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随和淡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不慌不忙地坚强,安安静静地盛大,终有一天,你要的时光都会给你。
(1)百万畅销书作家叶萱继《纸婚》《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后,淡然书写24种笃定的人生随缘姿态,在浮躁世界里守住最真的自己。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不慌不忙地坚强,安安静静地盛大,终有一天,你要的时光都会给你。
(2)作者十年沉淀,集人生成长阅历全新抒写这本散文随笔集。新书上市前,就受到多家百万粉丝自媒体的高度关注,如十点读书、有书、晚安少年、慈怀读书会、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悦网美文日赏、优听等精品阅读平台,倾情加盟成为超强的媒体阵容。
(3)文中作品均为首次发布。作者用温暖的笔触,朴素而真实的生活经历一一道出对人生、对情感、对事业的感悟,真情而不造作,实在而不虚空,你会为书里的故事或经历感同身受,更会为那些智慧和感悟拍案叫绝,而那些热气腾腾的辛酸与趣味,正是这人世百态中最温和的美好。
|
內容簡介: |
所有人都在劝你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子,但一个人只有有了随遇而安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内心强大。
◆随遇而安是一种心境: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心若静了,处处都是风景。
◆随遇而安是一种态度:
听天命的前提是尽人事,随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随遇而安更是一种能力:
人生或有悲喜,脚下路有长短,
恰是那些坎坷与磨砺让我们蜕变与成长,
懂得了与其执念,不如舍得,如此随心豁达地过人生。
最后,所有的苦难自有幸福的回甘。
用随和淡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不慌不忙地坚强,安安静静地盛大,终有一天,你要的时光都会给你。
你要的时光都会给你。
|
關於作者: |
叶
萱
198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长篇小说《纸婚》《红领:玻璃城》《同桌的距离有多远》及随笔集《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等。其中《同桌的距离有多远》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纸婚》迄今销量逾百万册,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于央视首播,取得同期电视剧排行榜收视冠军。随笔集《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持续热销,以亲情为线,处处串联着生活的智慧与感动。
新浪微博:@叶萱
微信公众号:叶萱书友会(yexuanshuyouh
销,以亲情为线,处处串联着生活的智慧与感动。
|
目錄:
|
自
序. 让一切随遇而安
第一章. 我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有没有那么一件事,可以丰沛你生命
我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谈恋爱,就是谈一场志同道合的趣味
你相信爱情吗
读书的用处与更好的自己
没有谁的生活可以被直接复制
第二章. 作为凡人的妙处与趣味
她们或许不再漂亮,却活得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一起,做个有底气的穷人
抱怨未必是负能量,我们只是渴望被懂得
那个深埋于心的角落,叫家乡
喧嚣世界里,我想听你说
回忆不在于怀旧,而是心存感激
第三章. 年轻的时候,二就二吧
未来,就是很多个不得已的今天在一起
年轻的时候,二就二吧
你好,我是差点要一辈子做学渣的那个叶萱
要怎样拥有,才敢于分享
我懂得你,是因为我终于成为你
你是谁,你的世界里还有谁
第四章. 成长,就是渐渐走近这世界的真相
人生,是场动静相宜
同学就是青春最好的岁月
所有树林里,都会分出两条路
一个作家的畏惧
谈话的泥沼
关于玻璃城的胡思乱想
花 絮.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后 记. 有些事,走着走着就懂了
|
內容試閱:
|
有没有那么一件事,可以丰沛你生命
得有那么一件事,你热爱,你坚持,你的人生有奔头,生活因此而紧凑。当趣味塞满你生活的角落,你也无暇去孤独。所以,如果可以,不妨寻找一件事,丰沛生命,把自己还给自己。
仲夏,我导师请门生们吃饭,我跟师弟师妹们兴高采烈地聚拢到一起,一群人嘻嘻哈哈地落座。结果凉菜还没上齐,导师就笑呵呵地宣布,我请大家吃饭,就是想跟你们说一声,我要去S省一所大学做博导,以后非寒暑假可能就不在济南了,想聚聚就没那么容易了。
众人面面相觑,我作为德高望重的大师姐,代表大家提问:可是现在不是已经在N大做博导了吗?
两边一起,反正我也习惯了跑来跑去,导师给我们列举目前的生活状态,你看我上周在N大给博士生做毕业答辩,周五去北京参加研讨会,周二回济南,给这边的硕士生做毕业答辩,周六还要去云南,那边有个论坛
于是我迅速脑补出一个60岁个子不高但精神极好、行走如风的大爷拖着行李箱满世界赶航班、高铁的样子。
在某高校做教研室主任的师弟很惋惜,S大太远了,想见一面都得坐飞机。
我果然被飞机两个字刺激得很忧伤,是啊,我刚去高校,还没有科研经费呢,高铁都坐不起,别说飞机了
导师就解释,是北大的某教授,他被那所高校挖去建设一个新专业,几年之内要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点都建设好,想让我一起。
我们张口结舌得,就这两个老爷子,已经搭建起这个研究领域在国内最顶尖的学术团队。
师妹很担忧,那里跟我们这里的生活习惯大不相同,还要跑来跑去,身体吃得消吗?
