,皇帝对于臣子的信任。这种信任,涵盖人格、品格、才识、能力、魄力等方面。
尽管,在北方人眼里,他不过是个南方人。被唐太宗称誉为碧桂之林,苍梧之野,大舜隐真之地,达人遁迹之乡的岭南,钟灵毓秀,怎么在北方人那里就是蛮呢?偏见!偏见!他真想破口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骂,只是君子当以沉默应对咄咄逼人,隐忍为妙。他挺了挺脊梁,像扑衣衫上的尘埃那样,抖落随着讥嘲而来的自卑。
与其争论,不若作为。知必真知,行必真行,知道一字,便行得一字,知得一句,便行得一句,随处随时,反观内照。有志之士,正宜负笈从游,潜心下惟,讲求实学。从来经世之实学,济人利物,不以遇之显晦其心。他穷尽一生,致力于实学。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执着有如夸父逐日,遂成了理学名臣,岭南儒宗。如此,在雍乾年间任外官内宰的四十余年间,他走到哪儿,就将开拓的犁铧延伸到哪儿。所到之处,对水利、农桑、河防、矿产、运输、社仓、义学都悉心考察,缕析筹划,夙兴夜寐,辛勤实践。
几百年后,我走过的地方,还有许多教父的痕迹可循。在我常常往来的临桂四塘乡,有教父带领乡民修建的水利工程横山大堰。在湖南,面对水波荡漾的洞庭湖,想起教父为了治理与水争地造成的水患,下令禁止围湖造田。在鼓浪屿面对海峡,我想起教父在福建巡抚任内,当地灾荒缺粮,他奏请乾隆皇帝解除航运定额之禁令,由台湾输入粮食赈济百姓。他了解到,福建民间出洋经商者众多,早先康熙帝曾一度禁止,后虽开禁,仍规定三年不归者不准回籍。撇开闭关锁国的危害不论,单从人性的角度,这一规定亦不近人情。陈宏谋启奏乾隆帝:福建地狭民稠,多出海为商,年久例不准回籍,请令查实内地良民或已死妻妾子女愿还里者,不论年例,许其回籍。乾隆帝批准了他的建议,为侨民称颂。在教父的足迹里,有一种抵达,那是他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不负朝廷为民设官之义,不虚此生读书济世之志。
这倒是令皇帝都刮目相看了。他任吏部尚书一年,又晋升协办大学士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秋天,或者是无意间一抬头,望见辽远天际掠过南飞的北雁,触景生情,君主与他的爱臣之间,有了一段关于边方话题的交流。
皇上问:粤西本朝有中堂(宰相)否?
他答:边方僻陋,居官原少,尚书且未曾有,从无中堂也。
皇上又问:前朝有中堂否?
他答:止闻临桂有吕调阳,全州有蒋冕。
皇上再问:二人相业如何?
他答:未见设施。
他在家书中把事情记下来,或许是有感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天子厚爱。怎能不感激涕零呢?
他的另一层意思,应当是期望后辈才质可以读书,立志远大,毋苟安自足。
这便是教父。有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当作他的一个不算遥远的亲人,读他的家书,读着,以抵挡人世间令我不堪的疲惫。然后觉得夜晚安宁,世间平静。


是在春天,单位组织去陈氏宗祠开展廉政教育。头一天是个雨天。早晨也看见一个阴天。但当我们踏进宗祠,当我们走到挂着陈宏谋画像的厅堂前,当大家列队在画像右侧,又把宣誓的廉政誓词摆正,不可思议的事情就瞬间出现了太阳钻出云层,透过天井,亮灿灿地斜照在我们面对着的誓词上。
所谓的天意,应该就是这样的巧合吧。我相信,世间有一种不可知的精神力量存在,如同火光的温度,如同磁场的吸引,如同书香的流淌。
教父给自己定了《自箴十则》:谨言语以寡过,节饮食以尊生,省嗜好以养心,耐烦劳以尽职,慎喜怒以平气,戒矜张以集事,绝戏谑以敦体,崇退让以和众,慎然诺以全信,减耗费以惜福。从箴言中,不难看出其对于俭以养德的看重。
如此严于律己,与自幼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他的家族,世代均为自耕农,家境贫寒。他在著述中说,有薄田数十亩,雇佃耕作,所入不足以给,又说,吾父爱惜物力,最恶暴殓。百凡什物,安置如法,小物克勤,粒米必珍。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九月十一日,陈宏谋在任吏部尚书职一年之际,写给老家亲人的信中,仍万般感念当初家人供他读书的艰难:更念父母当年生我取名成儿,望我读书成名,有如饥渴,几同登仙上天之难。
正因为艰难,所以时时谨记惜衣惜食惜财惜福。乾隆三十年(1765年)九月十五日,陈宏谋在京城度过了他的七十岁寿辰。他原想,铺张必然浪费,一切从简就好。然事前,乾隆皇帝北上秋狩,提前御赐匾额硕望延祺祝寿,不得已大庆一番。事后,他在家书中自责感叹:九月寿辰事不容己,竟至戏筵六日!诸物甚贵,费至一千四五百两!若以此银仿照大太爷前岁将所费作为修理桥路,岂不经久有益耶?悔之晚矣。
又因为律己,便处处经心。教父曾在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家书中说道:凡事亦须各有专责,方免相持于前而又推委(诿)于后也。此间男女仆妇非不多家,而绝不肯关心,常见争执,最属可恨!总之家中无论上下老幼男女,亦无论才情短长,但求有一二人处处经心,肯管闲事,则尽可然省主人之心力,所得多矣。最怕者,不愁吃,不愁穿,也不念吃从何来,穿从何来推而广之,他由一己的小家,想到一国的大家,遂有家与国无二理也,朝廷设官非不多也,而不以民事为事,止图自了以为得计,则民不受官之益,反觉多官之为累矣。直谓之无良心可也。
