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要探讨的是发展社会学的一般原理,讨论发展社会学的概念、框架、范畴,讨论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社会类型、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需求、社会主体、社会行动,讨论中国的凤凰涅槃。并着重探讨这样一个假设的问题,社会发展由社会需求、社会主体、社会行动所推进,同时又由社会类型、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所制约。
|
內容簡介: |
本书回归社会学经典传统,回应中国发展的重大关切,以社会本体论和二律和合论为研究视角,以增长-发展、转型-变迁、传统-现代、分化-整合、冲突-控制、本土化-全球化为发展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以社会需求-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为分析框架,研究发展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品格,分析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需求、社会行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中国凤凰涅槃的路径及中国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后发国家。
|
關於作者: |
杨建华,男,1956年10月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资深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长期主编浙江蓝皮书(社会卷)。
|
目錄:
|
前 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发展的困境/2
一 发展的异化/3
二 发展的负向度分化/10
三 发展的陷阱/21
第二节 发展社会学的困境/26
一 认识论基石的理性困境/26
二 理论的困境/33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困境/38
第二章 概念与框架/49
第一节 普通概念/49
一 一般概念/49
二 理论视角/54
第二节 假设与框架/63
一 理论假设/63
二 理论框架/68
第三节 理论品格/74
一 社会批判与建构的学科使命意识/75
二 直面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79
三 富于想象力与严谨规范的科学气质/82
第三章 理论范畴/88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88
一 无增长型发展/89
二 退化型发展/91
三 内卷型发展/94
四 成长型发展/96
第二节 变迁与转型/100
一 社会变迁/100
二 社会转型/105
第三节 分化与整合/114
一 社会分化/114
二 社会整合及其与分化的关系/123
第四节 冲突与控制/129
一 社会冲突/129
二 社会控制/135
第五节 传统与现代/140
一 传统/140
二 现代/148
第六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156
一 全球化/156
二 本土化/162
第四章 思想与经典理论/165
第一节 中国古典社会发展理论/166
一 彝伦攸叙/166
二 敬德保民/182
三 天人合一/193
第二节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201
一 西方古典社会发展理论/201
二 现代化理论/207
三 思想启示/213
第三节 发展理论范式/216
一 线性进化论范式/218
二 二元两分论范式/222
三 循环周期论范式/225
四 冲突论范式/229
五 结构功能论范式/231
第五章 社会类型/235
第一节 乡土社会/235
一 乡土社会特征/236
二 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发展/244
第二节 权威社会/255
一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国家中轴/257
二 国家权威与现代社会发展/259
第三节 早熟后发社会/265
一 早熟文明/265
二 后发社会/283
第六章 社会制度/298
第一节 社会制度与发展/298
一 制度是社会发展自觉的内生动力/299
二 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303
三 制度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306
第二节 好的社会制度来自哪里/314
一 好的制度来自内生/315
二 好的制度合乎人性/319
三 好的制度符合正义/326
第七章 需求与行动/332
第一节 经济人:利益与行动/334
一 利益是人的存在及发展的本性需求/334
二 人的需求不断更新上升的无限性/339
三 需求决定社会发展/343
第二节 社会人:承认与行动/346
一 承认是社会人的一项基本需求/347
二 权力/354
三 职业地位/359
第三节 政治人:权利与行动/365
一 权利是公民的内在属性/365
二 公民权利保障/369
第八章 结构与行动/377
第一节 两种视域/378
一 结构主义视域/378
二 社会行动视域/383
一 结构规约着行动/391
二 行动形塑着结构/399
第三节 结构与发展/411
一 社会发展孕育着社会结构/412
二 社会结构奠定社会发展基础/417
第九章 凤凰涅槃/427
第一节 复兴寻梦/427
一 伏尔泰之问/427
二 民族的百年梦寻/430
第二节 结构重塑/435
一 国家与社会/435
二 个体与阶层/444
三 人与环境/451
第三节 主体行动/456
一 回归常识/456
二 秩序重构/469
三 文化重建/485
参考文献/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