导师很有底气,我身体很好,每年体检什么问题都没有。他们还给我租了房子,生活上很方便。南方那边机制也很灵活,78岁的老教授都还没退休呢,照样带学生。你看某教授,他就说,用四年时间,把这个专业建设好,他刚好70岁,就卸去行政职务,带几个博士,专心致志地开始做学问了!
导师很开心,70岁,好时候才刚开始呢!我才60,多年轻!
我们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弟子们齐齐跪了。
导师感慨道: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状态好,有想做的事情,就有满身的力量。我们现在对要建设的专业很有信心,所以觉得自己的学术生命是可以一直延长下去的。
没错,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有些人,一旦退休,政治生命或职业生涯迅速终结,60岁,突然经历人走茶凉的哀伤,倘若没有一两样可以用来丰沛自己生命的事为伴,那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孙辈身上,在空巢的寂寞中望眼欲穿、形单影只。还有一些人,即便退休,学术生命或艺术生命也还在继续有想做的事情,有太多尚未来得及做的事情,60岁,不再应酬俗务,果然好日子是刚开始!
如杨绛先生,一生淡泊,唯学术相伴。她87岁开始整理钱钟书先生的手稿,对比各类密密麻麻的小注甚至是残缺书页,终于在92岁那年付梓完成;同年出版长篇散文《我们仨》;96岁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103岁出版《洗澡》续集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看见当日报纸说杨绛先生度过了自己的105岁(虚岁)生日,仍旧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不辍研读。
当看尽岁月的风霜与人世百态,始终以宁静的心对待浮华世事,在扰攘世界中思考、写作,因学术追求而鼓舞物理生命,又以物理生命继续自己的学术生命这样的生命,对社会而言,每一天都迸发着巨大的价值;对个人而言,这种因有所寄托而变得更加丰满的人生,比所有的保健品、长寿丹药,都有效太多。
所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发出这样的感叹和告诫吧: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以及大智慧。
然后想起一些散乱的片段。
25岁,尝试写人生第一本随笔集的时候,我曾忍不住对朋友感慨:写作这件事可真好,因为写作的缘故,不得不用更冷静理智的态度看待问题,不得不多阅读、多思考,时间久了,心理年龄就比生理年龄成熟起码5岁。
那时候我想,我喜欢做的这件事,在获得一定物质回报的同时,还给了我惯性思考与不断成长的巨大回馈。而这,恰是我征战这个世界的利器。
30岁,我回头看自己写过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婚恋职场,还是青涩校园,突然有些惊讶:哎哟,这个段落好眼熟,居然当初还有这么一段花絮;哇噻,不看书都想不起来,曾经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哪,有那么多的细节历历在目,它们被岁月尘封在我的脑海深处,从来未曾湮灭,但如果没有文字这种方式,我或许永远也想不起来!
我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写作最大的好处,或许不是功利地与这个世界搏斗,而是静静地记录生活,留待以后头发花白时,坐着摇椅慢慢聊。
及至35岁,也算见了一些潮起潮落,再不忍也必须面对一些生老病死。我是个很怕死的人,因为热爱生活到不愿割舍的地步。但也不得不承认,终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世界,我们不知道的,只是那一天将在何时到来而已。所以,在还可以掌握生命的时候,做点让自己觉得可以鼓舞斗志的事,它会调动你全身的细胞,让你无法慵懒,让你的肉体或精神,至少有一个奔波在路上。而这样的奔波,在遵循个人生活规律和生理机能的基础上,会推动生命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停歇。
所以,我恍然大悟,原来对我而言,写作最大的意义,不只是启发思考或记录生活,而是丰沛生命,甚至延长生命。
比如我见过的一个姑娘,我在24岁的时候曾经为她写过一篇文章,叫作《365天生命余额》,发表在某本杂志上因为一场无法躲避的疾病,她在自己人生的倒计时阶段,为自己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列了一张愿望清单,她要写论文、去旅游、学英语一年过去,她没有死,还好端端地活着,而愿望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件被完成。她因此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愉悦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阻挡了癌细胞的攻击。她减少了自己的遗憾,也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文章发表后,有电视台联系我,希望能采访这个坚强的姑娘。但她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是活给自己的,不想公开自己的病情让更多人惊讶,哪怕其中有尊敬。
四年后,她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到这时,她已经用乐观的微笑、不断推陈出新的目标,将医生预言过的寿命,延长了一大截。那是第一次,有人让我知道,精神之于身体,巨大的反作用。
所以,得有那么一件事,你热爱,你坚持,你的人生有奔头,生活因此而紧凑。当趣味塞满你生活的角落,你也无暇去孤独。你不会把自己的愉快寄托于别人身上,你知道精神上的菟丝花跟物质依赖一样可悲。
当然,我说的紧凑,跟很多人提倡的慢生活并没有相违背的地方慢,是对心态而言,不疲于奔命、不囿于得失;而紧凑,可以是快节奏里的紧锣密鼓,也可以是慢节奏里的循序渐进,归根到底,只要有那么一种依托或追求,都可以演化为按部就班。
那么,如果可以,不妨寻找一件事,丰沛生命,把自己还给自己。
|
|