陈宏谋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诸多精神食粮。他辑录了《五种遗规》:《养正遗规》以蒙学少年为读者对象,教他们读书、立志的;《教女遗规》以女孩为读者对象,强调了女德、女智教育;《训俗遗规》以士、农、商贾等为读者对象,教人处世做人;《从政遗规》专门指引为官者从政,要求上副圣训,下符民望;《在官法戒录》以胥吏为读者对象,提出见善而以为法,见不善而以为戒的要求。
清末,《五种遗规》被定为中学堂的修身读本。民国年间,《五种遗规》被定为官员从政的必读书。20世纪中后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开展廉政建设时,也应用了陈宏谋《在官法戒录》的相关思想。教父在18世纪呕心沥血辑录的《五种遗规》,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仍令人深受教益。
在21世纪之初的2001年,堪称巨著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的出版,让一位两百多年前的清代汉族官员走进21世纪的世界视野。我想,必定是教父身上经久不衰的魅力,深深地打动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先生。


1769年,乾隆皇帝仍在南巡中。教父因病几番请求告退,都被慰留。
1771年春天,教父病情加剧。一生把许多精力用来治水、治灾、治乱的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此时,才被皇上允许离职还乡,谕令回籍后仍享朝廷俸禄。临行前,加封太子太傅,赐御用冠服,命其孙刑部主事陈兰森陪侍还乡。并诏令所经之处,地方官在二十里内照料护行。四月,他的船只到达天津一带,恰逢南巡的乾隆皇帝。
那一天,静静的京杭大运河水波不惊。
那一天,告老还乡的臣子邂逅南巡的天子。
那一天,天子与再无相逢可期的臣子相见,还一起商量事情。
那一天,在一场泪潮暗涌的离别中,天子题诗赠予他的爱臣
北来恰值南返舟,邂逅因之觌而诹。
川楫已辞惜长往,风帆非利却难留。
归乡自东桑兮梓,释病当怡林与近。
雅忆岳阳楼记语,行哉宁忘退时忧。
粤西天末相望远,祝尔平安归里人。
扁舟一叶,渐行渐远。若能忘却退时忧,若能平安回故里,若能过一段亲近林泉的时光,那该有多好。可惜,天不遂人意。六月三日,船至山东兖州韩庄,教父倦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枕边的书籍,连轻轻触摸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想,那就先睡一觉,醒来时力气会重新回来的。他闭上眼睛,沉沉睡去,似乎是在白屋里做着年少时去远足的美梦。
这个世界不再有他。
《清史稿列传》卷三百七《陈宏谋传》篇尾,对陈宏谋的评论是:
乾隆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尹继善宽和敏达,临事恒若有余;宏谋劳心焦思,不遑夙夜,而民感之则同。宏谋学尤醇,所至惓惓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于义督军储、策水利,皆秩秩有条理。大受刚正,属吏惮之若神明,然论政重大体,非苟为苛察者比。允随镇南疆久,泽民之尤大者,航金沙江障洱海,去后民思
此为史家评价。
霜雪寒凉的黄昏,在与教父老家相距二十多公里的邻乡茶洞,我站在垦头村那座颇具古韵的门楼前,凝神仰望。镶嵌于门楼正中的兰玉家声谢恩匾,笔迹遒劲清秀,落款是陈榕门先生题赠。忆想当年,教父还是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才俊,苦于无法筹够进京赶考的盘缠,听说垦头村有一谢姓财主仗义大方,便徒步前往问借,得到慷慨资助。高中后,特来感恩还钱。但谢姓人家婉言相拒,并对陈宏谋说:借钱给你,并非图报,只望你日后能做个好官,做个清官。教父无以为谢,遂题匾以作纪念。而最好的感念,便是他用漫长一生践行了做个好官,做个清官。
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就是爱与和谐。法国诗人拉马丁在其诗作《秋》中吟咏:也许众生中有我不知道的人能了解我的心,跟我同声相应
现实中的教父,即是如此。当时当世的、后时后世的众生中,有许多他不知道的人,能了解他的心,跟他同声相应!
据《临桂县志》资料统计,明、清两代临桂中进士二百四十二人。陈宏谋考中进士的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一个界线,之前三百年,临桂考中进士者不到六十人,之后一百八十年,临桂考中进士者超过了一百八十人。他的玄孙陈继昌三元及第,加上之后的三名状元,整个清代广西的四名状元皆出自临桂。
世上还有什么比好的影响更有影响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